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目 录
考情分析 1
网络构建 2
考点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3
知识点1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3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5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8
考点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9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9
知识点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9
知识点2 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12
知识点3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1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5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3年12考 (选择题12次)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在比较和综合中建构它们之间的关联,复习重点放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年7考 (选择题6次,非选择题1次) 复习时关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重点放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马、恩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年16考 (选择题13次,非选择题3次) 复习时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尤其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重点内容。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3年9考 (选择题9次) 三年考查西方近代法律的特征,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重点了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对人们的影响及其社会教化功能。
考点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点1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核心提炼 1.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事件 背景 进程 代表及主张 影响 精神内核
文艺复兴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14C首先从意大利开始;15C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讽刺教会腐朽,宣扬人性自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1517年,首先从德意志开始,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启蒙运动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17C,先从英国开始,18C,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18C后期,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洛克、休谟;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认为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卢梭的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康德认为理性判断,民主、自由、平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核心提炼 2.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医学的进步
时间 16—17世纪
原因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C,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
表现 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巨大进步。
意义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类别 内容
历史上的疫病 (1)14C,欧洲鼠疫大流行,又称“黑死病”,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2)17C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欧洲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3)18C,欧洲天花肆虐,俄国彼得二世、法国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染役而亡。 (4)20C,斑疹伤寒在俄国、波兰流行,数万人死亡。 (5)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因此死亡人数达2000万以上。
近代医学的进步 (1)17C,威廉·哈维(英)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2)列文·虎克(荷)手工磨制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3)18C晚期,詹纳(英)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 (4)19C,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巴斯德(法)创立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5)19C,将生理与临床结合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6)1928年,弗莱明(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真题研析】
1.(2023·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2.(2023·浙江卷1月)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3.(2022·湖北卷)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4.(2022·全国乙卷)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5.(2022·重庆卷)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核心提炼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1)经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2)阶级:19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但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4)主观: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亡共胜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3)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影响 (1)理论层面: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层面:自19C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在它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核心提炼 2.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背景 成立 革命措施 结果 意义
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即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巴黎公社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 1871年3月28日,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1871年5月28日,失败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提供了经验教训
【真题研析】
1.(2023·广东卷)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
A.组织发动 B.直接指挥 C.精神引领 D.经济资助
2.(2023·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3.(2023·浙江卷1月)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2·河北卷)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5.(2021·河北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刊载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A.表明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B.反映了第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恩格斯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对启蒙思想家“非常革命”的理解正确是( )
A.主张以革命方式建立新政权
B.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专制和教会特权,主张用理性完善社会
D.主张开展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有人在评论文艺复兴中的时代巨人时指出:“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绝不是囿于小市民习气的人。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感染了这些人物。”如但丁青年时参加过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曾任佛罗伦萨行政官。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蕴含着一定的现实斗争精神 B.迎合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要求
C.以新兴资产阶级为先锋力量 D.促使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得到丰富
3.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4.近代欧洲某位思想家反对将“理性”作为解决道德争议的唯一标准,明确主张“人类内在的情感”才是解决道德争议的根据,只有诉诸人性中的“道德感”,即一种特殊的快乐与痛苦,才能解释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据此判断这一思想家是( )
A.莎士比亚 B.马丁·路德 C.孟德斯鸠 D.休谟
5.17世纪西欧史学家勒克莱克认为,史家必须始终以精准、平实和流畅的语言来叙述过去的事件,必须始终严格考察自己的原材料,从中只选取那些可信的材料并以平实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该主张( )
A.深受科学理性思想的影响 B.摆脱了历史研究的主观随意性
C.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史学追求 D.促使历史学科逐渐科学化
6.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设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意在强调空想社会主义( )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
C.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7.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
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中,许多手工工人受机器的排挤,丢失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因此对工业化十分不满,对工业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怀念过去,反对现实,从而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坚定的反体制力量。事实上,在许多欧美国家,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工厂制消灭小生产的时刻,手工劳动者最暴烈地反对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是在美国革命结束后开展起来的。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美国工人的工资往往高于西欧工人,已经得到了选举权,所进行的罢工运动、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和竞选活动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符合材料中所描述的欧洲工人运动,并简评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工人运动相比,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有何不同。
考点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知识点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核心提炼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 ①1640年爆发革命;②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中议会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③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④1688年,光荣革命
①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②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③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④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美国 ①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②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③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使美军从战略防御逐渐转入战略进攻;④1781年,大陆军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法国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②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③1791年,议会颁布了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⑥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核心提炼 2.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继续扩展
内容 特点 意义 局限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1861年;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③发展工业;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是代议机关,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与政党制度相结合。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③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美国内战 时间:1861—1865年;结果: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意大利统一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德意志统一 时间:1864—1871年;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开始;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制定宪法,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法国共和制确立 1792年,首次建立共和国,但不稳固;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真题研析】
1.(2023·重庆卷)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土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2.(2023·江苏卷)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3.(2023·北京卷)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4.(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5.(2023·全国新课标卷)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知识点2 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核心提炼 1.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历史背景 (1)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教士和封建领主管理;恩赐官职制;个人赡殉制;政党分肥制等)(2)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事务繁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3)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建立进程 英国:①18C初,规定除大臣外的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②19C初,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③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④1870年,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 美国: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其他: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主要特点 考试录用: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中立:在资产阶级各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常任: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晋升: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历史影响 积极: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局限: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推诿扯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核心提炼 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形成或确立 不同点 基本特征 局限性
英美法系 ①11C,英国诺曼王朝设立法院,派法官定期到各地巡回审判;②12C前后,普通法形成;③13C,《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④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⑤美国等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共同构成普通法系。 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②法官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 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了保证程序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阶级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的财产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歧视性: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C,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大陆法系 ①13C后,王权加强,统一法律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1789年后,制定《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等一系列法律;③拿破仑帝国时制定颁布了包括《法国民法典》在内的“拿破仑法典”,它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法国成文法体系;④后来,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民法系” ①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②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真题研析】
1.(2023·广东卷)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 )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2.(2023·湖北卷)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3.(2021·湖南卷)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知识点3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核心提炼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因素: 阶段及特点 表现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 形成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②15C前后,西欧国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③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④英、法等国对民族语言的重视。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16C,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这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②19C,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核心提炼 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法的形成 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过程:①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基础;②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标着国家法形成;③1815年,维也纳体系使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外交制度的建立 原因:民族国家发展;国际法形成
历程:①17C欧洲国家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与他国保持联系;②1815年,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人员衔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核心提炼 3.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脉络
基层治理 背景: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表现:①自治市镇:英国于1835年确立自治市制度,自治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地方自治传统,乡镇是最基本地方自治单位,承担除司法之外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市镇市长和议会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市民负责。②社区组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社会保障 背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表现:①17C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②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③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真题研析】
1.(2023·浙江卷6月)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2.(2023·山东卷)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3.(2023·湖南卷)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4.(2023·湖南卷)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1.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
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
2.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巴黎重建计划。重建计划的主要起草者视霍乱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大敌,最终“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新的布局和拓宽的街道体现了新的城市美学。这种“新的城市美学”( )
A.密切关注公共卫生 B.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C.高举理性主义大旗 D.注重消弭革命斗志
3.据统计,“光荣革命”后,一年内议会开会的时间超过以前10年议会开会时间的总和。在1696年以前,威廉确曾否决5个法案,但它们经议会再次讨论通过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未再行使否决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B.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C.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4.1802年以后,北意大利地区成立了意大利共和国,德意志的莱茵区建立了莱茵联盟国,它们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806年,波兰地区出现了华沙大公国建立,脱离了普鲁士。这些国家的建立( )
A.有利于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维护了维也纳体系
C.体现了欧洲民族独立浪潮出现 D.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5.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 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
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 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6.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B.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D.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7.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在生产活动中,工厂或其他生产组织通过近代的企业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在不同企业或生产部门工作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型社会,有共同需要处理的问题。这些区域就是社区。下列关于西方国家的“社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社区是社会救济新方法的探索 B.社区不承担任何的政府功能
C.社区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 D.社区改变了西方基层自治的传统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英国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所谓民族国家,就是现代主权国家,既是相对于中世纪以地方分权主义为特征的封建王国而言,又是相对于基督大世界体系下主权不完整或不充分的王朝国家而言,民族一体性与国家主权是两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姜守明、黄光耀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共44张PPT)
导师:XXX
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
2024
专题十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考点一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题型特训】
考点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2 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知识点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题型特训】
01
考情分析
02
知识建构
03
考点突破
目录索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3年12考(选择题12次)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在比较和综合中建构它们之间的关联,复习重点放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年7考(选择题6次,非选择题1次) 复习时关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重点放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马、恩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年16考(选择题13次,非选择题3次) 复习时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尤其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重点内容。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3年9考(选择题9次) 三年考查西方近代法律的特征,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重点了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对人们的影响及其社会教化功能。
02
知识建构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03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稿定PPT
知识点1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历史事件 背景 进程 代表及主张 影响 精神内核
文艺复兴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14C首先从意大利开始;15C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讽刺教会腐朽,宣扬人性自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1.(2023·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材料强调的是不屈从命运,与题意相反
材料未涉及对待宗教的信息
材料没有涉及个人对待社会的态度,主要涉及个人追求
A
2.(2023·浙江卷1月)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4.(2022·全国乙卷)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3.(2022·湖北卷)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建筑的表面反映,没有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
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没有反映出时代特征
C
材料的信息得不出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英国政治变革是1689年,且材料得不出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
“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
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A
历史事件 背景 进程 代表及主张 影响 精神内核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1517年,首先从德意志开始,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5.(2022·重庆卷)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材料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
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
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
D
历史事件 背景 进程 代表及主张 影响 精神内核
启蒙运动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17C,先从英国开始,18C,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18C后期,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洛克、休谟;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认为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卢梭的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康德认为理性判断,民主、自由、平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医学的进步
时间 16—17世纪
原因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C,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
表现 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巨大进步。
意义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类别 内容
历史上的疫病 (1)14C,欧洲鼠疫大流行,又称“黑死病”,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2)17C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欧洲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3)18C,欧洲天花肆虐,俄国彼得二世、法国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染役而亡。
(4)20C,斑疹伤寒在俄国、波兰流行,数万人死亡。
(5)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因此死亡人数达2000万以上。
近代医学的进步 (1)17C,威廉·哈维(英)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2)列文·虎克(荷)手工磨制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3)18C晚期,詹纳(英)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
(4)19C,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巴斯德(法)创立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5)19C,将生理与临床结合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6)1928年,弗莱明(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1)经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2)阶级:19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但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4)主观: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内容 (1)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亡共胜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3)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影响 (1)理论层面: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层面:自19C中期起,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思想武器。在它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1.(2021·河北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刊载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
A.表明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B.反映了第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国际直到1889年才建立
只有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不能促成全世界无产者的“真正联合”
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不是欧美国家的报刊和文章
A
2、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背景 成立 革命措施 结果 意义
第一国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即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2022·河北卷)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中没有描述一战信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A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背景 成立 革命措施 结果 意义
巴黎公社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 1871年3月28日,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1871年5月28日,失败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提供了经验教训
3.(2023·广东卷)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
A.组织发动
B.直接指挥
C.精神引领
D.经济资助
5.(2023·浙江卷1月)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第一国际并没有组织发动
“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说明其并不是直接指挥
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巴黎公社的经济援助状况
C
《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揭示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指导工人运动。①③④符合材料
C
0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恩格斯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对启蒙思想家“非常革命”的理解正确是( )
A.主张以革命方式建立新政权
B.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专制和教会特权,主张用理性完善社会
D.主张开展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2.有人在评论文艺复兴中的时代巨人时指出:“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绝不是囿于小市民习气的人。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感染了这些人物。”如但丁青年时参加过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曾任佛罗伦萨行政官。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蕴含着一定的现实斗争精神
B.迎合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要求
C.以新兴资产阶级为先锋力量
D.促使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得到丰富
A
稿定PPT
3.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D
4.近代欧洲某位思想家反对将“理性”作为解决道德争议的唯一标准,明确主张“人类内在的情感”才是解决道德争议的根据,只有诉诸人性中的“道德感”,即一种特殊的快乐与痛苦,才能解释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据此判断这一思想家是( )
A.莎士比亚 B.马丁·路德
C.孟德斯鸠 D.休谟
D
5.17世纪西欧史学家勒克莱克认为,史家必须始终以精准、平实和流畅的语言来叙述过去的事件,必须始终严格考察自己的原材料,从中只选取那些可信的材料并以平实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该主张( )
A.深受科学理性思想的影响
B.摆脱了历史研究的主观随意性
C.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史学追求
D.促使历史学科逐渐科学化
A
6.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设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意在强调空想社会主义( )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
C.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C
02
7.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
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C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中,许多手工工人受机器的排挤,丢失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因此对工业化十分不满,对工业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怀念过去,反对现实,从而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坚定的反体制力量。事实上,在许多欧美国家,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工厂制消灭小生产的时刻,手工劳动者最暴烈地反对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是在美国革命结束后开展起来的。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美国工人的工资往往高于西欧工人,已经得到了选举权,所进行的罢工运动、十小时工作日运动和竞选活动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
——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符合材料中所描述的欧洲工人运动,并简评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工人运动相比,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有何不同。
【答案】(1)列举:卢德运动,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简评: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失败;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不同:起步较早;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多采取较温和的合法斗争形式;理论贫乏、思想混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流动性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考点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02
知识点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英国 ①1640年爆发革命;
②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中议会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③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④1688年,光荣革命
①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
③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④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美国 ①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②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③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使美军从战略防御逐渐转入战略进攻;④1781年,大陆军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法国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②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③1791年,议会颁布了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④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⑥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1.(2023·重庆卷)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土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3.(2023·北京卷)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2.(2023·江苏卷)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
材料未提及土地贵族投资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
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故材料反映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而非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C
美国政党政治主要是民主党、共和党之间的竞争,与题干无关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于1861,题干时间是1835年,此时废奴时机尚未成熟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
A
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1776年,时间不符
《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
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
2、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继续扩展
内容 特点 意义 局限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1861年;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③发展工业;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是代议机关,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与政党制度相结合。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③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美国内战 时间:1861—1865年;结果: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内容 特点 意义 局限
意大利统一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是代议机关,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与政党制度相结合。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③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德意志统一 时间:1864—1871年;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开始;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制定宪法,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法国共和制确立 1792年,首次建立共和国,但不稳固;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4.(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5.(2023·全国新课标卷)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
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
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C
这些举措只能说打击了封建势力,不能说摧毁了
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材料的主旨是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知识点2 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1、近代西方选官制度和法治
历史背景 (1)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教士和封建领主管理;恩赐官职制;个人赡殉制;政党分肥制等)(2)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事务繁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3)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建立进程 英国:①18C初,规定除大臣外的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②19C初,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③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④1870年,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
美国: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其他: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02
主要特点 考试录用: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中立:在资产阶级各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常任: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
晋升: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历史影响 积极: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局限: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推诿扯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形成或确立 不同点 基本特征 局限性
英美法系 ①11C,英国诺曼王朝设立法院,派法官定期到各地巡回审判;②12C前后,普通法形成;③13C,《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④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⑤美国等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共同构成普通法系。 ①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②法官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 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阶级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的财产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歧视性: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C,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02
形成或确立 不同点 基本特征 局限性
大陆法系 ①13C后,王权加强,统一法律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②1789年后,制定《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等一系列法律;③拿破仑帝国时制定颁布了包括《法国民法典》在内的“拿破仑法典”,它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法国成文法体系;④后来,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民法系” ①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②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 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了保证程序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阶级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的财产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歧视性: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C,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1.(2023·广东卷)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 )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3.(2021·湖南卷)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2023·湖北卷)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宪章内容规定国王不得私自占有教会财产,不会激化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宪章内容主要与国王有关,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
B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
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
D
材料无法说明国会地位高于最高法院
自由裁量权针对的是上诉案件,“压制政府”说法错误
这一措施完善了分权与制衡机制
B
知识点3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与基层治理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因素: 阶段及特点 表现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 形成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②15C前后,西欧国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③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④英、法等国对民族语言的重视。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16C,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这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②19C,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2、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法的形成 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过程:①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基础;
②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标着国家法形成;
③1815年,维也纳体系使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外交制度的建立 原因:民族国家发展;国际法形成
历程:①17C欧洲国家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与他国保持联系;
②1815年,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人员衔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3、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脉络
基层治理 背景: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表现:①自治市镇:英国于1835年确立自治市制度,自治市政府和议会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地方自治传统,乡镇是最基本地方自治单位,承担除司法之外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市镇市长和议会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市民负责。②社区组织: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社会保障 背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表现:①17C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②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③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1.(2023·浙江卷6月)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3.(2023·湖南卷)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2.(2023·山东卷)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国际法无关
《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B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从而促使国际法的建立
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完成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
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是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特征,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A
材料与地形勘测技术发展无关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主权意识,非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地图并不能直接解决争端
B
4.(2023·湖南卷)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形同虚设”说法绝对,国际法仍起到协调各国关系的作用
薛福成认为弱国受制于公法,而且还受到不平等对待,而不是认为摆脱公法符合弱国利益、更重要的是国家实现富强,且不是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C
4.(2023·海南卷)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6.(2023·全国乙卷)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5.(2023·湖北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C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新时期
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
材料只强调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看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复关”谈判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并非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直在进行
材料中的改革反映出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未体现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建设
材料仅涉及职工工资、福利以及经费改革,不能说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0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
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
D
2.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巴黎重建计划。重建计划的主要起草者视霍乱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大敌,最终“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新的布局和拓宽的街道体现了新的城市美学。这种“新的城市美学”( )
A.密切关注公共卫生
B.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C.高举理性主义大旗
D.注重消弭革命斗志
D
稿定PPT
3.据统计,“光荣革命”后,一年内议会开会的时间超过以前10年议会开会时间的总和。在1696年以前,威廉确曾否决5个法案,但它们经议会再次讨论通过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未再行使否决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B.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C.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4.1802年以后,北意大利地区成立了意大利共和国,德意志的莱茵区建立了莱茵联盟国,它们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806年,波兰地区出现了华沙大公国建立,脱离了普鲁士。这些国家的建立( )
A.有利于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维护了维也纳体系
C.体现了欧洲民族独立浪潮出现
D.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A
5.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 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
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 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A
02
6.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B.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D.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B
7.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在生产活动中,工厂或其他生产组织通过近代的企业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在不同企业或生产部门工作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型社会,有共同需要处理的问题。这些区域就是社区。下列关于西方国家的“社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社区是社会救济新方法的探索 B.社区不承担任何的政府功能
C.社区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 D.社区改变了西方基层自治的传统
A
02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英国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所谓民族国家,就是现代主权国家,既是相对于中世纪以地方分权主义为特征的封建王国而言,又是相对于基督大世界体系下主权不完整或不充分的王朝国家而言,民族一体性与国家主权是两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姜守明、黄光耀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答案】(1)影响:王权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结盟;促进统一的市场形成;推动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王权尊崇,促进民族意识发展;推动民族国家形成。(任答4点即可)
(2)原因:市民阶层的崛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任答3点即可)
感谢观看
THANK YOU专题10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练考点·练考卷
目 录
考点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真题回归 1
考题预测 5
考点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9
真题回归 9
考题预测 17
高考模拟卷(16+4) 21
考点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2023·海南卷)“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西欧。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 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结合题干时空17世纪的西欧可知,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是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1·河北卷)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这表明,当时
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 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
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 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
【答案】D
【详解】“取自自然”“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体现的是自然科学理性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项正确;“注重内心世界”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排除A项;“现实主义画派”注重批判现实,排除B项;“追求光与色”属于印象派的风格,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重庆卷)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广东卷)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可知这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他发明的望远镜,D项正确;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排除A项;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排除B项;爱迪生是一位发明家,比如发明电灯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1·江苏卷)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映出,在当时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
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 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末,牛顿构建经典力学体系,阐明宏观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科学、理性的思想推动了学术创作理念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一些学者的学术创作追求通用的道德原则,而不是道德更为评判一切的标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创作追求举世皆通的道德原则,而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项;1859年达尔文著成《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进化学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1·全国乙卷)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答案】C
【详解】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正处于经典力学流行时期,其被告诫物理学已经是完成的科学,而在1900年,即使量子理论已经由普朗克提出,但是开尔文依然认为后辈物理学家做的只是修补工作,这意味着当时经典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物理学向微观世界延伸,排除B;D错在“普遍”,当时量子理论刚刚提出,排除。
7.(2022·山东卷)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可知,英国一些思想家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这影响了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B项正确;英国思想家否定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的社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看不见的手”),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1·全国甲卷)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详解】由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众与政权的联系,它是代表普通大众的新政权,这体现了工人政权鲜明特征,故选C;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所以它很快就失败了,排除A;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大革命时期就已被废除,这不是巴黎公社对历史的贡献,排除B;俄国革命20世纪才发生,故D项说法无从谈起,排除。
9.(2023·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答案】(1)B-④ C-① D-⑧ E-③ F-⑦ G-⑥ H-⑤
(2)示例:选择这四组信息B-④ D-⑧ F-⑦ H-⑤
主题: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
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阐述: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被英、美等国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随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诞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后的《国际歌》逐渐成为了党代会闭幕上的歌曲,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全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合作,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椰子寨战斗成为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中共逐步地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海南也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妇女组建了工农红军,被称为“红色娘子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英勇事迹被改编为电影、芭蕾舞剧等,为世人熟知。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战争。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创作《黄河大合唱》从延安迅速传遍全国,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向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号,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结合所学可知,B歌曲《国际歌》是巴黎公社后创作的,与④巴黎公社革命联系; C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反映1805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与①相联系; D电影《我的1919》作品人物顾维钧反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情节,与⑧巴黎和会相联系; E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反映南北战争期间的黑人奴隶问题,与③美国内战相联系;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反映琼崖女子工农红军的故事,与⑦海南椰林寨战斗相联系;G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反映了一战的内容,与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 H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与⑤抗日战争相联系。
(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近现代中西方。首先,依据材料问题“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可知,选择相互联系的四组来确定一个主题和一个正确的观点。例如:选择这四组信息A-②B-④E-③F-⑦,主题是选择这四组信息B-④ D-⑧ F-⑦ H-⑤,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阐述要结合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与伏尔泰的这一观点意思最接近的是( )
A.“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B.“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C.“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中伏尔泰的观点大意是人类社会也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表明需要用科学的方式认识世界,与伏尔泰的观点最接近,A项正确;“本身自由”的意思是追求自由、平等,与伏尔泰观点不一致,排除B项;“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凸显人的地位和价值,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体现的是进化论思想,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教育蓝图中,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公民教育蓝图的提出( )
A.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践行了《法国民法典》精神
C.有利于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 D.结束了法国的封建臣民教育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有利于法国人民摆脱蒙昧主义,助推法国由封建社会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推动法国的社会转型,C项正确;当时法国的统治阶级是封建阶级,封建阶级不会支持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排除A项;《法国民法典》在1804年颁布,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B项;当时封建统治未被推翻,结束了法国的封建臣民教育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如表是近代几位科学家的研究介绍。据此可知,近代科学革命( )
哥白尼 以数的和谐运动观为前提,以天体运行为研究对象,认为天体运行的法则服从于数学法则,数学是检验天体运行规律的工具
开普勒 以其长期天文实验观测的数据为材料,以演算、分析、论证为渠道,精确计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 批判亚里士多德的以太学说,将自然的研究方向从亚里士多德主义中“质的判断”向“量的确立”转变
A.运用实验验证运动规律 B.重视数学与实验结合
C.通过观察归纳认识本质 D.注重具体数据的分析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认为天体运行的法则服从于数学法则,数学是检验天体运行规律的工具”“以演算、分析、论证为渠道,精确计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将自然的研究方向从亚里士多德主义中‘质的判断’向‘量的确立’转变”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自然科学研究重视数学与实验的结合,A项和D项只强调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A、D项;材料中仅涉及开普勒的研究以其长期天文实验观测的数据为材料,注重观察,不能完整包含整个材料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
4.有人在评论文艺复兴中的时代巨人时指出:“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绝不是囿于小市民习气的人。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感染了这些人物。”如但丁青年时参加过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曾任佛罗伦萨行政官。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
A.蕴含着一定的现实斗争精神 B.迎合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要求
C.以新兴资产阶级为先锋力量 D.促使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得到丰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但丁青年时参加过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斗争,曾任佛罗伦萨行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深入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倡导人性解放的斗争意识,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排除B项;该学者强调的重点并非文艺复兴的领导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人文主义内涵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智士之列,他们天才地预设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意在强调空想社会主义( )
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勾画了平等、和谐的未来理想社会
C.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
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可得出空想社会主义有空想和虚幻的一面,但也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说明天才的设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非常重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作用,并未提到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揭露和批判,排除A项;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而选项属于其思想主张,排除B项;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而“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属于其无法实现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6.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
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法国)。根据材料“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可知,巴黎公社将立法权与行政权相统一,完成了“议行合一”的公社委员会建构,这种“议行合一”的原则下,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可以使民意放在最高的位置,保障人民主权的不可分割,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C项正确;公社委员会受到民众监督,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领导体制中的权责问题,排除B项;巴黎公社很快就失败了,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7.出版于1516年的《乌托邦》描绘了理想国家的美好制度,如官员全部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每个公民都必须从事两年以上农村劳动,劳动产品归公有,生产、分配和消费按计划调节,男女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人人懂得劳动价值。其创作的思想根源于( )
A.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B.代议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欧洲殖民侵略的双重影响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年欧洲。材料中的《乌托邦》描绘了理想的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官员通过选举产生,据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中之所以追求政治平等,强调劳动,这是建立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上,C项正确;《乌托邦》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作品,题干问的是思想来源,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516年,当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确立,排除B项;欧洲殖民侵略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没有内在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 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材料二 马克思流亡英国,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学习主题
甲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乙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丙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2)以上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四个。)
【答案】(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在工人斗争的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的很多设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领导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
【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狄更斯描述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时期,“最好的时代”指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最坏的时代”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根据材料“马克思……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实践基础;根据材料“吸收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史学研究成果”得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根据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得出马克思主义诞生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因素。
(2)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
考点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治理
1.(2023·重庆卷)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根据材料可知,“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邦国林立,这种局面造成的政治割据阻碍了德意志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为神圣罗马帝国徽章“双头鹰”的图案描述,未涉及宗教改革等相关内容,也没有体现教派分裂,排除A项;“双头鹰”徽章图案有宗教图案,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排除C项;此时德意志诸侯林立,并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全国乙卷)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61年(英国)。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威权统治,可知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北京卷)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当时的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项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湖北卷)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1、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已经开始,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A项正确;B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明治维新促进社会习俗的转变,C项前后颠倒,排除;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故选A项。
5.(2022·湖北卷)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答案】C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805年进行殖民争夺的两个主要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是英法正在进行殖民争夺,英国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获取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而这一时期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正积极进行殖民扩张,C项正确;17世纪西葡就已经衰落,排除A项;荷兰在18世纪就已经被英国取代,排除B项;这一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普鲁士只是德意志其中一个邦,并不具备与英法争夺殖民地的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重庆卷)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
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可知法国试图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世袭的君主,保留封建等级和贵族权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试图借鉴《权利法案》起草者的意图,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人权宣言》未采纳其意见后形成的,排除B项;《权利法案》已经否定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1·海南卷)18世纪后期,北美的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而茶的消费量却在下降。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茶成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咖啡馆是革命者秘密集会的场所,喝咖啡成了爱国的表现。与这一历史现象联系最密切的是
A.1787年制宪会议 B.英法七年战争
C.1812年英美战争 D.北美独立战争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便宜的价格打压了殖民地本土的茶叶销售,而导致很多的走私和殖民地本地种植的茶叶商人无法生存,殖民地茶叶价格被操纵,北美生产出来的茶叶销售受影响。殖民地人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扶植的,假如他们饮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就等于他们还继续受英国的压迫、剥削,被迫接受英国对殖民地征税和制定法律。所以该条例引起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纽约、费城、查尔斯顿人民拒绝卸运茶叶,因此茶叶被视为英国殖民压迫的象征。启蒙运动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咖啡厅里高谈阔论,咖啡厅逐渐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换思想的一个场所。而法国大革命正是由这些人在咖啡厅里讨论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茶叶和咖啡的象征意义得到了传播,D项正确;美国的制宪会议是在美国完成独立之后召开的,排除A项;英法七年战争中,不能反映出英国的殖民压迫,排除B项;1812年的英美战争是美国为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同英国进行的战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1·广东卷)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
9.(2023·全国新课标卷)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8年(欧洲)。据本题时间“1808年”,“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803年5月13日—1815年11月20日,漫画《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中,拿破仑被描绘成蛛网中心的一只蜘蛛,尽管欧洲其他国家大多都被网住,但是“约翰牛”这只大苍蝇(英国)仍旧飞得自由自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欧洲部分国家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英国联合其他欧洲国家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拿破仑,B项正确;1815年,欧洲各国参加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排除A项;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排除C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浙江卷1月)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 )
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
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签署于二战后期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后,外交人员衔级制度建立起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2022·河北卷)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5—16世纪(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5—16世纪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于君主之手,而同一时期的意大利却处于分裂之中,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意大利学者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初,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也即人文主义的兴起早于15—16世纪,且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与“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于19世纪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2·北京卷)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 《联合国宪章》,均为主权国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规则,属于国际法,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法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仅适用于美国,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
13.(2023·河北卷)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 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 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中期的英国。结合所学“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材料中“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等信息可以表明,到中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时的英国基层治理趋于规范,B项正确;“王权得以持续强化”出现于中世纪晚期,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和贸易逐渐兴盛,君主集权的增强削弱了封建领主的权力,英国农奴制逐渐衰落,中世纪中期农奴的依附性并未减弱,排除C项;结合所学,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但是D项中“广泛”表述欠妥,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政府主导并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支持私有铁路公司的发展;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统一造价;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成就显著。
(2)[参考答案]影响: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铁路建设扫清了一些障碍;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奴制改革,为俄国铁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根据材料“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订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可得出政府主导与重视,并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根据材料“并为私有铁路公司做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可知,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即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根据材料“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造价”可得出统一造价;根据材料“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可得出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铁路建设成就显著。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这为俄国铁路建设扫清了一些障碍因素;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俄国铁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5.(2022·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
【答案】(1)史实依据:①领导北方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②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③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参加联邦军队;④内战结束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2)原因:①直到20世纪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②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③新的档案文献史料研究;④美国州权主义抬头。
【详解】(1)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中“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领导北方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美国内战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参加联邦军队;内战结束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2)原因:根据材料中“‘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 的研究视角”“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可知,直到20世纪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美国州权主义抬头;根据“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可知,新的档案文献史料研究;根据“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16.(2022·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答案】(1)背景:①进行倒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②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实力有所增加;③西方殖民扩张,受西方侵略威胁;④西方思想的传播。
实施方略:①对内推动社会改革,对外争取外交独立;②废藩置县,制定大陆政策;③倡导文明开化,宣扬天皇权威。
(2)①有利于提升日本民族意识;②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③为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埋下伏笔。
【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并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可知,进行倒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实力有所增加;西方殖民扩张,受西方侵略威胁;西方思想的传播。实施方略:依据材料“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伸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解答,即对内推动社会改革,对外争取外交独立;废藩置县,制定大陆政策;倡导文明开化,宣扬天皇权威。
(2)影响:依据材料“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影响可知,为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埋下伏笔;依据“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影响可知,有利于提升日本民族意识;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1.美国许多州在 1787 年宪法制定之后,拒绝批准;直到国会承诺修改宪法并在1790—1791年做出若干追加民主权利的修正案之后,各州才先后批准了这部宪法;1791年它真正成为合众国各州批准的国家有效宪法。这一历程( )
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B.遵循了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
C.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 D.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至1791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787年宪法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各州并未积极接受,这一历程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未体现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排除A项;材料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B项;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1776年美国独立后,宾夕法尼亚州宪法采用了在当时看来最为民主的选民资格规定,所有绩税的白人成年男子都有权选举州议会议员;北卡罗来纳州规定,纳税的白人男子可选举州企议院的议员,但选举参议院的议员时,选举人则需拥有50英亩土地才有投票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人民主权仍需完善 B.注重分权与制衡原则
C.政党制度逐渐形成 D.政体松散各州权力大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776年后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国之初,各州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民众参与政治,但是对选民资格有种族、性别和财产限制,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人民主权仍需完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党制度逐渐形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政体松散各州权力大”邦联制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1789年10月,“社会俱乐部”在法国成立,其主要创立者为修道院院长和新闻记者,他们通过机关报《铁嘴报》宣传消灭包括国王在内的一切压迫者的思想。他们将政治平等、平分财产、消灭私有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作为俱乐部的宗旨。由此可知,该俱乐部( )
A.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B.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C.重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D.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9年(法国)。据材料可知,1789年10月,“社会俱乐部”在法国成立,将政治平等、平分财产、消灭私有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作为俱乐部的宗旨,从中看出,其带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B项;“社会俱乐部”主要创立者为修道院院长和新闻记者,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人阶级的信息,排除C项;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4.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
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美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美国国会只是给联邦最高法院在国会大厦留了一个最为偏僻的房间,可见美国国会对联邦最高法院不够重视,而不够重视的原因是联邦所拥有的司法权处于较弱地位,D项正确;只是美国国会给联邦最高法院安排房间的事情,并没有涉及到平衡制约的原则,排除A项;题干涉及到的是美国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制没有关系,排除B项;美国从还是英国殖民地时,资本主义就很发达,因而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不符合美国实际,排除C项。故选D项。
5.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 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
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 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欧洲)。根据材料“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体系是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自此以后,17世纪欧洲各国逐渐派遣常驻使节和外交使团,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A项正确;17世纪国际法应用范围尚未扩大到美洲和亚洲,排除B项;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指的是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与本题材料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无关,排除C项;17世纪尚无法西斯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维也纳体系( )
A.在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基础上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C.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
D.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漫画可知,天平上的“两国”处于平衡状态,结合所学可知,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B项正确;“在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基础上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与漫画中的“平衡”状态不符,排除A项;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但与漫画信息无关,排除C项;“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均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洲的稳定,而“导致国际冲突不断”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得以建立,国家利益优先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观念被广泛接受。中立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合乎道德规范且缺乏合法性,有些情况下中立甚至成为一种国家“美德”。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一战爆发被人们称为欧洲的“百年和平”,不仅瑞典和荷兰这样的长期中立国会宣布中立,英国等大国也时常加入中立国的行列,若干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立理论与实践的“黄金时代”。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等十三项公约,进一步明确中立国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交战国对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摘编自高志平、刘劲松《中立外交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一战中,荷兰、瑞士、西班牙等少数几个中立国成功保持中立。但更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是中立国的受挫: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德国入侵,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肢解,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另外一些国家则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中立,远离战火的拉美中立国亦无法置身事外。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流行的观念是:中立让(某个国家)逃避人类本应承受的负担。国联盟约规定,一旦发生违反盟约的战争,战争应被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行为。二战时,中立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原材料和科技成果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超一战,到1943年被同盟国列入“黑名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的公司均超过了1000家。
——摘编自梁志《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等
材料三 二战后,大多数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奉行中立主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其外交政策中都声明不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不参加敌对性的军事集团。亚非中立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认为瑞士式的中立是“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鸵鸟政策”。1956年,苏加诺说:“我们并不守中立,而且在全世界人类尚未自由解放以前我们永远不会中立。”1962年,他又进一步阐明:“我们热爱和平……但是还有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
——摘编自高志平《试析二战后亚非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含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年和平”时期中立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立外交出现危机的原因。
(3)综上,简评二战后亚非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
【答案】(1)影响:增强了战争与冲突的制约力量;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及制度化;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文明化;有利于塑造国际关系和新的世界秩序。
(2)原因: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政治军事影响扩大;集体安全原则的影响。
(3)简评:承袭了传统中立的基本内容(即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与其结盟,也不允许大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注入了时代的内涵(旗帜鲜明地反帝反殖,宣称有权使用武力和不放弃参战的选择),有利于亚非新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和世界和平;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战后亚非新兴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到一战爆发(欧洲)。据材料“不仅瑞典和荷兰这样的长期中立国会宣布中立,英国等大国也时常加入中立国的行列”,从对战争与冲突的制约角度分析,得出增强了战争与冲突的制约力量;从对国际法的影响分析,得出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及制度化;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得出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文明化;从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分析,得出有利于塑造国际关系和新的世界秩序。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中立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原材料和科技成果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超一战”,得出科技进步;据材料“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另外一些国家则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中立,远离战火的拉美中立国亦无法置身事外”,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大国政治军事角度分析,得出大国政治军事影响扩大;从集体安全角度分析,得出集体安全原则的影响。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大多数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奉行中立主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其外交政策中都声明不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不参加敌对性的军事集团”,得出承袭了传统中立的基本内容(即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与其结盟,也不允许大国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注入了时代的内涵(旗帜鲜明地反帝反殖,宣称有权使用武力和不放弃参战的选择)有利于亚非新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分析,得出有利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和世界和平;从对亚非民族解放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据材料“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得出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从其局限性角度分析,得出战后亚非新兴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高考模拟卷(1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这一时期兴起的艺术家群体,多与高级技术工匠身份相重叠,是纯粹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完美结合,是当时社会中的天才,并产生大量强调数理特性的艺术论说,如《论建筑》《论绘画》等。”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科学革命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兴起的艺术家群体,多与高级技术工匠身份相重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群体,多与高级技术工匠身份相重叠,当时的阿尔伯蒂学识广博,他对各个领域加以归纳并发表了相关论述,其中《论绘画》和《论建筑》是以文艺复兴式样式的规范为基础建构起的艺术理论,是文艺复兴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著作,A项正确;宗教改革是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与艺术关系不大,排除B项;科学革命主要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排除D项。故选A项。
2.恩格斯称赞法国启蒙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对启蒙思想家“非常革命”的理解正确是( )
A.主张以革命方式建立新政权
B.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专制和教会特权,主张用理性完善社会
D.主张开展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们都崇尚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C项正确;伏尔泰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并不主张以革命方式建立新政权,排除A项;民主共和政体只是其中一种政体,并不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与工业革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银行业出身的美第奇家族曾长期主政文艺复兴的核心城市——佛罗伦萨。该家族成员大力支持当时的文学、艺术家,支持其创作,并投入大量财力修建了许多具有人文气息的建筑。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促使理性主义走向高潮 D.助推了人文主义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材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支持当时的文学、艺术家,支持其创作,并修建了很多人文气息的建筑,这都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本民族成分的事情的发展,不涉及民族国家,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时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根据所学,理性主义走向高潮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4.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巴黎重建计划。重建计划的主要起草者视霍乱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大敌,最终“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新的布局和拓宽的街道体现了新的城市美学。这种“新的城市美学”( )
A.密切关注公共卫生 B.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C.高举理性主义大旗 D.注重消弭革命斗志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材料中“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体现了重建计划用新的布局和街道打破了旧有的社会秩序,而“星星之火”比喻的是革命的火种,所以这种“新的城市美学”体现的是要消弭革命的斗志,D项正确;材料中的“疾病”是指革命,不是公共卫生,排除A项;这种“新的城市美学”有利于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用新的城市布局来消弭革命的火种,没有体现理性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5.加尔文教教义突出各种“约”,特别是与以上帝作为见证的、上帝与人民直接立的约,同时加尔文引使徒的话为依据:“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这些思想( )
A.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B.有利于推动西方政治近代化转型
C.推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D.意在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
【答案】B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上帝与人民直接立的约”“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可知,加尔文教派的思想体现出一定的契约思想和反对世俗君主专制的思想,这有利于封建君主制度向近代宪政转型,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对世俗专制王权的反对不能推动民族主义的兴起,排除C项;“拓展教会影响”材料未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B项。
6.据统计,“光荣革命”后,一年内议会开会的时间超过以前10年议会开会时间的总和。在1696年以前,威廉确曾否决5个法案,但它们经议会再次讨论通过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未再行使否决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B.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C.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材料表明“光荣革命”后议会选举和议会会议的召开趋于经常化和制度化,在立法上议会开始居于压倒国王的主导地位,这些是英国权力结构发生变动的表现,B项正确;1690年的英国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尚未发展到“统而不治”,排除A项;英国革命保留了部分贵族制度,排除C项;议会权力大于王权,并未形成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
7.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D.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6世纪德国。据材料“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为德语,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统一,推动了德国统一进程,体现了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马丁 路德通过翻译《圣经》推动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马丁 路德推动德语的推广,而非肯定其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排除B项;材料突出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为德语的贡献,而非马丁 路德推动宗教改革、打击教会权威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8.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杜林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的“行家”,提出了“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的观点。对此,恩格斯撰文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恩格斯此举( )
A.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 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 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世界)。材料揭示了1878年恩格斯代表作《反杜林论》撰写的历史背景及主要观点。材料中杜林的思想歪曲了经济和政治暴力的关系,混淆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恩格斯的文章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排除A项;欧洲工人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B项;材料没有解释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9.1847年,恩格斯提出:“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这一论述( )
A.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 B.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主张协调同资产阶级尖锐矛盾 D.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47年(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恩格斯提出不能立即实行公有制,必须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后才能实行,这一观点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A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时还未建立,排除B项;阐释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并不是在协调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阐释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并不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0.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现代革命”(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
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工业革命激化了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革命,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革命没有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排除A、B两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1.如图为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画“知识就是权力”,呼吁工人子女都要掌握知识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推动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八小时工作制实现 B.工人运动限于经济斗争
C.教育民主色彩浓郁 D.工人阶级追求社会公正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德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德国工人主张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反映工人阶级追求社会公正,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人工作时长,排除A项;工人运动要求获得平等教育权,已经超出经济斗争范围,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工人主张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从侧面反映当时德国教育民主色彩不够,排除C项。故选D项。
12.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B.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D.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可知,文中“现代化”强调的是专制王权的加强。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有利于强化王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项正确;“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强调的是教权高于王权,不利于王权的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争与和平法》,强调的是国际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体现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不出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3.在拿破仑帝国败局已定的局面下,为处置法国和重新安排战后的欧洲,1814年10月1日起,俄国沙皇、普鲁士国王、奥地利皇帝、英国外交大臣等召开会议,并于1815年6月9日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为新的国际体系建立奠定重要基础。这一新的国际体系( )
A.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B.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4年至1815年欧洲。据材料可知,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据所学可知,维也纳体系确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B项正确;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是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排除A项;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非维也纳体系,排除C项;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的也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英国地方行政立法简表。
年份与地方行政立法 内容
1688年政变至19世纪30年代 地方行政机构保留一定自治特征
1835年《市镇法》 排挤了教会及贵族势力,基本实现市民自治
1888年《郡议会法》 郡议会日常工作由议会下设各委员会负责
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 教区一切行政职能由民选议会管理
据此可知,英国( )
A.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B.地方的独立性被逐渐削弱
C.王权与教权力量此消彼长 D.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8-1894(英国)。根据题干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直至19世纪末出台了不同法令,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地方一切行政事务由民选议会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地方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独立性被逐渐削弱,B项正确;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权与教权的此消彼长,排除C项;地方行政立法的发展不等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5.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目的题。时空是1881年(德国)。据材料“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可以看出德国政府通过立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同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基本实现”,表述夸大,排除C项;德国通过立法来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与第一国际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促使帝国议会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酌情给予资助;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工伤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享受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缴费年限等。此举旨在( )
A.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适应资本主义新变化
C.强调受保人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D.维护德国社会的公平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由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末(德国)。据材料“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促使帝国议会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也在同样的加剧,通过政府社会保险立法,以便更好适应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19世纪末的德国,并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排除A项;材料侧重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适应经济发展,并不是在强调受保人的权利义务,排除C项;此举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不是维护公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德雷德·斯科特案
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持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载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因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 《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 领地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1)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6分)
(2)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1)依法治国;司法独立;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带有浓厚的种族歧视。
(2)社会状况:各州对待奴隶的法律制度不同;公民的范围有限;阶级矛盾尖锐;南北矛盾加剧。
影响:政治上,延续了美国种族歧视的政策,不利于缓解国内阶级矛盾;不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维护了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北方工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加剧,为南北战争的发生埋下伏笔。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34年—1857年(美国)。据材料“德雷德·斯科特上诉和联邦最高法院判词“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可知美国依法治国;司法独立;从材料反映的实质,可得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据材料“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可得出“带有浓厚的种族歧视”。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34年—1857年(美国)。据材料所述,德雷德·斯科特这样的黑人奴隶的存在,以及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可知各州对待奴隶的法律制度不同;阶级矛盾尖锐;据材料“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可得出“公民的范围有限”;结合所学知识,蓄奴问题导致南北矛盾加剧。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34年—1857年(美国)。据材料所述,从政治、经济等角度作答。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英国的影响下,法国“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有知识、有抱负的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材料二 加莱大区女性识字率
农村识字率 城市识字率 总览
18世纪中 39.3 51.3 45.3
18世纪末 34.8 55.4 45.1
1806~1815年 34.7 59.4 47.04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女性受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一是比较狭义的学校教育,附属于圣母唱诗班或大教堂的付费小学校、寄宿学校、慈善性质的堂区学校,以及没那么系统的、比较广义的教育,比如参加沙龙和演讲讨论会。从1820年到1830年,女性读物的数量与1750年到1760年对比增加了10倍。占所有青年文学读物的近六分之一。
——摘编自曾咏柳《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研究(1680~178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女子教育的特点。(6分)
【答案】(1)背景:君主专制由盛转衰;宗教势力日渐衰微;启蒙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沙龙的兴起。
(2)特点:女子受教育人数的增长;教育场所多样化;教育读物多样。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法国。根据“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主要从政治、宗教、思想、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君主专制由盛转衰;宗教势力日渐衰微;启蒙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沙龙的兴起。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法国。根据材料二中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法国女子教育中,女子受教育的人数在不断增长;根据“ 一是比较狭义的学校教育,附属于圣母唱诗班或大教堂的付费小学校、寄宿学校、慈善性质的堂区学校,以及没那么系统的、比较广义的教育,比如参加沙龙和演讲讨论会”可知,教育场所多样化;根据“从1820年到1830年,女性读物的数量与1750年到1760年对比增加了10倍。占所有青年文学读物的近六分之一”可知,教育读物多样化。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经历了两场影响重大的革命,即1848年~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前一场革命从整体上说是反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从局部上看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已经是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尽管这次起义只经历四天就被镇压下去了。后一场革命却取得成功,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在这两场革命之后,欧洲以至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有重大发展,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也在深广方面航得了重大发展。马克思、思格斯对19世纪下半叶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问题和世界社会主新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自从资本主义来到人间,其在给人类带来一定文明面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展示了其野蛮的一面。一战和二战是资本主义野蛮面集中展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国进步人士如何进行有国际性组织的斗争,从而促进民族解放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便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国际在1919年应运而生,期间尽管有失误,甚至是较大的错误,但有了共产党的国际联盟这一重要组织形式,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新刚、程恩富《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一写在共产国际成立10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1)特点:建立自己的政权;建立国际性政党组织。
背景: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欧洲社会矛盾激化;科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