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备课资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备课资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5 23:45:06

文档简介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是公元7—8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穆斯林统一国家——阿拉伯帝国形成后,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伊斯兰教”和“展开反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借口,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行动。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634—656年)穆 ( http: / / www.21cnjy.com )罕默德去世后,其继承者继续执行其对外军事扩张的“伊斯兰远征”计划。在平定了内部叛乱后,于公元633年秋,组织三支阿拉伯军队,每支7500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经叙利亚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此时,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因长期战争两败俱伤,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636年,阿拉伯军队由瓦立德率领又向伊拉克、叙利亚进发,首先攻克加萨尼王朝都会巴士拉;尔后占领外约旦的斐哈勒,并乘胜直趋大马士革,围城6个月攻陷该城。此时,东罗马帝国调兵5万人,解救大马士革。瓦立德被迫放弃大马士革撤至约旦河东支流雅穆克河畔,以2.5万人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打败了拜占庭军队,重新收复大马士革,占领了整个叙利亚。阿拉伯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于638年自动请降归顺。
  在进军叙利亚的同时,阿拉伯军队还向伊朗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埃及发动了进攻。633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伊拉克南部的希拉后,开始进军伊朗,伊朗军队用战象作为突击力量,大败阿拉伯军队,曾一度使阿拉伯人深感恐惧。637年6月1日,阿拉伯军队在获得增援后取得卡季西亚会战胜利,轻取波斯帝国首府泰西丰,缴获大量战利品和珍宝。随后,又攻占摩苏尔和讷哈范德两城,将伊朗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639年底,阿拉伯军队对埃及突袭成功,一举攻克皮卢希恩,640年,又在开罗大败拜占庭军队。尔后迅速前推,于642年9月占领亚历山大里亚,进至昔兰尼加,从此,拜占庭失去了埃及。643年阿拉伯军队攻占利比亚,647年又侵入拜占庭在北非的领地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为了进一步控制地中海,阿拉伯征集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迅速占领了地中海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到7世纪50年代,阿拉伯军队向西进占了北非部分省份,向东已逼近印度边境,向北突进至亚美尼亚以北,控制了拜占庭帝国在近东的大部分领土,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新帝国。659年,由于阿拉伯贵族内讧,阿拉伯军队暂时停止了进一步扩张。661年,倭马亚王朝以叙利亚为基地建立起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在平定内乱后,阿拉伯人又重新组织对拜占庭发起新的进攻。
  第二阶段(668—75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阿拉伯军队首先以拜占庭沿海城市为进攻目标,派舰队渡过爱琴海,穿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在基齐库斯城建立军事基地。673—677年,阿拉伯舰队连续在每年夏季进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军队做好了充分准备,精心布置防卫,并采用一种叫“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有效地粉碎了阿拉伯舰队的进攻,保卫了君士坦丁堡。677年6月,阿拉伯舰队被迫撤离君士坦丁堡,在途经小亚细亚南岸海面时,遭到风暴袭击和希腊舰队阻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在小亚细亚也遭到惨败。678年,双方再度签订和约,阿拉伯国家被迫向拜占庭纳贡。在北非,阿拉伯军队却进展顺利。697—698年,夺取迦太基,从而结束了拜占庭对北非的统治。709年,阿拉伯军队进抵大西洋沿岸。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组成的部队进入比利牛斯半岛,趁西哥特王国发生内讧,社会和宗教矛盾重重之机,占领了半岛大部分地区,建立起阿拉伯人的统治。732年10月4日,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与法兰克人交战,结果阿拉伯军队战败。由于比利牛斯半岛人民的顽强抵抗,驻西班牙的阿拉伯军队内部各部族发生矛盾,阿拉伯军队于8世纪中叶被迫退出高卢,停止了向欧洲的进军。
  705—715年,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伯军队侵入中亚细亚的费尔干纳、喀布尔地区。为了占领这些地区,阿拉伯军队与突厥族游牧部落及中国人进行了交战。712年,阿拉伯军队进入印度,这支军队虽不足6000人,但装备精良,有可拆卸后用骆驼运载的掷石器和攻城器等。阿拉伯军队连续击败印度人后,将印度河谷并入阿拉伯帝国。
  717年,阿拉伯军队分水陆两路再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陆路以骑兵和骆驼兵为主,号称12万人,越过小亚细亚,从阿拜多斯城跨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大陆,包围色雷斯;水路1800艘战舰从叙利亚和埃及港口出发,直驱博斯普鲁斯海峡,同时20艘各载100名重装士兵的大型战船紧随其后,准备登陆作战。拜占庭军队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方针,拆除设在进港海口的防卫铁链,任阿拉伯舰队驶进港湾。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出火箭、火船和火矛,投射“希腊火”。阿拉伯舰队在突然袭击下大乱,在熊熊烈火中几乎全军覆灭。陆路一支因阿拉伯士兵不耐严寒,且供应不足,加之时疫流行,战斗力锐减,被拜占庭收买的保加利亚人乘机进攻,重创阿拉伯军队。另两支运送武器、士兵和粮食的阿拉伯舰队也被击溃。至此,围攻君士坦丁堡长达一年零一个月的阿拉伯军队,以失败而告终。
  君士坦丁堡会战之后,拜占庭开始向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细亚和叙利亚展开全面进攻,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折,拜占庭转为战略进攻,阿拉伯转为战略防御。746年,在塞浦路斯附近的大海战中,拜占庭击溃了拥有1000多艘战舰的阿拉伯舰队,夺回了塞浦路斯。8世纪后半期,拜占庭在小亚细亚屡获胜利,把阿拉伯人赶到小亚细亚东部,重振了“帝国”的声威。750年,阿拉伯帝国内部矛盾激化,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迁都巴格达。此后,拜占庭与阿拉伯争夺的重点主要在小亚细亚和上美索不达米亚、黑海沿岸及地中海东部和意大利等地,虽然战事连绵不断,但规模不大。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战争所以能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胜利,首先取决于拜占庭和波斯帝国连年战争,国力衰竭,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阿拉伯是游牧民族,军队以骑兵和骆驼兵为主,主要武器是投枪,擅长沙漠作战,但不善用弓、剑、长矛和攻城器械,攻城的方法只是强攻、策反和封锁。因此,在战术上并不占优势。但拜占庭已历经长年战乱,内部党争不已,阶级矛盾突出,军队成分复杂,又在几个方向抗击阿拉伯的进攻,常常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阿拉伯人得以顺利地进行扩张。
  其次,阿拉伯军队组织严密,骑兵部队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快速,从而能达成作战的突然性。在战术上为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战斗队形借鉴拜占庭和波斯军队的长处,沿正面和纵深分为前卫、中军、左翼、右翼和后卫几部分。两翼用骑兵掩护,并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当出现胜利希望时,迅速将主力投入交战;追击敌人时要求迅猛异常,穷追不舍,以便不断扩大战果。
  另外,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加速了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伯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建立起一些神权专制式的中央集权封建主义国家,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共27张PPT)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2.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3.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3.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吧!
教学过程
●课文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岛国日本
探究一 :大化改新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
(1)性质: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优雅美丽的和服是根据唐王朝的妇女服饰改良而来
这本日本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达 90余处。
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致体现。
讨论: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探究二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麦加——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阅读课本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7世纪创立 。
2. 传教。
3.622年出走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630年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5.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 。
伊斯兰教
麦加
麦地那
麦加
统一
伊斯兰教的诞生
时间:
七世纪初
创立者:
穆罕默德
经典:
《古兰经》
圣地:
麦加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
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
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
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麦加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原因: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即使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休想亵渎他们的信仰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关于日本庄园制度
  日本庄园制度 (Japanese m ( http: / / www.21cnjy.com )anorial system)日本封建社会中期的土地制度。庄园指8世纪后半至16世纪末分布于日本全境的贵族、寺社(寺院和神社)等豪门贵族的私有领地。据文献所记,庄园数量约在4000座左右。作为庄园领主的贵族、寺社等都居住在京都、奈良等城市。
  大化改新后,在土地属于封建国家所有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下,虽然也存在贵族、寺社私有土地,但真正的私有领地的出现,是在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自8世纪末起,奈良、京都的贵族和寺社大规模开田垦荒,在垦地上修建起房舍和仓库,形成庄园。初期庄园,即8~9世纪通过开垦形成的庄园称自垦地系统庄园,由庄园主委派庄官管理,生产者为奴婢、逃亡农民和周围贫困的班田农民,这些人后来都变为庄园依附农民,统称庄民。庄民提供实物地租,另外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并无偿为领主耕作直辖地。庄民不经领主许可,不能迁移和改业,地位实际上等于农奴。最初,庄园要向政府输租,受制于地方政府。
  9世纪末以后,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以后,地方豪族为使自己的土地不输不入化,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的寺社,奉其为领主(即领家),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种通过进献途径形成的庄园,称进献地系统庄园。基本生产者为小名主、作人和名子。前者是富裕农民和自耕农;后两者是佃农、贫农、受领主和大名主(土地出租者)的双重剥削。由于进献,庄园数量大增,至12世纪末已遍布全国各地,面积几占全国土地之半。在不输不入特权下,庄园完全变成封建贵族、寺社的私人领地。而在庄园内部,通过层层进献,又形成了本家职→领家职→下司职(庄官)等层层瓜分贡租的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
  10世纪以后,封建武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崛起,在12世纪末至16世纪的武家政权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见幕府政治)统治时期,生产力有较大发展,大量输入宋朝钱,货币经济发达,庄园产品商品化,使庄园的自给自足经济迅速瓦解。武家政权先后做出的守护地头制、庄园贡租地头承包制、庄园土地领主地头均分制、庄园贡租领主武士半分制和守护承包制等一系列规定,剥夺了领主土地所有权,庄园制趋于衰退。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过程中,掌握了全国的土地,进行土地清丈,确立一耕地归一耕者占有原则,使延续8个世纪之久的庄园制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