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初二物理期中综合测试卷三(范围:第6-8章)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成绩评定: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2分)“掬手为升”是我国古代的计量方法之一,掬即为双手捧。如图,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约为( )
A.2g B.200g C.20kg D.200kg
【答案】B
【详解】根据经验可知,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比两个鸡蛋的质量大一些,所以质量可能约为200g,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本题2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表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煤油 铁
水银 铜
A.液体的密度可能大于固体的密度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某种物质的密度是,则这种物质一定是酒精
【答案】A
【详解】A.由密度表知道,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所以液体的密度可能大于固体的密度,故A正确;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体积相同的铜和铝,铜的质量较大,故B错误;
C.由表格中数据知道,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错误;
D.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kg/m3,若某种物质的密度是0.8×103 kg/m3,这种物质可能是酒精,故D错误。
故选A。
3.(本题2分)如果科学家要在失重环境中做实验,下列操作中不能进行的是(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天平测质量 D.用电子表测时间
【答案】C
【详解】A.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与重力无关,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物体的重力,但是还可以测量拉力的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平实质是等臂杠杆,如果没有重力,杠杆两端没有了作用力,无论天平两端挂质量多大的物体,都不能改变天平的平衡,故C符合题意;
D.电子表测时间,跟重力没有关系,实验能正常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本题2分)小明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2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A.25.2g B.24.8g
C.25g D.无法判断
【答案】C
【详解】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没有在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那么现在的零刻度就是在0.2刻度处,称量时没有移动游码,所以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物体的质量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本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下能挂重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海绵的体积会被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A
【详解】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正确;
B.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下面挂一个重物时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没有引力,故C错误;
D.海绵的体积会被捏小,是海绵中有空心部分,与分子空隙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6.(本题2分)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答案】D
【详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大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大于质子。尺度排列由小到大:质子,原子核,原子,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本题2分)如图所示,篮球在空中飞行,忽略空气阻力,下面对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篮球在空中飞行,已经离开人手,所以不受推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篮球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球心位置。
故选C。
8.(本题2分)如图所示,消防员正进行徒手爬杆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杆上时,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B.静止在杆上时,抱紧杆子会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
C.向下滑动时,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向下滑动时,抱紧杆子会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D
【详解】A.静止在杆上时,人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向上,故A错误;
B.静止在杆上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抱紧杆子不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故B错误;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向下滑动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向下滑动时,抱紧杆子会使压力增大,故摩擦力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9.(本题2分)小明用如图装置测量长木板对木块施加的摩擦力大小。下列条件必须满足的是( )
①桌面必须要是水平的
②长木板上表面必须要是水平的
③弹簧测力计必须要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
④拉力F必须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长木板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桌面必须要是水平的;长木板上表面必须要是水平的;弹簧测力计必须要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但拉力F不必匀速拉动长木板。
故选C。
10.(本题2分)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连接一个金属块,金属块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金属块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f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2与F3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详解】A.f与F3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f是地面对金属块的摩擦力,而F2是墙对弹簧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F2与F3都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2与F3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F1与F2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11.(本题2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详解】①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可以完成;
②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该实验;
③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 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就无法得出它的长度,不能完成该实验;
④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其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铜球的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若测量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说明是空心;若等于铜的密度,说明是实心。可以完成该实验;
⑤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结合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可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该实验。
综上可知,用所给器材能够完成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C。
12.(本题2分)一个底面积为S,高度为L的薄壁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若将液体倒出一部分(正立时近弯处),测得液面高度为L1,然后封住瓶口。将瓶倒置,如图乙所示,测得液面高度为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图甲知,瓶中液体的体积V液=SL1,由图乙知,瓶中空气的体积V空=S(L﹣L2),所以瓶子的容积为
已知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瓶中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即
则液体的密度为
综上分析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8分)
13.(本题2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空气的密度是1.29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 。
【答案】 kg/m3 kg
【详解】[1]体积是1m3的空气,质量在1.29kg左右,所以密度为1.29kg/m3。
[2]由生活常识可知,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
14.(本题3分)用天平测量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将该石块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为b,石块的密度是 kg/m3。若读数时视线为a,测得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39.2 1.96×103 偏小
【详解】[1]由图甲可知
石块的质量为39.2g。
[2]由图乙可知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
为1.96×103kg/m3。
[3]当使用量筒读数视线为a时,测得的石块的体积会偏大,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15.(本题2分)铝合金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室内推拉门门框多用铝合金制成,因为铝合金 小,质量小,推拉更轻便。铝合金的缺点是 低,不耐高温。
【答案】 密度 熔点
【详解】[1]由于铝合金密度小,质量小,推拉更轻便,所以日常生活中,室内推拉门门框多用铝合金制成。
[2]铝合金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其熔点低,不耐高温。
16.(本题3分)医院里的氧气瓶容积为0.04m3,氧气的密度为10kg/m3,则这个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为 kg,若抢救病人后,该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6kg/m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kg,抢救病人用去 kg的氧气。
【答案】 0.4 0.24 0.16
【详解】[1]由得,这个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为
[2]若抢救病人后,该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6kg/m3,氧气体积不变,由得,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3]抢救病人用去的氧气
17.(本题2分)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可知:量杯的质量是 g,60cm3的该液体质量是 kg。
【答案】 20 0.06
【详解】[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是20g,即量杯的质量为20g。
[2]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V=6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80g,则60cm3的该液体质量是
80g-20g=60g=0.06kg
18.(本题3分)如图所示,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因为在摩擦过程中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负电;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小球B带 电荷,小球A一定不可能带 电荷。
【答案】 得到 负 负
【详解】[1]不同物质摩擦会发生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的物质带负电,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
[2]图中B与C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B带负电。
[3]B与A吸引,说明A带正电或不带电;A与C吸引,说明A带正电或不带电,所以A不可能带负电。
19.(本题2分)5月30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依靠火箭将三位宇航员送入太空.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大量燃气,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到了太空中,三位宇航员的质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答案】 燃气 不变
【详解】[1]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大量燃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它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所以,到了太空中,只是宇航员的位置变了,但质量不变。
20.(本题2分)如图两种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如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量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A 偏大
【详解】[1][2]B图中,对钩码的拉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不一致,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所以A方法正确,B方法不正确。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都由弹簧来承担,会在测力计上显示一定的示数,从而使最终的测量结果偏大。
21.(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以 (选填“甲”、 “乙”或“丙”) 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当按图(a)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 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放开手会发现硬纸板不能保持静止,仍要恢复到图(a) 所示位 置,这个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 上。
【答案】 乙 同一直线
【详解】[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由图可知,以乙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2]按照图(b)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由于图中两个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放手后硬纸板不能保持静止。
22.(本题4分)2022年2月2日晚,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循环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开赛,中国队以7:6击败对手,取得开门红。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底的,另一只是橡胶底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甲,她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甲乙向右滑行。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 (A.左;B.右);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 (A.左;B.右)。该运动员b脚应该穿 (A.橡胶;B.塑料)底的鞋。投掷出去后,其余两名队员要在冰壶运动前不断地擦冰,目的是 (A.增大;B.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
【答案】 A B A B
【详解】[1]a脚向右滑行时,相对冰面向右运动,冰面阻碍a脚向右运动,所以a鞋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左。
故选A。
[2]由图知,他用b脚蹬冰面后,b脚相对冰面有向左运动趋势,冰面阻碍b脚向左运动,所以b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故选B。
[3]由题知,橡胶底的鞋底更粗糙,压力一定时,受到的摩擦力大,该运动员b脚应该穿橡胶底的鞋。
故选A。
[4] 投掷出去后,其余两名队员要在冰壶运动前不断地擦冰,克服摩擦对冰面做功,使冰小部分融化,使冰壶和冰的接触面分开,目的是.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
故选B。
23.(本题3分)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全部融化后容器内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 g,石块的密度是 kg/m3。(已知ρ冰=0.9×103kg/m3)
【答案】 不变 26 2.6×103
【详解】[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所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2][3]设整个冰块中冰的体积为V冰,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可得,冰化成水后的体积
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所以
即
解得冰的体积V冰=100cm3;则冰的质量
m冰=ρ冰V冰=0.9g/cm3×100cm3=90g
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
m石=m总-m冰=116g﹣90g=26g
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
V总=SΔh1=100cm2×1.1cm=110cm3
则石块的体积
V石=V总﹣V冰=110cm3﹣100cm3=1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
三、作图题(共6分)
24.(本题2分)如图乙所示,是地球的示意图,地球上的苹果树有一苹果正在下落,同时倪浩同学掷出一个铅球,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和铅球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苹果和铅球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垂直水平地面作有向线段,标上重力的符号,即为苹果和铅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
25.(本题2分)如图,悬挂着的A、B两球带异种电荷,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画出A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详解】分析可知,A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向上的拉力,同时,A、B两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A球还受到B球对它的吸引力,A受到吸引力的方向向右,作用点都画在A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26.(本题2分)如图,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小车受到的所有力。
【答案】
【详解】小车受力情况:竖直向下受重力作用,垂直于斜面向上受支持力作用,沿斜面向上受牵引力,沿斜面向下受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共36分)
27.(本题7分)小强想测一块石子的质量,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接着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对天平进行调平,其操作的不当之处是 ;
(2)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3)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将石子放在 盘,用镊子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往右盘添加砝码,当加入5g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石子的质量为 g。
【答案】 水平 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不在零刻度线上 左 左 由大到小 取下5g的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82.4
【详解】(1)[1][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应在零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3]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原理可知,当指针偏向天平右侧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3)[4][5][6]根据“左物右码”的规则,在称量物体时,石子放在左盘,用镊子由大到小往右盘添加砝码,当加入5g砝码后,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重,因5g是最小的砝码,所以此时应取下砝码,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7]天平的读数是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应示数,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是80g,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所以游码在标尺所对应示数是2.4g,所以石子质量为
28.(本题5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 ;
(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 (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 (相同/不同)。
【答案】 便于观察实验 小于 模拟 类比 不同
【详解】
(1)[1]将酒精染成红色,变化明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2]分子间有间隙,“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3][4]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模拟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运用了类比的实验方法,用小米和鹰嘴豆模拟两种分子,两个满杯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个满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5]由以上分析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不同。
29.(本题9分)探究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呢?
(1)将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在用同样的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如图(a)所示,观察现象;
(2)用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复上述实验,如图(b)所示,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分析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1)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性一定是 (相同/不同)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 (失去/获得)电子。你认为丝绸 (带电/不带电);
(2)通过实验步骤1、2我们发现: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 (吸引/排斥)的;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相互 (吸引/排斥)的;因此我们作出初步的结论: ;
(3)通过观察步骤3发现,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吸引/排斥)的;
(4)因此我们推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的性质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的性质一定是 (相同/不同)的。
【答案】 相同 正 失去 带电 排斥 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引 不同
【详解】(1)[1]由图(a)或(b)知,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性一定相同,因为它们靠近时,相互排斥。
[2][3]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的弱,所以两者摩擦后,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4]因为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过程,玻璃棒带正电,是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转移到丝绸身上,所以丝绸带负电,即摩擦过程,丝绸也带电。
(2)[5][6]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因为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相互排斥。同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相互排斥。
[7]由以上现象可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8]图(c)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吸引。
(4)[9]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不同。
30.(本题8分)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根据 的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 ;
(4)观察图乙、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木块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物理量是 (填编号);
A.木板的质量m1
B.木块的质量m2
C.砝码的质量m3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 。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只要将 ,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压力 自行车把凹凸不平 不能 D 未控制压力一定 截去部分叠在剩余部分上面
【详解】(1)[1][2]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木块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得,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2)[3]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乙图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较大,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4]甲、丙两图压力相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丙图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如自行车把凹凸不平,就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4)[5]乙丙中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均不同,没有控制压力相同,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①[6]因为图2的设计中,对木块的拉力来自托盘的砝码的总重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②[7]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用剩下部分继续进行实验,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她的探究过程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8]正确的做法是: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将截去部分叠在剩余部分上面进行实验,改变了受力面积大小,也保证了压力不变。
31.(本题7分)在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会引起石油污染。生活中常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进行石油回收。小侨用天平、量筒和石油等器材测量能够吸收石油的某干燥固体的密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1)他将固体放于天平左盘,往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砝码和游码所对刻度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该固体的质量为 g;
(2)他将固体用体积忽略不计的保鲜膜包裹严密,放入盛有50mL石油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由此算出该固体的密度为 g/cm3;
(3)接下来,小侨又测量了石油的密度,他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铁丝伸进量筒,将保鲜膜戳破几个洞,便于物体吸收石油,已知物体吸收石油后体积不变,等物体充分吸收石油后读出量筒中液面在56mL刻度处,取出物体擦干表面后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26.8g(仍使用图乙的砝码)。则物体吸收了 cm3的石油,计算后得知石油密度 g/cm3;
(4)小侨重新检查整个实验,发现天平称量时使用的20g砝码有一个小缺口,则所测得的石油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同组的小融单独拿出一个烧杯,如图丁所示,将其装满石油后测出烧杯和石油总质量为m1,小心放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后清理外壁,测得总质量为m2;继续小心放入另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体B后再清理烧杯外壁,测得此时总质量为m3。则物体A和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 (用m、m1、m2、m3表示)。
【答案】 23.6 2.36 4 0.8 不变
【详解】(1)[1]由图乙知道,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砝码的质量有20g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3.6g,则该固体的质量为
m固=20g+3.6g=23.6g
(2)[2]由图丙可知,固体和石油的总体积为V=60mL,固体的体积为
该固体的密度为
(3)[3][4]物体吸收的石油的体积为
由于“取出物体擦干表面后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26.8g”,说明吸收的石油的质量
石油密度
(4)[5]使用的20g砝码有一个小缺口,导致m固和固体吸收石油后的测量都偏大相同的值,故测出的石油的质量不变,因此所测得的石油密度不变。
(5)[6]根据题意知道,放入A后溢出的石油的质量
由于溢出石油的体积等于A的体积,故A的体积
放入B后溢出的石油的质量
由于溢出石油的体积等于B的体积,故B的体积
金属块A和金块B的密度之比为
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
32.(本题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膜的奥秘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里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如图甲,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如图乙),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由于分子间作用,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水膜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与固体接触处,也有奇妙的现象。先后向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和一块涂了石蜡的玻璃上滴一滴水,晃动玻璃板,洁净的玻璃板上这滴水散开,石蜡上的则是滚来滚去(如图丙)。像这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叫作浸润;如果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作不浸润。所以水能浸润玻璃,但水不能浸润石蜡。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
(1)液体表面比内部的分子距离 (大/小);
(2)水滴在石蜡表面时,水和石蜡的相互作用 (大于/小于/等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B. 清晨的露珠看起来近似球状主要是因为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C. 回形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D. 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5)如图是酱油滴在A、B两种材料表面的油滴形状。小明发现倒酱油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酱油沿着瓶口流到瓶子外面,他认为选用材料B做酱油瓶的瓶口就能保持瓶子清洁。他选择的理由是 。
【答案】 大 小于 D A 酱油与B材料不浸润
【详解】(1)[1]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所以液体表面比内部的分子距离大。
(2)[2]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水不能浸润石蜡,说明水和石蜡的相互作用小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3]由于分子间有引力,液体会使表面尽可能缩小,所以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b部分会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故选D。
(4)[4]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由于表面张力,水面上形成一层有弹性的薄膜,昆虫的重量还不足以压破这层膜,所以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来往,故A正确;
B.由于分子间有引力,液体会使表面尽可能缩小,所以清晨的露珠看起来近似球状主要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回形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也是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由于表面张力,水面上形成一层有弹性的薄膜,回形针的重量还不足以压破这层膜,所以可以在水面上不下沉,故C错误;
D.小木块浮于水面上,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5)[5]由图可知酱油与B材料不浸润,所以选用材料B做酱油瓶的瓶口就能保持瓶子清洁。2024年江苏省初二物理期中综合测试卷三(范围:第6-8章)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成绩评定: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2分)“掬手为升”是我国古代的计量方法之一,掬即为双手捧。如图,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约为( )
A.2g B.200g C.20kg D.200kg
2.(本题2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表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煤油 铁
水银 铜
A.液体的密度可能大于固体的密度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某种物质的密度是,则这种物质一定是酒精
3.(本题2分)如果科学家要在失重环境中做实验,下列操作中不能进行的是(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天平测质量 D.用电子表测时间
4.(本题2分)小明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2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A.25.2g B.24.8g
C.25g D.无法判断
5.(本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下能挂重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海绵的体积会被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6.(本题2分)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7.(本题2分)如图所示,篮球在空中飞行,忽略空气阻力,下面对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本题2分)如图所示,消防员正进行徒手爬杆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杆上时,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B.静止在杆上时,抱紧杆子会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
C.向下滑动时,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D.向下滑动时,抱紧杆子会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
9.(本题2分)小明用如图装置测量长木板对木块施加的摩擦力大小。下列条件必须满足的是( )
①桌面必须要是水平的
②长木板上表面必须要是水平的
③弹簧测力计必须要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
④拉力F必须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本题2分)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连接一个金属块,金属块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金属块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f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2与F3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本题2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本题2分)一个底面积为S,高度为L的薄壁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若将液体倒出一部分(正立时近弯处),测得液面高度为L1,然后封住瓶口。将瓶倒置,如图乙所示,测得液面高度为L2。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8分)
13.(本题2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空气的密度是1.29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 。
14.(本题3分)用天平测量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将该石块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为b,石块的密度是 kg/m3。若读数时视线为a,测得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本题2分)铝合金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室内推拉门门框多用铝合金制成,因为铝合金 小,质量小,推拉更轻便。铝合金的缺点是 低,不耐高温。
16.(本题3分)医院里的氧气瓶容积为0.04m3,氧气的密度为10kg/m3,则这个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为 kg,若抢救病人后,该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6kg/m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kg,抢救病人用去 kg的氧气。
17.(本题2分)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可知:量杯的质量是 g,60cm3的该液体质量是 kg。
18.(本题3分)如图所示,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因为在摩擦过程中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负电;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小球B带 电荷,小球A一定不可能带 电荷。
19.(本题2分)5月30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依靠火箭将三位宇航员送入太空.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向下喷射大量燃气,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该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到了太空中,三位宇航员的质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0.(本题2分)如图两种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如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量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以 (选填“甲”、 “乙”或“丙”) 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当按图(a)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 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 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放开手会发现硬纸板不能保持静止,仍要恢复到图(a) 所示位 置,这个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 上。
22.(本题4分)2022年2月2日晚,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循环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开赛,中国队以7:6击败对手,取得开门红。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底的,另一只是橡胶底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甲,她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甲乙向右滑行。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 (A.左;B.右);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 (A.左;B.右)。该运动员b脚应该穿 (A.橡胶;B.塑料)底的鞋。投掷出去后,其余两名队员要在冰壶运动前不断地擦冰,目的是 (A.增大;B.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
23.(本题3分)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全部融化后容器内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 g,石块的密度是 kg/m3。(已知ρ冰=0.9×103kg/m3)
三、作图题(共6分)
24.(本题2分)如图乙所示,是地球的示意图,地球上的苹果树有一苹果正在下落,同时倪浩同学掷出一个铅球,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和铅球受重力的示意图。
25.(本题2分)如图,悬挂着的A、B两球带异种电荷,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画出A球的受力示意图。
26.(本题2分)如图,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小车受到的所有力。
四、实验题(共36分)
27.(本题7分)小强想测一块石子的质量,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接着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对天平进行调平,其操作的不当之处是 ;
(2)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3)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将石子放在 盘,用镊子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往右盘添加砝码,当加入5g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石子的质量为 g。
28.(本题5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 ;
(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 (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 (相同/不同)。
29.(本题9分)探究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呢?
(1)将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在用同样的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如图(a)所示,观察现象;
(2)用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复上述实验,如图(b)所示,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分析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1)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性一定是 (相同/不同)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是因为玻璃棒 (失去/获得)电子。你认为丝绸 (带电/不带电);
(2)通过实验步骤1、2我们发现: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 (吸引/排斥)的;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相互 (吸引/排斥)的;因此我们作出初步的结论: ;
(3)通过观察步骤3发现,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 (吸引/排斥)的;
(4)因此我们推断: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的性质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的性质一定是 (相同/不同)的。
30.(本题8分)如图所示是小华物理学习小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根据 的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观察图甲、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图甲、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 ;
(4)观察图乙、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3,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木块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物理量是 (填编号);
A.木板的质量m1
B.木块的质量m2
C.砝码的质量m3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 。正确的做法是: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只要将 ,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31.(本题7分)在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会引起石油污染。生活中常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进行石油回收。小侨用天平、量筒和石油等器材测量能够吸收石油的某干燥固体的密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1)他将固体放于天平左盘,往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砝码和游码所对刻度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该固体的质量为 g;
(2)他将固体用体积忽略不计的保鲜膜包裹严密,放入盛有50mL石油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由此算出该固体的密度为 g/cm3;
(3)接下来,小侨又测量了石油的密度,他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铁丝伸进量筒,将保鲜膜戳破几个洞,便于物体吸收石油,已知物体吸收石油后体积不变,等物体充分吸收石油后读出量筒中液面在56mL刻度处,取出物体擦干表面后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26.8g(仍使用图乙的砝码)。则物体吸收了 cm3的石油,计算后得知石油密度 g/cm3;
(4)小侨重新检查整个实验,发现天平称量时使用的20g砝码有一个小缺口,则所测得的石油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同组的小融单独拿出一个烧杯,如图丁所示,将其装满石油后测出烧杯和石油总质量为m1,小心放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后清理外壁,测得总质量为m2;继续小心放入另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体B后再清理烧杯外壁,测得此时总质量为m3。则物体A和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 (用m、m1、m2、m3表示)。
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
32.(本题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膜的奥秘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里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如图甲,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如图乙),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由于分子间作用,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水膜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与固体接触处,也有奇妙的现象。先后向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和一块涂了石蜡的玻璃上滴一滴水,晃动玻璃板,洁净的玻璃板上这滴水散开,石蜡上的则是滚来滚去(如图丙)。像这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叫作浸润;如果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作不浸润。所以水能浸润玻璃,但水不能浸润石蜡。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
(1)液体表面比内部的分子距离 (大/小);
(2)水滴在石蜡表面时,水和石蜡的相互作用 (大于/小于/等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B. 清晨的露珠看起来近似球状主要是因为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C. 回形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D. 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5)如图是酱油滴在A、B两种材料表面的油滴形状。小明发现倒酱油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酱油沿着瓶口流到瓶子外面,他认为选用材料B做酱油瓶的瓶口就能保持瓶子清洁。他选择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