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哄堂大笑 残灯 未庙 青面獠牙
B.有声有光 师传生授 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 零七八碎 优哉游哉
D.各行各色 随心所欲 两面三刀
【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B 师传生授应为师传生授,D各行各色应为各形各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A、C、D正确;B:纤纤擢(洗 改 引、抽,伸出)素手: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下面的古诗中,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比喻、对偶 B: 比喻 夸张。C:设问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杯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
B.安城举行的端午龙舟赛,是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C.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初旬的腊月就开始了。
D.即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A.成分残缺。“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缺少主语﹐可在“并”的前面添加主语“足球队”。
B正确
C.语序不当。“初旬的腊月”语序不当﹐应改为“腊月的初旬”。
D.语序不当。“即使.….....也"表让步关系﹐应把“即使”调到“没有饺子吃"的前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二、填空题
6.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
开山 祖 能歌善 然不同 堂大笑
张灯结 万象更 日夜不 有 无力
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 。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 的景象。
【答案】鼻;舞;截;哄;彩;新;绝;声;截然不同;万象更新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鼻、舞、截、哄、彩、新、绝、声、截然不同、万象更新。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在句后括号里填序号。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语意递进
(1)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2)运动会赛场上,拉拉队员们为参赛队员助威,大喊着:“加油——加油——”
(3)天上下着雪——鹅毛般大的雪。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啊,天上下起雨来了。
【答案】(1)C
(2)B
(3)D
(4)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C(2)B(3)D(4)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按课文填空
(1) ,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 .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主要写了八儿 和 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 、 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没结束的 ,有堪称国粹的 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 节 的习俗。
【答案】(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沈从文;等粥;喝粥
(6)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藏戏;京剧;寒食;禁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沈从文、等粥、喝粥
(6)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藏戏、京剧、寒食、禁火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三、语言表达
9.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二: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答案】同意观点一。因为中国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时要结合个人的认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同意观点一。因为中国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按要求写句子。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答案】(1)锅里的饭豆都肿胀得大了一圈。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4)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知识点】修辞手法;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把“锅里的饭豆”当做人来写“肿胀得大了一圈”。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庭、栖、鸦、湿、桂。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激流”比作“野马脱缰”。
(4)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把划线的句子改为“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故答案为:(1)锅里的饭豆都肿胀得大了一圈。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4)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四、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千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1.在文段中找出四个意思一样的词语: 、 、 、 。
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 、 。
13.选文中作者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14.“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为什么说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5.从选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用横线画出来。
【答案】11.一律;清一色;都;通通
12.悬灯结彩;赏灯;吃元宵
13.数量多;种类多
14.因为处处悬灯结彩,家家户户吃元宵,非常热闹。
15.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试想一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热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它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人害怕,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放,隔着老远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快活极了。这时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连串的吉祥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奇!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极了,看得我们满心欢喜,大声呼叫:“过年啰——”
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的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好。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一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一定少不得。年三十的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联欢晚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吉祥,岁岁平安!(有改动)
16.中国人过年有着怎样的讲究?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
17.文章依次写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
①“我们”放鞭炮;② ;
③家家挂灯笼;④ ;
⑤ ;⑥ ;
⑦大人忙着守岁。
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填序号)。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
18.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为什么要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
1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体现在: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17.祖母剪窗花;母亲做八宝饭;家人分食八宝饭;小孩子等压岁钱;①②③④;⑤⑥⑦;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18.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19.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辨析作答即可。由第1自然段中“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可知,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句话后面使用冒号,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介绍具体中国人过年有哪些讲究,即: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故答案为: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体现在: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17.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①“我们”放鞭炮;②祖母剪窗花;③家家挂灯笼;④母亲做八宝饭;⑤家人分食八宝饭;⑥小孩子等压岁钱;⑦大人忙着守岁。其中详写的是①②③④,略写的是⑤⑥⑦。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故答案为:②祖母剪窗花;④母亲做八宝饭;⑤家人分食八宝饭;⑥小孩子等压岁钱; ①②③④; ⑤⑥⑦;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18.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 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故答案为: 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19.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如:短文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五、写作题
20.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一:家乡的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围绕“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习作,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①要把家乡的风俗特点介绍清楚。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③介绍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题目二:我爱家乡的 ▲
家乡,是你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座山,一片林,一条小溪,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哪些最值得记录下来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游记。
【答案】(1)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2)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朴素、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想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 ,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都你的眼,亮的闪你的目。月光满满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 缕的透过来 ,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橙橙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1)应该从身边最熟悉的的传统节日写起。我们最熟悉的风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这次作文就一种民间风俗,写自己快乐的事情。以此表达自己过传统节日的快乐,对我们传统节日的热爱。
(2)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1)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2)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朴素、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想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 ,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都你的眼,亮的闪你的目。月光满满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 缕的透过来 ,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橙橙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点评】(1)、(2)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2024年春季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B卷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哄堂大笑 残灯 未庙 青面獠牙
B.有声有光 师传生授 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 零七八碎 优哉游哉
D.各行各色 随心所欲 两面三刀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3.下面的古诗中,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杯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
B.安城举行的端午龙舟赛,是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C.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初旬的腊月就开始了。
D.即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二、填空题
6.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
开山 祖 能歌善 然不同 堂大笑
张灯结 万象更 日夜不 有 无力
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 。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 的景象。
7.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在句后括号里填序号。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语意递进
(1)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2)运动会赛场上,拉拉队员们为参赛队员助威,大喊着:“加油——加油——”
(3)天上下着雪——鹅毛般大的雪。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啊,天上下起雨来了。
8.按课文填空
(1) ,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 .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主要写了八儿 和 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 、 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没结束的 ,有堪称国粹的 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 节 的习俗。
三、语言表达
9.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二: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10.按要求写句子。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四、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千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1.在文段中找出四个意思一样的词语: 、 、 、 。
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 、 。
13.选文中作者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14.“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为什么说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5.从选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课外阅读。
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试想一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热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它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人害怕,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放,隔着老远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快活极了。这时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连串的吉祥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奇!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极了,看得我们满心欢喜,大声呼叫:“过年啰——”
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的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好。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一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一定少不得。年三十的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联欢晚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吉祥,岁岁平安!(有改动)
16.中国人过年有着怎样的讲究?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
17.文章依次写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
①“我们”放鞭炮;② ;
③家家挂灯笼;④ ;
⑤ ;⑥ ;
⑦大人忙着守岁。
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填序号)。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
18.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为什么要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
1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写作题
20.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一:家乡的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围绕“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习作,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①要把家乡的风俗特点介绍清楚。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③介绍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题目二:我爱家乡的 ▲
家乡,是你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座山,一片林,一条小溪,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哪些最值得记录下来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游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B 师传生授应为师传生授,D各行各色应为各形各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A、C、D正确;B:纤纤擢(洗 改 引、抽,伸出)素手: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4.【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比喻、对偶 B: 比喻 夸张。C:设问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A.成分残缺。“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缺少主语﹐可在“并”的前面添加主语“足球队”。
B正确
C.语序不当。“初旬的腊月”语序不当﹐应改为“腊月的初旬”。
D.语序不当。“即使.….....也"表让步关系﹐应把“即使”调到“没有饺子吃"的前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6.【答案】鼻;舞;截;哄;彩;新;绝;声;截然不同;万象更新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鼻、舞、截、哄、彩、新、绝、声、截然不同、万象更新。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答案】(1)C
(2)B
(3)D
(4)C.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C(2)B(3)D(4)C
【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沈从文;等粥;喝粥
(6)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藏戏;京剧;寒食;禁火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沈从文、等粥、喝粥
(6)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藏戏、京剧、寒食、禁火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答案】同意观点一。因为中国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时要结合个人的认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同意观点一。因为中国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答案】(1)锅里的饭豆都肿胀得大了一圈。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4)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知识点】修辞手法;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把“锅里的饭豆”当做人来写“肿胀得大了一圈”。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庭、栖、鸦、湿、桂。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激流”比作“野马脱缰”。
(4)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把划线的句子改为“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故答案为:(1)锅里的饭豆都肿胀得大了一圈。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4)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11.一律;清一色;都;通通
12.悬灯结彩;赏灯;吃元宵
13.数量多;种类多
14.因为处处悬灯结彩,家家户户吃元宵,非常热闹。
15.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答案】16.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体现在: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17.祖母剪窗花;母亲做八宝饭;家人分食八宝饭;小孩子等压岁钱;①②③④;⑤⑥⑦;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18.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19.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辨析作答即可。由第1自然段中“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可知,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句话后面使用冒号,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介绍具体中国人过年有哪些讲究,即: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故答案为: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体现在: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17.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①“我们”放鞭炮;②祖母剪窗花;③家家挂灯笼;④母亲做八宝饭;⑤家人分食八宝饭;⑥小孩子等压岁钱;⑦大人忙着守岁。其中详写的是①②③④,略写的是⑤⑥⑦。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故答案为:②祖母剪窗花;④母亲做八宝饭;⑤家人分食八宝饭;⑥小孩子等压岁钱; ①②③④; ⑤⑥⑦;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18.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 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故答案为: 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19.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如:短文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20.【答案】(1)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2)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朴素、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想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 ,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都你的眼,亮的闪你的目。月光满满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 缕的透过来 ,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橙橙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1)应该从身边最熟悉的的传统节日写起。我们最熟悉的风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这次作文就一种民间风俗,写自己快乐的事情。以此表达自己过传统节日的快乐,对我们传统节日的热爱。
(2)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1)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2)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朴素、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想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 ,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都你的眼,亮的闪你的目。月光满满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 缕的透过来 ,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橙橙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点评】(1)、(2)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