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章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18: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章 金属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取一定量的Al、Cu放入CuSO4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可能含有CuSO4
B.滤液是蓝色时,滤液中可能含CuSO4
C.当溶液为无色时,固体中一定含Ag和Cu
D.当固体中含有Al、Cu、Ag时,滤液中一定有Al(NO3)3、Al2(SO4)3
2.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氮用于冷藏血液 D.用铜丝作导线
3.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
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的关系错误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化学性质不活泼 B.液态氧用作火箭发射——可燃性
C.铜制作导线——导电性 D.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熔点高
5.已知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王瑞同学做化学实验时非常善于观察,他发现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和反应进行的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增大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2时恰好完全反应
6.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淡水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B.我国的金属矿藏比较丰富,其中铜、金、银等金属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
B.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物质的变化
C.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8.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具
9.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洗洁精、汽油都能去油污。洗洁精是乳化作用,则汽油也是乳化作用
B.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CO2能与碱溶液反应,则CO也能与碱溶液反应
D.氧化铝和氧化铁都是金属氧化物。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保护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铁
10.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
A.空气和天然气 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 D.酒精和食盐
11.关于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
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其原子易失去电子
D.其组成的金属单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所以其制品不耐腐蚀
二、填空与简答
1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13.“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铁钉生锈的条件 C.证明CO2与NaOH反应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端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后在瓶①中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 。
14.“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为了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图二中,通过 (填字母)实验现象的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写一点即可)。
(3)图三中,通过该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4)图四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尾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碳粉与足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共热: 。
(2)将一氧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3)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
(4)铝与氧气形成致密薄膜,可以抗腐蚀: 。
16.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推断铁生锈的条件是 。
(2)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
(3)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17.A、B、C、D、E、F、G分别是氧气、一氧化碳、硫粉、铁、红磷、氧化铜硫酸铜溶液七种物质,用七个圆圈表示这七种物质,两圆相切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已知C、D常温下为气体,G为淡黄色固体,请回答:(初中范围内的反应)
(1)C和G的化学式分别为 。
(2)写出生成紫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A和B反应现象 。
18.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日常生活中,人们将铜制成导线,这是利用铜的 .
(2)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 。
(3)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 。
(4)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 。
(5)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科学探究题
四、计算题
19.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用 100 g 黄铜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结果得到了 1.2 g 氢气。请问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过过程)
20.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书写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 ZnC1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 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4)含有锌粉6.5g、铁粉5.6g、铜粉3.2g、铝粉2.7g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有6g固体剩余。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题中涉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取一定量的Al、Cu放入CuSO4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① ,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② 、③ 。
(1)若Al不足且AgNO3有剩,发生反应①③,则滤液中一定有Al(NO3)3、Cu(NO3)2、CuSO4,滤渣中一定有Ag;
(2)若Al恰好与AgNO3反应,发生反应①,则滤液中一定有Al(NO3)3、CuSO4,滤渣中一定有Ag;
(3)若Al与AgNO3反应后还与部分CuSO4反应,发生反应①②,则滤液中一定有Al(NO3)3、Al2 (SO4)3、CuSO4,滤渣中一定有Ag、Cu;
(4)若Al与AgNO3反应后恰好与CuSO4反应,发生反应①②,则滤液中一定有Al(NO3)3、Al2 (SO4)3,滤渣中一定有Ag、Cu;
(5)若Al有剩,发生反应①②,则滤液中一定有Al(NO3)3、Al2 (SO4)3,滤渣中一定有Ag、Cu、Al。
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可能含有CuSO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液是蓝色时,滤液中一定有CuSO4,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当溶液为无色时,固体中一定含Ag和Cu,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当固体中含有Al、Cu、Ag时,滤液中一定有Al(NO3)3、Al2 (SO4)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C、液氮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热,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3.B
【详解】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
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
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故A正确;
B、液态氧用作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故B错误;
C、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线,故C正确;
D、钨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故D正确。故选B。
5.C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t1~t2速率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和盐酸被消耗,稀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故t2~t3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符合题意;
D、t1~t3反应一直在进行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我国的金属矿藏比较丰富,其中金、银等金属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铜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为了保护金属资源,可寻找金属的代替品,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是原子团,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错误;
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C、H2、CO都具有还原性,C、H2与氧化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而CO与氧化铁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故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线,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接触,故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利用了溶解原理,推理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推理正确;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反应,推理错误;
D、氧化铝和氧化铁都是金属氧化物,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保护铝,但铁锈很疏松,铁表面的铁锈不能保护铁,推理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分析。
【详解】A. 空气和天然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符合题意;
B. 铁是银白色固体,铜是紫红色固体,铁和铜颜色不同,不符合题意;
C. 水是无色透明液体,植物油是油状液体,颜色不同,不符合题意;
D. 酒精是液态,食盐是固态,酒精和食盐状态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D
【详解】A、根据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由原子序数为13可知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选项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由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核外第一层由2个电子,第二层由8个电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反应时乙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D、其组成的金属单质即铝,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作用,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氧化,故铝制品耐腐蚀,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2. 铜 FeCl2、MgCl2 Mg+CuCl2═MgCl2+Cu
【详解】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首先发生反应:Mg+CuCl2=Cu+MgCl2,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镁才与氯化亚铁反应:Mg+ FeCl2=Fe+MgCl2。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没有铁和镁,一定含有生成的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没参加反应的FeCl2、生成的MgCl2;因为只有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Cl2=MgCl2+Cu。
【点睛】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置氢、排前置后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达到着火点 空气(氧气) 溶液变红
【详解】(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着火点。
(2)对于实验B,一端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定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氧气)直接接触。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反应完后在瓶①中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和生锈的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14. 向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ac 隔绝氧气(或加热铜片的白磷和红磷)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CO+Fe2O32Fe+3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详解】(1)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向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若石灰水较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多,故填:向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通过比较铜片上的a白磷燃烧,水中的c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红磷不能达到着火点,且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故填:ac;隔绝氧气(或加热铜片的白磷和红磷);
(3)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可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由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所以尾处酒精灯的作用是将一氧化碳点燃烧掉,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填:红色粉末逐渐变黑;3CO+Fe2O32Fe+3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15.(1)
(2)
(3)
(4)
【详解】(1)碳粉与足量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铝与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氧气和水并存
(2)HClO
(3)清除可燃物
【详解】(1)根据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2)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则次氯酸根显-1价,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
(3)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一下。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17.(1)O2、S
(2)
(3)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C、D常温下为气体,G为淡黄色固体,G为硫,G与C能反应,C为氧气,D为一氧化碳,D还能与E反应,E为氧化铜,F能与氧气反应,B能与氧气反应,则F与B为红磷或铁,B还能与A反应,B为铁,A为硫酸铜,F为红磷,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氧气,化学式为O2,G为硫,化学式为S,故填:O2、S;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一种紫红色固体,反应方程式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的铜、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3)B为铁,A为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硫酸亚铁,反应现象为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8. 导电性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Al2(SO4)3 、FeSO4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详解】(1)日常生活中,人们将铜制成导线,这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2)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铝、铁位于氢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3H2SO4=Al2(SO4)3+3H2↑、Fe+H2SO4=FeSO4+H2↑,所以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Al2(SO4)3、FeSO4。
(4)因为,金、银不能发生类似反应,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步骤④的滤渣中含有铁、铜,其中的铁可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19.设:该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x=39g
则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1%。
【分析】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活动性较弱不和酸反应;
【详解】见答案。
20. 4Al+3O22Al2O3 ZnCl2、FeCl2 AB 0.6
【详解】(1)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2)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氢>铜。在 ZnCl2、CuCl2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将氯化铜全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无氯化铜,有生成氯化亚铁和原来的氯化锌,故填:ZnCl2、FeCl2;
(3)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再加铜粉,不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能将铁置换出来,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可以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再加入CuCl2溶液,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以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但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可以比较金三种属的活动性强弱;
故选AB;
(4)根据题意可知,有6.5gZn、2.7gAl、5.6g﹣2.8g=2.8g铁和硫酸完全反应了;
设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x,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y,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z,
x=0.2g
y=0.1g
z=0.3g
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2g+0.1g+0.3g=0.6g。
【点睛】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