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沁园春·长沙(一)
01
1.结合朗诵音频,能有感情地朗诵词作
2.初步理解词作,把握主要内容
任务1:先听音频朗诵,再自由朗读词作,读出词作的韵律和节奏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任务2: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化常识等相关知识
识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知背景
词,起源于隋唐,成形于五代,兴盛于两宋。最初称为“诗余”“长短句”“乐府”“曲词”“曲子词”。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晓常识
词
按其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风格,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规定了字数、平仄及押韵等,标题规定着词的内容。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伴读]注意标题和词牌的区别。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是不可以没有词牌。
目标二:初步理解词作,把握主要内容
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及学习提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写的景
记的事
抒的情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内容丰富,将写景、记事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诵读全词,说说词人写了哪些景,记了些什么事,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这里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雄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记叙了曾经和风华正茂的同学们一起用激扬的文字指点江山的事情。
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二)
02
1.赏析词作中意象的营造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鉴赏词作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3.评价词人的青春热情和伟大抱负
任务1:本词上阕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阕是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这些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目标一:赏析词作中意象的营造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提示
“意象”简释:
意(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这几组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任务2: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一下。
提示
情景交融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目标二:通过鉴赏词作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任务:全词气势豪迈,激情奔放,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找一找这首词还有哪些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并做简要分析。
提示
“炼字”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毛泽东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上皆炼得好字,使得全句气韵生动,令人刮目相看。
例如:“层林尽染”的“染”字写出“层林”在秋天颜色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突出色彩的艳丽。
“争”字,给碧绿透明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雄鹰展翅的矫健和在直视无碍的江水中鱼游的自由畅快;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携”“指点”“激扬”“粪土”“遏”等词彰显王者之风、领导本色,表现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魄。
①这三句有对同学的亲切追问、深情怀念,也有对战友的警醒和勉励。
②词人用这一问句激励所有革命者应该保持革命的蓬勃朝气,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③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明自己要像祖逖“中流击楫”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任,表现了词人振兴中华的志向。
目标三:评价词人的青春热情和伟大抱负
任务: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品读词作下阙,思考:结尾三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湘江秋景图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瞰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静
动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写景
抒情
问:谁主沉浮?
答:同学少年!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百舸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