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7:56:30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
唐 恪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①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②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最闻,握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
【注释】①俾(bǐ):使。②萃遗(cuì bū):聚集逃亡之徒。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县 豪 子 雄 于 乡 萃 逋 庇 奸 不 输 公 赋 前 后 莫 敢 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否将为君累( )
更俾亡辜死乎( )
益治水(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
4.唐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古诗文阅读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zàng);收葬。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知其贤   
②与钱一万   
③天之织女   
④凌空而去   
6.根据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7.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
古诗文阅读
【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乙】夏日绝句①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公元 1127 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丙】
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①。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②待之。”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君子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
(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谲:欺诈,玩弄手段。②户牖(yǒu):门窗;门户。
8.阅读【甲】【乙】诗文,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写出两个成语。
①   ②   
9.请概括【丙】文中的事件,并说说这一事件证明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
10.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对“遂释不杀其夫”中的“释”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卖油翁》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可以解释为“放下”。
B.根据成语“涣然冰释”可以理解为“消散、消失,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C.根据《康熙字典》中“释,解也。以言自解”,可以理解为“解释”的意思。
11.对【乙】【丙】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理解:诗人因为国中叛乱,途经乌江,情不自禁,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无限遗憾:也许当年项羽肯过江东,历史将会被改写。
B.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
理解:此句为节女的心理活动,她想如果不听丈夫仇人的话,导致父亲被杀,则是不孝;如果听了他的话,导致丈夫被杀,则是不义。这个句子表现出节女矛盾而复杂的内心和两难的选择。
12.小智同学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了困难,请你仔细阅读【甲】【乙】【丙】三文,帮助小智同学完成下题中的任务。
①小智同学在读到“仇 家 果 至 断 头 持 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时不能读通,请帮助他划分这个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
②【甲】【乙】【丙】三文中都谈到生与死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材料帮助小智同学写出他的看法。
小仁说:“【丙】文中的节女不够明智,如果以稻草人伪装丈夫,等仇家来了再抓住仇家,取其性命,便可永绝后患,保全自己。”
小义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项羽如果肯过江东,留下性命,养精蓄锐,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乌江自刎,太不值得了。”
小智说:   
(2023七上·台州月考)阅读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回答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C.险躁则不能冶性 险:危险 D.遂成枯落 遂:最终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与日去 D.闻之于国君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强调安静的环境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B.“学须静也”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且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侧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2023八下·月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洄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四,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四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改动)
【注释】①玦(jué):有缺口的玉环。②琅玕(lóng gān):似珠玉的美石。③潭泪: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并(ji):养菜。⑥舁(yú)夫:轿夫。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卷石底以出(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斗折蛇行( ) 西折纤秀长曲( )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18.【甲【乙】两文中,清幽的环境带给作者的感觉稍有不同:【甲】文中,作者认为“   ”,就“记之而去”;【乙】文中,作者看到两岸的竹柏,觉得“   ”。
19.【甲【乙】两文的首段分别对小石潭、浣花溪作了直接描绘,有何异同?
(2023九上·麻城期中)【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呛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太后崩,召为右司读……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犯,奏錫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③十事。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④,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竭: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20.解释加点词。
①树林阴翳( )
②乐其乐也( )
③寻徙明州( )
④许之(  )
21.翻译画线句。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
22.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日
23.【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  );【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4.【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 ”(用原文回答);面对大水,他“募人兴作”,通过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
25.前人评论【甲】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26.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循。刘禹锡写此诗时也是贬官,试从本诗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班级要开展“文化名家大家谈”活动,小语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一同完成相关任务。
资料夹
人物简介
刘禹锡(772年~ 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大事记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二岁
(一)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十四岁
(二)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三十五岁
(三)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此时的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甲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四十四岁
(四)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五十二岁
(五)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②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③之无余,可乎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此时的诗作《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④。
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
梨花方城路,获笋萧陂水。
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三岁
(六)和州在任期间,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乙____……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五十五岁
(七)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相逢,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丙 ____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材料中的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②郁堙:读音是 yù yīn,意思是郁塞;湮灭。③廪庾:读音是lǐn yǔ,意指粮仓。④人耕旧战场:所借事件是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
27.请补全大事记中甲、乙、丙处的内容。
28.请依据释义方法,解释材料中的加点词语。
语句 方法 释义
①贞元九年擢进士第 查阅词典:A.拔;抽。B.提拔;选拔。(《古代汉语词典》)     (填字母)
②禹锡以名重一时 联系课内: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③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词性转变:籍薄书也(《说文解字》)    
④郁堙不扬也 结合语境    
29.请结合大事记中材料(五)中的画线句,用现代汉语阐明刘禹锡所提出的建议。
30.结合注释④赏析《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一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1.综合以上资料,以“我眼中的刘禹锡”为主题,帮助小语做一个分享总结。
文言文阅读
【甲】入峡次巴东①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②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③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④。
两片红旌⑤数声鼓,使君艛艓⑥上巴东。
【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移官忠州(今重庆市忠县)。 诗人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途经三峡宿于巴东时作此诗。 ②王程:为王事而作的行程,即赴职任命。 ③足:充足,下透。 ④陇水:指长江上游。 逆浪风:指东风。江水自西而下,故称东来之风为逆浪风。 ⑤两片红旌:双旌为刺史仪仗。 红旌:红旗。 ⑥使君:即刺史,这里是白居易自称。艛艓(lóu dié):有楼的小船。
【乙】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①。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②而下,皆茅茨③,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④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⑤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⑥,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⑦,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⑧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⑨,何哉?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秭归:地名。②令廨:县官办公的地方。令,知县。③茅茨:茅屋。 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④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衔,从九品,品级最低。⑤寇莱公:北宋真宗朝宰相寇准,封莱国公。作者拜谒寇莱公祠堂时,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力日下,与寇准时期已大不相同。⑥飂(liáo)飘:高风回旋。⑦间见:和“层出”意思一样,指山峰很多。 ⑧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⑨句意:可是每逢知县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 阙,通“缺”。
32.小弘很喜欢【甲】诗尾联(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33.小毅认为【甲】诗中白居易在巴东也有【乙】文中陆游写到的“流落天涯之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文内容说一说。
34.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舟 中 望 石 门 关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天下至险   
②是日重阴   
③奔流与江会   
④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3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②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
37.小弘根据【乙】文制作了“陆游眼里的巴东县”问卷调查表,请你选出合适的选项:   。
街市风貌 A. 萧条 B. 雄丽
风景最美 A. 双柏堂 B. 白云亭
政务繁忙 A. 是 B. 否
官员向往 A. 是 B. 否
38.小毅认为,【乙】文中蕴含了陆游丰富的思想情感,请你根据文本展开分析。
古诗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王昭君②(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39.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 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①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②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③   (填序号)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④   
40.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2.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诗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43.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李白侧重写昭君   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阅读提升
(二) 秦良玉
奏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
②贼陷夔州(   )
③围太平 (   )
④良玉至乃走(   )
4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淫慢则不能励精
B.善骑射 多谋善断
C.为远近所惮 愿为市鞍马
D.追败之 久之,目似瞑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②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47.同是“巾帼英雄”,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动,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概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①,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境”,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擢(li):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4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5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 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当求之于上流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52.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 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5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5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56.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7.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2023八下·环江期末)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8.下面对《芧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有关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尊称他为“诗圣”。
B.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安史之乱。
C.诗人称“群童”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D.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59.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的感受,以景物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60.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61.写出下列画线实词的词性和意义。
句子 词性 意义
安知鱼之乐        
固不知子矣        
62.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请循其本。
63.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64.庄子和惠子辩论,他俩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
(2023九上·青岛月考)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6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 B.不以物喜( 因为 )
C.是岁之春( 年龄 ) D.三日乃止(才)
6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____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67.与“商贾相与歌于市”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8.与“甲子又雨”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是金陵人,客此。 B.山行六七里。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
6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2023·邵阳) 古文阅读。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③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④。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注】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斥鷃(yàn):亦作“斥鴳”,即鷃雀。④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7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亦若是则已矣    
71.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
B.其名为鲲/其如土石何
C.我呼尔游,尔同我翔/尔安敢轻吾射
D.是鸟也/斯是陋室
7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而斥鹦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7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道理。
B.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C.乙文以“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侧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以“伟哉鹏乎”正面写出大鹏之“伟”,以同登“寥廓”突出“二禽”为同类的特点。
D.甲乙两文都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75.“大鹏”这个形象从《庄子 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赋中完成。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搏击万里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请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分析探究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文言文阅读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维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shāo)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chēng)臼:煎茶用具。
7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 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77.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骂而遣之
A.久之,目似暝(《狼》)
B.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C.晓之者曰(《杞人忧天》)
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7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7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8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②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
81.(2019九下·贵港模拟)古诗文阅读
(甲)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小石潭记(选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B.“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全石以为底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C.斗折蛇行
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问君何能尔 尔(   ) ②心乐之 乐(   )
③亭亭净植亭 亭(   ) ④日光下澈 澈(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乙)文首段采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好处
(6)(丙)文作者笔下的“莲”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小语和小文以探究历史人物的人生分量为契机,进行了人物作品与名家评论的拓展联读,进一步研习了欧阳修的诗文特点和志趣抱负。下面是他们的发现,一起参与讨论吧。
【名家评论】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②,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③,感世路之崎岖;虽逃遣困踬④,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⑤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人物作品】
黄溪夜泊⑥
[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③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④迍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迁。⑤公议:公众的议论。⑥此诗是作者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82.阅读【名家评论】,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⑴苟能如此足矣 查阅词典法:①随便,苟且; ②假设,如果;③只要。(《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⑵临风想望 参考成语法:如临大敌    
⑶其谁与归 课内迁移法:微斯人,吾谁与归    
8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84.小语在朗读【名家评论】时,对文中的语气词“呜呼”非常感兴趣,查了资料,请你来帮他完成探究。
我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呜呼”一词,虽然只是个语气词,但不同的语气却能表达出非常丰富的情感。只要找准句中关键处,就能把握好语气,读准情感。比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呜呼”,我抓住“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发现要用高昂、缓慢的语气来读,因为这样能表达出杜甫关心民间疾苦、宁愿牺牲自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我也发现了。像文中第三段的“呜呼”,我抓住正阳“感世路之崎岖”一句,觉得应该用①   的语气朗读,因为这样能表达出②   。
我也来试试看。我认为最后一段的“呜呼”语气不能和前面的一样,我抓住了“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一句,觉得可以用③   的语气朗读,因为这样才能表达出④   。
85.在[名家评论]中,王安石提到了欧阳修的诗文具有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中的意象和情感来具体谈谈这一特点。
86.小文在读到【名家评论】时,在旁边写了批注-“达者在纷争中坚持”。你认为用这句话来评价欧阳修是否合适 请结合《醉翁亭记》和【名家评论】【人物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材料二:
东篱小院,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第①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②,潴③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④,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
【注释】①弗(fú):指杂草丛生。②瓮:一种器具,此处引申为酒。③潴(zhū):积聚。④芙蕖:莲花。
材料三:
折桂令·叹世(其二)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①他应笑我,孟光台②我待学他。笑我如何 倒大③江湖,也避风波。
【注释】①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②孟光台:隐士之名。③倒大:非常大。
材料四:
陶①一日谓马②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注释】①陶生,寄居于马家,善治菊。②马子才,顺天人。世好菊,至才尤甚。
87.自“采菊东篱下”一句后,“东篱”一词后人广为应用。下面句子中的“东篱”是作者自称的一项是(  )
A.东篱半世蹉跎 B.名之曰东篱 C.则以东篱为市井
88.给下列句子中的“固”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君家固不丰   
②人固不可苟求富   
③其将固可袭而虏   (《周亚夫军细柳》)
A.一定 B.本来 C.固然 D.坚决
89.根据下面对材料一的评述,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评陶渊明《饮酒》(其五)
90.材料三中反衬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
上片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现景物的①   ,反衬出作者②   ;下片以③    的形象反衬出作者④   的处境。
91.揣摩下面句子的意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回答。)
⑵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为什么 )
92.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探究,简要概括你对“东篱”这一经典意象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甲】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郭①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郭,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笑林》)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元史·许衡传》)
【注释】①祁:同“障”。
93.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查词典,从“窥探”“等待”等义项中判断“伺”为“窥探”。
B.以叶自鄣——联系上下文“螳螂伺蝉自自叶可以隐形”和妻子的话语,推测其义为“遮蔽”。
C.妻始时恒答言“见”——回忆“人恒过,然后能改”,推知“恒”义为“常常”。
D.衡独危坐树下自若——联想到“正襟危坐”中的“危坐”,推断其义为“危险地坐着”。
9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楚人不断询问妻子是否看得见用树叶遮住的自己时,妻子一开始如实回答,后来不堪其烦,只好欺骗他了。
B.楚人心里暗自高兴,带着树叶进入了集市,当着人家的面去拿大户人家的东西。
C.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主人吗 ”说明许衡是一个不会为外界声音所动摇的人。
D.“一叶障目”原指用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现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迷惑。这则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不能盲目轻信。
95.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小题。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郭,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①楚人为何一再问妻子“汝见我不”
②许衡为什么能做到“危坐树下自若”
96.【甲】文中楚人因为觉得树叶能隐身,于是公然做了坏事,但许衡却对无人看管的梨树不动分毫。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说说你对“没人看到的错误还是错吗”这一话题的理解。
97.【乙】文中的许衡在无人监督下也不做坏事,是一个道德修养高的人。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化常识卡”和生活实际,说说作为学生,你该如何以“慎独”为原则,修炼自己的“君子境界”。
文化常识卡 慎独
【释义】“慎”指小心翼翼、随时戒备。“独”指独处,独自行事。闲居独处时,行为仍然谨慎不苟且。“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2023九上·滨江期末)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陶靖节①诗,东坡谓其“质而实绮,癯②而实腴③”。余谓靖节不徒诗为然,即以此二语评其文,亦复若此。或云陶渊明文不多作,且若未经意,不可以学而能。非学之难,有其胸次为难。往读《五柳先生传》,有曰:“环堵④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⑤也。”知靖节之于文,特以明其志耳。语云:“文如其人。”靖节人品极高,其文则直写胸襟,岂后人所能学而至?即就诗言,东坡而外,学之者颇多,然如书、柳诸家,皆不能及其自然,所谓有其胸次为难也。或谓靖节人非六朝之人,文亦非六朝之文,真知言哉!
(节选自孙德谦《六朝丽指》)
[注释]①陶靖节,即陶渊明,又号五柳先生。②癯:瘦③腴:丰满④环堵:四周土墙⑤晏如:安适自若的样子。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和①陶《归园田居》(其三) 苏轼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②语,有约吾敢违?
[注释]①和:“和”读hè,指唱和,和答。②父老:老人。
9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不徒诗为然 查阅字典:①白白地②只:仅仅③门徒,学生④党徒;同一类人    
亦复若此 参考课内所学“关山度若飞”    
有其胸次为难 可与文中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推断    
或谓靖节人非六朝之人 从上下文推断    
99.材料一中画线句描写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0.下列诗文名句,其风格特点最贴近“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一项是(  )
A.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101.材料二苏轼这首“和陶诗”被评为“自然”。画线句“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是如何体现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102.文学史上“和陶诗”数量众多,影响巨大。请结合材料内容,从诗歌和人物的角度探究苏轼等人创作“和陶诗”的主要原因。
103.请参考下面小贴士中的提示,写一首现代小诗,用来与材料二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诗”。
要求:内容上有自然之景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韵律不作要求,可不写标题,3-5行即可。
[小贴士]和(hè)诗,人们因喜爱他人诗作,“和其韵,应其意”,创作相应和的诗作。
(2023九上·柯桥月考) 古诗文联读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托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作者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 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朝,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说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乃复奏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计②,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③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 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ì):使。
10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中一个“愧”字,表现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谈论国事,仗义执言。
D.全诗充满聚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105.诗歌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06.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107.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进行断句,限断三处。
疾 受 而 藏 之 责 监 办 者 期 一 月 飞 虎 营 栅 成违坐军制
108.用现代汉语写出来中画横线的语句的大意。
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109.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叶嘉萤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豪得可爱可敬。”辛弃疾的“豪”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具体分析。
(2023八上·龙泉期中)因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高适再度在公众视野间“走红”。初语文学社推出《唐朝那些诗人·高适》专栏,为我们讲述灿若繁星的唐朝诗人故事。
版面一
旧唐书·高适传(节选)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会禄山之乱,征于翰②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③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版面二
唐才子传(节选)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④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⑤迄大历述作才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版面三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有道科:唐朝科举制科的一个科目,兴于汉代。高适天宝八年经推举考中此科。②翰:哥舒翰,唐朝名将,曾屡次打败吐蕃,爵至凉国公。③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④衮衮:同“滚滚”,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⑤至德:唐肃宗李享年号。后文的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
110.请你帮助文学社同学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及翰兵败 关联课内:及其家穿井 ①   
谒见玄宗 结合语境 ②   
未足为耻 联系成语:微不足道 ③   
以功名自许 查阅字典:①答应②表示约数③期许 ④   (序号)
111.言为心声,请帮文学社同学设计高适语言的朗读脚本,更好地了解高适为人。
高适语言: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小贴士:朗读脚本就是从感情基调、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朗读设计。
112.请向文学社同学描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所展现的画面。
113.同为高适作传,文学社成员在选择材料时犯了难,有人认为只选版面一即可,有人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取,试结合材料给他们提点建议。
114.《旧唐书》有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踏上仕途,年已46岁。结合三则材料为文学社同学撰写120字左右的《高适的长安三万里·启示篇》作为本专栏的版面第四部分。
(2023七上·台州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②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③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 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③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通“向”,从前;使:如果。
115.解释加点词。
①傍有积薪   
②主人乃寤而请之    
1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117.“曲突徙薪”已经成为一个成语,请结合选文说说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2023九上·封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冷泉亭①记(节选)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③,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⑥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注]①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②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③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④蠲(juān):消除。析醒(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⑤狎(xiá):亲昵,亲近。⑥矧(shěn):况且。
1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云归而岩穴暝
觥筹交错
太守谓谁
1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离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灵隐寺为尤/林壑尤美 B.地搜胜概/予观夫巴陵胜状
C.可濯足于床下/濯清涟而不妖 D.见辄除去/饮少辄醉
12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122.本文的冷泉亭和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都能给作者带来无尽的快乐。这两种乐相同吗?请你结合文段和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提升
(二)
【甲】宿夹江寺
[明]方孝孺
窗开觉山近,院凉知雨足。
淡月透疏棂①,流萤度深竹。
心空虑仍澹②,神清梦难熟。
起坐佛灯前,闲抽易书读。
【乙】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③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底④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乙丑,燕兵入,帝四自焚。是日,孝孺被执①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 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释】①棂:栏杆或窗户上的雕花格子。②澹:动荡。③迁:官职调动,此处指升职。④康(yǐ):门窗之间画有斧形的屏风。⑤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⑥帝:指明朝建文帝朱允收。⑦执:逮捕,捉拿。
123.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 法 示 例 解 释
流萤度深竹 查阅字典 (dù)①气度,胸襟;②越过; (duó)③揣测,估量;④衡量 ①   (填序号)
读书日盈寸 联系成语 热泪盈眶 ②   
及惠帝即位 勾连课文 及鲁肃过寻阳 ③   
先是,成祖发北平 联系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 ④   
124.填入文中“ ”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 B.其 C.以 D.于
12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城 下 之 日 彼 必 不 降 幸 勿 杀 之 。
1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127.【甲】诗、【乙】文中,方孝孺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极乐寺纪游(节选)
[明]袁宗道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豆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型,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别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地 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取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 何日挂进贤冠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四乎?
【注释】①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②螺智;螺形发片。③盖:车盖。车上用以魂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④挂进贤冠;辞去官职。⑥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 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解障。这里指久存于心的愿望。
1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道此入玉河   
②思立亦以为然   
129.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松 身 鲜 翠 嫩 黄 斑 剥 若 大 鱼 鳞 大 可 七 八 围 许 。
1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13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甲】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主翁谓之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若梦中,既而寻之,不知所在。
(选自《闽中实录·榴花洞》)
【乙】南阳刘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释】①困: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
13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知所在   
②异之   
③穴才容人   
133.用“/”给【甲】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主 翁 谓 之 曰 吾 避 秦 人 也 留 卿 可 乎?
1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
②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135.你认为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续接在【乙】文之后?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一人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得桃源,竟屠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人见繁荣尽失,惟有死寂,大骇,寻病终。
材料二:樵者见桃花灼灼,异于世间,欲留,但念亲旧,遂折桃枝。出穴,得其船,反武陵。渔人植之于野,抽枝发芽,今已十里桃花矣。
文言文阅读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①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③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被迫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36.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3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13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不遗”,是说亲戚不弃,旧友不离。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139.文章举鲍叔、管仲等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140.结合本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2023八上·杭州期中)文言文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节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①,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②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释]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141.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释义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基本词义组词法。“高峰入云”的“入”可解释为“耸入”。 ①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字典查询法。A.<动>停止。 B.<动>住下。 C.<动>阻止。 ②   (只填字母)
自恒欲就之 成语推断法。如:避害就利。 ③   
书问不绝 异课勾连法。如《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 ④   
武帝既早与之游 语境推断法。“诏许之”,根据句前“上表辞禄”,句后“止于句容之句曲山”,可推测为“答应”的意思。 ⑤   
142.请用“/”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恩 礼 愈 笃 书 问 不 绝 冠 盖 相 望 屡 加 礼 聘。
14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144.请你说说【乙】文最后一段陶弘景想借所画的两头牛表达何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寡人谕矣   
14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47.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②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文言文阅读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成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洞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踏(bó); 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48.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 利 耶?
14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岁苦支备   
②虽有少劳   
③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④臣怪之   
1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151.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诗文阅读
【甲】当止不止
[清] 纪 昀
有樵①者, 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 而虎必欲搏樵者, 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 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 遂蛇行而入。 不意蜿蜒⑤数步, 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 窒虎退路, 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⑥,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樵: 打柴。 ②故: 同 “固”, 本来。③嵌空: 深陷的样子。④窦: 孔穴。 ⑤蜿蜒: 曲折延伸的样子。⑥灼: 炙、 烧。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乙】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龙①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愁愁然②, 莫相知。
他日, 驴一鸣, 虎大骇,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甚恐。 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③大 ④,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①龙(páng): 同“庞”。②愁(yìn) 愁然: 小心翼翼的样子。③跳踉(liáng):跳跃。④ (hǎn): 怒吼。
15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遂蛇行而入   ②不意蜿蜒数步   
③计之曰   ④技止此耳   
153.两文中樵夫和驴都遭遇了虎的攻击。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填写下面表格。
  遭遇 反应 结局
樵夫 在山里走着, 遇到了一只老虎,(他) 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 樵夫①   。 樵夫走出了石洞。虎被烟火熏烧,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死了。
驴 驴被放到山下,虎②   。 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熟悉了它的叫声。 虎③   。
154.某同学认为甲文中的老虎与乙文中的驴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不懂适可而止。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155.面对危机,樵夫靠智慧虎口脱险,驴却因缺乏智慧、暴露缺点死于虎口。名著中有不少人物在面临巨大的危机时用智慧将其化解。请选择下列一个人物的经历进行说明。
A.尼摩船长 B. 哈利·波特 C. 谢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被 ;同“无”,没有;更加
3.(唐恪)就上书请求暂时免除各个县的租税,分等级赈灾,用来宽慰遭受水患的百姓。
4.①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一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父亲,就非常悲伤。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 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 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 ,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1.这句话的意思是: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应为: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故答案为: 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②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③更加尽心治理水患。据此可知这几个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被 ;同“无”,没有;更加。
故答案为:被 ;同“无”,没有;更加
3.关键词: 乃:于是,就。等第振贷:分等级赈灾。被:遭受。
故答案为: (唐恪)就上书请求暂时免除各个县的租税,分等级赈灾,用来宽慰遭受水患的百姓。
4.①根据“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①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可得: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根据“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可得出: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故答案为: ①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答案】5.代词,代董永;给;结构助词,的;离去
6.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会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7.做人要知恩图报;好人会有好报;一定要恪守承诺;做人要有诚信,要孝顺父母。 (任写两个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参考译文:董永,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 ”董永说:“会织。”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5.①句意为:主人知道他贤能。其:代词,他,代指董永。
②句意为:给了他一万钱。与:给。
③句意为:我是天上的织女。之:结构助词,的。
④句意为:升上高空而离去。去:离开。故答案为:代词,代董永

结构助词,的
离去
6.重点词语:虽:虽然。小人:贫穷无知的人。必:一定。服勤:勤劳服侍。致力:尽心尽力。以:来。报:报答。故答案为: 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会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7.围绕董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谈启迪即可。
根据“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可知,我们应知恩图报;根据“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可知,我们应孝敬长辈;根据“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可知,我们应讲信用,恪守承诺;根据“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可知,好人有好报,我们应多做好事。故答案为: 做人要知恩图报;好人会有好报;一定要恪守承诺;做人要有诚信,要孝顺父母。 (任写两个即可)
【答案】8.杀身成仁;任重道远(或: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
唐 恪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①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②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最闻,握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
【注释】①俾(bǐ):使。②萃遗(cuì bū):聚集逃亡之徒。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县 豪 子 雄 于 乡 萃 逋 庇 奸 不 输 公 赋 前 后 莫 敢 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否将为君累( )
更俾亡辜死乎( )
益治水(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
4.唐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答案】1.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被 ;同“无”,没有;更加
3.(唐恪)就上书请求暂时免除各个县的租税,分等级赈灾,用来宽慰遭受水患的百姓。
4.①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一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父亲,就非常悲伤。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 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 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 ,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1.这句话的意思是: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应为: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故答案为: 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2.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②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③更加尽心治理水患。据此可知这几个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被 ;同“无”,没有;更加。
故答案为:被 ;同“无”,没有;更加
3.关键词: 乃:于是,就。等第振贷:分等级赈灾。被:遭受。
故答案为: (唐恪)就上书请求暂时免除各个县的租税,分等级赈灾,用来宽慰遭受水患的百姓。
4.①根据“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①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可得: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根据“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可得出: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故答案为: ①唐恪是一个明察秋毫,不因个人私利让无辜之人受害的人。县里有个人被害找不到凶手,就错判好人,唐恪为之仗义执言,并坚持找到真正的凶手。②唐恪是一个不畏权威,爱民如子的人。沧州深受水患,他为尽心治理水患,甘愿与孟昌龄争执。
古诗文阅读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zàng);收葬。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知其贤   
②与钱一万   
③天之织女   
④凌空而去   
6.根据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7.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
【答案】5.代词,代董永;给;结构助词,的;离去
6.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会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7.做人要知恩图报;好人会有好报;一定要恪守承诺;做人要有诚信,要孝顺父母。 (任写两个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参考译文:董永,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 ”董永说:“会织。”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5.①句意为:主人知道他贤能。其:代词,他,代指董永。
②句意为:给了他一万钱。与:给。
③句意为:我是天上的织女。之:结构助词,的。
④句意为:升上高空而离去。去:离开。故答案为:代词,代董永

结构助词,的
离去
6.重点词语:虽:虽然。小人:贫穷无知的人。必:一定。服勤:勤劳服侍。致力:尽心尽力。以:来。报:报答。故答案为: 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但)一定会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7.围绕董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谈启迪即可。
根据“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可知,我们应知恩图报;根据“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可知,我们应孝敬长辈;根据“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可知,我们应讲信用,恪守承诺;根据“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可知,好人有好报,我们应多做好事。故答案为: 做人要知恩图报;好人会有好报;一定要恪守承诺;做人要有诚信,要孝顺父母。 (任写两个即可)
古诗文阅读
【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乙】夏日绝句①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公元 1127 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丙】
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①。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②待之。”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君子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
(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谲:欺诈,玩弄手段。②户牖(yǒu):门窗;门户。
8.阅读【甲】【乙】诗文,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写出两个成语。
①   ②   
9.请概括【丙】文中的事件,并说说这一事件证明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
10.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对“遂释不杀其夫”中的“释”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卖油翁》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可以解释为“放下”。
B.根据成语“涣然冰释”可以理解为“消散、消失,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C.根据《康熙字典》中“释,解也。以言自解”,可以理解为“解释”的意思。
11.对【乙】【丙】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理解:诗人因为国中叛乱,途经乌江,情不自禁,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无限遗憾:也许当年项羽肯过江东,历史将会被改写。
B.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
理解:此句为节女的心理活动,她想如果不听丈夫仇人的话,导致父亲被杀,则是不孝;如果听了他的话,导致丈夫被杀,则是不义。这个句子表现出节女矛盾而复杂的内心和两难的选择。
12.小智同学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了困难,请你仔细阅读【甲】【乙】【丙】三文,帮助小智同学完成下题中的任务。
①小智同学在读到“仇 家 果 至 断 头 持 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时不能读通,请帮助他划分这个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
②【甲】【乙】【丙】三文中都谈到生与死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材料帮助小智同学写出他的看法。
小仁说:“【丙】文中的节女不够明智,如果以稻草人伪装丈夫,等仇家来了再抓住仇家,取其性命,便可永绝后患,保全自己。”
小义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项羽如果肯过江东,留下性命,养精蓄锐,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乌江自刎,太不值得了。”
小智说:   
【答案】8.杀身成仁;任重道远(或:死而后已、舍生取义,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9.节女因为丈夫的仇人抓了她的父亲要挟她,用自己代替丈夫睡在楼上东面房间,被仇人所杀。这一事件证明了[甲]文中的“有杀身以成仁”或者“舍生而取义者也”。
10.B
11.B
12.①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②我认为生命固然重要,如[丙]文中的节女固然可以求生,但在面对保全父亲还是保全丈夫的“不孝不义”两难选择中,以自己的生命来践行“孝义两全”,其精神是可贵的,死得有价值,印证了“杀身以成仁”。示例二:我认为死要死得有价值,“舍生而取义”,如文中的项羽,兵败乌江,深感有愧于江东父老,固然可以求生,但是为了“大义”,以死明志,死得有价值。
【知识点】形近成语辨析;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乙】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丙文:京城有位杀身以成仁的女子,是长安大昌里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有个仇人,想报仇却没有途径,(那个仇人)听说他的妻子仁孝讲义气,就把他妻子的父亲掳去,想以此来要挟节女配合他,他的父亲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女儿,她想如果不听丈夫仇人的话,导致父亲被杀,则是不孝;如果听了他的话,导致丈夫被杀,则是不义。为人不讲孝义,即便是活着也无法在世间立足,妻子只好决定用自己的命来救父亲和丈夫,便假意应承仇人说:“明早,在东楼上沐浴后朝东而卧的便是我丈夫了,到时候我给你开门窗等你。”节女回家后,却告诉丈夫让他睡另一屋子,自己则在东楼上沐浴后朝东而卧。半夜,仇人果然来了,砍下躺着那人的头带走了,天亮了一看,原来是仇人之妻的头,仇人因为死者的孝义而哀痛和感动,于是和她的丈夫冰释前嫌,决定不杀她的丈夫了。君子认为节女讲究人孝厚恩义,重仁义轻视死亡,这是德行高的人。
8.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从【甲】文“有杀身以成仁”中可积累“杀身成仁”这一成语,是指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从【甲】文“任重而道远”可积累“任重道远”这一成语,是指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从【甲】文“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中可积累“死而后已”这一成语,是指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从【甲】文“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可积累“舍生取必”这一成语,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从【乙】诗可积累“江东父老”这一成语,是指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故答案为: 杀身成仁 ; 任重道远(或:死而后已、舍生取义,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丙】文“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待之。’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臣。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可知,节女因为丈夫的仇人抓了她的父亲要挟她,节女为了“孝、义”,自己替丈夫睡在楼上东面房间,被丈夫仇人所杀;节女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印证了【甲】文“有杀身以成仁(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舍生而取义者也(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的内容。
故答案为:节女因为丈夫的仇人抓了她的父亲要挟她,用自己代替丈夫睡在楼上东面房间,被仇人所杀。这一事件证明了[甲]文中的“有杀身以成仁”或者“舍生而取义者也”。
10.本题考查实词理解。根据“遂释不杀其夫”,联系前文“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可知,仇人因为节女的孝义而哀痛和感动,于是决定不杀她的丈夫了,仇人之前与节女丈夫的恩怨一笔勾销了;可知“释”在此有“消散、消失”之意,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理解。A.有误,联系注释“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可知,李清照为丈夫临阵逃脱,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感到耻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意思是: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体现作者观点: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作者盛赞“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借史实来抒写对这种宁死不屈精神的赞美,借此表达对丈夫和朝廷懦弱无能的不满,暗讽朝廷南宋统治者和赵明诚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表现了诗人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无限遗憾:也许当年项羽肯过江东,历史将会被改写”理解有误;
B.正确。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①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仇人果然来了,砍下躺着那人的头带走了,天亮了一看,原来是仇人之妻的头。“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独立且完整的表达句意。②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可知,在节女看来“孝义”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若没有“孝义”难以在世间立足,比失去生命更可怕;根据“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可知,节女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孝义两全”,节女的死是有价值的,印证了“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据此回答小仁所说的话即可。根据【乙】文注释“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联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知,在金兵入侵时,赵宋王朝被迫南逃,赵明诚不思平叛也临阵脱逃,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人人效仿,那“国将不国”,会逐渐失去百姓的信任,即便苟且偷生那也是没有意义的,项羽认为有愧于江东父老,无颜面对他们,以死明志,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①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②我认为生命固然重要,如[丙]文中的节女固然可以求生,但在面对保全父亲还是保全丈夫的“不孝不义”两难选择中,以自己的生命来践行“孝义两全”,其精神是可贵的,死得有价值,印证了“杀身以成仁”。示例二:我认为死要死得有价值,“舍生而取义”,如文中的项羽,兵败乌江,深感有愧于江东父老,固然可以求生,但是为了“大义”,以死明志,死得有价值。
(2023七上·台州月考)阅读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回答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非志无以成学 志:立志
C.险躁则不能冶性 险:危险 D.遂成枯落 遂:最终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与日去 D.闻之于国君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强调安静的环境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B.“学须静也”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且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侧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13.C
14.C
15.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诫子书;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3)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C.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词类活用的能力。A.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B.句意:其中的一只狼像狗那样坐在屠户的面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那样。C.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日:日子,岁月。D.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使动用法,使……听说。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A.有误,“静以修身”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有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含义是要有一番作为,不要老守穷庐,强调的是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B。
(2023八下·月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洄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四,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四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改动)
【注释】①玦(jué):有缺口的玉环。②琅玕(lóng gān):似珠玉的美石。③潭泪: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并(ji):养菜。⑥舁(yú)夫:轿夫。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卷石底以出(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斗折蛇行( ) 西折纤秀长曲( )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18.【甲【乙】两文中,清幽的环境带给作者的感觉稍有不同:【甲】文中,作者认为“   ”,就“记之而去”;【乙】文中,作者看到两岸的竹柏,觉得“   ”。
19.【甲【乙】两文的首段分别对小石潭、浣花溪作了直接描绘,有何异同?
【答案】16.翻卷 ;依傍 ;像蛇那样;向西
17.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阴森森的,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
18.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阴森
19.【甲】文首段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描绘了小石潭的样子,【乙】文首段用“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描绘了浣花溪的形态。不同的是,【乙】文首段还描绘了浣花溪的颜色:“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有缺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美石,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出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汇聚的地方。 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有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居在那儿罢了。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阴森森的,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这条路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的“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16.这几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③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④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据此可知这几个加点词语的意思分别是:翻卷 ;依傍 ;像蛇那样;向西。
故答案为: 翻卷 ;依傍 ;像蛇那样;向西
17.关键词语:①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②苍然:郁郁葱葱的样子。尽:尽头。
故答案为: 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阴森森的,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
18.根据“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第一空应填写: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根据“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可知第二空应填写:阴森。
故答案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阴森
19.“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意思是: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的样子。“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意思是: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有缺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浣花溪的形态。“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描绘了浣花溪的颜色: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出一派青碧色。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描绘了浣花溪的形态。不同的是,【乙】文首段还描绘了浣花溪的颜色:“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故答案为:【甲】文首段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描绘了小石潭的样子,【乙】文首段用“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描绘了浣花溪的形态。不同的是,【乙】文首段还描绘了浣花溪的颜色:“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2023九上·麻城期中)【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呛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太后崩,召为右司读……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犯,奏錫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③十事。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④,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竭: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20.解释加点词。
①树林阴翳( )
②乐其乐也( )
③寻徙明州( )
④许之(  )
21.翻译画线句。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
22.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日
23.【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  );【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4.【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 ”(用原文回答);面对大水,他“募人兴作”,通过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
25.前人评论【甲】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26.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循。刘禹锡写此诗时也是贬官,试从本诗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答案】20.①遮盖;②以……为乐;③不久;④答应,应允
21.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②转运使向朝廷上奏,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他的事情)。
22.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
23.乐观、豁达等,意近皆可;与民同乐;忧伤、凄苦、苦闷等,意近皆可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疏通五条河流,引导太湖水流入大海
25.“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长精神”代表“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26.要点:内容上,喜欢抒发政治牢骚,叙写清冷生活,表达苦闷情绪;形式上,喜欢用曲笔(含蓄委婉的写作方式方法)叙事写景抒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文言文断句;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推断句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此类题型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对文言文的理解。针对此类题型,应首先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判断出主语、谓语。其次,还应注意保持句意的完整,不能割裂。同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古诗文的朗读和句子的节奏,只有平时练习得多,考试时候才能熟练应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此类题目的难点在于不直接提问,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结合一定的句子和题目从侧面考查, 所以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其次,建议平时的复习中,应理解性地记忆文章的主旨,要结合文章的情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其次,也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判断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此类题目的难点在于不直接提问,文章的主旨、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结合一定的句子和题目从侧面考查, 所以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其次,建议平时的复习中,应理解性地记忆文章的主旨,要结合文章的情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
(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应对该题型,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只有理解了诗句的含义,才能够理解和赏析。其次,老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至关重要,如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3、句子结构的角度。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
译文: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问仁宗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显得十分难过,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老百姓过多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向仁宗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引导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完成,就被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暂时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被得以批准。
20.①树林阴览意思是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翳是遮蔽的意思。
②乐其乐也意思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是以……为乐。
③寻徙明州 意思是就被调任明州知州,寻是不久的意思。
④许之 意思是被得以批准。许是答应,应允的意思。故答案为:①遮盖;②以……为乐;③不久;④答应,应允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第一句的“ 乐 ”,意思是欢乐。第二句的" 毕 "的意思是 完成。
故答案为: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②转运使向朝廷上奏,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他的事情)。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此类题型对学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对文言文的理解。针对此类题型,应首先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判断出主语、谓语,基本就能确定一句话了 。其次,还应注意保持句意的完整,不能割裂。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日 意思是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问仁宗说。
故答案为: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
23.【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这两句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由此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乙】文 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
【丙】 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故答案为:乐观、豁达等,意近皆可;与民同乐;忧伤、凄苦、苦闷等,意近皆可
24.“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文中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忧民的体现。
“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意思是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引导太湖水流入大海。
故答案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疏通五条河流,引导太湖水流入大海
25.“长精神” 是“振作精神”的意思。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故答案为:“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长精神”代表“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26.【甲】文《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丙】 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贬官文学”的内容多是描写失意生活,表达苦闷的心情,其次,善于把情融进景里面,借景抒情。
故答案为:要点:内容上,喜欢抒发政治牢骚,叙写清冷生活,表达苦闷情绪;形式上,喜欢用曲笔(含蓄委婉的写作方式方法)叙事写景抒情。
班级要开展“文化名家大家谈”活动,小语组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一同完成相关任务。
资料夹
人物简介
刘禹锡(772年~ 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大事记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二岁
(一)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十四岁
(二)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三十五岁
(三)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此时的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甲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四十四岁
(四)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五十二岁
(五)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②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③之无余,可乎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此时的诗作《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④。
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
梨花方城路,获笋萧陂水。
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三岁
(六)和州在任期间,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乙____……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五十五岁
(七)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相逢,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丙 ____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材料中的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②郁堙:读音是 yù yīn,意思是郁塞;湮灭。③廪庾:读音是lǐn yǔ,意指粮仓。④人耕旧战场:所借事件是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
27.请补全大事记中甲、乙、丙处的内容。
28.请依据释义方法,解释材料中的加点词语。
语句 方法 释义
①贞元九年擢进士第 查阅词典:A.拔;抽。B.提拔;选拔。(《古代汉语词典》)     (填字母)
②禹锡以名重一时 联系课内: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③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词性转变:籍薄书也(《说文解字》)    
④郁堙不扬也 结合语境    
29.请结合大事记中材料(五)中的画线句,用现代汉语阐明刘禹锡所提出的建议。
30.结合注释④赏析《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一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1.综合以上资料,以“我眼中的刘禹锡”为主题,帮助小语做一个分享总结。
【答案】27.我言秋日胜春朝;惟吾德馨;病树前头万木春
28.B或提拔;选拔;因为;登记;发展、成长
29.刘禹锡建议停止国家四时的祭拜活动,将省下的钱分为两份,一半给地方州县,让地方新增学校,兴建学府;另一半移交太学,整治学堂、购买学具等,促进尚学学风的形成。
30.此处为借典故抒发思想情感。作者借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他的赞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1.①我眼中的刘禹锡是一名博学向上的学土。他自幼成名,年少登科,一展宏图伟愿。②我眼中的刘禹锡又是一名清正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士。面对国家不合理的政策,他直言不讳,敢于进言。③我眼中的刘禹锡还是一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雅士,纵使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苦,却从未自甘堕落,而是寄情山水,感受生活的美好。
【知识点】补全文言文的原文;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才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没不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这时的诗作《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淮西的春草特别茂盛,淮河水蜿蜒曲折泛着清光。燕子飞入新的村落,人们在曾经的战场耕种。最可爱的是太守出行,坐在马上看茂盛的桑树。春天淮水上静静无声,旧堡垒长满了茂盛的禾苗。陵墓路边开满了梨花,池塘边上长满子竹笋像我一样的贬谪的诗人在书斋中,面对春风吟诵诗歌。
27.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故答案为: 我言秋日胜春朝;惟吾德馨;病树前头万木春。
28.本题考查文言词义。① 句意为: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 ;②根据方法提示“联系课内”的“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思是“因为”可知,“禹锡以名重一时”的“以”的意思;③根据方法提示“词性转变”可知,“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的句意: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 ;④根据方法提示“结合语境”,根据上文“非天不生材也”的意思“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和下文“是不耕而叹凛庾之无余,可乎”的意思“这就像不耕田而只感叹粮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吗”可知,“郁埋不扬也”的意思是“而是湮灭不能扬名、发展的缘故”。
故答案为:B或提拔;选拔;因为;登记;发展、成长
2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理解与概括。“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 ”的意思是: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 (用来祭奠)的资产,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 (地方) 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太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 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 (师生的) 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佣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官俸。
故答案为: 刘禹锡建议停止国家四时的祭拜活动,将省下的钱分为两份,一半给地方州县,让地方新增学校,兴建学府;另一半移交太学,整治学堂、购买学具等,促进尚学学风的形成。
3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注释“④人耕旧战场:所借事件是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可知,“人耕旧战场”的意思是“人们在淮西之战的旧战场上耕种田地”,这句话描写了百姓们在战后耕田劳作的情景,突出了杨归厚到任后安抚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善治,表达了作者对杨归厚欣赏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此处为借典故抒发思想情感。作者借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他的赞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根据 (一)“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和 (二)“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可知刘禹锡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根据 (三)“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治性情”可知刘禹锡以著文治情;根据(四)“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和 (五)“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可知刘禹锡不以自身被贬为念,犹以人才培养为重;根据 (六)“和州在任期间,作《陋室铭》”和(七)“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相逢,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刘禹锡屡次遭贬却壮志不变、乐观豪迈。
故答案为: ①我眼中的刘禹锡是一名博学向上的学土。他自幼成名,年少登科,一展宏图伟愿。②我眼中的刘禹锡又是一名清正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士。面对国家不合理的政策,他直言不讳,敢于进言。③我眼中的刘禹锡还是一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雅士,纵使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苦,却从未自甘堕落,而是寄情山水,感受生活的美好。
文言文阅读
【甲】入峡次巴东①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②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③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④。
两片红旌⑤数声鼓,使君艛艓⑥上巴东。
【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移官忠州(今重庆市忠县)。 诗人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途经三峡宿于巴东时作此诗。 ②王程:为王事而作的行程,即赴职任命。 ③足:充足,下透。 ④陇水:指长江上游。 逆浪风:指东风。江水自西而下,故称东来之风为逆浪风。 ⑤两片红旌:双旌为刺史仪仗。 红旌:红旗。 ⑥使君:即刺史,这里是白居易自称。艛艓(lóu dié):有楼的小船。
【乙】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①。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②而下,皆茅茨③,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④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⑤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⑥,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⑦,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⑧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⑨,何哉?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秭归:地名。②令廨:县官办公的地方。令,知县。③茅茨:茅屋。 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④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衔,从九品,品级最低。⑤寇莱公:北宋真宗朝宰相寇准,封莱国公。作者拜谒寇莱公祠堂时,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力日下,与寇准时期已大不相同。⑥飂(liáo)飘:高风回旋。⑦间见:和“层出”意思一样,指山峰很多。 ⑧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⑨句意:可是每逢知县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 阙,通“缺”。
32.小弘很喜欢【甲】诗尾联(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33.小毅认为【甲】诗中白居易在巴东也有【乙】文中陆游写到的“流落天涯之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文内容说一说。
34.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舟 中 望 石 门 关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天下至险   
②是日重阴   
③奔流与江会   
④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3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②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
37.小弘根据【乙】文制作了“陆游眼里的巴东县”问卷调查表,请你选出合适的选项:   。
街市风貌 A. 萧条 B. 雄丽
风景最美 A. 双柏堂 B. 白云亭
政务繁忙 A. 是 B. 否
官员向往 A. 是 B. 否
38.小毅认为,【乙】文中蕴含了陆游丰富的思想情感,请你根据文本展开分析。
【答案】32.两片红旗飘扬,几声鼓点响起,刺史有楼的小船正驶向巴东。场面浩大热烈,令人愉悦。
33.示例一:认同。“不知远郡何时到”,一个“远”字体现了长路漫漫,流落天涯前途未卜的惆怅:“万里王程三峡外”,“万里”极言其远,万里迢迢的行程也有流落天涯的感叹。示例二:不认同。 【甲】诗中白居易是赴任忠州刺史,可喜的是全家同行并不感到孤单,尾联也写出了出行场面浩大热烈,表达愉悦之情。
34.舟中/望石门关
35.最、极;这;会合;只、仅
36.①亭台之美,没有比得上白云亭的。
②作为县令的人可以在亭子中睡觉、吃饭。
37.ABBB
38.写南山峰密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表达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陆游一到县上就先拜谒了寇公祠堂,登临寇公所建的秋风亭,表达了对前贤的仰慕。
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阴天下雪登秋风亭,有流落天涯的惆怅伤感
感慨没有人愿意到巴东来做县令,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建功立业;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6)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译文】【甲】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远方的忠州,可喜的是全家一起同行。奉朝廷之命,到忠州上任,奔波万里过了三峡,全家人今后的生活,都寄托在这只船上。傍晚时分,巫山下了场透雨,沾湿了花瓣;长江上游春天多东风,风来即掀起波浪。红旗飘扬,吹响鼓声之后,我就乘着小船赴任了。
【乙】二十一日,(我)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只是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四川人。
(我)拜谒寇菜公桐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洞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
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亭台没有超过白云亭的,(而它)只是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为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没有人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
3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巫山下了场透雨,沾湿了花瓣,长江和它的支流春天多东风,风来即掀起波浪。直用杜甫“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只改动了其中的两个字,意思并未改变。三峡幽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已使人明显地有所领略,江风习习,春雨沙沙,一叶扁舟,出入江上,如置身缥缈的仙境,似荡漾迷茫的天际,怅惘忧伤的感情早已抛之九雪云外,轻松喜悦的感情便油然而生
故答案为: 两片红旗飘扬,几声鼓点响起,刺史有楼的小船正驶向巴东。场面浩大热烈,令人愉悦。
3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句的意思:奉朝廷之命,到忠州上任,奔波万里过了三峡;全家人今后的生活,都寄托在这只船上可知,作者的沉郁之情稍解,心境已见开朗,语意显得轻松、自然。所以没有乙文中陆游写到的“流落天涯之叹“
故答案为:认同。“不知远郡何时到”,一个“远”字体现了长路漫漫,流落天涯前途未卜的惆怅:“万里王程三峡外”,“万里”极言其远,万里迢迢的行程也有流落天涯的感叹。
不认同。 【甲】诗中白居易是赴任忠州刺史,可喜的是全家同行并不感到孤单,尾联也写出了出行场面浩大热烈,表达愉悦之情。
34.本题考查断句。本句话的意思: (船过归州)在船中望石门关。“望”作谓语
故答案为: 舟中/望石门关
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②句意:这一天天阴很重。③句意:奔流着与长江会合。④句意: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
故答案为:最、极;这;会合;只、仅
3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①重点字词:胜,优美的;如,像;②重点字词:为,作;寝,睡觉;于,在。
故答案为: ①亭台之美,没有比得上白云亭的。②作为县令的人可以在亭子中睡觉、吃饭。
37.①结合“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句可知,街市风貌萧条;②结合“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句可知,风景最美是白云亭;③结合“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句可知,政务不繁忙;④结合”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句可知,官员不向往
故答案为:ABBB
38.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的分析。乙文写于10月21日他经过巴东县的情景,巴东县是一个既偏僻又贫穷的地方。但作者着意写了这里与其它地方不同之处。这里曾经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作过县令的地方。陆游由于仰慕前贤,一到县上就先拜渴了寇公祠堂,登临寇公所建的秋风亭。陆游在凭吊寇准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无限惆怅的心情,“始有流落天涯之叹”,宋王朝自偏安江南以来,国力日下,百姓颠沛流离,这与寇准时期已大不相同,他触景生情,自然心情是极为沉重的。陆游在这里又着力描绘了自然环境。进一步村托他的心境。天气阴沉,不但下着雪,还刮着大风,这种凄凉、萧瑟的景象,正和他沉重的心情相一致,尽管如此,然而这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优美环境,“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为“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而白云亭外,有双瀑从石间飞泻而下,如跳珠溅玉。更有意思的是,这白云亭的所在正在县后边,作县令的人甚至可以在亭中成眠、就餐。追过这些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县城,令陆游不解的是,为什么竟然常常两三年之久县令的位子空悬,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作县令呢 尽管作者在这里没有直接说明原因,但从作者的疑问语气里已不难看出他对朝廷的腐败、官吏们贪图安逸的不满,从而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答案为: 写南山峰密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表达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陆游一到县上就先拜谒了寇公祠堂,登临寇公所建的秋风亭,表达了对前贤的仰慕。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阴天下雪登秋风亭,有流落天涯的惆怅伤感感慨没有人愿意到巴东来做县令,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诗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王昭君②(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39.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 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①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②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③   (填序号)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④   
40.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2.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诗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43.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李白侧重写昭君   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答案】39.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40.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41.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42.B
43.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木兰诗;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和文言文,理解古诗文大意。选择题注意在古诗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5)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和文言文,理解古诗文大意。在古诗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情感、人物形象特点及描述的场景内容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这么多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乙】
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蕲王的妾。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拉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妓,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梁氏在山阳、瘤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粱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
【丙】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39.愿驰千里足,翻译为: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驰:赶马快跑
火伴皆惊忙,翻译为:伙伴一见全都惊慌。皆:全、都
父祖皆行伍,翻译为: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皆:全、都
于是意少懈,翻译为: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意:内心,对应②
鲜为人知,解释为:很少有人知道。为:被
腰腹为敌刃割裂,翻译为: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为:被
故答案为: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40.例句翻译为: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拉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击、弓”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4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百战、重、甲、复”。百战:多次作战。重:几重。甲:铠甲。复:又。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42.B:赞扬,错误。诗句翻译为: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表示对王昭君的同情。
故答案为:B
43.【甲】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乙】写梁红玉与金人激烈作战,作为女子她不惧死亡的威胁,勇敢战斗,厌恶战争。
【丙】写王昭君哭着上马,辞别汉朝去了匈奴的场景,表达了对她一个弱女子的同情。
故答案为:①向往和平生活
②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③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阅读提升
(二) 秦良玉
奏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
②贼陷夔州(   )
③围太平 (   )
④良玉至乃走(   )
4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淫慢则不能励精
B.善骑射 多谋善断
C.为远近所惮 愿为市鞍马
D.追败之 久之,目似瞑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②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47.同是“巾帼英雄”,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44.另外;攻破;包围;逃跑。这里指撤兵
45.B
46.①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趁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大军。
②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
47.相同处;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抵挡住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
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功劳大但是并不邀功,低调。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通读【甲】【乙】两文,理解文章大意。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译文】
秦良玉,忠州人,嫁给了石砫宣抚使马千。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跟随(明朝军队)出征播州,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第二年正月二日,叛军趁着官军举行宴会的机会,在夜间发动袭击。秦良玉夫妇率先击败了叛军,并一路追击到了叛军管辖的地区,连续攻破了七座营寨。叛乱平定后,秦良玉并不宣扬(自己的)功绩。
秦良玉为人非常有胆量和智慧。善于骑马射箭,同时通晓文辞,风度娴静优雅。但是(她)管理部下很严格,每当军队行动发布命令(的时候),队伍严整肃然。(她)所带领的部队称为“白杆兵”,(因战斗力强)被远近之人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
44.①翻译为: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别,另外
②翻译为:贼兵攻破夔州。陷,攻破
③翻译为:包围了太平。围,包围
④翻译为: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兵了。走,逃跑。这里指撤兵
故答案为:①另外;
②攻破;
③包围;
④逃跑。这里指撤兵
45.A翻译为: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精,精锐的
翻译为: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精,精神
B翻译为:善于骑马射箭。善,擅长,善于
翻译为: 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善,擅长,善于
C翻译为:(因战斗力强)被远近之人忌惮。 为:被
翻译为: 为此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为:为此
D翻译为:追击打败了罗军。之,代词,指罗军
翻译为: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故答案为:B
4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明年、乘、勤王、出、济、饷”。明年,第二年。乘,趁着。勤王,救援皇上。出,拿出。济,救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饷,军饷。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 ①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趁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大军。
②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
47.《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赫赫功勋,英勇善战,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孝顺、深明大义、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本文: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翻译为:秦良玉夫妇率先击败了叛军,并一路追击到了叛军管辖的地区,连续攻破了七座营寨。叛乱平定后,秦良玉并不宣扬(自己的)功绩。秦良玉功劳大,英勇善战,低调。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翻译为:秦良玉为人非常有胆量和智慧。善于骑马射箭,同时通晓文辞,风度娴静优雅。但是(她)管理部下很严格,每当军队行动发布命令(的时候),队伍严整肃然。秦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令行全军肃静严整。
故答案为: 相同处;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抵挡住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
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功劳大但是并不邀功,低调。
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动,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概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①,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境”,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擢(li):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4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5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 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当求之于上流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52.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答案】48.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49.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
50.D
51.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52.凄苦孤寂;怀才不遇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小石潭记;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