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备课资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备课资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5 23:55:50

文档简介

13至15世纪的佛罗伦萨
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和中部佛罗伦萨等主要城市早在14世纪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当时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还受到行会制度的桎梏,而佛罗伦萨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工场分工很细,有20多道工序,约有3万名毛织业工人,羊毛从英国和西班牙进口,年产呢绒10万匹左右,价值约120万佛罗林(佛罗伦萨金币),其产品畅销欧洲各国。佛罗伦萨的丝织业也相当有名,生产镶有金丝的锦缎,其声誉仅次于中国丝绸,远销西欧和中东。佛罗伦萨的国际商业网遍布地中海和西欧,佛罗伦萨商人的足迹甚至远达中国。在土耳其、埃及等地都设有主要经营丝织品的商号,其中仅在君士坦丁堡一地的商号就有51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更为有名,早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此外,佛罗伦萨的五金业和建筑业也很发达。随着佛罗伦萨和其他城市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意大利开始产生资产阶级。佛罗伦萨的政权掌握在工场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手里,小手工业者和工人不但没有政治权利,而且生活困苦。境遇最坏的是雇工,他们遭受工场主的残酷剥削,工资微薄,弹毛工人和梳毛工人尤其困苦。本课选用的插图《佛罗伦萨》反映了当时佛罗伦萨的繁荣。
课件29张PPT。学习世界史的要求:1、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
2、注意联系时事来学习
3、注意与中国史之间的联系 1.了解?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等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3.思考探究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有哪些杰出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4.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达芬奇名画
《蒙娜丽莎》
整幅画形象逼真、色彩调和、表情的刻画都表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它的闻名不仅因为其高超的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它摒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教学过程●课文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探究一:文艺复兴
1.思考:文艺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2)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一、文艺复兴
1、 兴起的时间:14世纪前后
2、发源地:意大利
3、兴起原因2.什么是人文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3.如何分析评价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4.你知道哪几位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但丁视频 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插图莎士比亚(1564—1616年)5.动脑筋“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人不满意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是复古不对,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想一想,谁说的对?谈谈你的看法。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它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因此,恩格斯曾说“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供你参考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
1.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是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波罗行记》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另外,当时天文、地理知识有了进步,地圆学说流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 2.结合教学挂图和教材内容,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解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哥伦布(意)
西班牙王室支持
新航路开辟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新航路开辟(葡)好望角 达 ? 伽马(葡)新航路开辟好望角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葡)
西班牙王室支持
新航路开辟绕过非洲最南端,到达印度洋。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到达印度,开辟出到东方的新航路环球航行教师明确1、目的:2、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道路,从亚非拉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武器,开辟新航路则是为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这两个历史进程里的成就都是历尽磨难、经过不懈努力才获得的。这启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勇于开拓,才可能与时俱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谢谢,再见!文艺复兴的相关人物介绍
但丁
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早年他从师于当时著名学者勃鲁内托·拉蒂尼(1220—1295年),学习拉丁文、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代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拉韦纳。其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新生》,用以悼念他所钟情而又早逝的女友贝雅特丽齐。《论俗语》一文,他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中世纪西欧各国习用拉丁文),推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论君主政体》一文,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主国。《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十四五岁时(一说1469年)到佛罗伦萨从师学习绘画和雕刻。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他在青年时就取得绘画方面的成就。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建立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形象逼真,他细心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活动姿态,还解剖过30多具人的尸体。由于他对人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人物画像比例匀称,栩栩如生。他对近代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和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这两幅作品构图巧妙、光线明暗柔和、人物生动形象、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当时的绘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研究艺术的同时,达·芬奇还从事许多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探讨,不知疲倦地为人类的幸福探求真理,表现了卓越的独创精神。在解剖学方面和生理学方面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解剖尸体的过程中,对人体骨骼结构与肌肉组织观察得非常仔细,论述之详细甚至超过同时代的许多医学家和艺术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描述人体骨骼以及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科学家。在神经和血管系统方面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就发现了重量总是以最短的途径落向地心这一规律,对后来万有引力的发现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启示。而在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之前,他就曾经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在光学方面,他设计过望远镜和聚光镜以及研究色彩的设备,发明了光学玻璃磨制机。在地质学方面,达·芬奇研究过地形的演变和各种岩石的构造以及古生物的痕迹,最早确立了地史学和地质学的概念。在军事方面,达·芬奇还设计过飞行器、直升飞机、降落伞、攻城武器、云梯、野炮、战车、战舰、双重底的船只、潜水用具和轻便桥梁等等。在机械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自动机床、纺织机、印刷机、冶炼炉、起重机、钟表仪器和抽水机等。他发明了有几个纺锭的捻线机、轧机、拢丝机、车螺纹机。在水利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运河、河道、水库、水闸、水利资源的利用、土壤改造工程等方面的方案,还发现了室形水闸、各种不同构造的扬水机。虽然他的许多想法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有的也只不过是画出了草图速写。但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进行科学探索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他的那些发明、设想、构思与见解,对日后科学的发展确实起了促进作用。因为担心教会的迫害,达·芬奇的许多科学研究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一直没有公开和公布。罗马天主教会把他的科学研究指为“妖术”,1517年他被迫离开祖国,侨居法国。达·芬奇就在法国整理大量的科学研究手稿,度过寂寞的晚年。
莎士比亚
1564—1616,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出生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七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十五六岁时,因其父生意亏损,家道中落,在家协助父亲作生意。此后经历不详,据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又传说他当过兵。约在1587年,莎士比亚去伦敦,据说曾在剧院外边为上层观众看过马,后来在演出中担任过一些角色。他勤学苦练,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开始为剧团修改剧本,很快又自己编写剧本,在艺术上不断进步。1594年起,他所在的剧团多次到宫廷里演出。此后一个时期他写了更多的剧本。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一个大戏剧家。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入微,语言生动。他赞扬统一,反对分裂;歌颂爱情自由,痛斥荒淫残暴、贪婪自私,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人文主义思想。他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其他诗篇。主要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李尔王》《查理三世》《亨利四世》《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现保存下来的剧本有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出生在波兰托伦市一个商人的家庭,10岁丧父,由其舅父抚养长大。1491年,18岁的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大学是当时全欧闻名的文化中心,也是波兰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这个学校对数学和天文学十分重视。在那里,哥白尼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钻研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学说,并学会了用天文仪器观察天体。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促使他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和意大利文等几种外国文字,大量阅读天文学、数学和哲学书籍,并于1496年到意大利留学。1506年,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后回到波兰。从那时起,他坚持不懈地逐日观察天象,记录了大量数据,进行了大量演算和分析,并对所收集的古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此期间,他对托勒密的学说产生了怀疑。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地上的物体由土、水、气和火四种元素构成,天上的物体则是由透明无重量的以太构成;地上的物体会很快腐烂,而天上的以太则是永恒不朽的。这样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的宇宙体系。后来,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这种学说引入基督教神学之中,形成了地球中心理论,这种理论统治欧洲一千多年。根据这种理论,地球是个球体,处于宇宙的中心。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都在上帝的怀抱之中,被圣恩所笼罩;上帝在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这种理论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任何人都不许怀疑。1510年前后,哥白尼开始写《天体运行论》(又译《论天体的旋转》)的初稿。同时把其中的基本观点用拉丁文写成一篇《浅说》,抄送给天文学者传阅。大约在1530年,他才最后完成《天体运行论》手稿。在这部包括六卷的伟大著作中,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他提出地球是动的,不仅自转,而且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道按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月亮则是地球的惟一伴侣,绕地球旋转。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天文学中奠定了现代的太阳中心体系的基础。他的学说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反动的宗教权威,引发了天文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巨大革命,人类宇宙观也开始发生根本的变革。由于教会压制科学研究,《天体运行论》的手稿完成以后,多年没有出版。从博物馆内展出的《天体运行论》的各种版本看,该书最早版本1543年出现于德意志,1566年出现于瑞士,1617年出现于荷兰。在波兰,直到1854年,即哥白尼逝世后300余年才得以正式与读者见面。
布鲁诺
1548—1600,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学者,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小镇,曾进入修道院,后因反对腐朽的教会而离开,在西欧许多大学任教。他冲破反动教会的重重阻力,热情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通过《论原因、本原和同一》、《论无限宇宙和世界》等著作,从多方面补充了哥白尼的学说。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统一的、物质的,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太阳本身也是处在不断运动之中。他的这种思想促使人们从有限的封闭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布鲁诺还直言不讳地讽刺了神学家的诡辩、伪善和暴虐无道,无情地揭露了教皇的滔天罪行。布鲁诺的行动激怒了教会当局,他被控告为“异端”,并被革除教籍。1592年,宗教裁判所将他逮捕,投入监狱。尽管遭到严刑拷打,布鲁诺从未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因而于1600年3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布鲁诺在刑场上义正辞严地对那些刽子手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
开普勒
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2岁入修道院。1587年入蒂宾根大学学习,成为哥白尼学说的拥护者。1594年去奥地利,一面在中学教数学,一面研究天文,观测天象。1600~1612年在布拉格从事天文工作,后来又去奥地利。开普勒的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对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等。通过对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的长期研究,他推导出了开普勒三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对于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样,他就成功地描述了太阳系6大行星运动的规律,使计算行星轨道和位置的工作变得比较简单,从而修改了哥白尼的学说。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到当时为止最精确的一份行星运动表,说明行星的运动和位置。为了表示对支持他工作的德国国王鲁道夫二世的感谢,他把这个星表命名为《鲁道夫星表》。该表1672年出版,根据此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任何时刻行星的位置,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一直使用此表。
伽利略
1564—1642,意大利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7岁进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获得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抱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的远征是航海事业中一篇伟大的史诗。他率领一支由五艘均为100吨位的帆船组成的船队,于1519年9月l0日从塞维利亚启航,横渡大西洋,再沿美洲巴西海岸南下,穿过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这个海峡通道很长,弯弯曲曲,为纪念麦哲伦,后人称它为麦哲伦海峡。船队穿过海峡后,海洋上风平浪静,他们便称它为太平洋。在太平洋上虽未遭到狂风暴雨,但饥饿和疾病却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一名船员生动地叙述了这数月间忍受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为了不饿死,我们甚至被逼得吃一张张皮革,这些皮革是遮盖大桅下桁(héng骨架式承重结构)、防止其磨损绳索用的。它们经常受水浸、日晒、风吹,变得非常坚硬,得先在海里泡上四、五天才能变软;我们将它们泡软后就煮来吃。实际上,我们常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苦难不止于此,我们最大的不幸是正在遭受疾病(坏血病)的侵袭;得病后,牙床肿得老大,把上下颚牙齿都包藏起来,使病人无法咀嚼食物。我们有19个伙伴死于这种疾病。”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以征服者的姿态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6日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18名水手。历时三年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完成了。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