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11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内容要求〗
1.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了解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2、2022年课标解读: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改革开放必要性以及意义;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发展
学习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共二十大。
学习提示: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学习要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加入WTO等。
学习提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后来发展到城市,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单元时空背景:
1)国际:①美苏冷战;②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逐渐建立外交关系;③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受挫;④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国内: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改革的浪潮涌向城市,最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对外开放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感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
6.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了解中国梦的蓝图和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等。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梦中的指导意义。
(第4课时)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2)史料实证: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影响。3)家国情怀:立足家国情怀,感悟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大单元设计的视角来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对外开放”,下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课共有六个子目,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六个子目的内容上,第一子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创,后面的属于发展,呈递进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三部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创--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情分析 已备知识、能力:学生已经学习过第7,8,9课,知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便于理解本课内容的学习。不足之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基础但仍有所欠缺,阅读、分析、自我表达能力处于养成过程中,须进一步提高。年龄特点:初二学生性格活泼、积极热情,参与度较高。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
大单元理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歌词中“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 【播放视频】走进新时代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写下诗篇:南方谈话;评价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探知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创--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目标导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创--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自主学习】带领学生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1.形成过程①.理论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②.开始提出:中共十二;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总结: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展示材料:材料: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制订规划。”教师提问:何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补充:这一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教师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重点突破】:“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展示材料:出示图片,讲解“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材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步骤的分阶段地努力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教师提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中央制定了怎样的发展战略和基本路线?教师讲述: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④南方谈话(发展完善)教师讲述:1991年国际上苏联瓦解后,国内“左”的思潮泛滥,姓“资”姓“社”的问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挥之不去,反和平演变的呼声也很高,说什么“资本主义正从南方一个城市向北方蔓延”等。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在家人的陪同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视察。展示材料材料一: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材料二:邓小平南方视察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教师提问: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播放视频】:南方谈话教师提问: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⑤.最终确立: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师生总结:1992年,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播放视频:中共十五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易混易错】易错提醒: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评价邓小平展示材料材料: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教师讲述: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思考邓小平的贡献。【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教师点拨: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提示:提示:“三步走”发展战略: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提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南方谈话的意义: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提示: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通过研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图表,直观地展示“三步走”战略部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相关内容。通过研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目标导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自主学习】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讲述: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材料: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教师: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教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2.“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材料: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教师:中共十七大上把哪一思想写进党章?有何意义?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解读:材料一: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材料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会场根据材料讨论:中共十八大召开的背景。教师:阅读教材,归纳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教师补充: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学生: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十八大召开的背景:我国正处在国际竞争、国内改革的最关键时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史料抓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目标导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党的十九大会场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一下党的十九大的基本情况。3.展示材料: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说说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上的差异。提示:中共八大是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提示:有。中共八大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 思考: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合作探究】: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吗?教师点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提示①: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提示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提示③:大会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示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创--邓小平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运用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思路清晰;依据课标,培养核心素养。本节课内容非常多,但是难度上不大主要是中共十二大至中共二十大的主要内容,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教材为主。教师重点引导突破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可。 教中学、学中教。
附1:板书设计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