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雨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字,积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3.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体会雷雨前的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字,积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体会雷雨前的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对雨天的感受和喜好)
2.春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小雨沙沙的,大雨哗哗的)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夏天一场特别的雨——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3.齐读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吧!(引导学生读出对雷雨的好奇和期待)讲解雷的部首雨字头,雨字头要扁一些,四点要对整齐。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感受雷雨的情境。(教师范读,注重语调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注意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按顺序分段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雷雨前部分(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指名读文,学生评价)
2.理解“黑沉沉”的意思:课文中用了“黑沉沉”这个词来形容乌云,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压抑的感觉来读读这一段吧!(引导学生读出凝重的感觉)
4.学习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3自然段,想想雷雨前还有哪些景象?(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感受)
5.理解重点词语:忽然、垂下来、逃走了等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动作演示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们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6.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紧张、急促的感觉来读读这两段吧!(引导学生读出紧张气氛)
(二)学习雷雨中部分(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雷雨中”部分,思考:雷雨中有哪些景象?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雨由小到大、由急到缓的变化过程。
3.理解重点词句,如“哗,哗,哗,雨下起来了”等,体会雷雨时的猛烈、急促气氛。
4.有感情地朗读“雷雨中”部分,读出猛烈、急促的感觉。
(三)学习雷雨后部分(第7-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7-8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段课文,想想雷雨后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感受)
2.理解重点词语:清新、彩虹等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它们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3.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欣喜之情来读读这两段吧!(引导学生读出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四、集中写字,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生字:雷、乌、黑、压、垂等生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它们的笔顺和结构特点。
3.教师范写生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些生字,注意书写要点和笔顺规则。
4.学生临写、练写: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临写、练写这些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一次雷雨天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或编写与雷雨相关的小故事。
3.背诵课文:最后,请同学们在课后背诵这篇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
雷雨
雷雨前:空气沉闷 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雷雨中:雨下起来 越下越大 渐渐变小
雷雨后:空气清新 景色优美 动物欢畅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