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基础试题(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光秃的树木在风中贮立,一阵风过,零星的残叶随之凋零。枯树掩映下的破败房屋里居住着老人和他的孙女。如此萧瑟的房屋,房上的锁已经被雨水腐蚀,房梁上晕染着深深浅浅的褐色斑点。每到夜晚,窗户的破洞中会显现出一道道昏黄模湖的光,映出飞舞的蚊虫和灰尘颗粒。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凋零( ) 腐蚀( )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应改为“ ”
“ ”应改为“ ”
二、综合性学习
2.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你和大家一起解读。
【材料一】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棵植物与一张口组成。较之更早的古汉语中,“和”(龢)字由“禾”与“龠”(读作yuè)构成,“禾”指示龢的发音,“龠”表征龢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记载:“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即“龠”是一种有着三个孔的竹子做成的乐器,能够与其他乐声相协调。
(《“和”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材料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材料三】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执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1)根据材料一,从“和”字的起源分析,可以发现“和”与 密切相关
(2)划线句有一处用词搭配不当,请改正,应将“ ”改为“ ”
(3)在“以和为贵”主题班会活动中,轮到你做即席讲话,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60字。
三、诗歌鉴赏
阅读《蒹葭》,回答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四、现代文阅读
读《安塞腰鼓》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②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1)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③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④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⑤但是:
⑥看!——
⑦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2)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⑧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⑨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⑩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5.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6.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7.“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8.“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10.第⑦段“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
⑤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⑥……
⑦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⑧……
⑨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⑩……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社戏》节选)
12.这段选文所写景色富有诗情画意,试分析其作用。
13.选文以儿童的视角写了哪些美好有趣的景、人、事?这种视角有何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夫政也者,蒲卢也①。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②,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③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节选自《大学·中庸》第二十章)
注释:①蒲卢:芦苇。②杀(shài):减少,降等。③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
1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取 人 以 身 修 身 以 道 修 道 以 仁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道之行也 ②不得志,独行其道
B.①或生而知之 ②或王命急宜
C.①故不独亲其亲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①知所以修身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大道”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该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才干出众的人来担任。
B.乙文认为,为政在人,强调执政者的修养。为政的人知道怎么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
C.甲乙两文阐述的都是儒家对治理社会的观点,甲文描述了“大同”社会的具体特征,所以乙文里认为用“三种德行”来处理天下人的“五项伦常关系”,是不对的。
D.无论是甲文中的“道”还是乙文中的“仁”,都离不开“修身”,只有当国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了违法作乱的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阅读文言文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时的停顿。(划一处)
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19.下面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和) B.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C.男有分(职分,职守)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男有分,女有归。
21.选文构想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22.文中“大同”社会选举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六、名著阅读
23.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突然,保尔灵机一动,急忙转过身去,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已经走过去的那个男孩,用力从他手里把枪夺了过来。“你已经有了一支,够了,这支该是我的。”保尔用一种不容争辩的口气说。小男孩见他大白天拦路抢劫,气得要命,就朝他扑过去。保尔后退一步,端起刺刀,喊道:“走开,小心刺刀碰着你!”
(成长前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章)
“哎呀,您长得这么快!记得那时您还是个野孩子呢。”涅莉没有礼貌地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女公民,仅仅为了您,我是连一颗钉子都不肯钉的。不过,既然资产阶级发明外交官,我们也就遵守应有的礼仪,我们不但不会砍下他们的头,连粗野一点的话也不说,决不像您。
(成长后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二章)
请你阅读上面的摘选材料,发现成长前后的保尔的不同表现,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结合保尔的生活经历,说说保尔的成长变化。
七、作文
24.根据要求作文
用美好的心态去品味生活,平淡的日子也值得回味。一样小吃、一声吆喝、一个节目、一款装饰、一幢民居、一种风格……无不充满着家乡的味道,浸润着生活的乐趣。
请以“家乡的民俗”为内容,自己拟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diāo shí 贮 伫 湖 糊
2.(1)音乐。
(2) 执行 奉行
(3)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和睦。志同道合固然可喜;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做到“和而不同”更是美德。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郑和下西洋,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带去的是精湛技术和东方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正是国际交往中“和而不同”的典范(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5.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6.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7.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8.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9.(1)表现了他们的朴实美和沉静美;(2)表现了他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10.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11.前:写腰鼓捶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后: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
12.①从情节设置上看,交代了看社戏的环境,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愉快、急切的心情及小伙伴们纯真美好的心灵。
③从表现主题上看,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优美清新,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使看社戏更具独特的韵味。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13.写了优美清新朦胧的江南水乡夜景,勤劳能干、热情淳朴、聪明细心有担当的小伙伴,还有乡间生活的趣事看社戏、偷豆等。
作用:以儿童的视角来写,使叙事语言更生动活泼,使故事情节更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现了乡间生活的美好有趣,更能突出作者对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14.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5.D 16.(1)因此,图谋之心闭塞不会兴起,偷盗财物、作乱害人不会兴起,所以(人们外出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2)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17.C
18.故/人不独亲其亲 19.A 20.(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21.(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2.德才兼备(或者“贤能之士”)
23.保尔曾是一个不成熟的少年,做事冲动野蛮,任性顽劣,爱打架,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后来,他学会了理性地克制情绪,哪怕遇到他人的讥讽,保尔都能以大局为重,有理有节,注重维护个人形象及党的形象,保尔成长了。
24.例文
家乡的年俗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哈,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霉。
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 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