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18:02:23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六上·罗湖期末)周末,科科和同学去户外观察,他们可以用(  )把植物上较小的结构放大。
A.方形的水杯 B.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C.近视眼镜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透明,中间厚凸起的结构比如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可以用它把植物上较小的结构放大。
2.(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两者都不是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制作简易显微镜就是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的凸透镜则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3.(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科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可以观察的现象是B图片叶肉细胞中有很多“小小的绿点”。这些可能是叶绿体,它们的作用是光合作用。A图片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图片是人体血液红细胞。
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利用放大镜观察到了苍蝇的触角,它相当于“鼻子”,科学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研制出(  )
A.蝇眼照相机
B.蝇眼雷达
C.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是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的。
5.(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观察池塘水中的微生物时,为了防止微生物运动迅速,科科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
A.纸巾 B.脱脂棉纤维 C.碘酒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吸走玻片边缘多余水分,能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所以科科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纤维,答案为B。
6.(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用橙子制作了右图的地球(  )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观察地球自转
A.结构 B.海洋分布 C.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用橙子和吸管制作地球自转模型,吸管模拟地轴。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并不真实存在。
7.(2024六上·罗湖期末)下列对于地球公转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C.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会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描述错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描述正确。
C.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会发生改变,描述错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
8.(2024六上·罗湖期末)5月,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处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是()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5月份,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正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新西兰处于冬季。
9.(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在地图上观察以下三个城市的位置,其中最迟可以看到日出的城市是(  )
A.黑龙江 B.广东 C.西藏
【答案】C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的认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越靠东的城市越早迎来黎明。广东、黑龙江、西藏比较,广东、黑龙江的位置靠东,最早看到日出。西藏位置最西,最迟看到日出。
10.(2024六上·罗湖期末)根据课堂的学习,科科认为(  )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A.蛇会冬眠
B.蝙蝠喜欢夜晚行动
C.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
【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气候变化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数量。
A.有些动物到了冬季会冬眠,这是季节对动物的影响,说法正确。
B.昼行性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这是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说法错误。
C.有些植物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在晚上收拢花瓣,这是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说法错误。
11.(2024六上·罗湖期末)家里玩具车上的螺丝松了,科科可以选择(  )把螺丝拧紧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轮轴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要把螺丝钉拧紧应选择的工具是螺丝刀,起钉锤和核桃夹都不合适。
12.(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发现剪刀剪纸非常快速、省力,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结构特点
A.轮轴和斜面 B.杠杆和斜面 C.杠杆和轮轴
【答案】B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人们利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力、省时间、改变力的方向。不同的简单机械各有特点,让它们优势组合,能够设计出更多的产品。剪刀是杠杆和斜面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剪刀的连接轴是支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剪刀口是阻力点。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应用。
13.(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下列选项中,没有利用到斜面的原理的是(  )
A.盘山公路 B.方向盘 C.水坝
【答案】B
【知识点】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盘山公路,水坝应用的是斜面原理;方向盘应用的是轮轴原理。
1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学老师要准备全班期末复习的练习卷,老师应该选择(  )更方便快捷
A.手工抄写 B.印刷 C.篆刻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随着对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高,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工具和技术,针对科学老师要准备全班期未复习的练习卷这件事,手工抄写效率较低,费时费力。选择篆刻没有必要;所以选择印刷更加方便快捷。数码印刷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印刷术的新形态,且效率最高。故选B。
15.(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科学课堂上,科科观看了一个时间较长的实验操作视频,这种传播信息方式的优点是(  )
①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②实验操作方法更加详细、具体③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阅读书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但缺乏直观。观看视频,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图文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观看视频获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并且讲解得很详细。故选C。
16.(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创客节的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右图的小车是利用(  )让小车动起来
A.太阳能 B.化学能 C.风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太阳能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动力车是利用的太阳能让小车动起来。
17.(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研究四驱车的小电动机,发现在(  )上有一对永久磁铁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电动机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外壳是由磁铁部件组成的,铁芯、线圈是转子的部件,电刷在后盖上。故A选项正确。
18.(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想利用创客节的剩余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他应该把线圈缠绕在(  )上
A.铅笔芯 B.塑料棍 C.铁钉
【答案】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在铁钉上绕线圈可以制成电磁铁,所以C符合题意。
19.(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把做好的电磁铁通电,他把电磁铁的右端靠近指南针后出现了下图的现象,这说明电磁铁的右端是(  )
A.南极 右端
B.北极
C.先南极再北极
【答案】A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电能生磁,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读图可以看出,科科把做好的电磁铁通电后,把电磁铁的右端靠近指南针,指南针的S极被排斥。根据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特点,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即南极。故A选项正确。
20.(2024六上·罗湖期末)太阳的能量是通过(  )传递给植物
A.晒太阳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电池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绿色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淀粉)中。故B选项正确。
二、连线作图题
21.(2024六上·罗湖期末)请把实验操作和对应的实验名称、实验现象连起来。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太阳高度模拟实验 影子长度发生改变
地球自转模拟实验 导线通电后,指南针发生偏转
奥斯特实验 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
【答案】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图片自上而下,第一个图片的操作是奥斯特实验,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后,指南针发生偏转。第二个图片的操作是太阳高度模拟实验,实验现象是影子长度发生改变。第三个图片的操作是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实验现象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
22.(2024六上·罗湖期末) 在地球仪上方用“C”或“”符号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斜线”画出黑夜的地方,并在A和B处分别填上“白天”和“黑夜”。(铅笔直尺作图)
【答案】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仪模拟地球,属于模拟实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图中右半部分被照亮,属于白天,左边是黑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对植物微观世界非常感兴趣。周末,爸爸和科科一起去菜市场购买了洋葱,用显微镜探究洋葱细胞的结构奥秘。
(1)根据上图步骤操作,科科应该在洋葱的   取材制成玻片(选填“外表皮”或“内表皮”),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可以用   进行染色(选填“碘酒”或“酒精”或“生理盐水”)。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科科发现观察的视野光线较暗,此时应该要调节显微镜的   (选填“目镜”或“反光镜”)。
(3)科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如下图,他发现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它是   (选填“细胞核”或“液泡”或“细胞质”),为了观察到完整的细胞A,科科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选填“左下”或“左上”或“右上”)。
(4)在观察的过程中,科科通过物镜转换器把“10x”的物镜更换为“30x”的物镜,科科会发现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   ,视野范围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内表皮;碘酒
(2)反光镜
(3)细胞核;右上
(4)变大;变小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
(1)根据上图的操作步骤,标本的取材应是洋葱的内表皮,为了便于观察应用碘液对标本进行染色。(2)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看不清,此时可以调节反光镜,选择凹面镜以增强视野的亮度
(3)在品微镜下看到洋苑表皮细胞中有小里点,这是细胞核、品微镜成例文的像,标本的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的像移动方向相反。通过观察发现,视野中的A细胞位于整个视野的左上方,所以要想让A细胞位于视野的正中央,便于完整观察,就应该让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A细胞就会移向视野中央。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所以显微镜原来标有10x的物镜,更换成30x的物镜,会发现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变大,视野范围变小。
2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和爸爸去菜市场买洋葱的时候,看到一老爷爷用扁担挑着两筐葡萄去集市上卖,并用图(2)杆秤给购买的顾客称量葡萄的质量。
(1)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选填“轮轴”或“杠杆”或“斜面”)。
(2)老爷爷说扁担上左筐的葡萄大约50斤,右筐葡萄大约重75斤,肩膀应该更靠近   (选填“左筐”或“右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老爷爷用图(2)的杆秤给科科称量葡萄的质量,请问秤砣相当于杠杆的   ,秤盘相当于杠杆的   (选填“阻力点”或“用力点”)。
(4)科科再次挑选了一串质量更大的葡萄,为了让杆秤平衡,秤砣应该往图(2)的   边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答案】(1)杠杆
(2)右筐
(3)用力点;阻力点
(4)左;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杆秤上也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提绳是支点,固定秤盘或秤钩的位置是阻力点,秤砣的位置是用力点。秤陀虽小,能压千斤,是说秤砣离提绳越远,称的重量越大,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
(1)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2)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杠杆,老爷爷的肩膀应该更靠近右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老爷爷用图(2)的杆秤给科科称量葡萄的质量,请问秤砣相当于杠杆的用力点,秤盘相当于杠杆的阻力点,吊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4)科科再次挑选了一串质量更大的葡萄,为了让杆秤平衡,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秤砣应该往图(2)的左边移动,这是一个省力杠杆。
25.(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发现创客节当天制作的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力,他做了一个改进版的电磁铁(如下图)进一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
(1)科科把电磁铁的开关L分别接在 1、2、3号位,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和   (选填“线圈匝数”或“电流大小”或“铁芯长度”)。
(2)对比 1、2、3号位,当开关L连接在1号位时,电磁铁的磁力   (选填“最大”或“最小”),能吸引的大头针   (选填“最多”或“最少”)。
(3)当开关L连接在3号位时,科科想让电流变大从而增大磁力,科科应该把2个电池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上。
(4)下列选项中,不能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是(  )。
A.改变铁芯粗细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
【答案】(1)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长度
(2)最大;最多
(3)串联
(4)A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1)电磁铁上面的1、2、3号位,分别代表了三个匝数不同的线圈。把电磁铁的开关L分别接在1、2、3号位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关系。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唯一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相同的条件是电流大小和铁芯长度。
(2)电磁铁线圈圈数越多,磁性越强。当开关L连接在1号位时,电磁铁的磁力最大。同时能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也是最多。
(3)当开关L连接在3号位时,科科想让电流变大从而增大磁力,他应该把两个电池通过串联的方法连接在电路上。
(4)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和铁芯的粗细无关。
四、综合题
26.(2024六上·罗湖期末)课堂上,科科和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温州、北京地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的高度,并用手电筒和自制的圭表进行实验,观察影长的四季变化,得到表1数据。
(1) 图(1)是科科自制的圭表,属于“表”的是   (填序号)。
(2)一年四季中,同一个地区正午时分的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球形
(3)从表1的数据可以知道,一年四季中,影子最长,影子最短,   和   的影子长度适中(选填“春分”、“夏至”、“秋分”或“冬至”)。
(4)我国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能照到太阳,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图(2)是冬季的日影,图(3)是夏季的日影,你认为楼间距的设计应参考   季的光照情况,你的理由是   。
【答案】(1)②
(2)B
(3)冬至;夏至
(4)冬季;冬至的影子最长,按此确定楼之间的最小间距,可确保一年四季都有阳关照射。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逐渐变短。
(1)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在地下的是“圭”,站立着的是“表”。故选②。
(2)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3)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分析表!的数据可以知道,一年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规律是:冬至影子最长,夏至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影子长度适中。
(4)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影子的长度变化。一年中,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长,所以房地产商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最长时的楼影计算,即冬至日。
1 / 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六上·罗湖期末)周末,科科和同学去户外观察,他们可以用(  )把植物上较小的结构放大。
A.方形的水杯 B.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C.近视眼镜
2.(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在学校里制作的组合凸透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目镜 B.物镜 C.两者都不是
3.(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A.
B.
C.
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利用放大镜观察到了苍蝇的触角,它相当于“鼻子”,科学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研制出(  )
A.蝇眼照相机
B.蝇眼雷达
C.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5.(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观察池塘水中的微生物时,为了防止微生物运动迅速,科科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
A.纸巾 B.脱脂棉纤维 C.碘酒
6.(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用橙子制作了右图的地球(  )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观察地球自转
A.结构 B.海洋分布 C.自转
7.(2024六上·罗湖期末)下列对于地球公转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C.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会发生改变
8.(2024六上·罗湖期末)5月,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处于南半球的新西兰是()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9.(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在地图上观察以下三个城市的位置,其中最迟可以看到日出的城市是(  )
A.黑龙江 B.广东 C.西藏
10.(2024六上·罗湖期末)根据课堂的学习,科科认为(  )属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A.蛇会冬眠
B.蝙蝠喜欢夜晚行动
C.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
11.(2024六上·罗湖期末)家里玩具车上的螺丝松了,科科可以选择(  )把螺丝拧紧
A.
B.
C.
12.(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发现剪刀剪纸非常快速、省力,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结构特点
A.轮轴和斜面 B.杠杆和斜面 C.杠杆和轮轴
13.(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下列选项中,没有利用到斜面的原理的是(  )
A.盘山公路 B.方向盘 C.水坝
1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学老师要准备全班期末复习的练习卷,老师应该选择(  )更方便快捷
A.手工抄写 B.印刷 C.篆刻
15.(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科学课堂上,科科观看了一个时间较长的实验操作视频,这种传播信息方式的优点是(  )
①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②实验操作方法更加详细、具体③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16.(2024六上·罗湖期末)在创客节的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右图的小车是利用(  )让小车动起来
A.太阳能 B.化学能 C.风能
17.(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研究四驱车的小电动机,发现在(  )上有一对永久磁铁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18.(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想利用创客节的剩余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他应该把线圈缠绕在(  )上
A.铅笔芯 B.塑料棍 C.铁钉
19.(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把做好的电磁铁通电,他把电磁铁的右端靠近指南针后出现了下图的现象,这说明电磁铁的右端是(  )
A.南极 右端
B.北极
C.先南极再北极
20.(2024六上·罗湖期末)太阳的能量是通过(  )传递给植物
A.晒太阳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电池
二、连线作图题
21.(2024六上·罗湖期末)请把实验操作和对应的实验名称、实验现象连起来。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太阳高度模拟实验 影子长度发生改变
地球自转模拟实验 导线通电后,指南针发生偏转
奥斯特实验 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
22.(2024六上·罗湖期末) 在地球仪上方用“C”或“”符号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斜线”画出黑夜的地方,并在A和B处分别填上“白天”和“黑夜”。(铅笔直尺作图)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对植物微观世界非常感兴趣。周末,爸爸和科科一起去菜市场购买了洋葱,用显微镜探究洋葱细胞的结构奥秘。
(1)根据上图步骤操作,科科应该在洋葱的   取材制成玻片(选填“外表皮”或“内表皮”),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可以用   进行染色(选填“碘酒”或“酒精”或“生理盐水”)。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科科发现观察的视野光线较暗,此时应该要调节显微镜的   (选填“目镜”或“反光镜”)。
(3)科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如下图,他发现每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它是   (选填“细胞核”或“液泡”或“细胞质”),为了观察到完整的细胞A,科科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选填“左下”或“左上”或“右上”)。
(4)在观察的过程中,科科通过物镜转换器把“10x”的物镜更换为“30x”的物镜,科科会发现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   ,视野范围   (选填“变大”或“变小”)。
24.(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和爸爸去菜市场买洋葱的时候,看到一老爷爷用扁担挑着两筐葡萄去集市上卖,并用图(2)杆秤给购买的顾客称量葡萄的质量。
(1)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选填“轮轴”或“杠杆”或“斜面”)。
(2)老爷爷说扁担上左筐的葡萄大约50斤,右筐葡萄大约重75斤,肩膀应该更靠近   (选填“左筐”或“右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老爷爷用图(2)的杆秤给科科称量葡萄的质量,请问秤砣相当于杠杆的   ,秤盘相当于杠杆的   (选填“阻力点”或“用力点”)。
(4)科科再次挑选了一串质量更大的葡萄,为了让杆秤平衡,秤砣应该往图(2)的   边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25.(2024六上·罗湖期末)科科发现创客节当天制作的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力,他做了一个改进版的电磁铁(如下图)进一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
(1)科科把电磁铁的开关L分别接在 1、2、3号位,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和   (选填“线圈匝数”或“电流大小”或“铁芯长度”)。
(2)对比 1、2、3号位,当开关L连接在1号位时,电磁铁的磁力   (选填“最大”或“最小”),能吸引的大头针   (选填“最多”或“最少”)。
(3)当开关L连接在3号位时,科科想让电流变大从而增大磁力,科科应该把2个电池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上。
(4)下列选项中,不能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是(  )。
A.改变铁芯粗细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
四、综合题
26.(2024六上·罗湖期末)课堂上,科科和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温州、北京地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的高度,并用手电筒和自制的圭表进行实验,观察影长的四季变化,得到表1数据。
(1) 图(1)是科科自制的圭表,属于“表”的是   (填序号)。
(2)一年四季中,同一个地区正午时分的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球形
(3)从表1的数据可以知道,一年四季中,影子最长,影子最短,   和   的影子长度适中(选填“春分”、“夏至”、“秋分”或“冬至”)。
(4)我国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能照到太阳,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图(2)是冬季的日影,图(3)是夏季的日影,你认为楼间距的设计应参考   季的光照情况,你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透明,中间厚凸起的结构比如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可以用它把植物上较小的结构放大。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制作简易显微镜就是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的凸透镜则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科科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可以观察的现象是B图片叶肉细胞中有很多“小小的绿点”。这些可能是叶绿体,它们的作用是光合作用。A图片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图片是人体血液红细胞。
4.【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是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的。
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吸走玻片边缘多余水分,能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所以科科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纤维,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用橙子和吸管制作地球自转模型,吸管模拟地轴。地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并不真实存在。
7.【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描述错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描述正确。
C.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会发生改变,描述错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5月份,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正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新西兰处于冬季。
9.【答案】C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的认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越靠东的城市越早迎来黎明。广东、黑龙江、西藏比较,广东、黑龙江的位置靠东,最早看到日出。西藏位置最西,最迟看到日出。
10.【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发育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气候变化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数量。
A.有些动物到了冬季会冬眠,这是季节对动物的影响,说法正确。
B.昼行性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这是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说法错误。
C.有些植物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在晚上收拢花瓣,这是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说法错误。
11.【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轮轴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要把螺丝钉拧紧应选择的工具是螺丝刀,起钉锤和核桃夹都不合适。
12.【答案】B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人们利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力、省时间、改变力的方向。不同的简单机械各有特点,让它们优势组合,能够设计出更多的产品。剪刀是杠杆和斜面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剪刀的连接轴是支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剪刀口是阻力点。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应用。
13.【答案】B
【知识点】斜面;轮轴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盘山公路,水坝应用的是斜面原理;方向盘应用的是轮轴原理。
14.【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随着对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高,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工具和技术,针对科学老师要准备全班期未复习的练习卷这件事,手工抄写效率较低,费时费力。选择篆刻没有必要;所以选择印刷更加方便快捷。数码印刷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印刷术的新形态,且效率最高。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阅读书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但缺乏直观。观看视频,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图文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观看视频获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并且讲解得很详细。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太阳能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动力车是利用的太阳能让小车动起来。
17.【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们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电动机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外壳是由磁铁部件组成的,铁芯、线圈是转子的部件,电刷在后盖上。故A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它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消失。在铁钉上绕线圈可以制成电磁铁,所以C符合题意。
19.【答案】A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
【解析】【分析】电能生磁,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读图可以看出,科科把做好的电磁铁通电后,把电磁铁的右端靠近指南针,指南针的S极被排斥。根据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特点,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即南极。故A选项正确。
2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绿色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淀粉)中。故B选项正确。
21.【答案】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地球自转;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图片自上而下,第一个图片的操作是奥斯特实验,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后,指南针发生偏转。第二个图片的操作是太阳高度模拟实验,实验现象是影子长度发生改变。第三个图片的操作是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实验现象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
22.【答案】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仪模拟地球,属于模拟实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图中右半部分被照亮,属于白天,左边是黑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23.【答案】(1)内表皮;碘酒
(2)反光镜
(3)细胞核;右上
(4)变大;变小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
(1)根据上图的操作步骤,标本的取材应是洋葱的内表皮,为了便于观察应用碘液对标本进行染色。(2)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看不清,此时可以调节反光镜,选择凹面镜以增强视野的亮度
(3)在品微镜下看到洋苑表皮细胞中有小里点,这是细胞核、品微镜成例文的像,标本的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的像移动方向相反。通过观察发现,视野中的A细胞位于整个视野的左上方,所以要想让A细胞位于视野的正中央,便于完整观察,就应该让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A细胞就会移向视野中央。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所以显微镜原来标有10x的物镜,更换成30x的物镜,会发现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变大,视野范围变小。
24.【答案】(1)杠杆
(2)右筐
(3)用力点;阻力点
(4)左;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杆秤上也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提绳是支点,固定秤盘或秤钩的位置是阻力点,秤砣的位置是用力点。秤陀虽小,能压千斤,是说秤砣离提绳越远,称的重量越大,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
(1)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是等臂杠杆。
(2)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老爷爷的扁担相当于杠杆,老爷爷的肩膀应该更靠近右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老爷爷用图(2)的杆秤给科科称量葡萄的质量,请问秤砣相当于杠杆的用力点,秤盘相当于杠杆的阻力点,吊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4)科科再次挑选了一串质量更大的葡萄,为了让杆秤平衡,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秤砣应该往图(2)的左边移动,这是一个省力杠杆。
25.【答案】(1)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长度
(2)最大;最多
(3)串联
(4)A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1)电磁铁上面的1、2、3号位,分别代表了三个匝数不同的线圈。把电磁铁的开关L分别接在1、2、3号位可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关系。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唯一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相同的条件是电流大小和铁芯长度。
(2)电磁铁线圈圈数越多,磁性越强。当开关L连接在1号位时,电磁铁的磁力最大。同时能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也是最多。
(3)当开关L连接在3号位时,科科想让电流变大从而增大磁力,他应该把两个电池通过串联的方法连接在电路上。
(4)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和铁芯的粗细无关。
26.【答案】(1)②
(2)B
(3)冬至;夏至
(4)冬季;冬至的影子最长,按此确定楼之间的最小间距,可确保一年四季都有阳关照射。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逐渐变短。
(1)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在地下的是“圭”,站立着的是“表”。故选②。
(2)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3)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分析表!的数据可以知道,一年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规律是:冬至影子最长,夏至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影子长度适中。
(4)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影子的长度变化。一年中,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长,所以房地产商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最长时的楼影计算,即冬至日。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