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 课件(共1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 课件(共1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15: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再别康桥》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赏析诗歌语言美,理解诗中意向与情感的融合
3.评析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社”代表作家。1918年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深造,受到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与闻一多、朱湘等倡导“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
识作者
知背景
本诗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徐志摩先生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葱绿色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
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诗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的新月诗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的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晓常识
新月诗派
【任务2】自由朗诵诗歌,找出诗歌的韵脚。
这首诗的韵脚是:












【目标二】赏析诗歌语言美,理解诗中意向与情感的融合
【情景】《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为文风格,诗的语言清新华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随情而动。外在形式之美与内在感情之美和谐统一,让读者的心弦随之波动。诗歌语言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成功、全面地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形象美。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桥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
不可以互换。“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的黯然神伤。
【任务1】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鉴赏诗歌的语言美。
(1)诗的开头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可以互换吗?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试对这几句诗进行赏析。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母校榆荫下的清潭。“揉碎”实写了“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样子,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静美。由潭水引发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联想,“沉淀”说明了诗人对康桥的记忆之深,“彩虹似的梦”极言往事的美好。此处由康河的美景联想到在母校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个“彩虹似的梦”也引出了下文“寻梦”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3)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句诗?
这几句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4)这首诗使用了很多叠词,把它们找出来,感受一下叠词的作用。
使用的叠词有:轻轻、油油、悄悄。
第一节的三个“轻轻”,实写只身来到康桥时的情景,强调动作轻,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三节的“油油”写出了“青荇”在水中随水摇动时的自然和水流过叶片时的流畅,写出了水波的清澈、细腻,充满了柔情蜜意,有一种质感美。
第六、七节的“悄悄”,渲染了一种轻柔静谧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眷恋和热爱,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情景】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任务2】《再别康桥》中描写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融在一起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诗中描写了诗人再别康桥时所看到的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河畔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星辉以及夏虫和想象中离别的笙箫,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清丽的图画,这些图画融入了诗人对母校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愁别绪。这种情绪还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即对失去的美好事物,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目标三】评析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任务】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三美
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
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整齐,四行一节,每一行的排列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美。
诗歌具有画面感,用词上,讲究色彩的运用,如“金柳”“艳影”“青荇”“彩虹”等词充满色彩感,如一幅美丽的画面。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