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猛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cuò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动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颈、ruì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反驳,只能哀鸣踢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散( )步 惊慌失cuò( ) ruì( )利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强壮有力”相同的一项是( )
A.风土人情 B.精神财富 C.愉快极了 D.渴望自由
(3)选文描写了蝈蝈与蝉的战斗,下列成语典故与战场上的战斗无关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 B.卧薪尝胆 C.草木皆兵 D.退避三舍
(4)以上文段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 ”。
二、综合性学习
2.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言而有信 诚者自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拟对联 知内涵】小华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了上联,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做人有道唯诚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A.智慧可资百岁春 B.常把自心比他心
C.处世无奇但善良 D.品行能灿千秋史
(2)【活动二:精设计 广宣传】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
活动三:
(3)【活动三:观报道 谈看法】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4)【活动四:书主题 勤践行】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言而有信 诚者自成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梦境。
4.“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他们的来历各不相同,一般的中国军队都是按省份分别编制的,相比之下,这是真正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军队。他们的籍贯和方言各异,但这似乎并没有在他们之间造成隔阂,反而时常成为善意的笑料来源。我从未见过他们发生激烈的争吵。事实上,我在苏区旅行的整个行程中,从没有看到红军战士之间动手打架,我想一群年轻气盛的战士,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错。
②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悲惨的人生境遇,但是他们并没有太沮丧,也许是因为还年轻。在我看来,他们都很乐观积极,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发自内心感到幸福的中国无产阶级。在当时的中国,消极的知足是普遍现象,但是这种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却着实很少见到,这是一种积极的存在。
③他们一路欢歌,什么都能被他们唱进歌里。没有指挥,全是自发的,唱得很动听。只要有人来了兴致,或者想到某首合适的歌,他就会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战士们也跟着一起唱。他们在夜间也唱歌,还从农民那里学习新的民歌,农民则会弹起他们的陕西琵琶来伴奏。
④他们全然自觉地遵守所有的纪律。途经山上的一片野杏树时,他们忽然散开队形,去摘野杏子。回来时,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满了杏子,总会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他们离开野杏树时,就像刮过了一阵大风,他们迅速回到队伍中来,急速行军,把刚才耽搁的时间赶回来。但是,当我们经过老百姓的果园时,没人去摘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里吃的饭菜,也都是照价付钱。
⑤据我观察所及,农民们对于我的红色伴侣,毫无憎恶。他们待红军似乎还十分友善,很喜欢他们——这也许与红军最近重新分配土地和取消苛捐杂税有关。他们乐意把他们仅有的食物卖给我们,也毫无顾虑地收下了苏区的钱。当我们在中午或者黄昏时分到达某处村庄时,当地的苏维埃主席接待了我们,给我们安排住处,分派炉灶供我们使用。我时常看到农村妇女或者她们的女儿主动帮我们拉风箱、生炉子,与红军战士们有说有笑——对于中国妇女特别是陕西妇女来说,这是妇女解放的表现。
⑥最后一天,我们途经一座村庄,村子坐落于郁郁葱葱的山谷之中,我们在此停留吃午饭,所有的孩子们都来看洋鬼子,其中很多孩子是头一次看到外国人。我决定考一考他们。
⑦“什么是共产党员?”我问道。
⑧“共产党员是帮助红军打白匪和国民党的人。”一个9岁到10岁的孩子回答。
⑨“还有呢?”
⑩“他帮我们打地主和资本家!”
“那什么是资本家?”有个孩子被难倒了,但另一个孩子接着回答道:“资本家就是自己不干活、却叫别人给他干活的人。”这个回答也许太简单化了,不过我还是接着问下去:
“这里有没有地主和资本家?”
“没有!”他们齐声高喊,“他们都逃走了!”
“逃走了?他们害怕什么?”
“害怕我们的军队——红军!”
“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竟然会说到“他的”军队?这种现象显然不该出现在中国,但如果不是在中国,又是在哪个国家?这一切是谁教给他们的?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5.以上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四部分《红色伴侣》,这里的“红色伴侣”与文段中的句子“ ”里的“红色伴侣”意思一致,都是指 。
6.《红星照耀中国》不仅重点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领导如毛泽东、 等人的事迹,也报道了最普通的红军战士乃至红小鬼如一个小号兵、 等人的事迹,以充分、翔实的资料回答了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出的问题: 。
7.文段中的“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和精神?
8.通过一个外国人,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使西方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这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主要意义之一。请就此结合文段相关内分析。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莱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乙】
①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我在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感觉不安。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她说小孩子不好好的睡,起来干什么!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9.从甲乙两段选文内容来看,两位母亲有何共同特点。
10.两段选文都是以回忆母亲为主要内容,为何在记叙母亲的过程中还加入了对“我”的记叙和描写?
11.下面是小语读完甲选段后的感悟。请你仿写,写出你阅读乙选段后的感悟。
母亲:你终日忙碌的身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坐标,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
母亲: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③。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④。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成匹的长幅白绢②油盎:油瓶。③罅:裂缝。④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潮阻绝 沿:
(2)不以疾也 疾:
(3)发大溪口 发:
(3)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4.[乙]文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江水 滟滪堆;等到夏秋水涨时, 江水 滟滪堆。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本文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 学派代表人物。
1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饿其体肤(使……受饥饿) B.人恒过(过失,错误)
C.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D.敌国外患(匹敌、相当)
19.文章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角度出发,阐释道理,论证中心论点。根据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在下面(1)(2)(3)处填写相应内容。
20.作者在开篇中写“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有何作用?
21.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谈谈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
(《贞观政要》)
六、名著阅读
22.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张家界市某中学八年级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如果你在买书时没有找到此书,你可以尝试搜索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 (书名)
(2)读完此书后,我发现整本书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理想而展开长期的艰苦卓越的伟大斗争,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 。(人名)
七、作文
23.请以“难以淡忘的历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1) sàn 措 锐
(2)A
(3)B
(4)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2.(1)C
(2) 诚信故事我来讲 诚信名言大家背
(3)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4)言而有信 诚者自成
3.[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4.[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倒,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5. 农民们对于我的红色伴侣 陪我同行的红军战士 6. 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等) “山西娃娃”(曾做过李克农传令兵的红小鬼、向季伯 等等)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的人 7.(1)来历各不相同,但毫无隔阂;(2)所有人都有过悲惨的人生境遇,但乐观自信(整天歌唱);(3)有严格的纪律;(4)与农民相处很好。 8.(1)文段真实报道了普通红军战士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精神面貌,这对普通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文段后半部分写“我”访谈村庄的孩子后,“我”很诧异:一个农村孩子竟然会说到“他的”军队”,感到“这种现象显然不该出现在中国”。这一客观事实及表明,长期以来,各种报道没有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以致斯诺本人也不了解红军。这就凸显出《红星照耀中国》真实报道的难能可贵。
9.两位母亲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吃苦耐劳,聪明能干。 10.两则选文加入了我看到母亲辛勤劳作后的所做所想,都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从而突显了文章的主旨。 11.示例:你深夜额上的汗珠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明灯,照亮着我前进的道路。(能结合文章内容,符合句式,言之有理即可。)
12. 顺流而下 迅速,快 出发 好像……的样子 13.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②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4. 低于 高于 15.C 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17.儒家 18.B 19.(1)思想斗争的折磨。
(2)无法家拂士的辅佐。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选用胶鬲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他虽然出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从正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为下文进一步论证奠定了基础。 21.唐太宗向侍臣说明必须“安不忘危”和“治不忘乱”,持居安思危的态度,才能保持内外的安宁,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是相似的。
22. 《西行漫记》 周恩来
23.难以淡忘的历程
那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吹着丝丝凉风,我们满怀激动地来到渭华国防素质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课。
当天下午,我们被连长带到宿舍楼,虽然我们是初出茅庐的新学员,但我们多少了解一点这里的规矩,谁让他的自我介绍太雷人了呢——我们一群人带着大包小包,站好队。刚站定,就听见他的声音:“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连长了,记住喽,在这里,除了我以外,其他的都是陌生人;还有啊,你们被分到一营二连就自认倒霉吧,在整个基地里,你们惹到谁,都最好不要惹到我!”
起初,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晚上闹成一片,同床的两个人不断的爬上爬下,摇的双层床“吱——吱”地响,好不容易大家都累了,也已临近午夜。唉,这下可不妙了!第二天一早,清脆的哨声将大家从美梦中生生拽醒。正当我睡意未泯时,走道里大喊大叫的声音惊跑了我的睡意——“哇!”我大叫道“同志们醒醒啊!要迟到啦!”话音刚落,那几位舍友活像“诈尸”一般,猛地坐起来,吓我一跳。刚说他们怎么还能镇定自如,不到五秒,宿舍里就炸开了锅,大家推来搡去,一副“热闹”的景象。而我呢,则手忙脚乱地梳头、换鞋。心想:这起床换衣的时间也太少了吧?!真是要多紧迫有多紧迫!唉!
上操的时候,那景象可谓是“一片狼藉”啊!大多数人居然都来不及梳头,个个都披头散发的,连长还说我们个个像“疯子”,不注意整体形象。
我们上完操,盘腿坐在偌大训练场上,听连长和十连连长聊天。当他们正聊得高兴,五连连长经过他们旁边。号称“黑连长”的十连连长给我们开玩笑说:“看见没?那是我们基地有名的‘如花哥’,我们都说他‘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呲牙咧嘴!’”听他说完,我们个个都在地上捧腹大笑。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每次吃饭时的情景。每当劳累了一上午,到饭堂吃饭时,当天的值日生都会一溜烟的奔到炊事班去“抢饭”,但当值日生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时,新一轮的“抢饭战争”又开始了——大家一手端饭碗,一手抢盛饭的大勺:抢到饭的人心满意足地坐下开始大快朵颐;而没抢到饭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享用美餐,等待下一盆饭的到来。
虽然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课只有短暂的八天,但是这充实、快乐的八天生活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