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
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 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2.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3.右表反映的是1925~1945年 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表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三次科技革命
4.有人说,他(美国总统)在某种意义上挽救了市场,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大会。这里的“他”应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5.两位同学就某一事件各自发表看法(如下)。他们]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6.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7.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当时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C.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 D.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8.富兰克林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 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9.1933 年,美国政府通过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其目的是( )
A.放任市场自由竞争 B.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0.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②英法没有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④经济危机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到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 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 持续时间长 B. 地区差异大 C. 波及范围广 D. 破坏性大
1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B.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 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D. 经济危机将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14. 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大量销毁过剩产 品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经济危机 B. 维持利润 C. 刺激再生产 D. 避免盲目竞争
15.罗斯福总统克服经济危机的“大胆试验”主要表现在( )
A. 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B. 强化自由竞争机制
C. 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 D. 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16.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这里的“机遇”可以准确的理解为( )
A. 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新政颠覆 了资本主义制度
D. 新政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7.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社会危机
D.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18.一些人激烈的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罗斯福被这些人激烈抨击的原因是( )
A. 罗斯福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 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的过程很缓慢
C. 罗斯福把重点放在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方面
D. 罗斯福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危机
19.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 ”主要体现在( )
A.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是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斯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提供就业岗位的措施是( )
A. 缩减农业 B. 调整工业 C. 整顿金融业 D. 兴办公共工程
二、非选择题
21.改革影响着世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九年级同学就改革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加。
材料一 【以退为进的改革】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应对危机的改革】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依据材料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3)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2.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 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 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回答,造成材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改变“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局面,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怎样一种模式?
(3)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 是政治上的成功。”请根据所学,简要说明罗斯福新政为什么是“政治 上的成功”?
答案
1-5DDACC 6-10BDADD 11-15CCABA 16-20BADCD
21.(1)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
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中
(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灵活应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
22.(1)依据材料一分析:“1933年”“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迹象表明是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为改变“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局面,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根据材料二:“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分析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3)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是“经济上的成功”。 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这是“政治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