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实验中学集体备课课件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学习世界史的要求:1、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
2、注意联系时事来学习
3、注意与中国史之间的联系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思想观。提高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
2.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教学重点:
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思想启蒙的火种”。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分不开的,其中发生在14~16世纪的一次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哪一次?(学生回答)。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使欧美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曙光,那么发生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把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教学过程●课文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探究一 :
思想启蒙的火种
投影出示伏尔泰头像及问题:此人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卢梭的代表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利产生绝对的腐败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归纳】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探究二:科学的革命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 ? ?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牛顿
主要贡献在于: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创建微积分3.力学三定律 ? ? ?
? ? ?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达尔文划时代的巨著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出版有什么重大意义? 《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
这部书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他提出的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们的课题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那么科学和思想有何联系呢? 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技发明创造的关系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启蒙运动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何异同? 1.从所处的时代看:文艺复兴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而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已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2.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则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3.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4.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而启蒙运动则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5。从作用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拓展:●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近代科技的爆发得益于:科学家辛勤忘我地实践和探究,推动了科技进步。科学家的个人努力起了重要作用。人们挣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敢于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思想自由是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根本原因。●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再见大师眼中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掌握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知道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并不困难,但要解释清楚启蒙运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绝非易事。
?学生时代,“启蒙运动”我学习了四次:初中、高中、本科和研究生。前三次的学习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研究生阶段南京大学哲学系徐新教授讲的“启蒙运动”,仍然记忆犹新。那一节课,我真正理解了启蒙运动。
?那节课一开始,徐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启发了我们的思考:
?“在西方,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是基督徒,他们信仰上帝。假如你在那里,在那些基督徒面前亵渎了上帝,结果会怎么样呢?”
?“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
?“假如你在伊斯兰国家,例如伊朗,亵渎了真主,结果会怎么样呢?”
?“后果会很严重。”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想起了萨曼·拉什迪,因为他的《撒旦诗篇》亵渎了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和《古兰经》,被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令全球追杀。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接下来是片刻的沉默。“因为基督教经历了启蒙运动。”徐老师一字一句地说。
?仿佛突然之间,我大彻大悟,多年的困惑烟消云散,当时的感觉真是如沐春风。
?接下来,徐老师详细讲了启蒙运动,讲了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至今,我仍然由衷地感谢那一节课,让我理解了启蒙运动,由衷地感谢徐老师,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叫深入浅出、画龙点睛。
?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虽然我感觉自己理解了启蒙运动,但要把它说清楚,由于我所有的只是一碗水,学力不够,仍然是力不从心。
?幸运的是,前段时间我偶然看到著名学者、百岁老人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文,感觉自己的意思让老先生精彩地表达出来了,现和大家分享:
?启蒙运动不是简单地继续文艺复兴,而是发展和提高了文艺复兴。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文艺复兴只求去除教廷的贪婪腐败和教仪的繁缛虚伪,摆脱精神枷锁,争取信教自由;宗教改革没有触及宗教的基本原理和教会的存在价值。启蒙运动开门见山,怀疑人格神的存在,提出自然神论、乃至无神论,动摇了宗教和教会的根本。
?关于封建专制,文艺复兴只想减轻帝王的横征暴敛给人民以喘息的空间,甚至希望加强君权,约束地方割据,借以保护市民的经济活动。启蒙运动不再卑躬屈膝而是直截了当进行夺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启蒙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相关人物介绍
伏尔泰
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佛尔纳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槟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孟德斯鸠
1689—177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匿名发表了《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7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
卢梭
?
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忏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牛顿
1642—1727,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669年,开始担任三一学院的教授。牛顿的最突出贡献是在力学方面,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之中,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这一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大飞跃。在光学方面,牛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时,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的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奠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制作了牛顿色盘。他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一书,创立了光的“微粒说”。同时,他在热学方面也有研究成果,确定了冷却定律,这一定律表明: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度差成正比。在数学方面,他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同时,他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在天文学领域,他在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他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并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168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式解释了哥白尼的学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阐明了机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在哲学思想上,牛顿认为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的物质是脱离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进而提出了所谓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授予爵士称号。1727年,他病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居里夫妇
居里夫妇是法国科学家。丈夫叫皮埃尔·居里(1859—1906),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夫人叫玛丽·居里(1867—1934),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教师的家庭,本姓斯克罗多夫斯卡。她家境贫困,但艰苦的生活磨炼出玛丽的坚强意志。她中学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金质奖章。为了攒足学费上大学,她当了几年家庭教师。1891年,她考上法国巴黎大学。1895年大学毕业。同年,她和皮埃尔·居里结婚。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放射性元素铀和钍强得多,她相信其中必定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居里放下手头原有工作参加他妻子的实验。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取名叫“钋”。后来,他们又发现铀矿中还有一种放射性极强的未知元素,把它定名为“镭”。镭的拉丁文原意为“放射”。他们用沥青铀矿的废渣做原料,开始在一个破棚屋里提取纯镭盐。这是一个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工作,他们既是学者,又是技师、工人。繁重的劳动使他们筋疲力尽。但是,居里夫人的意志坚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经过将近4年的艰苦奋斗,居里夫妇终于在1902年提取了氯化镭。1903年,居里夫妇等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去世。居里夫人用超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前进。1910年,她成功地提炼出纯金属镭。第二年她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爱因斯坦
1879—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1894年举家迁居意大利米兰。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1902年6月至1909年10月,在瑞士专利局任技术员。1909年10月,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3月,在布拉格任德意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10月,任苏黎世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4年4月,在柏林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逝世。
爱因斯坦被认为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科学家。这一声望主要建立在1905年他26岁时所发表的三个理论:1.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质,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此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证明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3.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指出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他认为物体不是只有三维空间(长、宽、厚),而是有四维(加上时间这一维空间)。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他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即物体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与光速(每秒30万千米)的平方的乘积,从而揭示了原子内部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现在,狭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以及高能加速器、核能应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十年以后,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16年完成了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关于引力的理论,它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1917年,他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成为现代宇宙学开创性文献。相对论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运动和物质的认识,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