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03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3.赏析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评价其意境美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识作者
郭沫若(1892—1978),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知背景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新诗
晓常识
任务2: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感受: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目标二: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任务1: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奇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
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这首诗的主体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任务2:说一说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目标三:赏析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评价其意境美
任务1:怎样理解“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的深刻含义?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任务2:这首诗歌情感表达的非常浓烈,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做到的?
提示
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的使用。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自然景观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壮丽
创造力
时代精神
毁坏
创造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