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9 古诗三首
1.背诵《元日》和《清明》。
2.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两个节日?
知人论诗
读诗明意
入境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此处指华山以东。
回忆,想念。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再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独:单独。
异乡:他乡。
逢:遇到。
倍:加倍。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入
境
悟
情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
境
悟
情
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写想象中兄弟们登高的情景呢?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
境
悟
情
诗人不再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而是想象家人身边缺少了自己的陪伴,该有多么遗憾啊!这种通过想象亲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描写了自己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亲人登高望远、插戴茱萸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诗
文
小
结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 ),
( )倍思亲。
遥知兄弟( ),
( )少一人。
对
比
阅
读
学完三首古诗,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王安石《元日》
杜牧《清明》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
比
阅
读
对
比
阅
读
相同之处:
都是描写我国______的景象。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日》——春节
《清明》——清明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传统节日
对
比
阅
读
不同之处:
诗人所表达的____各不相同。
《元日》——春节的欢乐景象和作者对改革的满怀信心。
《清明》——作者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身在异乡的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情感
课
堂
小
结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情感。每一首诗都表达了特殊节日里的特别情感,一词一句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李清照《永遇乐·元宵》
节分端午谁自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唐)文秀《端午》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唐)李商隐《乞巧》
拓
展
延
伸
综
合
实
践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风俗吧!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吃饺子,贴春联,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汤圆,赏花灯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 … ……
展示方式:表格,图画,思维导图……
深厚的传统文化,
是中国人的根。
课
后
作
业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