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百基检测试题 命题细目表
学 科: 语文
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 难度值 题型 能力因素 试题来源
0.7-1.0 0.5-0.69 0.2-0.49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
探究题 解答题 识记 理解 应用 高阶思维 探究 原题 改编 自编 题号 章
字词 √ √ √ √ 1 一
古诗词填空以及理解 √ √ √ √ √ 2 一
讽刺小说人物 √ √ √ √ 3 一
讽刺小说手法 √ √ √ √ 4 二
讽刺小说语言 √ √ √ √ 5 二
讽刺小说主题理解 √ √ √ √ √ 6 二
非联内容筛选 √ √ √ √ 7 二
非联语言赏析 √ √ √ √ 8 二
非联图标理解 √ √ √ √ √ 9 一
小作文 √ √ √ √ √ 10 二
文言文重点注解 √ √ √ √ 11 一
断句 √ √ √ √ 12 二
文言文 内容理解及整理 √ √ √ √ 13 二
文言文作者情感及志趣 √ √ √ √ 14 一
大作文 √ √ √ √ √ 15 一可回
到成绩查询:扫描二维码下载云成绩APP
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
3(3分)
9(4分)
建议
依据
考号
②
姓名
缺考
贴条形码区
建议二
班级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4(5分)
依据: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
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m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
10(8分)
正确填涂方式填涂:■非选择题必
3
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1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
6■
5(5分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O
答案无效。
回
四
书写(3分》
1(4分
6(6分)
2(1)(8分)
①
②
11(8分)
③
④
①
②
⑤
③
④
12(2分)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2(2)(2分)
13(6分)
⑨
7(2分)
①
②
③
14(6分)
2(3)(4分)
8(4分
⑩
0001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作文(40分)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
0010
第4页
第5页
第6页2023 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我们将在年味的余韵中迈入崭新的学期,让我们一起勇敢地挑战自我
吧!本卷满分为 120 分(含书写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活动一:【贺春 赏游】(18 分)
1.(4 分)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
奔流,总让人心潮 péng pài(▲)(▲)、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 shǔ(▲)
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 guī(▲)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
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春节期间,各大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游玩,小榕和小园收集了许多相关诗句,请你
共同完成任务。(14 分)
盘点一:文人墨客览物最美之地——西湖
①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轻舟短棹西湖好,② ▲ 。(欧阳修《采桑子》)
雾凇沆砀,③ ▲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一个地点
同学有话说:清丽活泼,幽静深远,好山好水,尽在西湖! 可以滋养
众多的诗
盘点二:历史爱好者必去之地——西安 人
鸟下绿芜秦苑夕,④ ▲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 ▲ ,⑥ ▲ ;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同学有话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西安告诉你。
盘点三:⑨ ▲ ——黄州
拣尽寒枝不肯栖,⑦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我 们 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⑧ ▲ 。(苏轼《定风波》) 发 现 :
同学有话说:定慧院内,幽人孤寂徘徊,隐约掠过的孤鸿,成为他心灵的投影;一 个 地
沙湖道中,又能体会到独自面对风雨的旷达洒脱。
点 也 因
为 某 个
盘点四:王维的精神栖所——辋川
归辋川作① 王维 别辋川别业② 王维 诗 人 的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依迟动车马, 到 来 而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惆.怅.出松萝。 被 赋 予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忍别青山去, 了 特 殊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其如绿水何。 的意义。
【注释】①744 年,王维在辋川购置别业,开始“半官半隐”生活,《归辋川作》
即作于此时。《唐贤三昧集笺注》评价该诗“仕而不得意之作,含蓄不露”。②
《别辋川别业》作于 758 年,此时的王维历经安史之乱已是风烛残年,多次受
朝廷征召回长安任职。
同学有话说:诗作一归一别,王维都很“惆怅”,二者内涵是一样的吗?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
析。⑩ ▲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7页)
(1)完成①-⑧填空。(8 分)
(2)根据盘点内容,参考其他板块,请在⑨横线上,补全盘点三的标题。(2 分)
(3)阅读【盘点四】的两首诗,请在⑩横线上,回答“同学有话说”。(4 分)
活动二:【贺春 阅读】(22 分)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小榕在旅行之余还在假期读了一系
列讽刺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讽刺小说天地,感受讽刺小说的魅力吧!
【片段一】制台见洋人(节选)
①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无论见了什么人,只要官比他小一级,是他管得到
的,(A)不论你是实缺藩台,他见了面,一言不合,就拿钉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
得去过不去。藩台尚且如此,道府是不消说了。州县以下,更不用说了。至于在他手下当差
的人,越发不必问的了。
②且说有淮安府知府上省禀见。这位淮安府,齐巧地方上出了两件交涉案件,特地上省
见制台请示。等到见了面,制台一看,手折上面写的,都是黄豆大的小字,便觉心上几个不
高兴;又明欺他的官,不过是个四品职分,索性把手折往地下一摔,说道:“你们晓得我年
纪大,眼睛花,故意写了这小字来蒙我!”
③那淮安知府,受了他这个瘪子,嘴里说:“卑府自从殿试朝考,一直是恪遵功令,写
的是小字;皇上取的,亦就是这个小字。如今做了外官,倒不晓得大帅是同皇上相反,一个
个是要看大字的。这个只好等卑府慢慢学起来。但是如今这两件事情,都是刻不可缓的。若
等卑府把大字学好了,那可来不及了!”
④制台一听这话,便问:“是两件什么公事?你先说个大概。”淮安府回道:“一件为
了地方上的坏人,卖了块地基给洋人,开什么玻璃公司。一桩是一个包讨债的洋人,到乡下
去恐吓百姓,现在闹出人命来了。”
⑤制台一听,大惊失色道:“这两桩都是关系洋人的,你为什么不早说呢?快把节略拿
来我看!”淮安府又说道:“卑职因为其中头绪繁多,恐怕说不清楚,所以写了节略来的。
况且洋人在内地开设行栈,有背约章;就是包讨帐,亦是不应该的。况且还有人命在里头!
所以卑职特地上来,请大帅的示。”制台不等他说完,便把手折一放,说:“老哥,你还不
晓得外国人的事情是不好弄的么?地方上百姓,不拿地卖给他,请问他的公司到那里去开
呢?就是包讨帐,他要的钱,并非要的是命。他自己寻死,与洋人何干呢?至于那个欠帐的,
他那张借纸,怎么会到外国人手里,其中必定有个缘故。外国人顶讲情理,决不会凭空诈人
的。而且欠钱还债,本是分内之事,难道不是外国人来讨,他就赖着不还不成?既然如此,
也不是什么好百姓了。现在凡百事情,总是我们自己的官同百姓都不好,所以才会被人家欺
负。”
⑥淮安府拿了禀辞出去,正走出来,只听那巡捕嘴里叽哩咕噜的说道:“我的爷!早不
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他老人家吃着饭,洋人来了。到底要不要上去回的好?”
⑦因为制台一到任,就有吩咐过的,凡是吃饭的时候,无论什么客人来拜,或是下属禀
见,统通不准巡捕上来回,总要等到吃过饭,擦过脸,再说。无奈这位客人,平时制台见了
他,还要让他三分。如今叫他在外面老等起来,决计不是个道理。但是违了制台的号令,又
不是玩的。因此拿了名帖,只在廊下盘旋。正在为难的时候,制台早已瞧见了,忙问一声“什
么事”,巡捕见问,立刻趋前一步,说了声:“回大帅的话:有客来拜。”话言未了,只见
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王八蛋!我
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
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
⑧那巡捕捱了这顿打骂,索性泼出胆子来说道:“因为这个客是要紧的,与别的客不同。”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7页)
制台道:“他要紧,我不要紧!随你是谁,总不能盖过我!”巡捕道:“回大帅:来的不是
别人,是洋人。”那制台一听“洋人”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
天。后首想了一想,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
“混帐王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
巡捕道:“原本赶着上来回的,因见大帅吃饭,所以在廊下等了一回。”制台听完,举起腿
来,又是一脚,说道:“别的客不准回。洋人来,是有外国公事的,怎么好叫他在外头老等?
糊涂!混帐!还不快请进来!”
【片段二】儒林外史(节选)
(B)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
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
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
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C)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
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3.【聚焦人物之“变”】讽刺小说人物言行态度前后都存在着明显差别,请你结合文章内容,
补写下面的横线内容。(共 6分)
①淮安府请示交涉案件,制台骄横恣戾、飞扬跋扈; 巡捕报告洋人
登门,制台则是 ▲ 。 ---《制台见洋人》
②范进中举前,胡屠户 ▲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恭维盛赞,极
力讨好。 ---《范进中举》
③得知于勒发了大财,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 当美梦成泡影,
菲利普夫妇则是 ▲ 。 ---《我的叔叔于勒》
4.【赏析手法之“讽”】为塑造人物,小说常常选择特定的讽刺手法达到讽刺效果。请从上
面片段 A、B、C画波浪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手法赏析。(5分)
小提示:讽刺小说主要采用的手法有:对比,夸张,比喻,反复等。
我选择( ▲ )句, ▲
5.【品味语言之“婉”】讽刺小说作者乐于让人物自我表演。请借助下面两句话,从用词或
句式角度分析制台的“变”与“不变”。(5分)
句 1: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
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
有耳朵,没有听见?”
句 2: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
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
▲
6.【紧扣内核之“眼”】讽刺小说创作目的不仅是揭露丑恶,更是呼唤美好。请你结合《儒
林外史》具体情节,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活动三:【贺春 践行】(18 分)
【问题聚焦】小榕和小园在响应“减糖”专项行动时,针对“如何更好地面向同学们进行‘减
糖’宣讲?”一问题开展了以下宣讲筹备活动,请你参与。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7页)
【宣讲材料】
糖,幸福感的魔法师
瑶华
中国厨子的糖魔术
新春佳节,正是中餐里各种甜食、甜口菜出场最多的时候:无论是祭灶祭祖,还是年夜
饭大厨炫技,都离不开糖提供的色香味。讲究“火候”的中餐烹饪就像化学实验,糖,无疑
是最给面子的实验材料之一:“实验条件”稍加改变,其颜色、形态、质感、风味就能产生
丰富的变化。因此,在中国厨子手里,糖能玩出千变万化的魔术,早已超越了“调味料”—
—许多菜式中,它看似配角,其实却是灵魂主角。
糖的基本单位
能提供能量的“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但这个俗称在学术上并不准确),其实是个
大家族,未必都有甜味,比如淀粉、纤维素也是糖类。根据“能否水解”的标准,人们把糖
分为单糖、低聚糖(又称“二糖”)、多糖。葡萄糖、果糖等不能水解的糖属于单糖,它们
是糖的“基本单位”。低聚糖、多糖的每一个分子,都可以拆解为许多个“基本单位”的组
合。 [甲] 。淀粉、纤维素则是多糖。所以淀粉水解到二糖阶段,能制作出麦芽糖——
其实就是拆开了分子之间的“链条”,将麦芽糖分子解放出来。如果进一步水解,则能将淀
粉彻底变成葡萄糖。
每个人都是甜党
“甘甜”的“甘”,象形的是口中含物、回味不已,所以最早泛指“美味”。随着获取
甜味的手段渐多、饮食中甜味渐渐丰富,人们似乎也达成某种默契,推举甜为美味的首席代
表,悄然改变了甘字的含义。如此“指甘为甜”,恐怕有人不服气:凭什么酸咸苦辣的美味
就要排在甜的后面 其实,人对甜味的热爱,出自身体本能。
【A】 【B】
糖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 糖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来源,当舌头上的甜味受体与糖结合时,味觉 的重要来源。人体在食用甜食后,刺激
感应器迅速向大脑发射信号,告知大脑“能量 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
来了”,大脑释放出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来“迎 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
接”。多巴胺有助于传递兴奋信息、振奋心情, 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
于是在人的身心感受中,糖和“快乐”牢牢绑 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
定。这种神经化学反应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 在此过程中,大脑会分泌神经传导物
移,哪怕你完全不爱甜食,吃到甜味时,大脑 质,如多巴胺,通过血液循环流到身体
依然会“自作主张”地兴奋,这是它对生命能 各部位刺激神经,使人体处于亢奋状
量的本能追求。所以,每一个大活人,其实都 态。所以,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隐性的
是隐性的甜党。 甜党。
甜蜜的代价
虽然糖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如果摄入过多的糖,也会有危害。
丰富的含糖食品,也是一道道甜蜜的陷阱。糖有个特别“狡猾”之处:它会影响大脑对饱腹
感的认知,当你吃甜点“吃到饱”时,摄入的能量其实已经远远过剩了。龋齿是吃糖过量最
直接的影响之一。民国诗人苏曼殊酷爱吃甜食,自称“糖僧”,一天能吃三十包酥糖,结果
年纪轻轻就镶了金牙,后来又为了买糖,差点把金牙拔下来换钱。过量摄入糖类,还会导致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加速脂肪储存,造成体重超标。超出身体能量需求的糖分也会促使
胰岛素大量分泌,加大胰岛的压力,造成代谢紊乱。所以近年来,“减糖”已经成为人们的
养生追求。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7页)
“代糖”健康吗?
意识到过度摄入糖类的危害后,人们开始寻找糖的替身——“非营养型人造甜味剂”,
俗称“代糖”。如今在很多“零糖”饮料、零食的配料表中,就能看到阿斯巴甜、乙酰磺胺
酸钾(安赛蜜)、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代糖。代糖并不是糖,但也能和甜味受体结合,可以
骗过大脑,给人以吃糖的错觉。在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代糖对身体无害,而且它的分解产
物不含葡萄糖,几乎不会提高能量摄入,也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点甜食的需求。即使如
此,代糖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敞开吃。因为在被它“欺骗”后,身体仍然会按照分解糖的需求,
去分泌胰岛素,过量胰岛素又无用武之地,反而会促进脂肪过度合成;另一方面,长期吃代
糖会给人以吃糖少、热量低的错觉,反而摄取更多食物——结果就是,吃下太多代糖,不会
瘦,反而会胖。
(选自《博物》2023 年 2 月总第 230 期,有删减)
【补充材料】
龋齿是口腔中细菌和食物中的糖相互作用产生的酸性物质在牙
齿上形成的孔洞。根据细菌代谢食物的产酸能力,将食物可简单地分
为致龋齿性食物和非致龋齿性食物。致龋齿性食物主要是含碳水化合
物的食物和含糖的食物。根据糖的产酸性排列,依次是蔗糖、葡萄糖、
麦芽糖、果糖等。非致龋齿性食物多为含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的食
物,如肉食、蔬菜等。一些食品甜味剂不具备碳水化合物与细菌代谢产酸的结构,不具
备产酸性,因此不致龋齿,如木糖醇和山梨醇。(来源:《当代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
◎精确宣讲内容
7.在筹备宣讲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减糖’专项行动,要减什么类型的糖?”联系补
充材料,解答同学疑问。(2分)
▲
◎打磨宣讲语言
8.宣讲组在筹备宣讲“每个人都是甜党”时,提供了[A][B]两种语言风格的材料,哪一种更
合适?结合宣讲内容说明理由。(4分)
▲
◎丰富宣讲示例
9.宣讲组计划在宣讲时加入小明的“一日饮食清单”,向同学们呈现优化饮食的做法。请提
出两条具体的优化建议,并说明依据。(4分)
优化建议: ▲
说明依据: ▲
【回顾反思】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7页)
10.回顾以上过程,请你帮助宣讲组向其他组介绍筹备经验,100 字左右。(8分)
▲
活动四:【贺春 探古】(19 分)
迎新春,班级组织“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古诗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
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
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
②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③涓涓然冬温而夏寒。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
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④. 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
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⑤,黑色
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
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
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选自《历代山水小品文选》有删减)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②奎上
人:当时的僧人,刘基的朋友。③石罅:石缝。④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泰不华的别号,
刘基的朋友。⑤鸲鹆(qú yù):八哥。⑥滑:鸟声流利。⑦脊令:水鸟名。
11.阅读材料,解释加点词(8分)
语句 释义方法 词义
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 参考成语法:薄.暮冥冥 ① ▲
深不逾.尺 结合语境法 ② ▲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 查字典法:A.长久 B.恒心 C.经常 ③ ▲
至是悉.出 课内迁移法: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 ▲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泉 焉 其 始 出 石 罅 涓 涓 然 冬 温 而 夏 寒。
13.参照《与朱元思书》整理单,结合《活水源记》具体内容,完成篇章整理任务。(3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7页)
14. 作者借“活水源”,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探究。(6分)
链接材料: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的诗文不乏抨击统治
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至元二年,他被元政府授为高安县丞。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一身正气赢得百姓
赞誉。大明建立后,他严厉整肃纲纪,教化民众。
▲
活动五:【贺春 写作】(40 分)
15.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
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7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书写3分
(4分)澎 湃 曙 瑰
(14分)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绿水逶迤③天与云与山与水④蝉鸣黄叶汉宫秋⑤赢⑥都变做了土⑦寂寞沙洲冷⑧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空一分)⑨苏轼(迁客)的思想突围之地(意近即可)(2分)⑩不一样。《归辋川作》中的“惆怅”是指王维因仕途不得意而回到辋川,看到辋川的花草根弱易飞,想到自己的人生不定、仕途难走的一种悲伤;《辋川别业》中的“惆怅”是指王维老年盼望归隐,对俗世仕途已无留恋,因此离开辋川时看到辋川青山绿水的一种不舍。(写对一点得两分)(4分)
3.(6分)①制台流露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嘴脸;②胡屠户凶神恶煞,动不动臭骂范进;③带领全家改乘船只回来,以免再次碰上可恶的于勒。(一空两分)
4.(5分)示例1:选择(A)句,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了”等词语,将制台对下属等人的骄戾成性,与后文对洋人的奴颜媚骨遥相比较,让制台这个官场丑类作淋漓尽致的自我表演。
示例2:选择(B)句,采用反复手法,描写范进“疯态”连续使用“咦,我中了!”等词句,刻画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形态,反映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戕害。
示例3:选择(C)句,采用夸张手法,描写饱受他人冷遇和嘲讽的周进,在参观贡院时撞号板嚎啕大哭,展现了周进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又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揭示了士人被科举制度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之处,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人性扭曲和精神摧残。
(评分标准:手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讽刺效果2分)
5.(5分)示例1:变:制台言行变化之快、变化之精,令人瞠目咂舌。“打”“拍挞”“混账王八蛋”等词句,写出制台随着会见对象不同,而不断变换声色。巡捕打搅吃饭,被他拳打脚踢,制台地地道道表现出一副“狼”相。而对待洋人则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听话驯服的“羊”。(3分)不变:在不断变化的言行之中,清朝官僚对百姓凶狠恶毒,飞扬跋扈,对洋人奴颜婢膝,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是永远不变的。(2分)
示例2:变:制台言行变化之快、变化之精,令人瞠目咂舌。两句中“!”和“?”标点使用,在感叹、反问中,写出制台对下属斥责怒骂、骄横恣戾、气焰嚣张;对洋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3分)不变:在不断变化的言行之中,清朝官僚对百姓凶狠恶毒,飞扬跋扈,对洋人奴颜婢膝,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是永远不变的。(2分)
6.(6分)
示例:讽刺小说在讽刺、暴露坏的、丑的同时,也歌颂了好的、善的、美的。(1分)《儒林外史》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了像匡超人、牛浦郎等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腐败、科举弊端、礼教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但另一方面也热情地歌颂了像王冕、杜少卿等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3分)总之,讽刺小说作者常以严肃态度,针对社会中的假恶丑,运用讽刺手法,突出其内在矛盾和畸形可笑的特征,达到或劝诫或抨击或暴露的目的,从而启发、唤醒世人。(2分)
7.(2分)龋齿是口腔中细菌和食物中的糖相互作用产生的酸性物质在牙齿上形成的孔洞。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产酸性最强,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减少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的摄入量。
(评分标准:能说明龋齿与酸性物质的产生有关1分,能从糖的产酸性排名中得出减糖建议1分。)
8.(4分)示例一:我认为[A]份宣讲内容更合适。A语段中运用大量拟人手法,如“迎接”“牢牢绑定”等词,生动有趣地说明了糖影响多巴胺分泌,给人带来快乐感受。“自作主张”“本能追求”等词又很形象地将这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神经化学反应清晰说明。这样的语言风格更能吸引听众,增强宣讲影响力。B语段语言则平实缺乏生动性,不够吸引听众。
示例二:我认为[B]份宣讲内容更合适。B语段语言准确严谨,运用如“味觉中枢”“刺激神经”等专业术语,使介绍可以更严谨。A语段语言比较活泼但不够严谨。
(评分标准:把握语段语言特点1分,结合语段内容分析2分,与另一语段比较1分。选B言之有理最高得2分。)
9.(4分)建议一:中餐应该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
说明依据:拔丝地瓜和糖醋排骨都富含大量糖,如果摄入过多的糖,会造成体重超标,代谢紊乱。
建议二:少喝气泡水,多喝白开水;
说明依据:气泡水含代糖赤藓糖醇,虽然对身体无害,但是身体仍然会按照分解糖的需求,去分泌胰岛素,过量后会促进脂肪过度合成,同时会使人发胖。
(评分标准:提出具体可操作建议2分;结合表格和文中具体内容说明依据2分)
10.(8分)示例:同学们,宣讲筹备时,首先可以精确宣讲内容,尽量减少听众的疑问;其次可以通过打磨宣讲语言来增强宣讲吸引力,比如用更生动的语言吸引听众;第三可以通过丰富宣讲示例来增强宣传效果,比如加入具体的同学示例来促进大家对宣讲内容的深入理解。
(评分标准:内容4分:总结经验1分,结合具体筹备过程阐述经验所达成的效果1分;经验1点2分,2点4分;表达4分;100字左右)
11.(8分)①迫近 ②超过 ③C ④全,都(一空两分)
12.(2分)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13.(3分)①隐士(或名士、高人);②澄澈(或清澈或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③活。
14.(6分)
示例:作者在文本中描写活水源“冬温夏寒”、“冬夏不枯”、“澄澈可鉴”等特点,间接表达了他对活水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活水滋养了周围的动植物,让它们纷纷来依附,体现了活水源润泽万物、解救百姓于困顿的品格。(2分)而作者为官期间深入体察民情赢得百姓赞誉、大明建立后他教化百姓,他的言行与活水的品格相符。由此可见,拥有君子之德,勤政为民是作者的志趣所在。(2分)
作文(40分)略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我们将在年味的余韵中迈入崭新的学期,让我们一起勇敢地挑战自我吧!本卷满分为 120 分(含书写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活动一:【贺春 赏游】(18分)
1.(4分)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péng pài(▲)(▲)、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shǔ(▲)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guī(▲)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春节期间,各大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游玩,小榕和小园收集了许多相关诗句,请你共同完成任务。(14分)
盘点一:文人墨客览物最美之地——西湖
①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轻舟短棹西湖好,② ▲ 。(欧阳修《采桑子》) 雾凇沆砀,③ ▲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同学有话说:清丽活泼,幽静深远,好山好水,尽在西湖! 一个地点可以滋养众多的诗人
盘点二:历史爱好者必去之地——西安
鸟下绿芜秦苑夕,④ ▲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 ▲ ,⑥ ▲ ;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同学有话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西安告诉你。
盘点三:⑨ ▲ ——黄州 拣尽寒枝不肯栖,⑦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⑧ ▲ 。(苏轼《定风波》) 同学有话说:定慧院内,幽人孤寂徘徊,隐约掠过的孤鸿,成为他心灵的投影;沙湖道中,又能体会到独自面对风雨的旷达洒脱。 盘点四:王维的精神栖所——辋川 归辋川作① 王维 别辋川别业②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依迟动车马,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惆怅出松萝。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忍别青山去,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其如绿水何。 【注释】①744 年,王维在辋川购置别业,开始“半官半隐”生活,《归辋川作》即作于此时。《唐贤三昧集笺注》评价该诗“仕而不得意之作,含蓄不露”。②《别辋川别业》作于758 年,此时的王维历经安史之乱已是风烛残年,多次受朝廷征召回长安任职。 同学有话说:诗作一归一别,王维都很“惆怅”,二者内涵是一样的吗?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⑩ ▲ 我们的发现: 一个地点也因为某个诗人的到来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1)完成①-⑧填空。(8 分)
(2)根据盘点内容,参考其他板块,请在⑨横线上,补全盘点三的标题。(2 分)
(3)阅读【盘点四】的两首诗,请在⑩横线上,回答“同学有话说”。(4 分)
活动二:【贺春 阅读】(22分)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小榕在旅行之余还在假期读了一系列讽刺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讽刺小说天地,感受讽刺小说的魅力吧!
【片段一】制台见洋人(节选)
①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无论见了什么人,只要官比他小一级,是他管得到的,(A)不论你是实缺藩台,他见了面,一言不合,就拿钉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藩台尚且如此,道府是不消说了。州县以下,更不用说了。至于在他手下当差的人,越发不必问的了。
②且说有淮安府知府上省禀见。这位淮安府,齐巧地方上出了两件交涉案件,特地上省见制台请示。等到见了面,制台一看,手折上面写的,都是黄豆大的小字,便觉心上几个不高兴;又明欺他的官,不过是个四品职分,索性把手折往地下一摔,说道:“你们晓得我年纪大,眼睛花,故意写了这小字来蒙我!”
③那淮安知府,受了他这个瘪子,嘴里说:“卑府自从殿试朝考,一直是恪遵功令,写的是小字;皇上取的,亦就是这个小字。如今做了外官,倒不晓得大帅是同皇上相反,一个个是要看大字的。这个只好等卑府慢慢学起来。但是如今这两件事情,都是刻不可缓的。若等卑府把大字学好了,那可来不及了!”
④制台一听这话,便问:“是两件什么公事?你先说个大概。”淮安府回道:“一件为了地方上的坏人,卖了块地基给洋人,开什么玻璃公司。一桩是一个包讨债的洋人,到乡下去恐吓百姓,现在闹出人命来了。”
⑤制台一听,大惊失色道:“这两桩都是关系洋人的,你为什么不早说呢?快把节略拿来我看!”淮安府又说道:“卑职因为其中头绪繁多,恐怕说不清楚,所以写了节略来的。况且洋人在内地开设行栈,有背约章;就是包讨帐,亦是不应该的。况且还有人命在里头!所以卑职特地上来,请大帅的示。”制台不等他说完,便把手折一放,说:“老哥,你还不晓得外国人的事情是不好弄的么?地方上百姓,不拿地卖给他,请问他的公司到那里去开呢?就是包讨帐,他要的钱,并非要的是命。他自己寻死,与洋人何干呢?至于那个欠帐的,他那张借纸,怎么会到外国人手里,其中必定有个缘故。外国人顶讲情理,决不会凭空诈人的。而且欠钱还债,本是分内之事,难道不是外国人来讨,他就赖着不还不成?既然如此,也不是什么好百姓了。现在凡百事情,总是我们自己的官同百姓都不好,所以才会被人家欺负。”
⑥淮安府拿了禀辞出去,正走出来,只听那巡捕嘴里叽哩咕噜的说道:“我的爷!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他老人家吃着饭,洋人来了。到底要不要上去回的好?”
⑦因为制台一到任,就有吩咐过的,凡是吃饭的时候,无论什么客人来拜,或是下属禀见,统通不准巡捕上来回,总要等到吃过饭,擦过脸,再说。无奈这位客人,平时制台见了他,还要让他三分。如今叫他在外面老等起来,决计不是个道理。但是违了制台的号令,又不是玩的。因此拿了名帖,只在廊下盘旋。正在为难的时候,制台早已瞧见了,忙问一声“什么事”,巡捕见问,立刻趋前一步,说了声:“回大帅的话:有客来拜。”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说着,举起腿来又是一脚。
⑧那巡捕捱了这顿打骂,索性泼出胆子来说道:“因为这个客是要紧的,与别的客不同。”制台道:“他要紧,我不要紧!随你是谁,总不能盖过我!”巡捕道:“回大帅:来的不是别人,是洋人。”那制台一听“洋人”二字,不知为何,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天。后首想了一想,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巡捕道:“原本赶着上来回的,因见大帅吃饭,所以在廊下等了一回。”制台听完,举起腿来,又是一脚,说道:“别的客不准回。洋人来,是有外国公事的,怎么好叫他在外头老等?糊涂!混帐!还不快请进来!”
【片段二】儒林外史(节选)
(B)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C)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3.【聚焦人物之“变”】讽刺小说人物言行态度前后都存在着明显差别,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写下面的横线内容。(共6分)
4.【赏析手法之“讽”】为塑造人物,小说常常选择特定的讽刺手法达到讽刺效果。请从上面片段A、B、C画波浪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手法赏析。(5分)
小提示:讽刺小说主要采用的手法有:对比,夸张,比喻,反复等。
我选择( ▲ )句, ▲
5.【品味语言之“婉”】讽刺小说作者乐于让人物自我表演。请借助下面两句话,从用词或句式角度分析制台的“变”与“不变”。(5分)
句1:话言未了,只见拍的一声响,那巡捕脸上,早被大帅打了一个耳刮子。接着听制台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初怎么吩咐的?凡是我吃着饭,无论什么客来,不准上来回。你没有耳朵,没有听见?”
句2:蓦地起来,拍挞一声响,举起手来,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刮子。接着骂道:“混帐王八蛋!我当是谁,原来是洋人!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叫他在外头等了这半天?”
▲
【紧扣内核之“眼”】讽刺小说创作目的不仅是揭露丑恶,更是呼唤美好。请你结合《儒林外史》具体情节,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活动三:【贺春 践行】(18分)
【问题聚焦】小榕和小园在响应“减糖”专项行动时,针对“如何更好地面向同学们进行‘减糖’宣讲?”一问题开展了以下宣讲筹备活动,请你参与。
【宣讲材料】
糖,幸福感的魔法师
瑶华
中国厨子的糖魔术
新春佳节,正是中餐里各种甜食、甜口菜出场最多的时候:无论是祭灶祭祖,还是年夜饭大厨炫技,都离不开糖提供的色香味。讲究“火候”的中餐烹饪就像化学实验,糖,无疑是最给面子的实验材料之一:“实验条件”稍加改变,其颜色、形态、质感、风味就能产生丰富的变化。因此,在中国厨子手里,糖能玩出千变万化的魔术,早已超越了“调味料”——许多菜式中,它看似配角,其实却是灵魂主角。
糖的基本单位
能提供能量的“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但这个俗称在学术上并不准确),其实是个大家族,未必都有甜味,比如淀粉、纤维素也是糖类。根据“能否水解”的标准,人们把糖分为单糖、低聚糖(又称“二糖”)、多糖。葡萄糖、果糖等不能水解的糖属于单糖,它们是糖的“基本单位”。低聚糖、多糖的每一个分子,都可以拆解为许多个“基本单位”的组合。 [甲] 。淀粉、纤维素则是多糖。所以淀粉水解到二糖阶段,能制作出麦芽糖——其实就是拆开了分子之间的“链条”,将麦芽糖分子解放出来。如果进一步水解,则能将淀粉彻底变成葡萄糖。
每个人都是甜党
“甘甜”的“甘”,象形的是口中含物、回味不已,所以最早泛指“美味”。随着获取甜味的手段渐多、饮食中甜味渐渐丰富,人们似乎也达成某种默契,推举甜为美味的首席代表,悄然改变了甘字的含义。如此“指甘为甜”,恐怕有人不服气:凭什么酸咸苦辣的美味就要排在甜的后面 其实,人对甜味的热爱,出自身体本能。
甜蜜的代价
虽然糖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如果摄入过多的糖,也会有危害。丰富的含糖食品,也是一道道甜蜜的陷阱。糖有个特别“狡猾”之处:它会影响大脑对饱腹感的认知,当你吃甜点“吃到饱”时,摄入的能量其实已经远远过剩了。龋齿是吃糖过量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民国诗人苏曼殊酷爱吃甜食,自称“糖僧”,一天能吃三十包酥糖,结果年纪轻轻就镶了金牙,后来又为了买糖,差点把金牙拔下来换钱。过量摄入糖类,还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加速脂肪储存,造成体重超标。超出身体能量需求的糖分也会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加大胰岛的压力,造成代谢紊乱。所以近年来,“减糖”已经成为人们的养生追求。
“代糖”健康吗?
意识到过度摄入糖类的危害后,人们开始寻找糖的替身——“非营养型人造甜味剂”,俗称“代糖”。如今在很多“零糖”饮料、零食的配料表中,就能看到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代糖。代糖并不是糖,但也能和甜味受体结合,可以骗过大脑,给人以吃糖的错觉。在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代糖对身体无害,而且它的分解产物不含葡萄糖,几乎不会提高能量摄入,也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点甜食的需求。即使如此,代糖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敞开吃。因为在被它“欺骗”后,身体仍然会按照分解糖的需求,去分泌胰岛素,过量胰岛素又无用武之地,反而会促进脂肪过度合成;另一方面,长期吃代糖会给人以吃糖少、热量低的错觉,反而摄取更多食物——结果就是,吃下太多代糖,不会瘦,反而会胖。
(选自《博物》2023年2月总第230期,有删减)
【补充材料】
◎精确宣讲内容
在筹备宣讲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减糖’专项行动,要减什么类型的糖?”联系补充材料,解答同学疑问。(2分)
▲
◎打磨宣讲语言
宣讲组在筹备宣讲“每个人都是甜党”时,提供了[A][B]两种语言风格的材料,哪一种更合适?结合宣讲内容说明理由。(4分)
▲
◎丰富宣讲示例
9.宣讲组计划在宣讲时加入小明的“一日饮食清单”,向同学们呈现优化饮食的做法。请提出两条具体的优化建议,并说明依据。(4分)
优化建议: ▲
说明依据: ▲
【回顾反思】
10.回顾以上过程,请你帮助宣讲组向其他组介绍筹备经验,100字左右。(8分)
▲
活动四:【贺春 探古】(19分)
迎新春,班级组织“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古诗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活水源记(节选)
[明]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②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③涓涓然冬温而夏寒。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④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⑤,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选自《历代山水小品文选》有删减)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②奎上人:当时的僧人,刘基的朋友。③石罅:石缝。④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泰不华的别号,刘基的朋友。⑤鸲鹆(qú yù):八哥。⑥滑:鸟声流利。⑦脊令:水鸟名。
11.阅读材料,解释加点词(8分)
语句 释义方法 词义
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 参考成语法:薄暮冥冥 ① ▲
深不逾尺 结合语境法 ② ▲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 查字典法:A.长久 B.恒心 C.经常 ③ ▲
至是悉出 课内迁移法: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 ▲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 泉 焉 其 始 出 石 罅 涓 涓 然 冬 温 而 夏 寒。
13.参照《与朱元思书》整理单,结合《活水源记》具体内容,完成篇章整理任务。(3分)
作者借“活水源”,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探究。(6分)
▲
活动五:【贺春 写作】(40分)
15.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 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