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第四课时甲骨溯源 一词多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第四课时甲骨溯源 一词多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15: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上第八单元第四课时甲骨溯源 一词多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衍变过程,理解字义。
2.在具体语境中把握多义词的含义,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汉字衍变过程,理解字义。
2.在具体语境中把握多义词的含义,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央视科教频道《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在制作了“甲骨文探秘——“六书”传古今”和“甲骨文探秘——甲骨惊天下”两期节目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而我们安阳作为甲骨文的发源地,看着家门口的甲骨文,你又了解多少呢?
学习活动
一、甲骨文溯源
学习情景任务:
殷墟长廊那些甲骨文字,揭开了商朝的神秘面纱,引起了来往参观的省内外学校师生的驻足观赏。你作为殷墟的解说员,要为来往的嘉宾解说这些古字词的渊源的内涵。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学习活动一
结合汉字演变的过程,制作一个三分钟左右的解说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在殷墟甲骨长廊播放。
学习活动二 汉字的发展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请你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找到某个或某几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资源:
《铁云藏龟》(刘鹗)
《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姬佛陀)
《殷虚书契》(罗振玉)
《说文解字》(许慎)
《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评价: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探究汉字的本义,思考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国怎 样的女性文化和婚俗文化,写一篇学习笔记。
二、探究一词多义
学习活动一
不仅字形发生着变化,字义也在发生着变化。请各小组讨论书上出现的几个一词多义现象。
1.词的本义
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如“引”: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2.词的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
3.词义引申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由一个意义向各个不同方面的引申。我们称之为“辐射式的引申”。
第二种方式是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又由乙义引申为丙义,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引申,我们称之为“链条式的引申”。
【学习资源】
《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 清吴重熹
《艺蘅馆词选》 梁令娴
《宋金元明人词十七种》 缪荃孙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词比》 陈锐
《词学指南》 谢无量
【学习评价】
梳理必修上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等文言篇目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三、课堂小结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与发展至今,靠的就是汉字。为什么汉字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的先进文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来历史发展的深厚积淀,正所谓根深叶茂,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