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扬州慢》(淮左名都)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2.鉴赏词作的意象和语言
3.赏析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识作者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知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
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长调”就属于慢词,“扬州慢”中的“慢”就是慢词之意。
晓常识
【任务2】自由朗读词作,思考: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读词前小序,想想小序交代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交代了词作的:
时间
地点
所见所闻的扬州景色
写作的缘由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3)扬州这座繁华之城在词人眼中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体现在哪(找出相关语句)?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等。
一个“悲”字,奠定了这首词悲切伤感的基调。
空城
【任务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以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分析其意蕴,并说说这些意象共同的表达效果。
【目标二】鉴赏词作的意象和语言
意象 意蕴 效果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悯乱的无限痛惜之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桥边红药
清越的号角
揭示战争的破坏程度,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
烘托物是人非、凄清冷落的氛围
有“寂寞开无主”之感和生在乱世无人怜之叹
军号凄厉,渲染空城的凄清
因“空”而“惊”,反照现实中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写杜牧过去来扬州时这里热闹繁荣,而今,如果杜牧再来扬州,必会为这里的凄清荒凉而心惊。由此,可以衬托出扬州城如今的荒凉以及作者内心的悲痛,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任务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为何而惊?请赏析该句。
(2)请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寒”字运用了通感的写作手法。“寒”本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突出主观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
【任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目标三】赏析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
(1)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
3
2
虚实结合:“过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荠麦青青”,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
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作为当年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请简要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句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反衬(或对比) 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
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
这三句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恸之情。
(4)词人写昔日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昔日的扬州:虚写
现在的扬州:实写
一边是繁华热闹
一边是萧条冷落
这首词写词人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