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10: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假期里小金跟着妈妈去旅游,坐在奔驰的动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如图所示情景,其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星球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3.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同学们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同学们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6.某物体的运动速度是40 km/h,它可能是(  )
A.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
7.物体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第10 s的速度为(  )
A.10 m/s B.20 m/s
C.2 m/s D.0.2 m/s
8.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km/h!"这位女士反驳:“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 min,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 km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9.学习科学常需对科学量进行估测,人步行速度(米/秒)约为(  )
A.5.8 B.10.1 C.4.2 D.1.3
10.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D.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1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二、填空题
12.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   , 它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的基础。
13.机械运动分为   和    。直线运动又包括   和   。
14.速度的定义:物体在   内通过的   叫做速度。意义:    。
15.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①相同时间内,   的物体运动得快;②通过相同的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16.速度的单位
(1)单位:   ,符号为   ,读作米每秒。
(2)常用单位:   ,符号为   ,读作千米每时。
(3)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秒=   千米/时。
(4)1米/秒表示: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为    。
17.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30 min,通过的路程是27 km,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19.如图是一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秒,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厘米,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   米/秒,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20.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 参照物是物理学名词的一种,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设为不动物体(静止和运动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释义参照物是物理学名词的一种,表示另一种物体在这种物体上的物体.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
【解答】1. 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2.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上,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A.星球转动时,星球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改变,做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鲜花怒放时,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现象,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骏马奔腾时,骏马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做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枯叶飘落时,树叶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做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甲车司机看地面时,发现自己的车没有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车是静止的,故A错误;
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在缓慢运动,即甲和乙之间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则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在运动,故B正确;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断改变,则乙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以乙车为参照物时,甲车的位置发生改变,即甲车在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解答】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描述的山在运动,因为山相对船尾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为船。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解答】同学们看到列车在运动,因为列车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即同学们选择的参照物为地面。
小明看到同学们在向后运动,因为同学们相对列车的位置在不断向后改变,所以同学们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为列车。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A.行人的速度大约1.2m/s,合4.32km/h,故A不合题意;
B.卡车的速度大约40km/h,故B符合题意;
C.飞机的速度大约900km/h,故C不合题意;
D.人造卫星的速度大约7.9km/s=58440km/h,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他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也不变,因此第10s的速度为2m/s。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所谓超速,是指汽车运动太快而超过安全标准。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就是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虽然该女生驾驶的车辆时间不够1小时,但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超过60,因此是超速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步行的速度为1.2米每秒左右。
【解答】人在走路中一般一秒时间跨出1米的距离。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解答】AB、看到白烟开始计时,记录少记录了光跑过的100m的时间,但因为光速很大,所以通过100m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记录的运动员成绩是准确的;故AB错误;
CD、听到枪响开始计时,少记录了声音通过100m的时间,声速是340m/s,所以会导致运动的成绩偏高;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行驶的路程为斜面长+滑块长,所用的时间是计时器的时间之差,利用v=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滑块通过的路程:s=40cm+5cm=45cm,所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故答案为:B。
12.【答案】机械运动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解答。
【解答】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的基础。
13.【答案】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对机械运动的分类的知识解答
【解答】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4.【答案】单位时间;路程;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的定义和意义解答。
【解答】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意义: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
15.【答案】通过路程多;用时少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解答。
【解答】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①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多的物体运动得快;
②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16.【答案】(1)米/秒;m/s
(2)千米/时;km/h
(3)3.6
(4)1 s;1m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速度定义的理解,以及速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
【解答】(1)单位:米/秒,符号为m/s,读作米每秒。
(2)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3)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4)1米/秒表示:物体在1内通过的路程为1m 。
17.【答案】54;汽车1h通过的路程是54k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汽车行驶的速度;
(2)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
【解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2)54km/h表示汽车1h内通过的路程是54km。
18.【答案】150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解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9.【答案】20厘米;1米/秒;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由刻度尺读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由时间间隔可知运动时间;利用v=计算速度;通过观察两点间距的变化就可以判断雨滴的运动情况。
【解答】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AC=20.0厘米=0.2米;tAC=0.1秒+0.1秒=0.2秒,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vAC===1米/秒;雨滴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雨滴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20.0;1;变速直线。
20.【答案】(1)时间
(2)大;大
(3)0.25
(4)7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解答】(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0.25m/s;
(4)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车数量是﹣1=7个.
故答案为:
(1)时间;(2)大;大;(3)0.25;(4)7.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个小车的长度和木板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出小车的数量,但要注意数量是整数时要减1.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6.0(39.4%)
主观题(占比) 40.0(60.6%)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65.0%)
主观题(占比) 7(3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8(40.0%) 39.0(59.1%)
实验探究题 1(5.0%) 5.0(7.6%)
单选题 11(55.0%) 22.0(33.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15.0(22.7%) 10,11,19,20
2 参照物及其选择 8.0(12.1%) 1,3,4,5
3 速度与物体运动 29.0(43.9%) 6,7,8,14,15,16,19
4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8.0(12.1%) 9,17,18
5 机械运动的分类 14.0(21.2%) 1,2,12,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