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埃及金字塔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这是一种公认的说法)
建造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我们最熟悉的,现存唯一的七大奇迹。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有人说金字塔外星人造出来的,事实究竟怎样。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 一公里的路程。(共22张PPT)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2.理解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古代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 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什么产生 在大河流域;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产生于黄河流域。那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它们又产生于什么地方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过程
●课文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金字塔的国度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狮身人面像
讨论:
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
总结: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金字塔的建造,史书记载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造的,近来又有学者推断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要真正揭开金字塔建筑之谜,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探究二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展示:《新月沃地》的历史图,学生分析“新月沃地”名称的来历。
1. “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小组讨论】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它的实质是什么?
归纳: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的。从法典的内容来看,奴隶主和奴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在阶级社会里,法律往往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来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统治。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探究三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结合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古代印度
梵 天
婆罗门(第一等级)
吠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古代印度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不同?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后来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代印度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特权等级,吠舍供养一、二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在古代印度,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奴隶制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印度社会出现多种反对种姓制度的派别或思潮,佛教便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详细讲述。
无论是分角色表演,还是展开辩论,言论都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不同等级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要注意古代印度当时的社会特点。由于不同等级的地位不同,所以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这些都应该从各自的言论中反映出来。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为后来世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这与印度存在着一个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 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后,雅利安人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并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在婆罗门的经典《吠陀》中,波罗门把种姓制度的出现用神话来解释,说原始巨人普鲁沙死后,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罗门,用双手制成了刹帝利,用双腿制成了吠舍,用双脚制成了首陀罗。婆罗门僧侣还宣扬:凡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来世才能升为较高种姓,否则,即降为较低种姓。因此,对于广大劳动者和奴隶来说,应该逆来顺受,放弃斗争,遵守奴隶主阶级制定的“达磨”,即所谓的“法”,以免加重来生的灾难。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相传,摩奴是大神梵天的儿子,为了确定人间各种人在社会上的应有次序,确定婆罗门和其他种姓的义务,便制定了这部法典。其实,这只不过是奴隶主用来欺骗劳动人民的谎言。
摩奴法典首先确认婆罗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人世间一切的主宰,而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为了镇压低级种姓吠舍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陀罗的反抗,摩奴法典还规定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比如,低级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比如,动手的要斩断手,动脚的要斩断脚。
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或者简单地净一次身就行了。
《摩奴法典》还对各个种姓的衣食住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作了烦琐的规定。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
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
被开除出种姓的人也成为贱民。贱民只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等。走在路上,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
总的说来,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阶级制度。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种姓制度经过长期演变,越来越复杂,在四个种姓之外,又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亚种姓。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贱民达几千万人。
古巴比伦璀璨的两河文明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曾与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比肩齐辉。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河流域就有了类似古埃及的图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管刻在泥版上,晒干后成为长久保存的文书。芦管刻成的笔画如同楔形,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为古代西亚各国所采用。
古巴比伦时代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为发达,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可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天文学方面,则已知如何区别恒星与行星,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54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
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及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典,将楔形文字和人像浮雕刻在一个 2.25米高的石柱上。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等。这不仅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而且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在巴格达以南约 90公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希拉市附近的幼发拉底河河畔,有古巴比伦城的遗址。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巴比伦一直是西亚最繁华、最壮观的都市。特别是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王朝,新巴比伦城进入鼎盛时期。据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扩建的新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约 20公里,外面有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主墙每隔 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有300多座塔楼,100个青铜大门。城内有石板铺筑的宽阔通衢,还有90多米高的马都克神庙,兼有幼发拉底河穿过城区,上有石墩架设的桥梁,两边有道路和码头,其恢弘壮阔可见一斑。国王宫殿奢华至极,宫墙用彩色瓷砖和精美狮像装饰,宫中还以“空中花园”装点,古称“悬苑”。这座方正的“空中花园”周长500多米,建在 23米高的人造山上,园中遍植珍奇花木,宛如人间仙境。新巴比伦王宫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