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4.1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本篇通讯内容
2.理解本文以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赏析本篇通讯精彩的细节描写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通讯的相关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本篇通讯内容
沈英甲(1948—),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识作者
知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困境。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沈英甲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
晓常识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通讯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颁奖辞——袁隆平
任务2: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部分表现了袁隆平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目标二:理解本文以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境】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一方面是以典型的事件来塑造人物。
任务1:请同学们梳理本文主要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件分别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人物精神,并按示例完成下表。
事件 人物精神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株”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⑤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水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任务2:探究: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1)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2)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
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时不断地穿插议论。
目标三:赏析本篇通讯精彩的细节描写
【情境】作者使袁隆平的形象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不仅采用了典型的事件来塑造人物,更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在其中。
任务1:请鉴赏此处细节描写的妙处。
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赏析
任务2:你还能找出其他精彩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赏析吗?
①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赏析
②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赏析
作者用“眯起”“打量”“蹲下”“翻看”几个动词,写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工作态度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创新韧性的研究者
学术品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心怀天下的寻梦者
理想志向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