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总分100分 考试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图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已会制作工具 B.靠采集、狩猎为生
C.学会共同劳动 D.开始具有爱美意识
2.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商品经济 B.农耕文明
C.佛教文明 D.道教文化
3.舜帝晚年时,在南巡中病逝,葬于九嶷山(今永州市宁远县境内)。舜之后推举上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是( )
A.尧 B.鲧
C.禹 D.启
4.《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谬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上述材料记载的故事是( )
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愚公移山 D.大禹治水
5.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该遗址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阶级分化,等级界限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封建分封,以藩屏周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如图①中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公天下变家天下 B.司母戊鼎的铸造
C.灭六国统一全国 D.统一文字为隶书
7.西周统治者认为“世界”秩序应该同图中的同心圆一样,圆中心是天下中心“镐京”,接着按照亲疏远近关系由内向外建立诸侯国,抵御外来侵略,拱卫周王室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基于这一认知,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8.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四羊方尊 商代猪形酒尊 西周 毛公鼎及铭文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造型多样,工艺先进
C.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功能各异 D.青铜器象征身份,使用严格
9.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由此可见,这一变化( )
A.使社会动荡不安 B.结束了分封制度
C.推动了诸侯争霸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0.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A.生产力进步 B.城市的发展
C.商业的繁荣 D.兼并战不断
11.春秋时期,齐桓公稳定周王室,使周襄王顺利即位;晋文公实行尊崇周王室的政策,率领军队帮助周襄王复位;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双方兵戎相见,周桓王中箭。郑国派人“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些事实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激烈 B.王室地位下降
C.分封制已解体 D.兼并战争频繁
12.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老师讲解“商鞅变法”一课时用到的史料,从中你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①统一车轨 ②废除井田 ③奖励耕战 ④富国强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14.针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下面两位名人给出了不同的评价。这反映出( )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毛泽东: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
A.时间越早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B.要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
C.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于过失
D.评价人物应侧重于积极正面
1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商纣王统治时期 B.秦王嬴政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 D.西汉建立初期
16.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传承春秋战国造币技术
C.有利于货币种类多样化 D.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升
17.“一图胜千言”,示意图简洁直观,形象易懂,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绘制示意图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现象蕴含的发展规律或特点,是理解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对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
A.诸侯强大威胁到中央
B.帝后之间的矛盾激化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实权
18.湖南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医学家,如东汉的张仲景,南宋的宋永寿和朱佐,元代的曾世荣,明代的易山,清代的周世教和陈贤书等。下面对东汉张仲景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B.发展了“治末病”的思想,最先提倡预防疾病
C.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尊称为“医圣”
D.根据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
19.《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封建统治 B.确保内容真实
C.丰富史书内容 D.提高史书质量
20.下边历史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修筑秦长城 B.佛教的传入
C.张骞通西域 D.造纸术西传
21.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下面关于北人南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人南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大交融
B.北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C.北人南迁是因为北方经济落后战乱多
D.北人南迁湖南,对湖湘文化没有影响
22.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材料重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丰富了鲜卑文化的内涵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根植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23.贾思勰在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这体现了贾思勰( )
A.求真务实的态度 B.积极乐观的品质
C.百折不挠的毅力 D.敢于创新的精神
24.下图所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探究题(16分)
25.(16分)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出早期的人类,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1)中国境内孕育的早期人类中,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 北京人遗址在世界上具有什么重要地位 (4分)
(2)“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请根据文段完成下列表格内容。(8分)
遗址名称 地域 时间 农作物 手工业 家畜饲养 房屋样式
河姆渡遗址 长江 约7000年 ① 黑陶 猪、狗、水牛为主 ③
半坡遗址 黄河 约6000年 ② 彩陶 猪和狗等 ④
(3)炎帝和黄帝结成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什么,并以“炎黄子孙”自称 (2分)
(4)中国境内的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2分)
三、材料解析题(36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所示言论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该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4分)
材料二 见下图
图三 图四
(2)材料二中的图三、图四所示言论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该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4分)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囗囗囗囗”。
——摘自《中国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囗囗囗囗”所缺的内容,请问这一繁荣局面在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6分)
①图一学派创始人著有《论语》一书,集中阐述该学派的思想。
②图三人物学说集中在《道德经》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庄子。
③西汉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图一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27.(18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不削而稍弱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请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补充完整。(4分)
① ; ② ;
(2)结合材料一图示以及所学知识,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上建立起什么制度 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出一点即可)(4分)
(3)材料二中的“上”“陛下”指的是谁 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 这一建议有何巧妙之处 (6分)
(4)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哪一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4分)
新邵县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6:DBCDAB 7—12:CBDABC
13—18:BBCACD 19—24:ACADAD
二、探究题:16分
25.(16分)(1)元谋人;迄今所知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①水稻 ②粟 ③干栏式建筑 ④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人文初祖
(4)多元一体
三、材料解析题:36分
26.(18分)(1)儒家和法家;孔子和韩非
(2)道家和墨家;老子和墨子。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2句即可给全分)
(4)× √ ×
27.(18分)(1)①掌管军事 ②御史大夫
(2)郡县制;统一货币或统一度量衡
(3)汉武帝;“推恩”建议;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官渡之战;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