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能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理解其典型意象的营造
3.评价作者的隐士情怀和人生志趣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识作者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知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晓常识
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任务2:自主学习诗歌,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学习资料,掌握不熟悉的字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jī
zhuō
zhái
yìn
ài
xū
fán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山林。
参考译文:
《归园田居(其一)》
目标二:能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理解其典型意象的营造
任务1: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欣赏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清新淡雅: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中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朦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这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画。
(2)恬静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
(3)自然和谐: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没有出场的“往来种作”“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
(4)生机盎然: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无生命的房屋和草木似乎变得富有生机,情意绵绵。
任务2:结合诗歌的语境,如何理解“尘网”“樊笼”“羁鸟”“池鱼”这几个意象?各小组分别讨论,给出理由。
“误落尘网”是讲自己误入了束缚人性和自由的世俗之网。陶渊明为了生活所迫,不得已奔波官场,不能顺应自己的本性。
“樊笼”“尘网”比喻束缚本性的俗世。
“羁鸟”“池鱼”比喻自己受到官场的束缚,“恋”“思”表达出向往田园生活又急于摆脱束缚的迫切心情。“复得返自然”传达出终于脱离官场的欢欣和喜悦。
目标三:评价作者的隐士情怀和人生志趣
任务1:再次朗读诗歌,思考:陶渊明为什么如此热爱田园生活却厌弃官场?
陶渊明本性使然。他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盛行玄学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
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虽最终选择归隐,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使陶渊明及当时的文人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
任务2: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辞官归隐?同学间交流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自由发言。
观点一: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有其消极的一面。
要改造社会,清除污秽,单靠“归隐”是不能够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观点二: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抗,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绝望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淡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道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诗人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本爱丘山
复返自然
误落尘网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类比
所见——草屋、榆柳、桃李、远村
所闻——狗吠深巷,鸡鸣树颠
所感——无尘杂,有余闲
宁静纯朴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