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酸碱中和反应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4酸碱中和反应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11: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mL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mL到40mL,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2.20℃时,向4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升高了T℃
C.恰好中和时溶液为中性
D.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混合后溶液最高温度仍为T℃
3.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的 D.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4.下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据此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盐酸溶液中pH变化关系图。
B.这是将盐酸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pH变化关系图
C.图中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D.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Na+、OH-、Cl-
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使用熟石灰制烧碱 B.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二、选择题
6.肥田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NH4)2SO4】,硫酸铵属于
A.混合物 B.酸 C.碱 D.盐
7.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A.苹果汁 B.牛奶 C.肥皂水 D.炉具清洁剂
8.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煤气中毒﹣﹣﹣﹣CO引起
B.Al(OH)3﹣﹣﹣﹣治疗胃酸过多
C.H2作燃料﹣﹣﹣﹣可燃性
D.纯碱﹣﹣﹣﹣属于碱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液氧、硫酸钡、粗盐 B.钙片、氯化镁、海水
C.石墨、氢氧化铜、石油 D.生铁、小苏打、冰水混合物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12.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含有NaCl和H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3.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14.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1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的溶液
D.复分解反应只有两种化合物生成,因此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三、综合应用题
16.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某化学实验小组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 g和水 mL(水的密度约为1.0g/mL)。
②称量(或量取):图中操作中有一处错误,即 。
③溶解:将量筒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NaOH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即可。
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为检测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准确,某同学取上述所配氢氧化钠溶液50g,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该实验过程中,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当滴入稀盐酸60g时(即图中A点),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100g时(即图中B点),溶液pH恰好为7。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实验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际为多少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探究,他们将10%的稀硫酸倒入盛有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没有看到任何现象。有同学建议可以借助数字实验来进行直观判定,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记录反应过程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推测酸碱之间的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T点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2)观察pH曲线,当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60g。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横坐标为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请在纵坐标设定具体物质(纯净物);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数据保留到0.1g) 。

(4)下列为市面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相关数据:
商品 纯度 价格(元/吨)
浓盐酸 36.5% 400
浓硫酸 98% 600
某工厂每天用硫酸处理100吨某种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大约需要花费600元,请通过计算,你会建议该工厂购买 (选填“浓盐酸”或“浓硫酸”)更划算,原因是 。(请从计算数据进行说明)
18.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2)从构成角度看:下列变化中构成水的微粒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b.电解水 c.熟石灰溶于水 d.二氧化碳溶于水
(3)从变化角度看水可发生多种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其微观模拟图可用下图表示,请将其补充完整 :

②水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其化学方程式为 .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常用的溶剂。
①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②用氢氧化钠和水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Ⅰ.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字母代号表示);C操作出现的错误是 .
Ⅱ.小华同学用配制的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装置,他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己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BC
2.AC
3.CD
4.ACD
5.AC
6.D
7.C
8.D
9.A
10.D
11.D
12.A
13.B
14.A
15.C
16.(1) 20 80 B中仰视量筒(或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2) NaOH、NaCl 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100g×7.3%=7.3g。
设NaOH的质量为x,则
得x=8.0g
则该实验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际为
答:所配制NaOH溶液浓度为16%。
17. 放热 反应后溶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合理即可) 设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x。
x≈4.9g;
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9%。 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9g,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60g10%的稀硫酸,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8.7g
故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8.7g,画出相应的曲线图为:。 浓硫酸 某工厂每天用硫酸处理100吨某种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大约需要花费600元,即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t,设若使用36.5%的浓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t;需花费800元,大于600元。
建议该工厂购买浓硫酸更划算。
18. 氢元素与氧元素 ac 电 6CO2+6H2O C6H12O6+6O2 ad ECADB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NaOH+H2SO4=Na2SO4+2H2O 硫酸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