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地理
中图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精品解析】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19:59:38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高一下·成华期末) 2023年清明节前后,台湾部分同胞来大陆祭祖、交流,体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有共同的血脉、文化和历史。左下图为我国台湾区域图,右下图为我国台湾岛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台湾中部人口分布密度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湖 D.矿产
4.目前台湾西部人口数量(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b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
A.a<b<c B.c<b<a C.a<c<b D.b<a<c
(2023高一下·石阡期中)下图为“木桶效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仅考虑资源要素,则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6.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提高消费水平 B.增加农业用地规模
C.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D.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下表是中国部分潜力区的面积和可承载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潜力区 面积/万km 可承载人口数量/万人
中亚热带 133 57000
南温带 79 22000
青藏区 250 1000
干旱及半干旱区 266 8500
7.下列位于面积最大潜力区中的省份是( )
A.内蒙古 B.青海 C.江西 D.河北
8.四个潜力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 )
A.中亚热带、南温带、青藏区、干旱及半干旱区
B.南温带、中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
C.中亚热带、南温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
D.南温带、中亚热带、青藏区、干旱及半干旱区
(2023高一下·天河期中)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之内
9.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 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2023高一下·宿州期中)日本的国土总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口约1.27亿,是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读人口适度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1.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主要得益于(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人均消费水平高④对外开放程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当日本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三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 B.科技 C.消费水平 D.资源
13.(2023高一下·丰城月考)上海的人口容量大,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能源丰富 ②经济发达 ③科技水平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高一下·内江月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15.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二、综合题
16.读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17.读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0.1公顷 0.1公顷 2 000 m3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有效)
6 200万人 22万 km2 8万 km2 7.5 km2 5 105亿m3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面积而减少8 000 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 ,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自然资源状况;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均消费水平。
1.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P、P'为最佳人口规模,即P、P'表示为合理人口容量,②④错误,排除BCD;P的最佳人口规模小于P',P的生活质量也小于P',这说明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2.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前呈正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提高;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之后呈负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下降,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据图可知,台湾中部是山脉,地势高,坡度大,不利于人类居住,影响台湾中部人口分布密度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湖、矿产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人口容量a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b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资源环境承载力c为该地区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最大值,结合台湾区域图与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b
故答案为:D。
【答案】5.B
6.D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5.根据“木桶效应”我们可知,限制一个地区发展的是短板,即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结合图可知,该地区限制性因素为“水资源”。
故答案为:B。
6.人口的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人口相关问题,我国对人口增长进行评估,对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计的最主要目的是制定下一阶段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故答案为:D。
【答案】7.A
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1、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7.由图表可知,干旱及半干旱区的面积最大,内蒙古属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故A正确;青海属于青藏区,江西属于中亚热带区;河北属于温带,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但水热资源充足,自然生产潜力最大,人口密度最大,中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次之,故中亚热带人口密度最大;南温带水热组合较中亚热带差,但是好于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地区面积广,但气候寒冷,自然生产潜力最低,人口密度最小,故四个潜力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中亚热带、南温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A
10.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9.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所能供养人口数量的最大值,①正确,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0.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图表信息可知,最适宜人口数量中温饱型消费水平>小康型消费水平>富裕型消费水平,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正确,排除B;未能体现资源和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排除AD。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或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均与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11.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较为短缺,①错误;
②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强,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②正确;
③日本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较低,③错误;
④日本对外开放程度高,可大量进口国外的自然资源,弥补自身资源短缺,使得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④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2.AB、由图可知,第III阶段,日本的适度人口数较多,增长缓慢,接近达到饱和,由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即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因此生产力和科技不是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AB错误;
C、消费水平越高,适度人口数量越少,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由上题分析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较少,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是资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科技水平高,开放程度高,创造的社会财富多,资源利用率高,获得的资源多,因此人口容量大,②、③符合题意;上海自身能源较缺乏,并不丰富,①不符合题意;上海消费水平高,会导致人口容量低,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答案】14.B
15.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14.B点之后人口在增加,A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B正确;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C错误;无法看出政策的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B。
15.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表明人口规模已超过环境承载力,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质量变差,生活质量变差;不会引起人口老龄化;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6.【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关联可知,A应该表示资源,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
(2)B表示科技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 表示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越大。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17.【答案】(1)耕地;①在城市、工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本题为综合题。地理图表题在考试中不断出现,遇到这一类题目时一定要耐心细致。比较表格信息和相关数据,可以得出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因素是耕地,最小因素是淡水。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图表分析题干要求,针对性的解题
1 / 1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自然资源状况;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均消费水平。
1.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P、P'为最佳人口规模,即P、P'表示为合理人口容量,②④错误,排除BCD;P的最佳人口规模小于P',P的生活质量也小于P',这说明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2.图中横坐标为人口规模,纵坐标为生活质量。从图中可读出,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前呈正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提高;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在达到最佳人口规模之后呈负相关,人口增长使生活质量下降,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成华期末) 2023年清明节前后,台湾部分同胞来大陆祭祖、交流,体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有共同的血脉、文化和历史。左下图为我国台湾区域图,右下图为我国台湾岛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台湾中部人口分布密度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湖 D.矿产
4.目前台湾西部人口数量(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b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
A.a<b<c B.c<b<a C.a<c<b D.b<a<c
【答案】3.B
4.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据图可知,台湾中部是山脉,地势高,坡度大,不利于人类居住,影响台湾中部人口分布密度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湖、矿产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人口容量a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b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资源环境承载力c为该地区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最大值,结合台湾区域图与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b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石阡期中)下图为“木桶效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仅考虑资源要素,则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6.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提高消费水平 B.增加农业用地规模
C.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D.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答案】5.B
6.D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5.根据“木桶效应”我们可知,限制一个地区发展的是短板,即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结合图可知,该地区限制性因素为“水资源”。
故答案为:B。
6.人口的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人口相关问题,我国对人口增长进行评估,对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计的最主要目的是制定下一阶段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下表是中国部分潜力区的面积和可承载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潜力区 面积/万km 可承载人口数量/万人
中亚热带 133 57000
南温带 79 22000
青藏区 250 1000
干旱及半干旱区 266 8500
7.下列位于面积最大潜力区中的省份是( )
A.内蒙古 B.青海 C.江西 D.河北
8.四个潜力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 )
A.中亚热带、南温带、青藏区、干旱及半干旱区
B.南温带、中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
C.中亚热带、南温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
D.南温带、中亚热带、青藏区、干旱及半干旱区
【答案】7.A
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1、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7.由图表可知,干旱及半干旱区的面积最大,内蒙古属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故A正确;青海属于青藏区,江西属于中亚热带区;河北属于温带,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但水热资源充足,自然生产潜力最大,人口密度最大,中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次之,故中亚热带人口密度最大;南温带水热组合较中亚热带差,但是好于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地区面积广,但气候寒冷,自然生产潜力最低,人口密度最小,故四个潜力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中亚热带、南温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天河期中)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人之内
9.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 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9.A
10.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9.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所能供养人口数量的最大值,①正确,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0.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图表信息可知,最适宜人口数量中温饱型消费水平>小康型消费水平>富裕型消费水平,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正确,排除B;未能体现资源和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排除AD。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宿州期中)日本的国土总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口约1.27亿,是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读人口适度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1.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主要得益于(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人均消费水平高④对外开放程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当日本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三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 B.科技 C.消费水平 D.资源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或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均与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11.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较为短缺,①错误;
②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强,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②正确;
③日本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较低,③错误;
④日本对外开放程度高,可大量进口国外的自然资源,弥补自身资源短缺,使得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④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2.AB、由图可知,第III阶段,日本的适度人口数较多,增长缓慢,接近达到饱和,由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即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因此生产力和科技不是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AB错误;
C、消费水平越高,适度人口数量越少,不符合题意,C错误;
D、由上题分析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较少,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制约其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关键因素是资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3高一下·丰城月考)上海的人口容量大,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能源丰富 ②经济发达 ③科技水平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科技水平高,开放程度高,创造的社会财富多,资源利用率高,获得的资源多,因此人口容量大,②、③符合题意;上海自身能源较缺乏,并不丰富,①不符合题意;上海消费水平高,会导致人口容量低,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2023高一下·内江月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15.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14.B
15.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14.B点之后人口在增加,A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B正确;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C错误;无法看出政策的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B。
15.甲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表明人口规模已超过环境承载力,这样就会导致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质量变差,生活质量变差;不会引起人口老龄化;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读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答案】(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关联可知,A应该表示资源,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
(2)B表示科技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 表示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越大。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17.读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表1)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0.1公顷 0.1公顷 2 000 m3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2)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有效)
6 200万人 22万 km2 8万 km2 7.5 km2 5 105亿m3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面积而减少8 000 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 ,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 。
【答案】(1)耕地;①在城市、工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本题为综合题。地理图表题在考试中不断出现,遇到这一类题目时一定要耐心细致。比较表格信息和相关数据,可以得出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因素是耕地,最小因素是淡水。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图表分析题干要求,针对性的解题
1 / 1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第二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 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