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感征战之苦
品卫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通过诵读法与提问法,品味诗歌的主题美、技巧美、语言美,学习边塞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3、感知作者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体会边塞诗深、广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情感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思想主题
“好男儿志在四方”
“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边塞诗“第一大篇”
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
边塞诗像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课堂导入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试卷下载: . /shiti/ 教案下载: . /jiaoan/
ppt论坛: . .cn ppt课件: . /kejian/
语文课件: .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 /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他的作品中既有揭露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矛盾的民生诗,也有指斥时弊的讽时诗,还有数量最多,思想内容复杂,主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怀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边塞诗。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走近作者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
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 ,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
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
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 谥号“忠”。
高适诗歌的题材
边塞诗,成就最高。
代表作如《燕歌行》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立功业的豪情。写出了他们军旅生活的艰苦,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还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等重压地凄苦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高适诗歌的题材
讽时伤乱诗。
这些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行为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流露出对政局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咏怀诗。
此类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如《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徽》《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文体知识:边塞诗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背景
内容
意象: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玉门关等
文体知识:边塞诗
①描写边塞奇丽风光、异域风情。
②抒发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念之情。
④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战士的同情。
⑥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手法: 借景抒情、衬托、虚实、比喻、夸张、用典
形式: 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风格: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诗人: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边塞诗
《逢入京使》唐朝·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塞》唐朝·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行》唐朝·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凉州词》唐朝·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子夜秋歌》唐朝·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诗
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自唐开元十八年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高适曾北上蓟门。又曾北去幽燕,希望为国效力,未能如愿。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其后张让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再其后,幽州将赵堪等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创作背景
张守珪当时任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瞒所率将领的败状,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高适创作此诗前,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也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了解的更加具体、透彻。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写下此篇。
创作背景
解读题目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是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
“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属于“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大多是七言。
横行 xíng 摐金 chuāng 旌旗 jīng 旆 pèi
单于 chán 腓 féi 玉箸zhù 蓟北jì
飘飖yáo 功勋 xūn 逶迤 wēi yí 碣石 jié
订正字音
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
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词,作为酬答。
理解诗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出师
理解诗意
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气势?有何表达效果?
2.分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用摐金伐鼓,旌旆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与下文的惨败形成对比。
“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势凶猛,战火把山都照红了;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
思考问题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将领身受皇恩却常轻敌草率作战;战士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败
理解诗意
思考问题
3.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②“杂风雨”:天气恶劣
③“凭陵”:敌人凶猛善战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思考问题
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在描写战士和将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战士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②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哪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被围
理解诗意
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思考问题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5.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
思考问题
6.“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请简要分析。
①“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
②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死斗
理解诗意
7.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思考问题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
整体感知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出征——战败——被围——死斗
战事发展顺序: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烽突起 慷慨出师
力尽关山 轻敌战败
被围不归 两地相思
死斗心愿 怀念李广
划分层次
出征:
战败:
被围:
死斗:
总结主旨
①本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
②高度赞扬了士卒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③深切同情士卒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
④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艺术特色
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②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
③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
④ 运用典故。李广李将军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讽刺了将领们贪功懈怠、享乐腐化、不恤士卒,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燕歌行》主要表现了边塞戍卒浴血奋战的艰苦生活,特别突出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并借此表现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期盼,这是盛唐气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暗合今天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
沙场征战长苦辛,如何不忆李将军! 大时代中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样是我们每 个青少年都要思索的问题。
诗歌总结
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3.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鸣, 旗帜飞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摐金伐鼓下榆关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景默写
4.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 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士军前半死生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景默写
7.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8.高适的《燕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应上文, 汉将“ 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9.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当恩遇常轻敌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玉箸应啼别离后
铁衣远戍辛勤久
力尽关山未解围
情景默写
10.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1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边庭飘飖那可度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
绝域苍茫无所有
情景默写
素材积累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
5.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闻吹笛》
6.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
7.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