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3-24高三上·北京朝阳·期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世界名著。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后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红军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退役,是一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与他从军生涯同期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B.反抗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C.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后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红军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退役,是一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可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从军生涯是在1920年秋天之前,在此期间苏俄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反抗十四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叛乱,B项正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1903年召开,排除A项;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排除C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是在1922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3-24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较1924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幅18%,机械动力占农业总动力的66.7%,农业产量较1933年增加33%。这些成效( )
A.是农业与工业等同发展的结果 B.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产物
C.是“新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利条件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苏联)。根据材料“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较1924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幅18%,机械动力占农业总动力的66.7%,农业产量较1933年增加33%。”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斯大林模式,苏联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苏联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是农业与工业等同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并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新经济体制,全称为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是1965年柯西金提出,苏联政府批准推行的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2-23高一下·山西大同·阶段练习)1917年4月,列宁指出:“我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随着“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列宁提出:“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随后又强调:“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这反映出列宁( )
A.主张暴力夺取政权 B.认同俄国革命具有特殊性
C.革命思想与时俱进 D.注重总结二月革命的经验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1917年4月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采用和平的方式实现政权的过渡,七月流血事件后,列宁逐渐转向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这说明体现了列宁革命思想与时俱进,C项正确;七月流血事件后,列宁逐渐转向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排除A项;材料与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宁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4.(22-23高一下·山东滨州·期末)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河-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造了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三大钢铁厂。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大量国际资本的引进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大型工程的竣工离不开国家的动员、组织能力。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修建大型工程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发分不开,A项正确,当时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苏联模式强调高积累,低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资本对苏联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阶段练习)根据图1漫画和图2《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
图1 跛脚巨人 图2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
A.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 B.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提高了苏联生产力水平 D.为冷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至1937年的(苏俄)。根据材料可知,图1漫画反映了苏联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图2《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说明苏联工业产值不断增长。由此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苏联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工业化建设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冷战是在二战后出现,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
6.(22-23高一下·山东济宁·期中)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 )
A.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
C.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D.适当地引入外国资本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1921 年3 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目的是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7.(22-23高一下·浙江金华·期中)读如图宣传画可推知,当时的苏联( )
《另辟蹊径的一个算数方案:2年+2年加上工人的热情=5年计划》
A.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B.遭受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C.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发展生产力 D.利用余粮收集制保证粮食供应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图片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2年(苏联)。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据所学,“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遭受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不符合史实,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充分利用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8.(22-23高一下·陕西商洛·期末)下图所示是苏俄内战形势图。图片中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B.新经济政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苏俄政权的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俄)。根据材料“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着国内反革命和外国武装干涉,为了尽快打退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排除B项;此时苏俄政权面临的并不是政治危机,排除C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9.(22-23高一下·安徽亳州·期末)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写道:列宁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十分注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因此,他能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便寻求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列宁( )
A.组织并领导十月革命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适时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俄国)。据本题材料“注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符合这些信息的是列宁适时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C 项正确;“组织并领导十月革命”与修正错误和社会主义道路不符, 排除A项;据所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 1924年,列宁逝世,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斯大林领导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22-23高一下·湖南湘西·期末)有学者在《新经济政策及其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一文中指出,“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领域,建立公平民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改革所能完成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政治体制和立法保障。”该学者认为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体制改革的缺位 B.新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
C.苏联领导人观念保守 D.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建立公平民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改革所能完成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政治体制和立法保障”可知,仅仅依靠经济政策并不能建立公平民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政治体制和立法的保障,所以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终结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缺位,A项正确;该学者并没有指出新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而强调与新经济政策相应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该学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缺位是新经济政策终结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苏联领导人的观念保守,排除C项;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是在斯大林体制时期,此时已经不再采用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1.(22-23高一下·湖南怀化·期中)1929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材料反映了斯大林( )
A.对工业化建设完成的憧憬 B.期待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成功
C.对新经济政策的高度肯定 D.已经做好反法西斯战争准备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29年(苏联)。1929年,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的信息和工业有关,反映的是对工业化建设的憧憬,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1930年1月5日开始推行的政策,不符合“憧憬”,排除B项;1928年苏联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符合“憧憬”,排除C项;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2.(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俄国的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四川大学编《国际共运史讲座》
材料三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答案】(1)改革内容: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实行“特辖领地制”);巩固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打击旧的封建势力,加强沙皇专制;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2)关系: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任答两点即可)
(3)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制经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的俄国。第一问内容,由材料一“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及所学可得出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实行“特辖领地制”);巩固强化中央集权。第二问影响,由材料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可得出打击旧的封建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由材料一“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可得出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俄国。第一问关系,由材料二“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创立了列宁主义。”可得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问认识,由材料二“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及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由材料三“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可得出高速度;重视国防;由材料三“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可得出公有制经济。第二问积极影响,由材料三“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及所学可得出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13.(2021·福建·模拟预测)下图是1921—1923年苏俄租让企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信息说明
A.外资企业控制了苏俄经济 B.苏俄工业经济的发展迅速
C.苏俄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 D.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转变
【答案】C
【详解】材料示意图显示苏俄租让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中小企业外资经营,外资企业数量增加说明了苏俄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故C项正确;租让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并不能说明这些企业控制了苏俄经济,故A项错误;租让企业的数量不能代表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故B项错误;1921—1923年苏俄一直实行新经济政策,并未变化,故D项错误。
14.(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文件,内容节选如下: “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向各国人民提出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理,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建立工人监督生产的制度;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关心粮食和农村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享有真正的自决权……”由此推断,该文件
A.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B.宣告全部政权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C.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
D.使得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根据“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向各国人民提出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理,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可得出1917年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不是《四月提纲》,排除A项;C项是苏联宪法的颁布,排除C项;D项是《布列斯特和约》,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山东聊城·二模)1922年春,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期间曾指出,俄共(布)面临的这场竞赛,是无产阶级对资本家阶级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竞赛”“在经济方面,我们现在必须做的事情是在同普通店员、普通资本家和商人的竞赛中取胜”,并一再强调党员应当“从头学起”。据此判断,当时俄共(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B.学会管理国家发展经济
C.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开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922年的苏俄。根据材料“1922年春,……是无产阶级对资本家阶级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竞赛’‘在经济方面,我们现在必须做的事情是在同普通店员、普通资本家和商人的竞赛中取胜’”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俄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列宁旨在强调增强苏俄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排除C项;斯大林通过一五计划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0·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部分行业指标和完成数表
上表反映了苏联
A.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
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D.斯大林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答案】B
【详解】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炭、生铁和汽车的计划指标和追加指标来看,苏联的出发点是快速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从煤炭、生铁的指标数和完成数不能反映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7.(2023·山东聊城·三模)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苏俄当时( )
A.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获得西方国家承认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初期到1921年(苏俄)。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初期,列宁之所以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是因为苏俄十月革命成功,苏俄当时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故而将资本主义作为敌人;1921奶年态度转变,想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建之间的关系,因为此时一战已经结束,苏俄国内战争也结束,苏俄处在和平时期,苏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此苏俄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保障国内经济建设,A项正确;题干时间截至1921年,此时斯大林模式还未确立,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表明苏俄在1921年获得西方的认可,排除C项;仅凭1921年,没有1921年具体时间我们还无法判断当时苏俄是否已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3·广东佛山·一模)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据此可知( )
A.列宁主义正式形成 B.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
C.俄国具备革命条件 D.马克思主义呈现俄国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将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这体现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D项正确;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排除A项;“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俄国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2·山东济宁·二模)据统计,1917-1918年度苏联政府征收粮食7340万普特,1918-1919年度征收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征收21250万普特。这些粮食的征收表明
A.余粮收集制是战时环境下可行的制度
B.新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
C.苏联政府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发展
D.苏俄政府暂停解决了经济困难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严峻的战争形势,为了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全国各地推行余粮收集制,它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A项正确;材料强调余粮收集制的作用,而不是新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不是换取工业发展,排除C项;余粮收集制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是战时环境下可行的制度,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3·山东潍坊·模拟预测)1921年秋以前,列宁一直认为“商业=资本主义”公式是正确的。但同年底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战争状态曾排斥了“商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一些中间阶段。这表明列宁( )
A.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 B.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 D.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质疑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前后列宁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经济思想由战士共产主义政策变为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A项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只是允许允许私人办小企业,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并不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战士共产主义只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未受到彻底否定,排除C项;当时列宁正在为新经济政策寻求理论支持,而不是质疑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3·四川宜宾·三模)1922年2月,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随后,苏维埃政府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多国资本建立联合股份公司。这反映苏俄(联)( )
A.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 B.受到了西方“大萧条”的影响
C.结束了与西方国家敌对的状态 D.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联。根据“随后,苏维埃政府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多国资本建立联合股份公司。”可得出此时的苏联已经对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生产有所认识,是走向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A项正确;西方“大萧条”在1929年,排除B项;此时苏联仍然与西方对峙,排除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此时还是列宁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2·福建厦门·模拟预测)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图所示。这
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
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而貌的需求
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
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适应新政权的需要,并向世界展示新国家的精神面貌,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B项正确;材料中的陶瓷艺术品主要用于国外巡展,不是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排除A项;两极对峙局面形成于二战后,排除C项;“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3·辽宁·模拟预测)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使列宁逐渐认识到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不现实的,开始认识到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说明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故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自由贸易逐步恢复,排除B项;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和农业集体化都是斯大林时期的事件,排除CD项。故选A项。
24.(2023·福建泉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 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
【答案】(1)变化: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从粮食配给制到自由贸易。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内战争结束,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布尔代维克党的领导,列宁的正确探索。(任答3点)
(2)特点:服务于工业化战略的需要;突出国家主导(政府进行管控/严格管理粮食的加工贸易/有计划经济色彩);逐步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维护人民利益;配合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答4点)
(3)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生产关系调整;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任答3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原因类的材料分析题。变化:根据“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得出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根据“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得出从粮食配给制到自由贸易。原因:根据所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分析,可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内战争结束,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根据所学可得出与新经济政策及列宁的探索有关。
(2)本题是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得出服务于工业化战略的需要;根据“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得出突出国家主导;逐步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根据“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得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所学可得出维护人民利益;配合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
(3)本题是对比类的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的内容可得出,中苏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根据所学可得出两国都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生产关系调整;体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等。
试卷第8页,共15页
试卷第7页,共15页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3-24高三上·北京朝阳·期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世界名著。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后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红军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退役,是一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与他从军生涯同期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B.反抗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C.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
2.(23-24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较1924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幅18%,机械动力占农业总动力的66.7%,农业产量较1933年增加33%。这些成效( )
A.是农业与工业等同发展的结果 B.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产物
C.是“新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利条件
3.(22-23高一下·山西大同·阶段练习)1917年4月,列宁指出:“我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随着“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列宁提出:“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随后又强调:“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这反映出列宁( )
A.主张暴力夺取政权 B.认同俄国革命具有特殊性
C.革命思想与时俱进 D.注重总结二月革命的经验
4.(22-23高一下·山东滨州·期末)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河-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造了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三大钢铁厂。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大量国际资本的引进
5.(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阶段练习)根据图1漫画和图2《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
图1 跛脚巨人 图2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
A.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 B.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提高了苏联生产力水平 D.为冷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22-23高一下·山东济宁·期中)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 )
A.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
C.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D.适当地引入外国资本
7.(22-23高一下·浙江金华·期中)读如图宣传画可推知,当时的苏联( )
《另辟蹊径的一个算数方案:2年+2年加上工人的热情=5年计划》
A.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B.遭受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C.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发展生产力 D.利用余粮收集制保证粮食供应
8.(22-23高一下·陕西商洛·期末)下图所示是苏俄内战形势图。图片中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B.新经济政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苏俄政权的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9.(22-23高一下·安徽亳州·期末)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写道:列宁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十分注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创造,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因此,他能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便寻求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列宁( )
A.组织并领导十月革命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适时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0.(22-23高一下·湖南湘西·期末)有学者在《新经济政策及其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一文中指出,“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领域,建立公平民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改革所能完成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政治体制和立法保障。”该学者认为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体制改革的缺位 B.新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
C.苏联领导人观念保守 D.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11.(22-23高一下·湖南怀化·期中)1929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材料反映了斯大林( )
A.对工业化建设完成的憧憬 B.期待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成功
C.对新经济政策的高度肯定 D.已经做好反法西斯战争准备
12.(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俄国的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四川大学编《国际共运史讲座》
材料三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13.(2021·福建·模拟预测)下图是1921—1923年苏俄租让企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信息说明
A.外资企业控制了苏俄经济 B.苏俄工业经济的发展迅速
C.苏俄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 D.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转变
14.(2022·浙江宁波·模拟预测)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文件,内容节选如下: “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向各国人民提出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理,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建立工人监督生产的制度;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关心粮食和农村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享有真正的自决权……”由此推断,该文件
A.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B.宣告全部政权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C.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
D.使得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5.(2023·山东聊城·二模)1922年春,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期间曾指出,俄共(布)面临的这场竞赛,是无产阶级对资本家阶级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竞赛”“在经济方面,我们现在必须做的事情是在同普通店员、普通资本家和商人的竞赛中取胜”,并一再强调党员应当“从头学起”。据此判断,当时俄共(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B.学会管理国家发展经济
C.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开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6.(2020·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部分行业指标和完成数表
上表反映了苏联
A.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
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D.斯大林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17.(2023·山东聊城·三模)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苏俄当时( )
A.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获得西方国家承认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18.(2023·广东佛山·一模)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列宁通过研究《资本论》等马恩著作,并运用于俄国社会经济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据此可知( )
A.列宁主义正式形成 B.社会主义理论发生质变
C.俄国具备革命条件 D.马克思主义呈现俄国化
19.(2022·山东济宁·二模)据统计,1917-1918年度苏联政府征收粮食7340万普特,1918-1919年度征收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征收21250万普特。这些粮食的征收表明
A.余粮收集制是战时环境下可行的制度
B.新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
C.苏联政府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发展
D.苏俄政府暂停解决了经济困难
20.(2023·山东潍坊·模拟预测)1921年秋以前,列宁一直认为“商业=资本主义”公式是正确的。但同年底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战争状态曾排斥了“商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一些中间阶段。这表明列宁( )
A.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 B.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 D.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质疑
21.(2023·四川宜宾·三模)1922年2月,苏维埃政府与外资联合成立“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随后,苏维埃政府与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多国资本建立联合股份公司。这反映苏俄(联)( )
A.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 B.受到了西方“大萧条”的影响
C.结束了与西方国家敌对的状态 D.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22.(2022·福建厦门·模拟预测)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图所示。这
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
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而貌的需求
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
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
23.(2023·辽宁·模拟预测)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24.(2023·福建泉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二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 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 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
——摘编自张衍鲁 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