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劝学》 课件 (共29张PPT)+音视频素材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劝学》 课件 (共29张PPT)+音视频素材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11:41:14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劝学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掌握不熟悉的字词,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3.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掌握不熟悉的字词,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识作者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
知背景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①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伴读] ①他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了。
晓常识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任务2:听音频朗诵,掌握不熟悉的字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zhòng

cān xǐng

gǎo pù
yòu

róu
xìng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guì
lòu
qiè

qí jì
kuǐ
jiāo
áo
shàn
目标二: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
任务1: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停止
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

(一)
(1)解释文中加粗字词的含义。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 )为轮,其曲( )中规。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介词,把
弯度
接近、靠近
①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蓝草颜色深。
②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③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连词,表修饰
踮起脚后跟
劲疾
借助
横渡
③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
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骏马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

兼词,相当于“于此”
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没有用来……的,无从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寄居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不专的缘故。

⑥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雕刻
锋利
强健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向下
目标: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有”同“又”
“知”同“智”,见识
“生”同“性”,天性
2.古今异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
今义:
(2)?以为轮
古义:
今义:
(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品格高尚的人
把它做成
认为
广博地学习
学问广博精神
爪子、牙齿
比喻帮凶、走狗
寄居存生
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某事上
3.一词多义
(1)疾
①声非加疾也( )
②问之民所疾苦( )
③君有疾在腠理( )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⑤疾风知劲草( )
(2)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③无从假书以观( )
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
疾劲
痛苦,忧患
小病
妒忌
急剧而猛烈
借助
与“真”相对

给予,授予
(3)绝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佛印绝类弥勒( )
⑤斩尽杀绝( )
⑥天柱折,地维绝( )
(4)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
⑤此人凶强侠气( )
⑥强不知以为知( )
横渡
停止
与世隔绝的
极,最
尽,完
断,断绝
强健
有力的弓
有余
强盛
强横
勉强
(5)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锲而不舍(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连词,表递进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假设关系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6)于
①青,取之于蓝(    )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③善假于物也(             )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    )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⑧苟全性命于乱世(           )
介词,从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不译
介词,到
介词,对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向
介词,表时间或地点,在
4.词类活用
①非能水也(         )
②故木受绳则直(          )
③金就砺则利(            )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⑦积善成德(          )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⑨用心一也(           )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锋利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5.文言句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劝学
1.理解文章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2.赏析文章论证的艺术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任务:思考梳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的?
【目标一】理解文章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中心论点
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论据
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
善于学习并借助各种客观条件,即使是资质一般的人,也可以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分论点3(学习的方法)
积累、锲而不舍、用心专一,方能学有所成,成为“君子”。
任务1:朗读《劝学》第2段,分析:本段运用了五组比喻句,这几组比喻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目标二】赏析文章论证的艺术
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
①“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②“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③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任务2:朗读《劝学》第3段,思考:本段使用五个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先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要善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性。
任务3:朗读《劝学》第4段,思考:本段使用了十个比喻句,这十个句子,从意思上来看,可以分为几层?
这十个句子可以分为三层意思:
①作者用“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四个比喻反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②作者用“骐骥”“驽马”“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四个比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③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强调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
专心坚持积累
必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
重要性
(学习的实质)
操作性
(应如何学习)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提出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不可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