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龙岗区南芳塘坑学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
①地球不透明②地球不发光③地球足够小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2.“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 )的观点。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静止不动 C.太阳围地球转
3.下列生物活动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B.刺猬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有些植物会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4.对于地球上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的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在自转
5.不同季节,同一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地球的公转轨道在不断发生变化
B.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6.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③地球上昼夜交替;④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7.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影子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 ),影子就越短。
A.高 B.低 C.无变化
8.下列现象与昼夜有关的是( )。
A.猫头鹰捉田鼠 B.大雁迁徙 C.小草枯萎
9.下列四个节日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10.如果小明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选择( )模型最合适。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自转模型
11.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 )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12.(2023六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较近时,北半球处于季。( )
A.春 B.夏 C.冬
13.郁金香在白天开放,在晚上收拢花瓣,这属于( )对生物的影响。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内部运动
14.(2024六上·徐州期末)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15.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的
C.地球一直不停在自转
16.以下现象和实验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①傅科摆实验②恒星周年视差③太阳东升西落④卫星观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17.小明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
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
18.关于“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
19.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
B.
C.
20.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
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昙花和郁金香都是在白天开放的
二、判断题。
21.(2023六上·瑞安期末)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2.(2023六上·瑞安期末)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学说,没有任何相同点。
23.(2023六上·赫山期末)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
2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25.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离火炉近,温度高,离火炉远,温度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夏天地球离太阳近,冬天地球离太阳远的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
26.昼夜交替现象
小明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蜡烛静止不动,而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井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
(1)小明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这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称为(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替代实验
(2)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说是( )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3)上述实验 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是蜡烛不动,让乒乓球原地逆时针转动,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填“能”或“不能”)
(4)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
(5)小明通过观察发现,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照亮地球表面的( )。
A.全部 B.大部分 C.大约一半
27.模拟地球自转,下图是某小组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情景,分析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 用线连起来。
看到红色纸片 太阳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们 先迎来黎明
固定不动的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2)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
(3)扮演地球的同学们按 的方向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按 的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 转动的。
(5)通过科学课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____。
A.地球很大,而人很小,人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步转动,所以没有感觉到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地球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28.模拟地球公转
晓明用灯泡模拟太阳,并制作一个“地球”使其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请你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井指向 (填“北斗七星”或“北极星)。
(2)观察上图,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这个半球是 季而另一个半球则是 季。
(3)地球运行到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短;地球运行到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长。(填字母)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球公转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一节气 分析并连线。
A位置 B位置 C位置 D位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5)四季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地轴倾斜④太阳发出热量的多少⑤阳光直射或斜射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29.探究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课堂上,小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温州和北京地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的高度,并用手电筒和自制的圭表进行实验,观察影长的四季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1)上图是小瓯自制的圭表,属于“圭”的是 (填序号)。
(2)观察温州地区影长的数据,可以发现四季中 影子最长, 影子最短。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对比温州和北京地区四季影长的变化数据,你的发现是:
(4)根据上表中温州和北京冬至日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下列3个城市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5)一年四季中,同一时刻太阳的高度不同会影响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而引起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球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不停地自转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体积大小无关。
2.【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的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所以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3.【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比如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刺猬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等。有些植物会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和季节变化无关。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等。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轴对于公转轨道面是倾斜的,倾角是66.5°,而且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此,随着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南北移动,造成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7.【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高,影子短;太阳位置低,影子长。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影子一年的变化,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高,影子就越短。
8.【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猫头鹰捉老鼠在夜间进行,原因是猫头鹰的眼睛在夜晚具有较强的夜视功能,而老鼠在夜间的视力较差。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活动与昼夜的关系。
9.【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在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三个节气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春节,最接近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阳光下正午影子最长。
10.【答案】C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利用模型学习相关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选择自转模型最好;地球结构模型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海陆分布模型方便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11.【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冬至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近日点是位于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日点是位于每年七月初。
13.【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这是昼夜交替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影响。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4.【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这时候南半球太阳是斜射,处于冬季;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得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一刻不停地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无关。
1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在“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研究摆的规律,用一个长67厘米的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卫星观测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7.【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转椅,以转椅为参照物,转椅与周围的景物位置改变了。以坐在转椅上的人为参照物,则周围的景物是顺时针运动的。
18.【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正确;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错误;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核位于最内部,半径较大,中间是地幔,地壳位于最外侧,厚度最小,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幔部分比较合适,模拟地核不合适;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正确。
19.【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20.【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 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C:昙花和郁金香都是在白天开放的,错误;昙花是夜晚开放,郁金香是在白天开放的。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如:地球结构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自转模型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倾斜的,贯穿南北两极。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解答】近代工具的发明和不断地实验,从不断地犯错中猜得出地球是一个球形的结论。
【分析】地球是一个球状,且不断的自转同时进行公转。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为每年的一月初,是冬天;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为每年的七月初,是夏天。所以地球的远近与季节温度无关。
26.【答案】(1)B
(2)B
(3)不能;能
(4)B
(5)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探究的方法叫作模拟实验。
(2)关于昼夜交替的假说有三种:一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二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三是地球自转。本实验中蜡烛不动,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对应的是假说二,即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即地球公转)。
(3)根据题干图中验证的假说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时,前半圈是左半面对着蜡烛,那左半面是昼,右半面是夜;当转过180°之后,会变成右半面对着蜡烛,这样就变成了右半面是昼,左半面是夜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仍然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年,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4)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的周期是一天,约是24小时。
(5)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星球,太阳光对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部分是黑夜。
27.【答案】(1)
(2)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东西方位置
(3)逆时针;顺时针
(4)自西向东
(5)A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固定不动的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先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东边的时间较早,西边的时间较晚。因此,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东西方位置。
(3)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扮演地球的同学们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扮演地球的同学们顺时针方向旋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位于东边的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5)通过科学课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地球很大,而人很小,人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步转动,自己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与地球运动快慢无关。宇宙的无边无际蛾时空概念,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地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
28.【答案】(1)北极星
(2)夏;冬
(3)A;C
(4)
(5)①③④⑤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观察图,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而另一个半球(南半球)则是冬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地球运行到图中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短;地球运行到C位所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长。
(4)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公转到图中的A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地球公转到图中的B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地球公转到图中的C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地球公转到图中的D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
(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所以四季的形成与①地球的公转、③地轴倾斜、④太阳发出热量的多少、⑤阳光直射或斜射有关。
29.【答案】(1)①
(2)D;B
(3)一年中夏至影长最短,冬至影长最长,春分和秋分影长适中;而且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影长不同
(4)C
(5)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圭表的结构是由圭和表组成,圭上面的刻度是均匀的。小瓯自制的圭表中,属于“圭”的是①。
(2)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观察表中温州地区影长的数据,可以发现四季中冬至影子最长,夏至影子最短。
(3)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4)根据上表中温州和北京冬至日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下列哈尔滨、北京、广州3个城市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的城市,是纬度最低的地方。广州的纬度最低,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其次是北京,哈尔滨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5)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一年四季中,同一时刻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响日影的长短变化,引起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龙岗区南芳塘坑学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
①地球不透明②地球不发光③地球足够小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不停地自转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体积大小无关。
2.“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 )的观点。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静止不动 C.太阳围地球转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的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所以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3.下列生物活动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B.刺猬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有些植物会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比如北极狐在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刺猬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等。有些植物会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和季节变化无关。
4.对于地球上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的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在自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等。
5.不同季节,同一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地球的公转轨道在不断发生变化
B.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轴对于公转轨道面是倾斜的,倾角是66.5°,而且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此,随着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南北移动,造成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
6.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③地球上昼夜交替;④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7.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影子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 ),影子就越短。
A.高 B.低 C.无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影子的长短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高,影子短;太阳位置低,影子长。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影子一年的变化,小明用自制的圭表进行了模拟实验,他发现太阳位置越高,影子就越短。
8.下列现象与昼夜有关的是( )。
A.猫头鹰捉田鼠 B.大雁迁徙 C.小草枯萎
【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猫头鹰捉老鼠在夜间进行,原因是猫头鹰的眼睛在夜晚具有较强的夜视功能,而老鼠在夜间的视力较差。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活动与昼夜的关系。
9.下列四个节日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在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三个节气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春节,最接近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阳光下正午影子最长。
10.如果小明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选择( )模型最合适。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自转模型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利用模型学习相关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想研究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选择自转模型最好;地球结构模型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海陆分布模型方便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11.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 )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所以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冬至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
12.(2023六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较近时,北半球处于季。( )
A.春 B.夏 C.冬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近日点是位于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日点是位于每年七月初。
13.郁金香在白天开放,在晚上收拢花瓣,这属于( )对生物的影响。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内部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这是昼夜交替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影响。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4.(2024六上·徐州期末)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这时候南半球太阳是斜射,处于冬季;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5.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的
C.地球一直不停在自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得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一刻不停地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无关。
16.以下现象和实验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①傅科摆实验②恒星周年视差③太阳东升西落④卫星观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在“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研究摆的规律,用一个长67厘米的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卫星观测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7.小明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
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动转椅,以转椅为参照物,转椅与周围的景物位置改变了。以坐在转椅上的人为参照物,则周围的景物是顺时针运动的。
18.关于“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正确;
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错误;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核位于最内部,半径较大,中间是地幔,地壳位于最外侧,厚度最小,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幔部分比较合适,模拟地核不合适;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正确。
19.一年四季,从夏季到冬季,同一地点同一物体的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20.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
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昙花和郁金香都是在白天开放的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 A: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弱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B: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C:昙花和郁金香都是在白天开放的,错误;昙花是夜晚开放,郁金香是在白天开放的。
二、判断题。
21.(2023六上·瑞安期末)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如:地球结构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自转模型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2023六上·瑞安期末)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学说,没有任何相同点。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都承认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23.(2023六上·赫山期末)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倾斜的,贯穿南北两极。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解答】近代工具的发明和不断地实验,从不断地犯错中猜得出地球是一个球形的结论。
【分析】地球是一个球状,且不断的自转同时进行公转。
25.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离火炉近,温度高,离火炉远,温度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夏天地球离太阳近,冬天地球离太阳远的结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为每年的一月初,是冬天;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为每年的七月初,是夏天。所以地球的远近与季节温度无关。
三、实验探究题。
26.昼夜交替现象
小明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蜡烛静止不动,而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井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
(1)小明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这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称为(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替代实验
(2)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说是( )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3)上述实验 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是蜡烛不动,让乒乓球原地逆时针转动,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填“能”或“不能”)
(4)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
(5)小明通过观察发现,在同一时间里,“太阳”能照亮地球表面的( )。
A.全部 B.大部分 C.大约一半
【答案】(1)B
(2)B
(3)不能;能
(4)B
(5)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探究的方法叫作模拟实验。
(2)关于昼夜交替的假说有三种:一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二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三是地球自转。本实验中蜡烛不动,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对应的是假说二,即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即地球公转)。
(3)根据题干图中验证的假说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时,前半圈是左半面对着蜡烛,那左半面是昼,右半面是夜;当转过180°之后,会变成右半面对着蜡烛,这样就变成了右半面是昼,左半面是夜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仍然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年,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4)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的周期是一天,约是24小时。
(5)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星球,太阳光对地球来说是平行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部分是黑夜。
27.模拟地球自转,下图是某小组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情景,分析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 用线连起来。
看到红色纸片 太阳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
围成一圈的同学们 先迎来黎明
固定不动的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2)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
(3)扮演地球的同学们按 的方向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按 的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 转动的。
(5)通过科学课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____。
A.地球很大,而人很小,人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步转动,所以没有感觉到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地球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答案】(1)
(2)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东西方位置
(3)逆时针;顺时针
(4)自西向东
(5)A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代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固定不动的红色纸片代表太阳,按某种方向转动代表地球自转,先看到红色纸片代表先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东边的时间较早,西边的时间较晚。因此,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东西方位置。
(3)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扮演地球的同学们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扮演地球的同学们顺时针方向旋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位于东边的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5)通过科学课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地球很大,而人很小,人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步转动,自己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与地球运动快慢无关。宇宙的无边无际蛾时空概念,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地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
28.模拟地球公转
晓明用灯泡模拟太阳,并制作一个“地球”使其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请你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井指向 (填“北斗七星”或“北极星)。
(2)观察上图,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这个半球是 季而另一个半球则是 季。
(3)地球运行到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短;地球运行到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长。(填字母)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球公转位置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一节气 分析并连线。
A位置 B位置 C位置 D位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5)四季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地轴倾斜④太阳发出热量的多少⑤阳光直射或斜射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答案】(1)北极星
(2)夏;冬
(3)A;C
(4)
(5)①③④⑤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观察图,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而另一个半球(南半球)则是冬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地球运行到图中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短;地球运行到C位所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最长。
(4)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公转到图中的A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地球公转到图中的B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地球公转到图中的C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地球公转到图中的D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
(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温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所以四季的形成与①地球的公转、③地轴倾斜、④太阳发出热量的多少、⑤阳光直射或斜射有关。
29.探究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课堂上,小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温州和北京地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的高度,并用手电筒和自制的圭表进行实验,观察影长的四季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1)上图是小瓯自制的圭表,属于“圭”的是 (填序号)。
(2)观察温州地区影长的数据,可以发现四季中 影子最长, 影子最短。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对比温州和北京地区四季影长的变化数据,你的发现是:
(4)根据上表中温州和北京冬至日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下列3个城市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5)一年四季中,同一时刻太阳的高度不同会影响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而引起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是球形
【答案】(1)①
(2)D;B
(3)一年中夏至影长最短,冬至影长最长,春分和秋分影长适中;而且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影长不同
(4)C
(5)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圭表的结构是由圭和表组成,圭上面的刻度是均匀的。小瓯自制的圭表中,属于“圭”的是①。
(2)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季,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观察表中温州地区影长的数据,可以发现四季中冬至影子最长,夏至影子最短。
(3)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4)根据上表中温州和北京冬至日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下列哈尔滨、北京、广州3个城市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的城市,是纬度最低的地方。广州的纬度最低,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其次是北京,哈尔滨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5)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一年四季中,同一时刻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响日影的长短变化,引起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