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 (绷、蹦)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yíng( )的、笔直的 (剑、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轻yíng( ) (2)悄然不惊( )
2.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1) (绷、蹦)(2) (剑、箭)
二、综合性学习
3.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活动,请您参加。
(1)为保护文化遗产,请为本次活动开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在活动中,大家读到一则新闻,请为它拟出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当地时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3)下面是小池同学为本次活动所写的一段校园新闻报道,请为他修改。
12月20日下午,【A】八(1)班开展了《走进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B】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同学们为了本次活动能顺利开展,都积极地进言献策,参与热情高涨。【C】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①【A】处画线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 ”改为“ ”。
②【B】处画线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 。
③【C】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4)小州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戏曲迷”,她想参加一个戏曲学习班,但她的妈妈担心会影响学习。作为小州的同桌,你怎样劝说小州的妈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本诗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人名)。
5.本诗题目“春望”,发挥想象描写首联所望春天景象。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如何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7.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简明,概括了“何人”“何事”等新闻要素;开头黑体字为电头,也称“消息头”。
B.消息在准确、客观的基础上,作者冲天的气势和豪迈的气概,也隐含于字里行间。
C.消息在说到解放军时,主要运用书面雅词;对国民党则用“都很泄气”等口语。
D.画线句中“万船齐放”,夸张手法,极写船只之多、气势之盛,削弱了新闻的真实性。
8.文章加点的三个词连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9.首句中的“横渡”一词有什么效果?
10.画线句中“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11.阅读这则新闻后,你认为新闻具有哪些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1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墙壁)
B.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C.又何间焉(参与)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1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
B.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登轼而望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其乡人曰 必先苦其心志
14.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祭品,“持节”“揖”“拜”是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
C.《曹刿论战》对战争场面详加叙述,战前、战后则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D.《周亚夫军细柳》写文帝在细柳营两次受阻,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16.《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 念,想念
B.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春冬之时 无丝竹之乱耳
B.念无与为乐者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相与步于中庭 尝射于家圃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卿今者才略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作的小品文,仅用80余字就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B.全文篇幅短小,先写极富特色的景,再自然流畅的叙述事件,最后议论点题,环环相扣。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以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出宁静淡雅、空灵澄澈的景象。
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两个“何”字点明眼前之景其实寻常,“但”字转折,表明观景的“闲人”并不寻常。
六、名著阅读
①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②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③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 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④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⑤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⑥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20.法布尔野外观察研究生灵的独特方法让人感叹。请你跟着法布尔学观察,完成以下任务。
研究方法 具体事件 科研精神
观察法 蝉钻通树皮,吸取浆液。 ②
①
蝉不堪其扰,放弃离开。
21.阅读【材料链接】,结合选段内容,举例分析昆虫学家法布尔是如何用“文学家”的笔法来写蝉或者蚂蚁的。
【材料链接】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法·罗斯丹
七、作文
22.应用文写作
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准备邀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环保热心人士、家长代表和学校的师生代表等作为嘉宾于×年×月×日上午9时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
请你任选一个对象,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参考答案:
1. 盈 qiǎo 2. 绷 箭
3.(1)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3) 《》或书名号 “”或双引号 本次活动不仅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 增长 增强
(4)阿姨,您好!小州非常喜爱戏曲,参加戏曲学习班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增长她的见识,开阔她的视野,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学习戏曲,也是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小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阿姨,您就同意她去吧。(言之有理即可)
4. 唐 杜甫 5.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6.头发都白了越抓越短,稀疏到插不住簪子的地步。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苍老之态。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7.D 8.三个连用,一方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和敌人溃不成军的残局,增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效果;另一方面,三词排列,语气连贯,增强了新闻播报的语感。
9.“横渡”表现了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10.不好。“至发电时止”表明战斗正在进行中,更能体现新闻及时性的特点;而“现在”所指代的时间比较模糊,不能体现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11.示例: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12.A 13.D 14.(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2)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 15.C 16.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17.A 18.C 19.B
20.①蝉大方谦让,容忍烦扰②一丝不苟(耐心细致或求真务实) 21.示例一:“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生动展现了小昆虫不告而取的无赖形象,“主人却很大方”生动写出了蝉的大度。(从修辞角度品析)
示例二:“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这句采用了动作描写,“咬”“拖”“爬”“抓”“拉”生动展现了蚂蚁残暴抢夺蝉劳动成果的过程,反衬了蝉的可怜。(从动作描写的角度)
22.[例文]
“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邀请函
尊敬的××同学家长:
您好!
为了增强全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美好,也为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构建绿色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将于×年×月×日上午9时举行“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请您到达学校后,先去您孩子所在的班级,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操场指定的区域就座。启动仪式上,请您代表所有的学生家长向我校全体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
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
[点评]这份邀请函介绍了启动仪式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写作目的明确。针对家长身份,运用了“尊敬”“您”“谨”等礼貌用语,表达非常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