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2024年 初中中考生物学押题预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和生物圈-2024年 初中中考生物学押题预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16:28:13

文档简介

生物和生物圈
押题解读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而生物的生活又离不开生物圈,因此这一部 分的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以下几点:
1、生物的特征
2、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3、食物链、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5、保护生态系统
6、生物圈范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大题专攻
一、综合题
1 .位于江门新会的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森 林覆盖率达 90%以上,植物种类多达 100 多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上常年水气蒸腾,云雾缭绕,
形成“云峰烟雨” 、“ 东岭晨曦”等自然景观,夹带着高山密林湖泊的清新空气,宛如人间仙境。
(1)圭峰山可以看作是 ,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要想了解圭峰山上的生物种类,可以 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对圭峰山的生物进行归类,可根据 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
物三大类。
(2)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 作用时, 能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3)圭峰山的空气湿度明显大于江门市区的空气湿度,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吸收水分,再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2 .蒋丽娇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 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生命,请将图中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 ③ 。
(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铁树开花 b .礼花绽放 c .火山喷发 d .蜜蜂采蜜 e .猎豹捕食斑马
(3)图中 A 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4)“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蚯蚓能使
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 .我国曾发行一套蜜蜂邮票, 其中一枚名为“授粉” ,描绘了蜜蜂为荔枝传粉的景象(图 1)。某地荔枝生态
果园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建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的生态系统。
(1)由图 1 可知, 荔枝的传粉方式是 传粉。图 2 是荔枝花的一种, 其分叉的① 容易接受花粉;
受精后的 发育成果实;图 3 中的④ 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2)荔枝生态果园中, 影响荔枝的环境因素, 既有蜜蜂等 因素, 也有温度、阳光、水、空气等非生
物因素。
(3)荔枝生态果园中科学配置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 不仅有助于提升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还能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4 .2013 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 出到 2015 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日照市某农场为实现 该目标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
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后回答: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的非生物部分有 。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若人要获取 100KJ 的
能量至少需要消耗农作物 KJ。
(3)图中 A 、B 、C 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 (填字母)。
(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 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
多的生物应该是 ,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
(5)图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多级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能使能
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小。
5 .学习完动物类群和生物分类的知识后, 小明同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进行如下图的分类, 请回答以
下问题(其中字母代表动物种类,序号代表分类依据):
(1)请写出。代表的分类依据 。
(2)请填写 B 、C 所代表的动物 、 。
(3)与 E 相比, F 在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 ,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D 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其独特的呼吸方式是 ,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5)动物的种类不同,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但它们都能够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 。
6 .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
(1)蚯蚓能从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同时,蚯蚓的活动又能使土壤
疏松,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 (选填“温度”或“水分” )会影响生物。
(3)“草盛豆苗稀”在生态因素中, “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 因素;据调查,工业废水、有机农药等不
断污染长江,危害我国的国宝白鳍豚的生存,废水及农药属于影响白鳍豚生存的 因素。
7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鹰和蛇既是 关系,又是 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哪种动物灭绝,会导致另外两种动物的灭绝? 。
(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8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猫头鹰和鼠存在 关系。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 流动的。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害农药污染,那么,图
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使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在
护绿、低碳方面能够做些什么? (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 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 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
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 a 、b 、c 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 c 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 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流动的。
(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温室效 应现象的发生。除了节能减排, 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 ,实际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生物圈
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 。
10 .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对某个生态系统调查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生
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生态系统都是由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图中甲包括空气、土壤、 和 等非生物因
素。
(2)图中的 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 和氧气。
(3)图中的乙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 ,返回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
用。
(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称为 由许多条这种链条式联系彼此交
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5)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鹰,短期内 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6)青蛙大多数是体外受精,雌蛙和雄蛙进行抱对,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从而形成受精卵,受精
卵会逐渐孵化长出蝌蚪。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11 .2022 年 12 月 8 日,在联合国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 40 周年大会上,国际社会对日本福岛核 污染水处置问题再次表示严重关切。核污染水排海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相关国家公众健康,不是日本一家
的私事。若福岛海域附近的生态系统存在以下图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被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2)若核污染水真的排入福岛海域,那么核物质就会进入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 的
体内富集得最多。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这些能量由水生植物固定,并随着食物链逐级 。
12.每年从 6 月初至 6 月底我国由南向北小麦依次成熟, 并进入采收季节。北京郊野上空回响着“割麦割谷”
的叫声,这声音源自四声杜鹃又名布谷鸟,催促着人们抓紧收获。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
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卵,并
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卵,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
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那么,杜鹃为什么要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
鸟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
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
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卵。
(1)杜鹃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四声杜鹃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
年春季再飞回北方地区,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四声杜鹃以松毛虫为食物,也吃蝗虫,蝗虫是小麦田中主要害虫,写出一条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小麦在不同地区成熟时间不同,这一现象说明影响小麦成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4)小麦采收后要及时晾晒,降低麦粒的含水量,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将小麦储存在
环境中。
13 .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 [A]属于 部分。
(2)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3)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用字母表示)。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
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4)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14 .下图①②③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 ] 被固定在植物体内,结果形成了储存能量的

_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被固定的二氧化碳通过[ ] 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了 ,并释放能
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3)动植物遗体被细菌和真菌通过 作用被分解成了 等物质。
(4)图中所示的过程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一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近年来, 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 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下图表示目
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进而通
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最少的是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
作用。
(3)图中所示的 还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遗体和排泄物分解转化成沼气。从能量角度 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
大大增加生物圈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 实现的,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形成了 。
16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闻名于全国,他们将猪的粪尿用于种果、种菜、肥田;鱼塘之水用于清洗猪栏;鱼
塘水面用于养鸭;鸭粪喂鱼;蔬菜又用于养猪、养鸭。请回答: (括号内填备选答案的代号)
(1)和传统农业不同的是,这种农业属于( )
A .生态农业 B .设施农业
(2)在这种农业模式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非生物成分是 。
(3)猪的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 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4)请简要说说建立这种模式的好处: 。
17 .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 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
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生物成分还包括 ,为了让这一生态系统更好地维持
平衡,还需要 成分的参与。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因而能量的流动是
的。
(4)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因为 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8.2022 年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为我国承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之前现碳中和” 后的首次国际体育盛会, 在办奥过程中, “绿色冬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 始终坚 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 处处体现着“绿
色”办奥的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低碳”冬奥的提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图所示,二氧化碳释放的途径有 、
等。
(2)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进行的;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
了生物圈的 平衡。
(3)若推荐你做一名冬奥志愿者,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绿色冬奥”做些什么? 。
19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成为我们新时代 的新追求。
(1)新能源汽车能减少石油产品的燃烧, 降低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它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 实现
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第三次变革。
(2)“厕所革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甲烷菌作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 (填“生产者”“消费者”
或“分解者”),能将厕所污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洁净的沼气。
(3)我国设立植树节 40 年来,森林面积增长一倍,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绿色植物通 过 这一生理活动散失大量水分,提高空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它的光合作用又维持了生物
圈的 平衡,因此要倡导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20 .岳阳市花是栀子花。栀子是常绿灌木,原产中国亚热带气候区及长江流域。各种栀子只能在微酸性土 壤中生长,喜光稍耐荫,喜肥耐瘠薄干旱。品种较多,湘北地区主要有黄栀子、大花栀子、小花栀子、斑 叶栀子等 4 种。栀子花易栽植,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均可繁殖。栀子花,四季长青,有“五月栀子闹端
阳”之说,银花满市,胜似玉荷,洁白无瑕,芳香馥郁,香醉巴陵。
(1)列举 2 种文中提到的对栀子花影响较大的生态因素 。
(2)栀子花有黄栀子、大花栀子等多个品种,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栀子花繁殖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式,相比播种的最大优点是 。
(4)栀子花开芳香馥郁,这对它本身而言意义主要是 。
(5)栀子花作为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 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生物和生物圈
押题解读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而生物的生活又离不开生物圈,因此这一部 分的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以下几点:
1、生物的特征
2、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3、食物链、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5、保护生态系统
6、生物圈范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大题专攻
一、综合题
1 .位于江门新会的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森 林覆盖率达 90%以上,植物种类多达 100 多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上常年水气蒸腾,云雾缭绕,
形成“云峰烟雨” 、“ 东岭晨曦”等自然景观,夹带着高山密林湖泊的清新空气,宛如人间仙境。
(1)圭峰山可以看作是 ,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要想了解圭峰山上的生物种类,可以 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对圭峰山的生物进行归类,可根据 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
物三大类。
(2)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 作用时, 能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3)圭峰山的空气湿度明显大于江门市区的空气湿度,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吸收水分,再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答案】(1) 生态系统 调查法 形态结构
(2) 光合 二氧化碳 碳-氧
(3) 根 蒸腾 水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因此圭峰山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部分两部分组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 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 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即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 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想了解圭峰山上的生物种类,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 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
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群落,因此森林可看成是 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 吸碳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因为植物
的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增加了大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 .蒋丽娇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 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生命,请将图中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 ③ 。
(2)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铁树开花 b .礼花绽放 c .火山喷发 d .蜜蜂采蜜 e .猎豹捕食斑马
(3)图中 A 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4)“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蚯蚓能使
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答案】(1)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2)ade
(3)细胞
(4)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
成的。题干概念图中①是生命、 ②是非生物因素、 ③是生态因素。
(1)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③生态因素分为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土壤和温度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 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有①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具有
生命现象。
(2)
a .铁树开花,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d .蜜蜂采蜜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e .猎豹捕 食斑马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它们都属于生命现象。 b .礼花绽放没有生命现象; c .火山喷发是自然
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de。
(3)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图中 A 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
“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 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 减少水分的散失, 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 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 壤肥力, 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
响,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3 .我国曾发行一套蜜蜂邮票,其中一枚名为“授粉” ,描绘了蜜蜂为荔枝传粉的景象(图 1)。某地荔枝生
态果园通过科学配置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建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的生态系统。
(1)由图 1 可知, 荔枝的传粉方式是 传粉。图 2 是荔枝花的一种, 其分叉的① 容易接受花粉;
受精后的 发育成果实;图 3 中的④ 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2)荔枝生态果园中, 影响荔枝的环境因素, 既有蜜蜂等 因素, 也有温度、阳光、水、空气等非生
物因素。
(3)荔枝生态果园中科学配置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种类和数量, 不仅有助于提升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还能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答案】 虫媒传粉(或异花传粉) 柱头 子房 种子 生物 自我调节
【分析】(1)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2)图 2 中的①柱头、 ②子房;图 3 是果实,其中③果实、 ④种子。
【详解】(1)据图可见:荔枝花依靠昆虫帮助完成传粉过程,因此属于虫媒花。传粉方式包括自花传粉和 异花传粉,荔枝花依靠昆虫进行异花传粉。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①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 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 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受精后②
子房发育为③果实,胚珠发育为④种子。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荔枝生态果园中,
影响荔枝的环境因素,既有蜜蜂等生物因素,也有温度、阳光、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3)在一般情况下,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 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所 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 力就越大, 反之, 调节能力就小。 可见荔枝生态果园中科学配置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种类和数
量,不仅有助于提升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还能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花的结构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根尖的结构以及生态系
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
4 .2013 年初, 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 提
出到 2015 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日照市某农场为实现
该目标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
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后回答: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的非生物部分有 。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若人要获取 100KJ 的
能量至少需要消耗农作物 KJ。
(3)图中 A 、B 、C 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 (填字母)。
(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 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
多的生物应该是 ,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
(5)图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多级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能使能
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小。
【答案】(1)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等
(2) 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 500
(3)B
(4)人
(5)能量利用率
(6)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 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
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数量减少。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 能量沿 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
食物链不断积累,也就是食物链越后端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
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2)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 2 条食物链:农作物→家禽、家畜→
人,农作物→人。若人要获取 100KJ 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农作物 100KJ÷20%=500KJ。
(3)
青蛙是以昆虫为食的,青蛙数量增加,昆虫的数量就减少;反之,青蛙的数量减少,昆虫的数量就增加,
所以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 B 图。
(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 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人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级别的消费者, 所以体内积存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会是人。
(5)
“从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及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 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又有效缓解了
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这一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 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将
会被杂草所取代” ,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
5 .学习完动物类群和生物分类的知识后, 小明同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进行如下图的分类, 请回答以
下问题(其中字母代表动物种类,序号代表分类依据):
(1)请写出。代表的分类依据 。
(2)请填写 B 、C 所代表的动物 、 。
(3)与 E 相比, F 在陆地上产卵,其卵有坚韧的 ,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D 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其独特的呼吸方式是 ,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5)动物的种类不同,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但它们都能够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 。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 蚯蚓
家鸽
(3)卵壳
(4) 肺 双重呼吸
(5)适应性
【分析】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动物的
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柱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柱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
动物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根据体温是否恒定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1)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柱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柱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 动物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观图可知,蜜蜂、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鲫鱼、家犬、青蛙、蝮蛇、家鸽
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而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不具有外骨 骼。所以 B 是蚯蚓。家鸽属于鸟类,其生殖方式是卵生,家犬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所
以 D 是家鸽。
(3)
蝮蛇属于爬行动物,能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受精卵比较大,卵内养料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
韧的卵壳保护,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
D 是家鸽属于鸟类, 肺是家鸽的呼吸器官,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次呼吸在肺内完成两次气体交换。 气囊
辅助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成为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动物
的种类不同,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但它们都能够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6 .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
(1)蚯蚓能从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同时,蚯蚓的活动又能使土壤
疏松,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环境。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 (选填“温度”或“水分” )会影响生物。
(3)“草盛豆苗稀”在生态因素中, “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 因素;据调查,工业废水、有机农药等不
断污染长江,危害我国的国宝白鳍豚的生存,废水及农药属于影响白鳍豚生存的 因素。
【答案】(1) 适应 影响
(2)温度
(3) 生物 非生物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 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
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适应环境, 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
(1)
蚯蚓长期生活在土壤中,能从富含有机物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
物还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
农历的四月, 春去夏来, 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 而山里的桃花正在盛开。海拔每升高 1000 米, 气温会下 降 6 度,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开花的重要因素,山里温度低,
开花就迟。
(3)
草盛豆苗稀,说明杂草和豆苗形成了竞争关系,杂草在豆苗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工业废水、有机 农药等不断污染长江,危害我国的国宝白鳍豚的生存,废水及农药属于影响白鳍豚生存的生态因素中的非
生物因素。
7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鹰和蛇既是 关系,又是 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哪种动物灭绝,会导致另外两种动物的灭绝? 。
(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4
(2) 捕食 竞争
(3)昆虫
(4)鹰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
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
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是生态
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致,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有 4 条食物链:植物→ 昆虫→鸟→鹰;
植物→ 昆虫→蛙→蛇→鹰;植物→ 鼠→蛇→鹰;植物→ 鼠→鹰。
(2)
图中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又共同以鼠为食,所以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动物昆虫灭绝,会导致蛙和鸟这两种动物的灭绝,因为它们营养物
质渠道单一,只能以昆虫为食。
(4)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渐积累,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高,故体内有
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8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猫头鹰和鼠存在 关系。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 流动的。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害农药污染,那么,图
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使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在
护绿、低碳方面能够做些什么? (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环境
(2) 4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捕食
(3) 食物链 食物网 猫头鹰
(4)可以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 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生态系统, 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
图中有 4 条食物链:草→ 鼠→猫头鹰;草→ 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 吃虫鸟→猫头鹰;草→食草 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长的一条为: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由图中可以看出猫头
鹰和鼠存在捕食关系。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营养级最高的猫头鹰
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
(4)
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而达到护绿、低碳的目的。
9 .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 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 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
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 a 、b 、c 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 c 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 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流动的。
(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温室效 应现象的发生。除了节能减排, 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 ,实际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 使生物圈
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 。
【答案】(1) 5/五 沙鼠或蝗虫
(2) 二氧化碳/CO2 1 、3 、4 、5
(3)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4)碳—氧平衡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 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二表示了生 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消费者
——动物,甲代表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 2 表示光合作用、 1 、3 、4 表示呼吸作用。
(1)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青草→沙鼠→荒漠雕鸮、 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鸮、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鸮、青草→ 蝗虫→蜥蜴→荒漠雕鸮, 共 5 条。图二中 a、b、c 三种生物, 根据有机物含量变化可知, c 有机物含量最多,
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越来越少,则 c 代表蝗虫或沙鼠。
(2)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植物通 过 3 和 4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通过 1 分解作用分 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 2 光合作用所利用;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 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化 石燃料是由生物残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所以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1 、3、
4 、5。
(3)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 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的 2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
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为碳—氧平衡。
10 .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对某个生态系统调查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生
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生态系统都是由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图中甲包括空气、土壤、 和 等非生物因
素。
(2)图中的 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 和氧气。
(3)图中的乙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 ,返回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
用。
(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称为 由许多条这种链条式联系彼此交
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5)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鹰,短期内 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6)青蛙大多数是体外受精,雌蛙和雄蛙进行抱对,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从而形成受精卵,受精
卵会逐渐孵化长出蝌蚪。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答案】(1) 生物 水分 温度(或“ 阳光”等)
(2) 生产者 有机物
(3)无机物
(4) 食物链 食物网
(5)蛇
(6)生长和繁殖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 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 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 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 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能力有限。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
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图中甲包括空气、土壤、水分、温度、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2)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
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图中的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3)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
图中的乙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返回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4)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所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称为食
物链。由许多条这种链条式联系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鹰,短
期内蛇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6)
青蛙能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繁殖后代,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11 .2022 年 12 月 8 日,在联合国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 40 周年大会上,国际社会对日本福岛核 污染水处置问题再次表示严重关切。核污染水排海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相关国家公众健康,不是日本一家
的私事。若福岛海域附近的生态系统存在以下图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被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2)若核污染水真的排入福岛海域,那么核物质就会进入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 的
体内富集得最多。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能,这些能量由水生植物固定,并随着食物链逐级 。
【答案】(1) 4/四 水生植物→蟹→鹭
(2)鹭
(3) 太阳 递减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 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 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2)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等) 在 生活于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3)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
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详解】(1)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 4 条:水生植物→ 蟹→ 鹭、 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其中
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蟹→鹭。
(2)在生态系统中, 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鹭的级别最高,
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
(3)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网的流
动而逐级递减。
12.每年从 6 月初至 6 月底我国由南向北小麦依次成熟, 并进入采收季节。北京郊野上空回响着“割麦割谷”
的叫声,这声音源自四声杜鹃又名布谷鸟,催促着人们抓紧收获。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
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卵,并
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卵,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
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那么,杜鹃为什么要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
鸟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
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
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卵。
(1)杜鹃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四声杜鹃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
年春季再飞回北方地区,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四声杜鹃以松毛虫为食物,也吃蝗虫,蝗虫是小麦田中主要害虫,写出一条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小麦在不同地区成熟时间不同,这一现象说明影响小麦成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4)小麦采收后要及时晾晒,降低麦粒的含水量,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将小麦储存在
环境中。
【答案】(1) 消费 先天性行为
(2)小麦→蝗虫→ 四声杜鹃
(3)温度
(4)低温、干燥、低氧等
【分析】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属于消费者。生来就有的,由遗
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1)
杜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属于消费者。四声杜鹃春季在北京地区繁 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方地区,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
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根据四声杜鹃也吃蝗虫,蝗虫是小麦田中主要害虫,
写出的食物链是小麦→蝗虫→ 四声杜鹃。
(3)
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小麦在不同地区成熟时间
不同,这一现象说明影响小麦成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4)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 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因此小麦采收后要及时晾晒,降低麦粒的含水量,这样做是为了抑制呼吸作 用。此外,还应该将小麦存储在低温、干燥、低氧等环境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
弱。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氧气浓度低,呼吸作用弱,上述做法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13 .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 [A]属于 部分。
(2)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3)在该生态系统中, 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用字母表示)。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 经
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4)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1)非生物
(2) 2 F→E→D
(3) F D
(4)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 .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 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 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 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4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5.在生 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
现象叫有毒物质的富集。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A 阳光属于
非生物部分, G 是细菌、真菌,属于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图中共有 F→E→D ,F→B→C→D 两条
食物链,最短的食物链是: F 草→E 兔→D 鹰。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 所以营养级最低的生物, 数量最多, 能量最高, 即图
中的生物 F;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 D 鹰。
(4)该生态系统中, D 以 C 为食, 两者之间构成捕食关系。由分析可知, 通常情况下,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
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 .下图①②③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 ] 被固定在植物体内,结果形成了储存能量的

_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被固定的二氧化碳通过[ ] 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了 ,并释放能
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3)动植物遗体被细菌和真菌通过 作用被分解成了 等物质。
(4)图中所示的过程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一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光合作用 有机物 ③呼吸作用 水 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促进物
质循环
【分析】试题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 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 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
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详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并储存能量, 同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②光合作用被固定在植物体内,结果形成了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植物体
内被固定的二氧化碳通过③呼吸作用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了水,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3)细菌和真菌通过①分解作用被分解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物质。
(4)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图中所示的过程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点睛】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近年来, 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 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下图表示目
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进而通
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最少的是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
作用。
(3)图中所示的 还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遗体和排泄物分解转化成沼气。从能量角度 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
大大增加生物圈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 实现的,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形成了 。
【答案】(1) (绿色)植物 有机物和氧气
(2) 甲 分解者
(3)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多级利用 二氧化碳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统一的整体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 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的量,生物部分由生 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指起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 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 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
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 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一部分为人类和其 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
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因此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
(2)
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 物中。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第一级营养级向后一级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
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
在食物链:植物→丙→ 乙→ 甲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甲。图中。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细菌、真菌的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 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
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碳)循环。
(3)
图中所示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又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遗体和排泄物分解转化成沼气。该 生态农业从能量角度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比传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 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 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 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
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4)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
部分,生命活动都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
们将生态系统各部分联系成了统一的整体。
16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闻名于全国,他们将猪的粪尿用于种果、种菜、肥田;鱼塘之水用于清洗猪栏;鱼
塘水面用于养鸭;鸭粪喂鱼;蔬菜又用于养猪、养鸭。请回答:(括号内填备选答案的代号)
(1)和传统农业不同的是,这种农业属于( )
A .生态农业 B .设施农业
(2)在这种农业模式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非生物成分是 。
(3)猪的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 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4)请简要说说建立这种模式的好处: 。
【答案】(1)A
(2) 果、菜 鱼、鸭、猪 阳光、温度、水(每个空格内写对一个即可)
(3)分解者(或微生物)
(4)能从减少污染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中选一个角度分析即可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 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部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
物部分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
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所以和传统农业不同的是,这种农业属于生态农业。
(2)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所
以在这种农业模式中,生产者是果、菜,消费者是鱼、鸭、猪,非生物成分是阳光、温度、水。
(3)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
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猪的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利用。
(4)
建立这种模式,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17 .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
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
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生物成分还包括 ,为了让这一生态系统更好地维持
平衡,还需要 成分的参与。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因而能量的流动是
的。
(4)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因为 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 分解者 非生物
(2)玉米→蝗虫→喜鹊→雀鹰
(3)逐级递减
(4)自动调节
(5)生物圈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为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除图中所示成分外,
生物成分还包括分解者,为了让这一生态系统更好地维持平衡,还需要非生物成分的参与。
(2)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图中食物链包括: 玉米→喜鹊→雀鹰, 玉米→蝗虫→喜鹊→雀鹰, 玉米→ 田鼠→雀鹰, 共三条, 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
蝗虫→喜鹊→雀鹰。
(3)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并且是不
循环的特点。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
平衡之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5)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 及其生活环境的统一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随海水到达南极,通
过食物链进入南极动物体内。这一事例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8.2022 年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为我国承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之前现碳中和” 后的首次国际体育盛会, 在办奥过程中, “绿色冬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 始终坚 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 处处体现着“绿
色”办奥的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低碳”冬奥的提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图所示,二氧化碳释放的途径有 、
等。
(2)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进行的;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
了生物圈的 平衡。
(3)若推荐你做一名冬奥志愿者,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绿色冬奥”做些什么? 。
【答案】(1)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2) 光合 碳氧
(3)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 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
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
图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 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 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 … )、骑自行车、乘公交
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多植树,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2)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 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
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3)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宣传绿色奥运的理念,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
用电等保护生态环境。
19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成为我们新时代 的新追求。
(1)新能源汽车能减少石油产品的燃烧, 降低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它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 实现
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第三次变革。
(2)“厕所革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甲烷菌作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 (填“生产者”“消费者”
或“分解者” ),能将厕所污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洁净的沼气。
(3)我国设立植树节 40 年来,森林面积增长一倍,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绿色植物通 过 这一生理活动散失大量水分,提高空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它的光合作用又维持了生物
圈的 平衡,因此要倡导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答案】 二氧化碳 分解者 蒸腾作用 碳氧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 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来生成
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1)新能源汽车能减少石油产品的燃烧,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它将人类带入清洁能
源时代,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第三次变革。
(2)“厕所革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甲烷菌作为生态系统组成中的分解者,能将厕所污物物
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洁净的沼气。
(3)我国设立植树节 40 年来,森林面积增长一倍,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绿色植物通 过 蒸腾作用这一生理活动散失大量水分,提高空气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它的光合作用又维持了
生物圈的 碳氧平衡,因此要倡导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点睛】理解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是通过光合作用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已达到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也能促进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0 .岳阳市花是栀子花。栀子是常绿灌木,原产中国亚热带气候区及长江流域。各种栀子只能在微酸性土 壤中生长,喜光稍耐荫,喜肥耐瘠薄干旱。品种较多,湘北地区主要有黄栀子、大花栀子、小花栀子、斑 叶栀子等 4 种。栀子花易栽植,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均可繁殖。栀子花,四季长青,有“五月栀子闹端
阳”之说,银花满市,胜似玉荷,洁白无瑕,芳香馥郁,香醉巴陵。
(1)列举 2 种文中提到的对栀子花影响较大的生态因素 。
(2)栀子花有黄栀子、大花栀子等多个品种,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栀子花繁殖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式,相比播种的最大优点是 。
(4)栀子花开芳香馥郁,这对它本身而言意义主要是 。
(5)栀子花作为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 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阳光、土壤、水分(答对两个即得分)
(2)基因
(3)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4)有利于引来昆虫让它们帮忙传粉
(5)光合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
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
栀子只能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喜光稍耐荫,喜肥耐瘠薄干旱,说明对栀子花影响较大的生态因素有土壤、
阳光、水分。
(2)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栀子花不同品种是种内基因的不
同,表示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
(3)
扦插、压条、分株都属于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
点是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4)
花香的意义,可能是吸引昆虫,帮助繁衍,也可能是驱逐害虫。栀子花的花香有利于引来昆虫让它们帮助
传粉。
(5)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