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18: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情景导入
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对核雕的感受或认识,并能说一说理由。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刻家科年科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塔模型。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11 核舟记
魏学洢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魏学洢,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浙江嘉善人,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学家。
[写作背景]雕刻艺人王叔远,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的核舟赠给魏,魏学洢赞叹王叔远的技艺,便写了《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
苏轼被贬为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诵读感知
mǐn
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wǎng

shǔ
xuān
ruò
sǎn
guān
rán
zhě
jiǎo


chuí jì




疏通文意
1.明有奇巧人①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②,为③宫室、器皿④、人物,以至鸟兽、木⑤石,罔不因势象形⑥,各具情态。
①[奇妙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②[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③[为]做。这里指雕刻。④[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⑤[木]树木。⑥[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以]
用。
疏通文意
2.尝贻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
①[贻]赠。②[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雕刻的)原来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以]
[盖]
用。
大概,原来(是),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疏通文意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①,高可二黍许②。
①[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②[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核舟首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中轩敞者为舱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①[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②[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疏通文意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①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②”,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③”,石青糁之④。
①[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慢慢地。兴,起。
④[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疏通文意
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①而多髯②者为东坡,佛印③居右,鲁
直④居左。
①[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②[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③[佛印]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
④[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
疏通文意
2.苏、黄共阅一手卷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左手抚鲁直背。鲁
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③。
①[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面长卷。
②[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③[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疏通文意
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①,各隐
卷底衣褶中②。
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②[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现]
露出。
疏通文意
4.佛印绝类弥勒①,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③。
①[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②[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③[不属]不相类似。
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绝]
极,非常。
疏通文意
5.卧右膝,诎①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②倚之
——珠可历历数③也。
①[诎(qū)]弯曲。
②[念珠]又叫“佛珠”或“数(shǔ)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③[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数出来。
[卧] [倚]
平放。
靠。
疏通文意
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①各一人。居右者椎髻②仰面,左
手倚一衡③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①[舟子]撑船的人。
②[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③[衡]同“横”。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状]
样子。
疏通文意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
容寂①,若听茶声然②。
①[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②[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的声音。
疏通文意
1.其船背稍夷①,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②秋日,虞山
王毅叔远甫③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④,其色墨。
①[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②[天启壬戌(rén xū)]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吉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1627)
③[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④[了了]清楚明白。
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疏通文意
2.又用篆章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②。
①[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②[丹]朱红。
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疏通文意
1.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
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
三十有四。
总计在这条船上,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
[通] [为]
总共。
雕刻。
疏通文意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①。盖简②桃核修狭③者为之。嘻,技
亦灵怪矣哉④!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盖] [者]
原来。
……人。
①[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②[简]挑选。
③[修狭]长而窄。
④[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精读课文
你能在文中找出这位奇巧人的“奇巧”之处吗?
⑴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所用材料体积小
雕刻物品种类多
构思巧妙,逼真形象。
⑵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雕刻东西之多与用料体积小作对比
⑶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闭之。( )
核舟上小窗开合自如
⑷佛印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
细节描写,佛珠可数,文字笔画清楚,表现出刀法细,构思巧。
精读课文
文中哪个句子表明了这枚核舟的主题?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东坡游赤壁时的名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研读2——5段
阅读2——5段,分析下列问题
1、这几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2、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1、这几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详写核舟
正面
背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事物的逻辑顺序
(2—5段)
2、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_____、_____。
数量
位置
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左窗扇刻的是
《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和第一段末句的“___________”相照应,突出了雕
刻品的_______。
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前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大苏泛赤壁
主题
船头三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阅”“执”“抚”“指”“语”等词,刻画了苏、黄两人的动作和神态,描绘了他们相互切磋、谈论的情形。突出了他们神情的专注、严肃,关系的密切。
“袒”“露”“视”“诎”“支”“挂”“倚”等一系列动词,活画出一个不拘礼节,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此外,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均说明了雕刻家技艺的精巧。
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聚精会神、从容自若。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品评人物
核舟上的五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神态,展示着不同的个性。把下面五个奖项颁给东坡、鲁直、佛印、右舟子、左舟子,并写一段颁奖词。
舟子(最专注奖)
他主要负责煮茶,你看他右手拿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专注地看着茶炉,静静地听着茶水开了没有。仿佛这美好的明月清风,流水飞鹤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着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用心无比专一。
品评人物
(右舟子)
(鲁直)
(佛印)
(左舟子)
(苏轼)
衬 托
透视精神
为什么在壬戌年,王叔远要雕刻这个作品。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刻字(162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开篇(1082)
王叔远以“核舟”为媒介
与东坡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透视精神
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乌台诗案”,东坡陷狱,后被贬黄州。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透视精神
元丰五年(壬戌年,1082年),东坡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后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透视精神
三年的黄州生活,成就了怎样的东坡?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乌台诗案的恐慌并未压垮东坡,
苏东坡
在自然的无穷与人生的有限中
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豁达 豪迈
彰显着独立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课堂练笔
因为懂你,王叔远捕捉并刻画了瞬间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的组合在默然无声中说话,彰显了核舟的灵魂;因为懂你,魏学洢理解了王叔远的刀尖艺术,他借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核舟的传奇神韵,也借《核舟记》贯穿了苏东坡、王叔远与自己的懂你人生。此种佳境,真乃灵怪也!
请同学们化身为收到核舟的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信,你在这封信里打算对王叔远说些什么?
资料链接:核舟刻于“天启壬戌秋日”,即1622年,而作者魏学洢在1625年秋日因丧父忧愤而亡,作者得到这个核舟至多不过三年时间。在这短短的三年中,北方激烈的政治斗争如火如荼(作者的父亲魏大中就是东林党的领袖,最终下狱惨死),关外清军正与明军激战(著名的宁锦大战亦发生于这一时期)。
要求:
⑴表达对叔远的感谢。
⑵对叔远高超技艺的赞扬,尤其是通过人物的陪衬与烘托来刻画东坡的精神气质这一艺术品质的高度赞扬。
⑶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的江河日下中,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对“清风明月”的适意生活的向往。
课堂寄语
小小的核舟,是王叔远雕刻技艺的无与伦比,是王叔远对“大苏泛赤壁”深入讲述。
小小核舟之上,承载着苏东坡的旷达闲适,承载着黄庭坚的淡泊宁静,承载着佛印的放荡不羁,承载着舟子们的轻松惬意。
小小的核舟之外,是魏学洢对王叔远的真情解读,是魏学洢对核舟独有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