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19:53:44

文档简介

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兴化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
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2.该河流很可能是(  )
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4.中国人口分布很有特色,大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分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黑河—腾冲线
C.黑河-昆明线 D.漠河-昆明线
(2023高一上·夏津月考)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颜色越深,人口越密集),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⑤⑥是因气候干旱而人口分布稀疏的
B.①⑧是因气候湿热而人口分布稀疏的
C.⑤⑥⑦是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人口分布密集的
D.c、d 是因农业基础好而人口分布密集的
6.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⑥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
B.①处气候干旱,缺少生产资料
C.③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
D.④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
(2023高一下·滨海期中)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下图,完成下题。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8.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2023高一下·武清月考)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材料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坡度 C.水源 D.海拔
10.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海拔3000m以下 B.海拔3000-4000米
C.坡度5°以下 D.坡度5°~11°
(2023高一下·郑州月考)如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2.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交通
13.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宗教信仰 B.生产活动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
(2023高一下·郑州月考)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 (万)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 133972 37.78 26.62 26.90 8.25 49.68
第七次 141178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4.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
A.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B.东部地区人口迁出为主
C.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D.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多
15.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知,我国(  )
A.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 B.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D.城镇化发展速度慢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上·兴化月考)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和   。
(2)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m地区,原因主要有   、   、交通便利。
(3)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来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17.(2023高一上·夏津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 年12 月27 日,青藏高原北部某地发生里氏 4.7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1) 说明青藏高原不易发生寒潮,地震频发的原因。
(2)从气候、地形分析地震发生后,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条件。
(3)简述该震区实施抗震救灾应采取的措施。
(4)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请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D
4.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分布特点:沿海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因而聚集了大部分人口;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这些地区的居住条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不论是在中纬还是低纬和高纬地带,近海还是内陆,平原还是山地,人口大都集中分布在河流的两岸、湖泊的周围和沙漠的绿洲之上。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人口约占全国94%,以西地区人口仅占6%;而该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43%,以西地区面积占到全国57%。
1.读图可知,距河流2千米内人口密度最大,空间分布不均匀,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该河流域人口较少,人口密度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应为雅鲁藏布江河流附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雅鲁藏布江河谷,热量较充足、地形较平坦,取水方便,水源较充足,适宜人类居住,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B
6.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平原、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地区都是人口稀疏区。
5.A.由图可知,③地位于撒哈拉沙漠,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均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⑤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⑥地位于北美北部,纬度高,两地均气候恶劣,人口稀少,A错误。
B.①⑧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
C.⑤地气候寒冷,人口稀少,⑦纬度较高,气候恶劣,人口稀少,C错误。
D.c位于欧洲西部,d位于北美洲东部,两地经济发达,工业发达,人口分布密集,D错误。
故答案为:B。
6.A.读图可知,⑥位于北美北部,纬度高,气候严寒,热量不足,故人口稀少,A正确。
B.①处气候湿热,B错误。
C.③处为荒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开垦土地,C错误。
D.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位于内陆,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A
8.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除了地理和自然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1. 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和机会多样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移到那里。发展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计,从而吸引人口集中在这些地区。2. 政策影响:政府的政策措施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可能会通过税收激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计划等方式,吸引和引导人口流动到某些地区。3. 社会投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吸引人口迁移到提供更好生活质量的地区。4. 移民和难民:政治和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徙。移民和难民的到来会对目的地的人口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7.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15°到45°间,即中低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8.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人居,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
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
9.A、材料中并未提到降水和人口分布的关系,A选项错误。
B、从图中可知,当坡度较小时,人口分布较多,当坡度较大时,人口分布较少,因此当地人口的分布主要和坡度有关,B选项正确。
C、题干中没有提到人口的分布和水源的关系,C选项错误。
D、人口累积百分比和平均海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10.由上题可知,该流域人口的分布主要和坡度有关,与海拔的相关性不大,故A、B选项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坡度5°以下,人口累积百分比变化较快,说明人口集中,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11.A
12.B
13.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肥力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吸引或阻碍了人口的迁移和定居。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状态和生产力水平,影响了人口迁移和定居的方向和规模。
11.由图可知,百分之56.2%的人口都集中在了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
12.热带多雨地区的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活,但是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凉爽,降水也较少,所以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故答案为:B。
13.A、宗教信仰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也会吸引或排斥某些人群。但宗教信仰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A说法错误;
B、生产活动方式的改变可以影响人口分布,但它通常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结果之一,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B说法错误;
C、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大,但它通常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改善和完善的,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C说法错误;
D、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它对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经济发达和生产力高的地区,通常吸引着更多的人口前往就业、生活和创业,从而实现人口的集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1.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自然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比如,地处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带的人口更多,而高山和沙漠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2. 经济发展:经济条件是吸引人们迁徙和集聚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通常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人口流入。相反,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相对较少。3. 社会政策:政府制定的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比如,某些国家或地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增长;而其他国家则鼓励人口增长,实施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4. 交通和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方便人们的流动和定居。交通便利的城市通常吸引更多人口,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人口较少。5. 文化和社会因素:一些人口分布与文化和社会因素有关。例如,宗教、语言、民族等因素会导致人口在某些地区更为集中。
14.根据数据可得: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全国总人口比第六次有增加,由133972万增加到141178万,增加了7206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没有变化,中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略微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从26.9%上升到了27.12%。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从第六次的8.25%下降到6.98%。因此,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故答案为:C。
15.根据数据可得: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78%。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到39.93%。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表明城镇化进程在逐渐推进,城镇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因此,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以得出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的结论。其他选项的描述与数据不符。
故答案为:B。
16.【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城市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表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地势平坦以及气温适宜的地区,因此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200米的范围内属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生活的开展。
(3)上述自然因素主要为地形、水源、气候等,主要通过对人口增长来影响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7.【答案】(1)海拔高,冬季风影响不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3))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与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次生灾害;及时救援等。
(4)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热量不足;多冻土,土壤发育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
【知识点】寒潮灾害;地震;地震的防避;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少,不易发生寒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碰撞运动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2)图示震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根据等高线,灾区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多。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
(3)抗震救灾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如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自救意识;发展科技,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治理类措施主要是采取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利用先进技术及时救援等。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气温较低,高寒缺氧,不适宜人类活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地下冻土广育,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差;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不便于对外联系等。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口较密集;而高山与高原人口较稀疏。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分布较多区大多气候适宜。如热带地区,大多在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凉爽)。③河流:人口最早大多聚集在河流附近(水路交通便利;用水方便;河流附近土壤有可能肥沃)。④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地,比如河湖众多,可以解决生产与生活用水。所以干旱区的人口分布大多依水源呈点、线、片状分布。⑤土壤:土壤肥沃,便于从事农业活动。⑥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活动,会吸引人口集聚,同时资源的开采,也易形成矿业城市。⑦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发地,人口数量少。比如河流人口多分布在地势较高区域,低洼处人口较少。
(2)社会经济因素:①水陆交通:交通便利处有利于人口集聚,人口较多。②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早,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多。③工农业基础:工农业发展水平好,则人口密度大。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⑤政治因素、宗教、习俗、政策等:同种信仰、习俗相同、政治信仰相同的人易于聚集在某一区域。
1 / 1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兴化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
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2.该河流很可能是(  )
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4.中国人口分布很有特色,大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分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黑河—腾冲线
C.黑河-昆明线 D.漠河-昆明线
【答案】1.D
2.D
3.D
4.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分布特点:沿海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因而聚集了大部分人口;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这些地区的居住条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不论是在中纬还是低纬和高纬地带,近海还是内陆,平原还是山地,人口大都集中分布在河流的两岸、湖泊的周围和沙漠的绿洲之上。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人口约占全国94%,以西地区人口仅占6%;而该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43%,以西地区面积占到全国57%。
1.读图可知,距河流2千米内人口密度最大,空间分布不均匀,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该河流域人口较少,人口密度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应为雅鲁藏布江河流附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雅鲁藏布江河谷,热量较充足、地形较平坦,取水方便,水源较充足,适宜人类居住,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夏津月考)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颜色越深,人口越密集),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⑤⑥是因气候干旱而人口分布稀疏的
B.①⑧是因气候湿热而人口分布稀疏的
C.⑤⑥⑦是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人口分布密集的
D.c、d 是因农业基础好而人口分布密集的
6.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⑥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
B.①处气候干旱,缺少生产资料
C.③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
D.④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
【答案】5.B
6.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平原、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地区都是人口稀疏区。
5.A.由图可知,③地位于撒哈拉沙漠,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均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⑤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⑥地位于北美北部,纬度高,两地均气候恶劣,人口稀少,A错误。
B.①⑧地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
C.⑤地气候寒冷,人口稀少,⑦纬度较高,气候恶劣,人口稀少,C错误。
D.c位于欧洲西部,d位于北美洲东部,两地经济发达,工业发达,人口分布密集,D错误。
故答案为:B。
6.A.读图可知,⑥位于北美北部,纬度高,气候严寒,热量不足,故人口稀少,A正确。
B.①处气候湿热,B错误。
C.③处为荒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开垦土地,C错误。
D.④地位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位于内陆,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下·滨海期中)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下图,完成下题。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8.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答案】7.A
8.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除了地理和自然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1. 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和机会多样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移到那里。发展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计,从而吸引人口集中在这些地区。2. 政策影响:政府的政策措施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政府可能会通过税收激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计划等方式,吸引和引导人口流动到某些地区。3. 社会投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吸引人口迁移到提供更好生活质量的地区。4. 移民和难民:政治和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导致人口大规模迁徙。移民和难民的到来会对目的地的人口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7.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15°到45°间,即中低纬度地区。
故答案为:A。
8.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人居,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武清月考)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材料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坡度 C.水源 D.海拔
10.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海拔3000m以下 B.海拔3000-4000米
C.坡度5°以下 D.坡度5°~11°
【答案】9.B
10.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
9.A、材料中并未提到降水和人口分布的关系,A选项错误。
B、从图中可知,当坡度较小时,人口分布较多,当坡度较大时,人口分布较少,因此当地人口的分布主要和坡度有关,B选项正确。
C、题干中没有提到人口的分布和水源的关系,C选项错误。
D、人口累积百分比和平均海拔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10.由上题可知,该流域人口的分布主要和坡度有关,与海拔的相关性不大,故A、B选项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坡度5°以下,人口累积百分比变化较快,说明人口集中,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2023高一下·郑州月考)如右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2.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交通
13.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宗教信仰 B.生产活动方式
C.交通运输条件 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11.A
12.B
13.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肥力等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吸引或阻碍了人口的迁移和定居。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状态和生产力水平,影响了人口迁移和定居的方向和规模。
11.由图可知,百分之56.2%的人口都集中在了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
12.热带多雨地区的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活,但是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凉爽,降水也较少,所以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故答案为:B。
13.A、宗教信仰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也会吸引或排斥某些人群。但宗教信仰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A说法错误;
B、生产活动方式的改变可以影响人口分布,但它通常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结果之一,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B说法错误;
C、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大,但它通常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改善和完善的,不是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C说法错误;
D、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它对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经济发达和生产力高的地区,通常吸引着更多的人口前往就业、生活和创业,从而实现人口的集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郑州月考)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 (万)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 133972 37.78 26.62 26.90 8.25 49.68
第七次 141178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4.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
A.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B.东部地区人口迁出为主
C.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D.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多
15.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知,我国(  )
A.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 B.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D.城镇化发展速度慢
【答案】14.C
15.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1.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自然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比如,地处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带的人口更多,而高山和沙漠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2. 经济发展:经济条件是吸引人们迁徙和集聚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通常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人口流入。相反,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相对较少。3. 社会政策:政府制定的人口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比如,某些国家或地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增长;而其他国家则鼓励人口增长,实施相关的社会福利政策。4. 交通和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方便人们的流动和定居。交通便利的城市通常吸引更多人口,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人口较少。5. 文化和社会因素:一些人口分布与文化和社会因素有关。例如,宗教、语言、民族等因素会导致人口在某些地区更为集中。
14.根据数据可得: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全国总人口比第六次有增加,由133972万增加到141178万,增加了7206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没有变化,中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略微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从26.9%上升到了27.12%。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从第六次的8.25%下降到6.98%。因此,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故答案为:C。
15.根据数据可得: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78%。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到39.93%。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表明城镇化进程在逐渐推进,城镇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因此,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以得出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的结论。其他选项的描述与数据不符。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上·兴化月考)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   和   。
(2)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m地区,原因主要有   、   、交通便利。
(3)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来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城市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表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地势平坦以及气温适宜的地区,因此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0-200米的范围内属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生活的开展。
(3)上述自然因素主要为地形、水源、气候等,主要通过对人口增长来影响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17.(2023高一上·夏津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 年12 月27 日,青藏高原北部某地发生里氏 4.7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1) 说明青藏高原不易发生寒潮,地震频发的原因。
(2)从气候、地形分析地震发生后,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条件。
(3)简述该震区实施抗震救灾应采取的措施。
(4)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请说明原因。
【答案】(1)海拔高,冬季风影响不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3))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与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次生灾害;及时救援等。
(4)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热量不足;多冻土,土壤发育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
【知识点】寒潮灾害;地震;地震的防避;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少,不易发生寒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碰撞运动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2)图示震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根据等高线,灾区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多。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
(3)抗震救灾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如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自救意识;发展科技,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治理类措施主要是采取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防止滑坡等,利用先进技术及时救援等。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气温较低,高寒缺氧,不适宜人类活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地下冻土广育,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差;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不便于对外联系等。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①地形: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人口较密集;而高山与高原人口较稀疏。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分布较多区大多气候适宜。如热带地区,大多在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凉爽)。③河流:人口最早大多聚集在河流附近(水路交通便利;用水方便;河流附近土壤有可能肥沃)。④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丰富地,比如河湖众多,可以解决生产与生活用水。所以干旱区的人口分布大多依水源呈点、线、片状分布。⑤土壤:土壤肥沃,便于从事农业活动。⑥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活动,会吸引人口集聚,同时资源的开采,也易形成矿业城市。⑦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发地,人口数量少。比如河流人口多分布在地势较高区域,低洼处人口较少。
(2)社会经济因素:①水陆交通:交通便利处有利于人口集聚,人口较多。②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早,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多。③工农业基础:工农业发展水平好,则人口密度大。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⑤政治因素、宗教、习俗、政策等:同种信仰、习俗相同、政治信仰相同的人易于聚集在某一区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