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 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在,通过学习《登岳阳楼》,学生可以感受到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领会这种情感表达,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社会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对自身境遇和责任的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诗中的经典名句往往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文化内涵。通过把握这些经典名句,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品味作品中的情景交融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通过这样的教学重点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这些重点也与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2. 整体感知:通过播放名家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名家朗诵能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他们的声音演绎,可以更好地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名家朗诵通常会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诠释,他们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停顿等朗诵技巧,能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深入探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表达技巧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诗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诗歌的词汇选择、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学生可以理解诗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传达意义的。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隐含信息,体会诗人的用心和创作意图。
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框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发展。
通过分析如比喻、象征、对比、拟人等表达技巧,学生可以理解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来丰富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情感的。这样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性,感受到诗人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本诗与其他登高主题的诗歌的异同。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学生需要分析、对比和评价,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需要思考不同诗歌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比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在登高主题下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
登高主题在不同的诗歌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登高主题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包括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思考。
5.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诗的主题、艺术特色等,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本诗,并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