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10: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3.1机械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秒内运动了1米,第2秒内运动了2米,第3秒内运动了3米,则此汽车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前3秒内是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2.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B.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大,若甲、乙两人离开A地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则下列四个图象中,甲、乙各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③ ,乙是②
C.甲是①,乙是④ D.甲是③ ,乙是④
5.甲、乙、丙三辆车一起以各自的速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t 时刻甲、乙、丙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与乙、乙与丙之间的距离均为1千米。行驶一段时间后,t 时刻乙在甲后方800米的位置,丙在乙后方1200米的位置,则在t 和t 这段时间内(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6.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7.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0.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m/s B.1.25m/s C.2m/s D.2.5m/s
1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二、填空题
1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选填“斜向上爬升”或“斜向下俯冲”)
13.如表所示是小明用手机软件记录的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由表可知,他本次跑步的时间为   min,路程为   km,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   m。以小明跑步时戴的无线耳机为参照物,小明跑步时,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3750总步数/步 125步频:步/分 6时速:千米/时 124消耗:大卡
14.甲、乙、丙三辆小车在同一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由图可知:小车乙做   运动;经过4s,甲、乙两车相距   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平均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16.学校运动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不能近距离观看,同学们携带了望远镜、调焦照相机。还有家长使用了无人机拍摄。
(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学生使用调焦照相机往往采用改变像距的对焦方式。即向外或向内移动镜头(凸透镜)来增大或减小像距,使像成在底片处。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相机镜头应该   移动。(填“向外“或“向内”)
(3)100m赛跑时,小温前30m做加速直线运动,后70m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无缘决赛,那么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m/s.
17.如下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解答题
18.“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这是以   为参照物得出的结果。
(2)通过计算说明,若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监测点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并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19.一次,张先生外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
乘车日期:2018-8-18
上车时间:10:00
下车时间:10:05
单价:2.00元/千米
里程:6.0千米
金额:16.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坐   Km。
20.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如图所示,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坐标中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3)若斜面长50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10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
这个物体在第1秒内运动了1米,速度为1m/s;第2秒内运动了2米,速度为2m/s;第3秒内运 动了3米,速度为3m/s。所以是变速运动。
故答案选B。
2.【答案】B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被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A.小球做的是曲线运动,且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即做加速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小球做直线运动,且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相等,即速度相等,那么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小球向下做直线运动,但是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速度增大,故C不合题意;
D.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且相邻小球的距离逐渐减小,即速度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车每5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米,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米/秒。乙前面2个5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0米,但是第3个5秒通过的路程是110米,第4个5秒通过的路程是150米,所以乙是变速运动。
【解答】A.据图可知:甲车每5秒钟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米,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米/秒。故A符合题意。
B.乙前面2个5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0米,但是第3个5秒通过的路程是110米,第4个5秒通过的路程是150米,所以乙是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平均速度是20米/秒,乙的平均速度为=22.5米/秒,故C不符合题意。
D.前300米甲用了15秒。乙用了15秒,所以所用时间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s-t图像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解答】从题目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甲骑自行车的速度比乙大,两人又是同一时间到达B点,就说明了甲跑步的速度一定比乙跑步的速度慢, 并且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大 ,所以速度的排序为:V甲骑>V乙骑>V乙跑>V甲跑;从s-t图像上可以看出,速度越大的,斜率越大;所以甲乙两人的图像只可能是①和④;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B.根据题意可知,t1时刻甲丙之间相距2km,t2时刻时甲丙之间还是相距2km,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D.t1时刻甲乙之间相距1km,t2时刻时甲乙之间相距800m,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乙在甲的左上角,此时保持甲孙悟空的位置不变,只需将背景板向右下角移动即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对图像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8:27时车速快速见效,则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8:23~8:27时间段内车速保持不变,则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结合s=vt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在0~10s内,甲通过的距离小于乙通过的距离,根据可知,甲同学的速度小于乙同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两个图像的交点对应的路程为100m,则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10~20s内,乙同学到起点的距离保持100m不变,即乙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二者速度大小,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图像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距离大于甲通过的距离,根据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AB.甲和乙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保持不变,那么他们处于静止状态,故A、B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距离大于乙通过的距离,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不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距离小于乙通过的距离,即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通过前后半程的时间,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全程时间,最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它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平均速度计算并分析即可。
【解答】小米跑过的距离为100m,时间为12.5s,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由于不知道前50m所应的时间,因此无法计算前50m的平均速度,故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斜向下俯冲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图片为右侧舷窗看到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地面前高后低,而飞机头部在前方,则乙地面为参照物时,飞机前低后高,故飞机正在斜向下俯冲。
13.【答案】30;3;0.8;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用总步数÷步频计算出跑步时间,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路程,用路程÷步数得到一步的长度。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解答。
【解答】(1)小明的跑步时间:;
他通过的路程:s=vt=6km/h×0.5h=3km;
则每步的长度:;
(2)以小明跑步时戴的无线耳机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它是静止的。
14.【答案】匀速直线;0;丙小车在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6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乙车的图像形状分析它的运动状态;
(2)根据图像确定4s时两车运动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结合速度公式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车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则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小车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像可知,经过4s时,甲和乙的图像相交,即二者到起点的距离相同,那么两车相距0m;
(3)根据图片可知,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那么面积S=ab=vt,根据速度公式s=vt=4m/s×4s=16m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丙小车在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6m。
15.【答案】甲;丙;乙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计算出甲的速度,再与乙和丙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s=vt比较相同时间内前进的距离大小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6m/s,丙的速度为4m/s,则平均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
(2)根据s=vt可知,经过5s时,乙的速度最大,则乙的路程最大,即跑在前面的小车是乙。
16.【答案】(1)直线传播
(2)向内
(3)6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中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3)首先根据计算出后70m所用的时间,再根据t'=t总-t计算出前30m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前30m的平均速度。
【解答】(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即物距增大了,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需要减小像距,也就是相机镜头应该向内移动。
(3)后70m所用的时间为:;
前30m所用的时间:t'=t总-t=15s-10s=5s;
则前30m的平均速度为:。
17.【答案】大于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再根据比较运动时间的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弧形槽A1B1C1凸形,动能先转化为重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即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v。而弧形槽A2B2C2凹形,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即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v。根据公式可知,运动的时间t1大于t2。
18.【答案】(1)车或车内物体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2min=0.2h,则轿车的平均速度为v=s/t=150km/h>120km/h超速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2)首先根据计算出轿车在这段距离内的平均速度,然后与最高限速进行比较。
【解答】(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即监控装置相对于他坐的车或车内的物体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他是车或车内物体为参照物得出的结果。
(2)这段路程内轿车的行驶时间为:t=10:43-10:31=12min=0.2h;
轿车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该轿车超速。
19.【答案】(1)5min
(2)20m/s
(3)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等于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之差;
(2)根据公式计算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将车费减去起步价得到起步价外的车费,再用起步价外的车费除以单价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t=10:05-10:00=5min;
(2)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3)出租车在起步价外的车费:16元-10元=6元;
则出租车在起步价外行驶的距离:。
20.【答案】(1)
(2)解:v=S /t=25m/5s=5m/s
答:平均速度为5m/s。
(3)<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分别作出五个点,然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25~50m所用的时间小于0~25m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小球滚到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解答】
(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在图象中分别作出五个点,这五个点分别为(1,1)、(2,4)、(3,9)、(4,16)、(5,25),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如图所示: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运动了25m,根据计算出小球沿斜面滚下5s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滚下25m所用的时间为25s,则继续滚下25m,则需要的时间小于5s,所以小球滚下50m所需时间小于10s。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9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6.0(37.7%)
主观题(占比) 43.0(62.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65.0%)
主观题(占比) 7(3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30.0%) 27.0(39.1%)
解答题 3(15.0%) 20.0(29.0%)
单选题 11(55.0%) 22.0(31.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3.0(4.3%) 16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26.0(37.7%) 10,11,16,17,18,20
3 速度与物体运动 8.0(11.6%) 3,7,8,9
4 参照物及其选择 20.0(29.0%) 5,6,12,13,18
5 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3.0(4.3%) 16
6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5.0(36.2%) 4,13,14,15,19
7 机械运动的分类 8.0(11.6%) 1,2,3,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