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9 21: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试题(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对于一个中国旅客来说,在这条从西安府北去的大道上,每走一里路都会勾起他对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绚烂历史的回忆。中国最近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共产主义运动,竟然选择在这个地方来决定中国的命运,不可不谓恰当。一小时以后,我们摆渡过了渭河,在这个肥沃的渭河流域,孔子的祖先、肤色发黑的野蛮的人发展了他们的稻米文化,形成了今天在中国农村的民间神话里仍是一股力量的一些传说。快到正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宗蒲县。大约两千两百年前,那个最先“统一”中国的威赫一时的人物秦始皇就是在这个筑有雉蝶的城池附近dàn生的。秦始皇第一个把他的国家的古代边境城墙都连接起来,成了今天仍然是地球上最宏伟的砖石工程——中国的万里长城。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绚烂( ) 肥沃( ) dàn生( )
(2)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与“渭河流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丰富多彩 B.稻米文化 C.一股力量 D.万里长城
(3)选文中提到的“孔子”是古代文化名人。古人不但有“名”还有“字”,下列文化名人与其“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 B.孔子,字仲尼
C.王维,字摩诘 D.白居易,字子美
(4)上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联系后文来看,在西安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埃德加·斯诺去革命圣地延安首要的目的是 。
二、综合性学习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校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扬州市某同学,在放学途中不慎撞坏路边的轿车,他给车主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赔偿。车主深受感动,表示不需要赔偿。网友纷纷为这位“诚信少年”点赞!
材料二: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货,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材料三: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名言。
(3)仿照下面划线句,再补写句子。
诚信是什么?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甲】诗中首联和颔联都使用了“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甲】【乙】两首诗都以黄鹤楼为背景展开,但是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白杨礼赞》完成下列各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5.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6.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7.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昇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③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 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8.下面归纳的卢沟桥的特点,有误的一项是( )
A.历史悠久,坚固美观,世界闻名。
B.由11个长度不一的石拱组成。
C.桥墩把石拱联成整体,是联拱石桥。
D.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9.下面关于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的加点词“几乎”强调桥面并非与河面完全平行,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B.为了表现卢沟桥的美观,文章用两岸河堤常被冲吸和这座桥从不出事进行对比。
C.文章用临状貌的说明方法描摹卢沟桥每个柱头上雕刻着的不同姿态的狮子。
D.第②段用马克· 波罗对卢沟桥的赞美说明“卢沟晓月”是北京独一无二的胜景。
10.下面是小敏同学读完上文后获得的启示,请你补充完整。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本文启示我们,要抓住一座桥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观察: 、 、构造等,还可以留心桥与环境的配合。
11.请你运用以上学到的抓景物特征的方法,从以下资料中概括柳州文惠桥的特点。
[资料一]
文惠桥南起屏山大道,上跨柳江水道,北至中山东路,主桥全长483.4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文惠桥是一座三孔净跨中承式拱桥,颜色为“中国红”。全桥装设LED动态灯光,展现柳江“新八景”之美。
[资料二]
五、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读诗文·感悟美”专题学习活动。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晓其意·体会自然之美】
12.郦道元与陶弘景笔下的山水各具特色。郦道元笔下的夏季江水 山陵,水势浩大,极具奔放美;陶弘景笔下的两岸石壁色彩斑斓, ,极具明丽美。(根据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13.从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山川之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意思是 ,三峡春冬之水的清澈跃然纸上;“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意思是夕阳快要落山了, ,动静结合,展现了山中生机盎然的画面。
【明其旨·探究情感之美】
14.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景。《黄鹤楼》中哪一联表达了乡思?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 理解:
1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阅读两文后,同学们发现两文中均写到了“猿鸣”,请你帮大家分析“猿鸣”在两文中的不同作用。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曾益其所不能( )
(3)人恒过( )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第一段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六、名著阅读
19.《红星照耀中国》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72周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某校八年级拟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书中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为了更好地开展交流活动,请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仿照示例,拟写一条读书交流会交流专题(研究或讨论的题目),根据你的专题,再设计一个相关的问题。(要求:不能与示例重复,内容明确,专题和问题都不超过20字)
示例:
专题:关于长征
问题:长征有什么历史价值?
专题:
问题:
(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红星照耀中国》以“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请结合作品内容,举出一件红军长征中表现这种精神的具体事件,并简要分析其精神内涵。
七、作文
20.按要求作文。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每一次走进大自然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流连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 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大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 xuàn wò 诞
(2)A
(3)D
(4) 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或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采访毛泽东
2.(1)人言即信,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承诺;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失信的恶人终会自食其果。
(2)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3)诚信好像那沙漠中的绿洲,失去它你将饥渴万分。
3.这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和无限惆怅之情。 4.【甲】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乙】诗既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6.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8.D 9.C 10. 修建年代; 地理位置、长度宽度、外形、质量、名声(地位)、历史、功能、文化等。(与文本相关均可) 11.(与资料相关均可)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便利交通(交通便利) ;三孔净跨中承式结构,十分坚固(结构坚固) ;用中国红装饰外观,外形美观犹如出水彩虹,与柳江及旁边的青山相得益彰;全桥安装LED动态灯光,展现柳江“新八景”之美,是柳州标志性建筑(外形美观)。
12. 冲上(或“漫上”) 交相辉映 13.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14. 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示例:此联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可望而不可见,让诗人生出了无限愁思 15.《三峡》:“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表现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山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6. 田地 曾同增,增加 犯错误 奋起,这里指奋发有为。 17.(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18.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19.(1)西安事变
(2) 示例1:关于红军 红军精神是什么? 示例2:红星·红军·红小鬼 “红”字的内涵是什么?
(3)示例:过大草地事件。这一事件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宁死不屈等精神,这些都是“卓绝的中国精神”的体现。
20.例文
大海让我陶醉
苍茫宇宙,万物轮回,大自然向人们展示花的妩媚,树的挺拨,山的竦峙,水的流长……而我独爱那深邃蔚蓝的大海,它带给我的是惊喜,是忧伤,是欢乐,是痛苦……
我喜爱大海的静谧。夜幕降临,我独自站立在船头,凝望着在这皓月下的大海,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详,朝着远处的海面望去,那种“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情感荡然于胸。张开双臂,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仿佛拥有了这世上的一切。海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让我的性情张扬,那种博大,那种广袤,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深深地嵌入了这个整体,时间仿佛都被静止,一切都是美妙的。
我喜爱大海的澎湃。学习鲁彦的《听潮》时,我的心中也激起了那种听潮的渴望。海水冲击岩石的巨响,那种惟妙惟肖的描写令我神往。当我也站在海边,听着那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又如各种乐器齐奏的潮音,心中的喜悦,是无与言表的。那时候的我,尽管没有拥有天地万物的感受,但我仍然喜爱,喜爱大海的这份激情,这份豪迈,让我觉得生活中,也要激起这么一份豪情,去面对万物,去面对挑战。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她的“纳”。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大海中我锤炼了自己,领略了大海的性情,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
这让我怦然心动、让我陶醉的大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