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能力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10: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3.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上抛到B点时(最高点是C点),假如小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沿直线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沿直线加速向下运动
C.在B点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4.如题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东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东起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 D.车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
5.如图所示,虚线是小华抛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运动轨迹,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皮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6.如图是小科投篮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篮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手的作用力
B.投篮时球离开手的速度越大,球的惯性也越大
C.若篮球在最高点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球将静止
D.篮球碰到篮筐时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
7.排球垫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只有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
B.手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静止
8.2020年12月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着陆。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的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D.采集回来的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9.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到A点后下落(如图甲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
B.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
C.小球在A点处于静止状态
D.小球离开弹簧前,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10.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是一个小男孩轻轻吹出一口气,蒲公英飞到了鸟巢的上空(如图》。舞动的蒲公英花朵其实是一根根长长的竹裘,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竹竿的惯性变大
B.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竹竿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竹竿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填空题
12.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再次问鼎亚洲杯,为祖国争得荣誉。守门员奋勇跃起截住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足球将做   运动。
13.小金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玻璃的平面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小金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一时间关系图,其中在玻璃表面滑行的图象是   (选填”a”、”b”或”c”)。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14.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轻巧、易裁剪,可用于科学实验。
(1)把浸在肥皂液里的吸管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甲)。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乙)。这个现象说明 。
A.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B.分子体积会变小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2)剪掉塑料瓶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市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井瓶子后仍能维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   。
15.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最终静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的   。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   来维持,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使小车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
(1)本实验中,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的目的是   。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填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3)该实验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小判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   (填“快”或“慢”)
17.小缙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斜面进行有关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一】小缙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他每次控制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静止释放,在水平面上第一次铺上毛巾,第二次铺上棉布,第三次铺上玻璃,观察A球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远近。
(2)小缙根据小球在毛巾表面运动距离最近,玻璃表面运动距离更远的事实,得出结论:若运动的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他得出以上结论的过程,应用的科学方法
是   。
(3)【探究二】小华设计图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大小的与质量的关系。她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静止于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不计空气阻力),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
小华“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目的是   。
(4)请写出图甲实验与图乙实验中,一个操作上的不同之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由于小车表面光滑,故在水平方向上两小球均不受外力,即以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永远不会相碰。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小球在A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为重力势能到达B点,此时也是静止状态。在B点处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小球在B点保持静止。
【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B点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选择D
3.【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小球到达B点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做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此时小球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以这个时刻的速度和方向为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公交车向动行驶,乘客都向东倾倒,说明乘客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即车的速度小于乘客的速度。根据惯性的知识可知,乘客的速度不变,肯定是公交车的速度减小了,即车突然减速,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如果此时外力全部消失,那么由于惯性,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两个,在一条直线上;惯性指的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若篮球在最高点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 球将在最高点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0,但是水平方向上仍有一定的速度,所有球将在最高点沿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本题中篮球碰到篮球框时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
【解答】A. 投篮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在投篮过程中,球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 若篮球在最高点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 球将在最高点沿水平方向向前运动,故C错误。
D.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 篮球碰到篮球框时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 手垫排球时排球对手也施加力的作用;
B.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惯性不属于力,属于物体具有的性质;
D. 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判断;
B.对嫦娥五号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C.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对地面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由于重力大于阻力,因此返回舱做加速运动。当打开降落伞后,阻力大于重力,此时做减速运动,最终二者相等,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
D.采集回来的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3)(4)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它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当小球向上运动时,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它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即合力向上,因此小球做加速运动。当弹力和重力相同时,合力为零,此时加速停止,速度达到最大。由于此时仍然有弹力,即弹簧仍然处于收缩状态,故B错误;
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合力向下,小球向上做减速运动。由于弹力的减小,那么合力逐渐增大,故A错误,D正确;
小球在A点时开始向下运动,此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竹竿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竹竿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具有惯性,故C错误;
D.竹竿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时由静止变化运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受力磁力的作用;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磁体对钢珠会产生引力的作用,而对玻璃球没有吸引力,故A错误;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会受到磁体产生的引力,故B错误;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和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C错误;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运动状态;匀速直线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守门员奋勇跃起截住飞来的足球,则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足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3.【答案】(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c
(3)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完整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解答】(1) 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控制变量的唯一(阻力);
(2) 玻璃表面滑行 ,速度减小珴最慢,故为C;
(3)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式得到的,故ACE正确。
14.【答案】(1)C
(2)惯性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惯性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解答;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由图乙知,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这个现象说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存在引力,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2)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惯性。
15.【答案】阻力;力;改变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的现象、结论分析解答。
【解答】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最终静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的阻力。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6.【答案】(1)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C
(3)快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控制除阻力外的其余变量均相同;
(2) 一对平衡力 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3)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1) 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的目的是小车刚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摩擦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17.【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
(2)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
(3)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4)图甲每次实验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而图乙的粗糙程度不变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本实验主要探究的内容为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在其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科学方法。
【解答】(1)三次在水平面上所铺的材质不同的接触面,主要是改变其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接触面越光滑运动的越远推断出当无摩擦时,一直以原有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推理法;
(3) 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为了 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
(4) 图甲每次实验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而图乙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不变。
故答案为:(1)摩擦力的大小 ;(2) 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 ;(3) 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4) 图甲每次实验需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而图乙的粗糙程度不变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8.0(54.9%)
主观题(占比) 23.0(45.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70.6%)
主观题(占比) 5(29.4%)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4(23.5%) 17.0(33.3%)
实验探究题 2(11.8%) 12.0(23.5%)
单选题 11(64.7%) 22.0(43.1%)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0(11.8%) 6,7,8
2 力与运动的关系 16.0(31.4%) 6,8,9,10,11,15
3 惯性 15.0(29.4%) 1,4,5,6,7,10,14
4 牛顿第一定律 26.0(51.0%) 1,2,3,12,13,16,17
5 力的作用效果 10.0(19.6%) 6,7,11,12
6 质量及其特性 2.0(3.9%) 8
7 分子间的作用力 3.0(5.9%) 1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