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教研院附属教育集团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开学考试)九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教研院附属教育集团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开学考试)九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09:28:13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科学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1. 本卷中有些答案是不唯一的,正确的均可给分。
2. 解答题若用不同方法计算,只要正确的均给分。
3. 若答案包含多个内容,回答不完整的可部分给分(有科学性错误的除外)。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C D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特异性 基因 控制传染源
17.(1)④
(2)呼吸作用;
(3)体温
18. 红色 2NaOH+CO2===Na2CO3+H2O 减小
19. 长颈漏斗 C 蜡烛自下而上复燃
20. 变大 液体的密度 大于
21. 20 0.9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2.(1)
(2)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23.(1)乙丙甲 (2)①C、D装置互换②并增加尾气处理装置(3)H2、CO和CO2 (写不全不给分)
24.(1)小肠壁(小肠内膜、细胞膜)
(2)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3)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25.(1)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知道供氧的快慢,湿润氧气
(2)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控制氧气产生的速率
(3)知识要点:
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会产生氧气
②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气体增多使甲杯内上方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6、27题6分,第28、29小题7分,第30题9分、第31小题
8分,共43分)
26.6分(1)生产者 (2)浮游植物→鱼→白鹭(合理即可)(3)自动调节
27.6分 (1) U=UL=6伏, IL=0.4安, P额=ULIL=6伏×0.4安=2.4瓦。(2分)
(2)5分钟内电路消耗的电能W=ULILt=6伏×0.4安×5×60秒=720焦。(2分)
(3分)
28.7分(2,2,3)
29.7分(1)复合 (2分) (2)24.0% (2分)
(3)101kg(要有计算过程)
30.9分(1)C (2) CH4 (3) 2000 (要有计算过程)(3分) (4)B
31.8分(2,3,3)
科学试题 第 3 页 (共8页)2023 学年第二学期x年级百基检测试题 命题细目表
学 科: xxx
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 难度值 题型 能力因素 试题来源
0.7-1.0 0.5-0.69 0.2-0.49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
探究题 解答题 识记 理解 应用 高阶思维 探究 原题 改编 自编 题号
2-5-1-1了解健康的概念。 0.99 √ √ √ 1
2-1-3-5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0.9 √ √ √ 2
3-3-2-1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0.8 √ √ √ 3
3-1-1-4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的特点,如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能用图像描述这些特点,知道物态变化伴随吸热和放热。 0.8 √ √ √ 4
3-2-1-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0.9 √ √ √ 5
3-3-1-4知道燃烧的条件,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0.9 √ √ √ 6
3-3-2-5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0.65 √ √ √ 7
2-2-2-1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0.75 √ √ √ 8
3-3-2-6能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0.8 √ √ √ 9
3-4-1-5描述克服摩擦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途径,知道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0.8 √ √ √ 10
2-2-2-7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0.86 √ √ √ 11
3-3-3-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0.78 √ √ √ 12
3-1-5-2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0.8 √ √ √ 13
3-1-1-5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意义。 0.7 √ √ √ 14
3-4-1-3了解动能和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0.7 √ √ √ 15
2-5-1-3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0.95 √ √ √ 16(1)
2-4-4-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道人的性别决定。 0.95 √ √ √ 16(2)
2-5-2-2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0.95 √ √ √ 16(3)
2-2-2-4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 0.8 √ √ √ 17(1)
2-2-2-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0.68 √ √ √ 17(2)
2-3-0-7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0.7 √ √ √ 17(3)
3-1-5-2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0.99 √ √ √ 18(1)
3-1-3-3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并列举其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0.8 √ √ √ 18(2)
3-1-3-2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0.8 √ √ √ 18(3)
5-3-0-技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工艺知识、技术期望、工具仪器设备、能源和材料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0.9 √ √ √ 19(1)
5-3-0-技术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工艺知识、技术期望、工具仪器设备、能源和材料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0.9 √ √ √ 19(2)
3-1-3-3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并列举其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0.8 √ √ √ 19(3)
3-3-2-8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0.8 √ √ √ 20(1)
3-3-2-8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0.8 √ √ √ 20(2)
3-3-2-8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0.7 √ √ √ √ 20(3)
3-4-1-4用实例说明功和功率的概念和意义。能区别机械功率和机械效率。 0.75 √ √ √ 21
3-3-3-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会画电路图。 0.9 √ √ √ 22(1)
3-3-3-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0.7 √ √ √ 22(2)
3-3-3-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0.7 √ √ √ 22(3)
1-1-3-1能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探究的思路,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制定探究方案。 0.7 √ √ √ 23(1)
1-1-5-3能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资料,并与自己的探究进行比较,能提出改进探究方法的具体建议; 0.75 √ √ √ 23(2)
1-1-6-1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会书写简单的探究报告; 0.7 √ √ √ √ 23(3)
1-2-0-4此外,科学探究过程始终贯穿着各种思维活动,如比较、分类、判断、归纳、演绎、想象和分析、综合等,在探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能力。 0.7 √ √ √ 24(1)
1-1-5-1能将事实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尝试做出合理的解释; 0.65 √ √ √ √ √ 24(2)
1-1-6-1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会书写简单的探究报告; 0.68 √ √ √ √ √ 24(3)
5-3-0在科学课程中,并不设置独立的技术设计章节,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会涉及模型、教具、仪器等的制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制定等,这实质上都涉及到技术设计的问题,应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中。 0.6 √ √ √ √ 25(1)
5-3-0在科学课程中,并不设置独立的技术设计章节,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会涉及模型、教具、仪器等的制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制定等,这实质上都涉及到技术设计的问题,应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中。 0.5 √ √ √ √ 25(2)
5-3-0在科学课程中,并不设置独立的技术设计章节,但在一些科学探究活动中会涉及模型、教具、仪器等的制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制定等,这实质上都涉及到技术设计的问题,应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中。 0.59 √ √ √ √ 25(3)
2-1-3-5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0.8 √ √ √ 26(1)
2-1-3-5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0.8 √ √ √ 26(2)
2-1-3-5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0.8 √ √ √ 26(3)
3-4-1-9探讨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电能表及熔断器(保险丝)的作用。 0.85 √ √ √ 27(1)
3-4-1-9探讨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电能表及熔断器(保险丝)的作用。 0.8 √ √ √ 27(2)
3-4-1-9探讨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电能表及熔断器(保险丝)的作用。 0.75 √ √ √ √ 27(3)
3-1-1-3了解物体有质量,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0.85 √ √ √ 28(1)
3-3-2-2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0.9 √ √ √ 28(2)
3-3-2-6能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0.69 √ √ √ 28(3)
3-1-5-3说出某些常见的盐的性质及用途(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 0.8 √ √ √ 29(1)
3-1-1-5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意义。 0.6 √ √ √ 29(2)
3-3-1-6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 0.75 √ √ √ 29(3)
3-2-3-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相同类别的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0.95 √ √ √ 30(1)
3-1-5-1区别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化合物。 0.95 √ √ √ 30(2)
3-4-1-7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认识燃料的热值,说明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0.65 √ √ √ 30(3)
1-1-4-3能对获得的事实、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能注意错误和误差; 0.8 √ √ √ 30(4)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2023 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科学试卷
满分:16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生须知:
1.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3.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4.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0-16 K-39 H-1 g 取 10 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B. 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
C. 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 D. 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
2. 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和水、泥土等
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3.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 乌鸦和老鹰的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第 3 题
B.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
C.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卢瑟福用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不可能是α粒子
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
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说明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
7.小球 A 静止放在车厢光滑的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F 的作用
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 A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做与车厢相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 处于静止状态 D. 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8.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
图所示,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会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依次通过
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示判
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 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第 8 题图
9.如图所示为小舟滑雪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舟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舟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小舟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舟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舟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小舟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具有惯性
10.下列实验中,其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热时,内能增大 B.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 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减少 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大
11.如表所示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的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克/100 毫升)
A. 肾动脉 B. 肾小球 C. 肾小囊 D. 肾小管
12.电加热眼罩可以缓解眼疲劳。它有两个发热电阻,当开关 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 S2,
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 S1,眼罩停止发热。下列简化模拟电路设计正确的是(▲)
A. B. C. D.
13.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
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体现出酸的通性
14. 20 ℃时,向盛有 50 克水的烧杯中加入 20 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所示;加入 20 克水,充分搅
拌后如图乙所示;再加入 10 克水后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D. 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15.把金属小球放在 O 处,由静止滚下,然后让它沿轨道先后通过轨道上的 b 处、c处,再通过 b 处,最终
恰好在 d 处停下,如图所示。观察小球滚动的全过程,下列图像中有关能量随小球位置变化的大致趋势,
正确的(▲)
A. B.
C. D.
二、简答题(本题有 6 小题 18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6 分)
16.正值冬春交替之际,以甲流、乙流为代表的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呈现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态势。有些无症
状感染者体内带有流感病毒,能散播病原体。
(1) 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该免疫方式属于 ▲ (填“特异性”或
“非特异性”)免疫。
(2)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的 DNA 或者 RNA,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病毒核酸
DNA 分子上的一些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性状。我们把这些片段称为 ▲ 。
(3) 流感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为防止流感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学校
规定退烧 48 小时后才能上学,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
17.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内水分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饮水和进食获取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后,由⑧进入心脏,依次经过⑦→⑨→②→③→ ▲→
⑤→①(在横线上填写序号),再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的 X 表示细胞的 ▲ 作用,该生理活动为人体提供能量,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的文字表达
式 ▲ 。
(3)剧烈运动后,人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选填“体温”或“水分”)
平衡。
18.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 U 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 U 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显 ▲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U 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
并流入另一端。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19.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小舟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请写出甲图中的 a 装置名称 ▲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 ▲ (填
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3)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他将
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刚熄灭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0.小金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保持金属盒的位置和方向不变,若向图甲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则 U 形管的液面的高度差将
▲ 。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跟 ▲ 有关。
(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
别有 M、N 两点,若 pM=pN,则丁和戊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 丁 ▲ p 戊(填大
于、等于、小于)
21. 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 0.1 千克的摄像机。在
10 秒内无人机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了 20 米,然后边摄像边斜向上匀速飞
行了 30 秒,仪表盘上显示离地高度为 36 米。无人机前 10 秒对摄像机所
做的功为 ▲ 焦,整个过程中,无人机克服摄像机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 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 第 22、23、24、25 小题各 9 分,共 36 分)
22.小舟和小嘉两位同学分别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小舟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I.根据设计的方案将阻值为 5 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相关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数据;
II.换用阻值为 10 欧、20 欧的电阻,重复上述过程。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图甲电路中。
(2)[得出结论]小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
(3)[交流反思]小嘉用和小舟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其记录的数据如丙,请你帮他
分析原因: ▲ 。
23.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
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
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猜想一: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CO;
猜想二: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H2 ;
猜想三: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CO和H2 的混合物;
猜想四: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CO、H2 和CO2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
图 1 图 2
(1)请将图 2 甲、乙、丙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后放入图 1 方框中,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2)已知装置 A 中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小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存在两处不足,
请对不足改进: ▲ 。(写出其中一处)
【实验现象】
改进后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 中黑色粉末变红,D 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
色。
【实验结论】
(3)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有 ▲ 。
24.在学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后,小金同学提出了疑问: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及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 4支试管
编号 1-4,从 A 的玻璃管、A 的烧杯、B 的玻璃管、B 的烧杯中各取 2毫升液体,分别加入到 1-4 号试管
中。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取样 1(A 玻璃管) 2(A 烧杯) 3(B玻璃管) 4(B 烧杯)
处理 加 2 滴碘液 加 2滴碘液 加 2 亳升本尼迪特试 加 2 亳升本尼迪特
剂,沸水浴加热 试剂,沸水浴加热
现象 变蓝 不变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装置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 ▲ 。
(2)解释 1、2 号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 。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小金的质疑: ▲ 。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25.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 1 为制氧杯实物图,图 2
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 3 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制氧,产生的氧气
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即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 A、B 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
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 1 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 ;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 A 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
有的作用是 ▲ ;
(3)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并能从出气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小题,第 26、27 题 6 分,28、29 题各 7 分,第 30 题 9 分、31 题 8 分,共 43 分)
26.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
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
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 能力是有限的。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最右端移至最左端的过
程中,小灯泡的 I-U 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且滑片 P在
最左端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滑片 P 在最左端时,5 分钟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8. 某景区有乘氦气球升空的观光项目。如图所示,氦气球内充满氦气,下端连接吊篮,在吊篮底端有一
3 3
根缆绳,通过缆绳来控制氦气球的升降。氮气球的体积为 6000m(不计球壁的厚度),ρ =0.18kg/m ,氦气
ρ 3=1.29kg/m ,g 取10N/kg。求:空气
(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多少?
(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 150m,用时 300s,则氦气球上升的速度
是多少?
4
(3)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为 4×10 N,现有总质量为 1740kg
的乘客,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
多大?(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
29. 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
(2)请利用表格数据分析,若在 20℃室温下 100g 水中溶解 40g 硝酸钾固体得到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
数为多少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工业中制取硝酸钾的原理为:KOH+HNO3=H20+KNO3,现有 56 千克的氢氧化钾,则能制取固体硝酸钾
多少千克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30.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活动中
产生的已腐烂的有机垃圾。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
请分析解答:
甲 乙
(1)下列是厨房中产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选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饭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
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 (化学式)。
(3)将约 210kg 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 7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放出的热量,理论上能
7 3 3
将多少 kg的水从 25℃加热至 55℃[q 甲烷=3.6×10 J/m ,c=4.2×10 J/(kg·℃)](写出计算过程)
(4)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如图乙所示为 A、B、
C三种不同的淀粉乳酸杆菌对淀粉的分解,结果表明,菌株 ▲ (选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
力最强。
31.文成县黄坦镇仙果园艺场在柑橘园放养土鸡,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其设计一款土鸡孵化器,加快土鸡
孵化,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C 为轻质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B 为支点,AB:BC=1:4,控制电路电
源电压 U=12V 恒定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A”,压敏电阻 RF的阻值与
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气室内气体对活塞压力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鸡蛋孵化时间与温度关系如
图表一所示。
鸡蛋孵化阶段 孵化温度
第一阶段:第 1﹣6天 38.5℃
第二阶段:第 7﹣14 天 38℃
第三阶段:第 15 天 37.9℃
第四阶段:第 16﹣21 天 37.3﹣37.5℃
工作原理:当开关 S1、S2 均闭合,电热丝开始加热,控制电路中电流 I≥0.25 安时,衔铁被吸下,当温度
低于设定温度时,衔铁上弹,电热丝重新加热。
(1)开关 S1 闭合后电磁铁上端的极性为 极。
(2)为达到第一阶段孵化所需温度,通过计算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节为多大?
(3)完成第一阶段孵化后,要使孵化器内的温度降低,除调节滑动变阻器外,还可以如何调节(写出一种
方法)
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8 页(共 8 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回知
成绩查询:扫描二维码下载云成绩APP
回打
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科学答题纸
18(6分
23(9分)
(1)
(1)
考号
2
姓名
缺考
贴条形码区
(2)
(3)
班级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19(6分)
(3)
1.考生先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消
O


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


(1)

在条形码区域内。
2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
(2
3
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
24(9分)
式填涂:■非选择题



(3)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
I
5
5
5
O
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6
6

(1)
8

20(6分)

(2)
9
9
(1)
(2)
(3)
一、
选择题(45分》
(3)
1
AB]CD
6

11 A
21(4分)
2
AIC回
7
L□回D□
12AOB□D
3
AB]CD
8B回
13O□D
4四BD回
14 B回D
5AB四C四D□
10 B四C回D
15AB四D回
二、填空题(36分)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5(9分)
16(6分)
22(9分)
(1)
(1)
(1)
(2)
(2)
(3)
.5V1.5V
R
(3)
17(8分)
(2
(1)
(2)
(3)
0001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四、解答题(43分)
(3)
(4)
26(6分)
(1)
31(8分)
(2)
(1)
(3)
(2)
27(6分)
(1)
29(7分)
(1)
(2)
(3)
(2)
(3)
30(9分
(1)
(3)
28(7分)
(1)
(2)
(3)
(2)
0010
第4页

第5页
第6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百基作业反馈九年级科学试卷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须知:
1.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3.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4.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 0-16 K-39 H-1 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B. 为了减肥经常不吃午餐
C. 远离毒品、烟草和赌博 D. 遇到困惑时,向家人和朋友诉说
2. 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和水、泥土等
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3.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D. 乌鸦和老鹰的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卢瑟福用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说明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说明燃烧需要助燃剂
7.小球A静止放在车厢光滑的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做与车厢相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 处于静止状态 D. 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8.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所示,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会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示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 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9.如图所示为小舟滑雪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舟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舟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小舟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舟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小舟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小舟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具有惯性
10.下列实验中,其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 水被加热时,内能增大 B.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 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内能减少 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大
11.如表所示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的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克/100毫升)
A. 肾动脉 B. 肾小球 C. 肾小囊 D. 肾小管
12.电加热眼罩可以缓解眼疲劳。它有两个发热电阻,当开关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S2,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S1,眼罩停止发热。下列简化模拟电路设计正确的是(▲)
A. B. C. D.
13.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 
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体现出酸的通性
14. 20 ℃时,向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所示;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所示;再加入10克水后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 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5.把金属小球放在O处,由静止滚下,然后让它沿轨道先后通过轨道上的b处、c处,再通过b处,最终恰好在d处停下,如图所示。观察小球滚动的全过程,下列图像中有关能量随小球位置变化的大致趋势,正确的(▲)
A. B.
C. D.
二、简答题(本题有6小题18空格,每空格2分,共36分)
16.正值冬春交替之际,以甲流、乙流为代表的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呈现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态势。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带有流感病毒,能散播病原体。
(1) 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该免疫方式属于 ▲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的DNA或者RNA,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毒。病毒核酸DNA分子上的一些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性状。我们把这些片段称为 ▲ 。
(3) 流感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为防止流感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学校规定退烧48小时后才能上学,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
17.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内水分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饮水和进食获取的水,经吸收进入血液后,由⑧进入心脏,依次经过⑦→⑨→②→③→ ▲→⑤→①(在横线上填写序号),再由血液循环将其运输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的X表示细胞的 ▲ 作用,该生理活动为人体提供能量,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的文字表达式 ▲ 。
(3)剧烈运动后,人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选填“体温”或“水分”)平衡。
18.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显 ▲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
并流入另一端。
19.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小舟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请写出甲图中的a装置名称 ▲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 ▲ (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3)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刚熄灭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0.小金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保持金属盒的位置和方向不变,若向图甲烧杯中再注入一定量的水,则U形管的液面的高度差将 ▲ 。
(2)小金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跟 ▲ 有关。
(3)图丁和图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若pM=pN,则丁和戊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丁 ▲ p戊(填大于、等于、小于)
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0.1千克的摄像机。在
10秒内无人机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了20米,然后边摄像边斜向上匀速飞
行了30秒,仪表盘上显示离地高度为36米。无人机前10秒对摄像机所
做的功为 ▲ 焦,整个过程中,无人机克服摄像机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 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 第22、23、24、25小题各9分,共36分)
22.小舟和小嘉两位同学分别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小舟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I.根据设计的方案将阻值为5欧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II.换用阻值为10欧、20欧的电阻,重复上述过程。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图甲电路中。
(2)[得出结论]小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
(3)[交流反思]小嘉用和小舟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其记录的数据如丙,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
23.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
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猜想一: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
猜想二: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
猜想三: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和的混合物;
猜想四:火焰中的气体可能还含有、和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
图1 图2
(1)请将图2甲、乙、丙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后放入图1方框中,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2)已知装置A中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小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存在两处不足,请对不足改进: ▲ 。(写出其中一处)
【实验现象】
改进后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3)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有 ▲ 。
24.在学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后,小金同学提出了疑问: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
才能被吸收呢?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及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4支试管
编号1-4,从A的玻璃管、A的烧杯、B的玻璃管、B的烧杯中各取2毫升液体,分别加入到1-4号试管
中。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取样 1(A玻璃管) 2(A烧杯) 3(B玻璃管) 4(B烧杯)
处理 加2滴碘液 加2滴碘液 加2亳升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 加2亳升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
现象 变蓝 不变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装置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 ▲ 。
(2)解释1、2号实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 。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小金的质疑: ▲ 。
25.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1为制氧杯实物图,图2
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制氧,产生的氧气
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即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A、B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
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 ▲ ;
(2)在甲杯中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清水除了溶解制氧剂A并使制氧反应发生以外,还具
有的作用是 ▲ ;
(3)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并能从出气孔②快速逸出的原因.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6、27题6分,28、29题各7分,第30题9分、31题8分,共43分)
26.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
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 能力是有限的。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至最左端的过
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且滑片P在
最左端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滑片P在最左端时,5分钟内电路消耗的电能。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8. 某景区有乘氦气球升空的观光项目。如图所示,氦气球内充满氦气,下端连接吊篮,在吊篮底端有一根缆绳,通过缆绳来控制氦气球的升降。氮气球的体积为6000m3(不计球壁的厚度),ρ氦气=0.18kg/m3,ρ空气=1.29kg/m3,g取。求:
(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多少?
(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150m,用时300s,则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3)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为4×104N,现有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多大?(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
29. 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
(2)请利用表格数据分析,若在20℃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40g硝酸钾固体得到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多少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工业中制取硝酸钾的原理为:KOH+HNO3=H20+KNO3,现有56千克的氢氧化钾,则能制取固体硝酸钾多少千克
30.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已腐烂的有机垃圾。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
请分析解答:
甲 乙
(1)下列是厨房中产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 (选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饭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 (化学式)。
(3)将约210kg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7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放出的热量,理论上能将多少 的水从25℃加热至55℃[q甲烷=3.6×107J/m3,c=4.2×103 J/(kg·℃)](写出计算过程)
(4)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如图乙所示为A、B、C三种不同的淀粉乳酸杆菌对淀粉的分解,结果表明,菌株 ▲ (选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31.文成县黄坦镇仙果园艺场在柑橘园放养土鸡,某项目化研究小组为其设计一款土鸡孵化器,加快土鸡孵化,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C为轻质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B为支点,AB:BC=1:4,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2V恒定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A”,压敏电阻RF的阻值与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气室内气体对活塞压力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鸡蛋孵化时间与温度关系如图表一所示。
鸡蛋孵化阶段 孵化温度
第一阶段:第1﹣6天 38.5℃
第二阶段:第7﹣14天 38℃
第三阶段:第15天 37.9℃
第四阶段:第16﹣21天 37.3﹣37.5℃
工作原理:当开关S1、S2均闭合,电热丝开始加热,控制电路中电流I≥0.25安时,衔铁被吸下,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衔铁上弹,电热丝重新加热。
(1)开关S1闭合后电磁铁上端的极性为   极。
(2)为达到第一阶段孵化所需温度,通过计算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节为多大?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3)完成第一阶段孵化后,要使孵化器内的温度降低,除调节滑动变阻器外,还可以如何调节(写出一种方法)九年级科学试卷第 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