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读图理解题专题训练:生物与生物圈
1.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一条食物链由4种生物(代号分别为甲、乙、丙、丁)组成。图二是甲、乙、丙、丁体内能量总量的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若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 部分和 者。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有机物是由 者制造的。
(3)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 ,丁代表的生物是 。
(4)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说明鹰和蛇之间存在 关系;此外,鹰和蛇还存在 关系。若大量捕杀鹰,蛇的数量将出现波动,然后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能力。
2.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在该生态系统中,担负分解者功能的是 ,它能够将生物遗体分解成 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 渗入到土壤中去。
(2)动物也可以通过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利用,可见动物还促进生态系统的 。
(3)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兔子的天敌狼被大量捕杀,长期来看,兔子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说明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而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3.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此图中最短的食物链: 。
(2)若大量捕杀蛇,有的同学认为可导致小麦减产,有的同学认为可导致小麦增产,由此体现了动物在 (描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观点)中起着重要作用。
(3)图甲中的这些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乙中能体现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过程为 (填数字)。
4.塞上绿洲——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西邻毛乌素沙地。历任县委书记前赴后继,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历经60余年,让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满眼苍翠的“塞上绿洲”。如今除了一望无际的由“小老杨”、樟子松等构成的生态林外,还有漫山遍野的沙棘林。右玉人大力发展林下苗圃和林下养鸡、养鸭等林下经济,还建成了许多生态牧场。一群群牛、羊在草场上悠然地吃着青草,它们的粪便又成为树木、牧草和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优质的羊肉、沙辣汁、大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正在使右玉从“绿起来”变得“富起来”,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1)资料所显示的右玉县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 和 。
(2)牧草、沙棘、玉米、“小老杨”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 ,即图中的[ ](填字母),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在将光能转换成 能储存起来;牛、羊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动物粪便可作为有机肥供植物利用,是因为图中所示[ ] 的分解作用。
(3)请你说说大力植树造林的意义: 。
5.《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研究人员研究不同堆肥类型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鸡毛莱施加不施肥处理(CK)、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情况作3个重复组。在鸡毛莱种子播种后第10、第15和第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如图)。一般情况下,鸡毛菜在第25天即可收菜。
(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蚯蚓 蔬菜废弃物中的 ,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该研究的变量是 ,设置CK组的目的是 。
(4)每种堆肥作3个重复组的目的是 。
(5)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实验,请列举两个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
6.“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生态系统中,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上是利用植物的 作用,把碳转入植物体内该作用制造的 中。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丙和丁之间的关系是 ,戊代表的生物是 和 。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据图分析回答。
(1)A所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
(2)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3)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
8.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请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萍、水绵和 ;消费者是虾和 ;没有画出的是 和 .
(2)请你写出一条由三种生物构成的可能的正确食物链 ,在你写出的食物链中,其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如果该池塘被重金属汞污染后,汞的含量最高的是 .
(3)伴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该池塘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着 和 .
9.“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题-1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 (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 平衡。
(2)题-2图显示1963-2019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 ,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 的趋势,导致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10.我国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图是某绿色低碳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分析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最终能量来源于 。
(2)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与家畜的关系是 。
(3)食用菌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 ,营养方式是 。
(4)菌渣和培养基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机肥料,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循环。
(5)为践行“低碳生活”理念,该生态系统将农作物产生的秸秆没有进行焚烧,而将秸秆作为家畜的饲料减少 释放,也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1.某生物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到西瓜大棚基地参观,并为了进一步研究大棚西瓜生命活动规律,绘制了相关图形。如图1为该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西瓜叶片的甲、乙、丙三种生理活动示意图,图3为正常生长的西瓜植株,一天中甲、乙的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填序号)。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可将水和无机盐由根往上运输,这主要依靠图2中的 (填“甲”或“乙”或“丙”)提供拉力。
(2)图2中的甲表示 作用,该生理活动在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夜晚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甲”、“乙”、“丙”)。
(3)据图3分析,一天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是 ,图中点d产生的原因是夏季中午温度太高,叶片表皮上的 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种植西瓜的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的定期管理,因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能力弱。
12.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种桑养蚕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扦插桑枝,繁殖桑树。
活动二: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活动三: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图3)生态农业模式。
(1)图1中扦插茎段的两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 (填序号)。
(2)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家蚕幼虫阶段有蜕皮现象,因为“皮”会限制家蚕的发育和长大,蜕下的“皮”是 。
(3)从组成成分上看,桑树是“桑基鱼塘”这一生态系统中的 。
(4)图3中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其中混有鱼排泄物的塘泥能给桑树的生长提供多种 。若人工管理不善,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
13.自古以来,莲因形态优美、寓意高洁,深受国人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莲藕是莲的根状茎,它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莲藕的通气孔特别多,这些孔与挺出水面的叶彼此贯通,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体系,有利于莲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生长。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图2名句1中莲花花瓣的红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莲花花瓣中的红色物质,存在于细胞质内的 中。
(3)莲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叶表面进化出一些微小的蜡质凸起,这是长期 的结果。
(4)通过名句“两般颜色一般香”“香远益清”的描述,可推测莲花的传粉需要 (填“昆虫”或“风”)作为媒介。
14.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会 。
(3)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农作物产量将会 。(填“提高”或“降低”)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 。(填“强”或“弱”)
15.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图1表示珠山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量: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动物所属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序为 。
(2)图2中的甲对应的生物与蜘蛛之间的关系为 ,与以上关系相同的两种生物还有 。
(3)根据图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参与循环,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为[ ] 。
(4)珠山上的所有生物要想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图3中的 (填字母)。该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 。
(5)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身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写1条)。
16.如图一为坝上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代表的组分是 。
(2)据图一可知: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 。D处于第 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的M、N、O三种生物构成如图二所示的食物关系。其中,M所含能量中比例为60%的部分经N提供给O,则要使O的能量增加104kJ,至少需要消耗M的能量为 kJ。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非生物;分解
(2)太阳能;生产
(3)5;鼠;鹰
(4)竞争;捕食;自我调节
2.【答案】(1)真菌和细菌;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呼吸;物质循环
(3)先增加再减少;生态平衡
3.【答案】(1)2;小麦→鼠→猫头鹰
(2)维持生态平衡
(3)消费者;③
4.【答案】(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2)生产者;B;化学;A;消费者;C;分解者
(3)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5.【答案】(1)实验
(2)能分解;有机物;分解者
(3)堆肥;设置对照实验
(4)避免偶然性
(5)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
(6)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6.【答案】(1)二氧化碳;A、B
(2)光合;有机物
(3)甲→乙→丙→丁;丁
(4)捕食;细菌;真菌
7.【答案】(1)生产者;E
(2)I
(3)A→B→C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答案】(1)水草;鱼;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水草→虾→鱼;水草;鱼;鱼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9.【答案】(1)①②③⑤;分解者;光合作用;碳-氧
(2)持续增加;吸收量;碳中和;温室效应
(3)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答案合理即可)
10.【答案】(1)太阳能
(2)捕食
(3)分解者;异养
(4)物质
(5)二氧化碳
11.【答案】(1)③;丙
(2)光合;碳—氧;乙、丙
(3)b;气孔
(4)自动调节
12.【答案】(1)①
(2)完全变态;外骨骼
(3)生产者
(4)无机盐;自动调节
13.【答案】(1)器官;适应
(2)相对性状;液泡
(3)自然选择
(4)昆虫
14.【答案】(1)分解者
(2)逐级递减
(3)降低
(4)弱
15.【答案】(1)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2)捕食与竞争;蛙与蜘蛛
(3)二氧化碳;B生产者
(4)C;生物种类多或食物链结构复杂等
(5)多植树、种草(或绿色出行等)
16.【答案】(1)生产者
(2);4/四
(3)1000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