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专用】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10: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
1.(2023·江苏南通·统考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这样停顿。( )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与“虽与之俱学”中的两个“之”意思相同。( )
③“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与“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两个“为”读音与意思都不同。( )
④《学弈》一文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
(3)写出“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江苏无锡·校考小升初真题)阅读与鉴赏。
《世说新语》①一则
刘义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②,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③,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②锄菜:给菜地锄草。③不异:没有什么不同。
④席:古人的习惯是在地上铺席,坐在上面谈话、读书或做其他事。⑤乘轩冕:乘轩戴冕。
2.下列加点字与文中“又尝同席读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文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B.管宁把席子割断,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C.宁可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D.华歆和管宁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读完这则小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江苏南通·统考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
蜀鄙二僧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wéi)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①(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②(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富者曰:“子何恃③(shì)而往?"
④曰:“吾一瓶一钵④(bō)足矣。”
⑤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⑤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⑦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偏僻的地方。②语:对……说。③恃:依赖。④钵:僧人所用的食具。⑤买舟:租船。⑥顾:难道。
5.解释加点的字。
吾欲之南海:① 富者有惭色:②
6.文中富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对两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第二次则表示他不相信穷和尚的话。
B.两句话意思相同,都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你依赖什么去南海呢?
C.第二次,富和尚以自己为例,说明穷和尚想去南海是不可能的。
7.本文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② 。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举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③ 。
(2022·江苏宿迁·统考小升初真题)短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9.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10.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无锡·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há)蟆②蛙黾(měnɡ)③,日夜恒④鸣,口干舌敝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虾蟆:蛤蟆。③蛙黾:青蛙。④恒:常常。⑤敝:疲惫、困乏。⑥以时:按时。
12.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 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 ,叫得口干舌疲,结果 ;后者 ,结果 ;人们早早起身。
13.“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 )
A.反问句 疑问句 B.疑问句 反问句 C.疑问句 疑问句
14.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2021·江苏淮安·统考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①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③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⑤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①悲:大声。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委,缩着。曲,弯曲。附,脚背,这里代脚。③延:伸长。④务:一定,必须。⑤顾:考虑。
15.朗读下面的句子,用“/”在句中标出两处朗读停顿。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16.“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小古文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事物名称,再按要求写一个成语。
根据思维导图,写一个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宿迁·统考小升初真题)小古文
楚人有鬻(音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8.用成语给故事加个标题: 。
19.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或曰
20.用“/”为划线的句子划一处停顿节奏,并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扬州·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 读书者有几?汗牛塞(sè sāi)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但是 这样),天下物皆然。
2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或解释。
2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
24.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三种人的事例作初步证明,不属于其中的是( )
A.天子 B.富贵人家 C.作者自己 D.祖父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其一人专心致志 非然也
(2) × × √ √
(3)只听弈秋的教导。
【详解】(1)本题考查默写。
书写时注意“致志”“然”的正确写法。
(2)①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根据文言断句知识可知句首的关联词要停顿,所以“为是”后停顿;主谓语间要断开,所以“其智”后停顿。联系句意应划为:为是/其智/弗若与?故该句说法错误。
②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之”,代词,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之”,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两个“之”意思不相同,故该句说法错误。
③本题考查字音和字词解释。
为:[ wéi ]1、做。2、充当。3、变成;成。[ wèi ]表示行为的对象;替;表示原因、目的。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为”,wéi,以为。
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wèi,因为。
两个“为”读音与意思都不同,故该句说法正确。
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其中一人学习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虽然两人一块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故该句说法正确。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意思: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只。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A 3.A 4.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解析】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尝同席读书的尝意思是曾经、过去。
A.经历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意思是(重耳)艰难险阻,都经历过;尝,试也,尝试,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尝的意思是曾经;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尝的意思是曾经;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意思是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尝意思是曾经。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宁:管宁;割:割断;席:坐具、坐垫;
句子意思为: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故事内容,管宁割断席子,说华歆不是自己的朋友,我明白了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建立在共同思想和奋斗目标上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点睛】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仍旧挥动锄头,跟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了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5. 到……去 羞愧 6.B 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我们只要肯学习,肯吃苦,找准学习方法,就算基础差也总会赶上别人
【解析】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去南海。之:去,往。
“富者有惭色”意思是: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惭:惭愧,羞愧。
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B.第一次是富和尚对穷和尚的怀疑疑问,表现了富和尚对物质条件的看重和对穷和尚轻视嘲笑的态度。第二次是富和尚对穷和尚的嘲笑和对穷和尚尖酸刻薄的讽刺,表现了富和尚自以为是的傲慢。
故选B。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古文第自然段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即可。
示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后来为了学好这门课程,我让妈妈买了好多辅导书,而且我会提前预习新课知识,然后看看辅导书籍中的知识讲解,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弄明白,同时适当地做一些习题,遇到不会的学习问题我也会做出标记,然后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数学成绩终于考到了95分。
【点睛】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8.B 9.D 10.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11.张丞相自己。 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解析】8.本题考查加点字的理解
“使侄录之”译为:让侄子来抄录。故“录”译为“抄录”。
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通读全文结合“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可知他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熟视:反复地看;亦: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的翻译是:“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结合原文可知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因此主要是张丞相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而怪别人看不懂,不早问。因此应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呢 ”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使得我也忘记了。”
12. 雄鸡 白天黑夜叫个不停 没有人听 按时鸣叫 天下震动 13.B 14.C
【分析】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1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能力。
文中““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墨子将“虾蟆蛙黾”与“雄鸡”相互对比,“虾蟆蛙黾”叫的口干舌燥,“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则“天下振动”。
13.此题考查学生对反问句的掌握。
“多言有益乎?”意思是:多说有好处吗?是疑问句。
“多言何益?”意思是:多说有什么好处吗?是反问句。
14.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
作者在文中要说明的观点是:多说话并没有好处,说话要看准时机。
15.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16.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 17.蝉 螳螂 黄雀 弹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分析】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为: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可断句为: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这句意思为: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
18.自相矛盾 19. 穿透、刺穿 有人 20.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分析】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8.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 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1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方法:一、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解释的方法:(1)借助前后语境比如:“解素衣,衣缁衣而返”中的“素、缁”依据下文可以判断是黑白的意思。(2)借助对称结构比如:要知晓“追亡逐北”中的“北”的意思,就要要结合“追、逐”字,它们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所以“亡、北”也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那么它们的语义相同或相近,因此断定“北”是名词,意为“败北的人”。(3)借助相邻字词比如:“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中的“秩”字,可根据相邻的“俸”字推断是“官吏的俸禄”的意思。(4)借助现代汉语比如:文言文中的“期行”一词,借助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不期而遇”,可以推断“期”是“约定日期”的意思,“期行”就是“相约出行”的意思。(5)借助汉字字形等比如:“齐师伐我”中的“伐”,可以分解成“人、戈”,人拿着兵器当然就是“攻打”的意思。二、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的也有很多,而且用法也不一而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比如: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一)表示并列关系。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示并列时 ,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二)表示递进关系。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三)表示承接关系。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四)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六)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七)表示因果关系。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八)表示目的关系。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助词(一)相当于“以”,表范围。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二)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岂”。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4)动词:同“如”,好像,如同。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荆人夜涉》)(5)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陷:穿透、刺穿。或:有人。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句子。
文言断句的技巧:①看关键词(1)凡看到“曰”字者必定是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要加冒号和前后双引号。如:滕文公问曰:“……”孟子对曰:“……”。(2)也,乎,矣,哉,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子末尾表达某种语气,他可以提示句子结束的位置。如“……能及也”“……可为也”“事齐乎”。又如“夫”“盖”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而“故(是故)”常位于分句之首,表示顺承关系。而“岂”常位于句首表反问语气。(3)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如:滕文公、孟子都是主语,位于句首。(4)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②看句式(1)看固定搭配。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都有固定的搭配。如“滕,小国也”是“也”位于句尾的判断句。其他如“……者,……也”,“……者也”也是判断句。如“事齐乎?事楚乎”中“……乎,……乎”就是一个选择文句的固定搭配。(2)注意整句与对偶文言文为了追求音韵的和谐和句式的整齐,常常采用整句,前后句子字数相同,有时还会有对偶和押韵。如“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两个句子就非常整齐,应该从“也”后断句。③看文意如“则有一焉”,“焉”后是解释说明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总说与分说的关系,因此应用冒号。④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如上滕、楚、齐是国名,而滕文公是滕国国君,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等。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②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1.sāi 这样 22.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23.书非借不能读也 24.C
【分析】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2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以及字词的解释。
汗牛塞屋:hàn niú sāi wū,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
非独书为然:不只读书是这样。然:这样。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意思是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23.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作者在文章里大讲借书的好处,借来的书才珍贵,买回来的书不会好好读之类,还以皇宫贵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说四库全书有几个人读,祖辈藏书子孙辈弃书的多的是。所以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可知,作者例举了天子、富贵人家、祖父的事例来说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并没有例举作者自己来初步证明这一观点。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