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苏 州 园 林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 ,名绍钧,字圣陶。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冼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
代表作品: 散文集有《脚步集》,
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古像》,
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3、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4、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学习写说明文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轩榭( )(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相间( ) 蔷薇( )( )2、辩明词义:
鉴赏:
斟酌: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适当。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xūnxièhèlínxúnlòujiànqiángwēi听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设计者游览者小 结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
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第二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
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
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总说(完美的图画)
(第2段)层次(第6段)色彩(第9段)本文的结构布局(第3段)配合(第4段)映衬(第5段)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拓展延伸1.结合实例说说本文与《中国石拱桥》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口头介绍我校的一处景物.作 业 介绍学校的地理园,要用总说分说的顺序有条理地说明,300字左右。再见课件46张PPT。苏 州 园 林叶 圣 陶网狮园拙 政 园 留园 江 南 园 林 甲 天 下苏 州 园 林 甲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