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颂》这篇课文,被精心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之首。这一单元集结了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文章,其深远用意在于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按照课标的建议,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应投入深情朗读,全面把握课文的核心思想,使自身沉浸在作品营造的浓厚氛围中,体验那份深沉的情感。同时,他们还需学习如何为文本做批注,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黄河颂》以崇高的颂歌形式展现了黄河的壮丽形象,其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不容小觑。它不仅仅是对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中华民族英勇精神的颂扬,更是一首能激起读者豪情壮志的赞歌。在诗中,深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学习诗歌艺术的绝佳素材,更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点燃爱国之情的珍贵教材。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热衷于朗读,他们渴望展现自我,然而,他们对于诗歌朗读的技巧却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作为老师,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韵味。美丽的朗读是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另外,初一的学生喜欢模仿,在指导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我会亲自配乐范读,与学生共同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读出他们独特的体验。
虽然每个学生内心都深藏着朴素的爱国情怀,但这份情感可能并未完全展现出来。为此,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
三、学习目标
本文为诗歌体裁,易于朗诵上口,故应加强朗读教学的比重,避免冗长的讲解。结合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内容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深入领会诗歌内涵,把握其对黄河与民主伟大精神的颂扬主旨;着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使之能够饱含感情地演绎诗篇。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触动其心灵深处;倡导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诗歌语言,深刻体会其意境之美。
3.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时代背景,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增强其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其内心深藏的爱国情感。
四、学习重点及难点
1. 学习重点: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深入领悟诗歌中对黄河的崇高赞美和对民族伟大精神的颂扬,把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学习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准确解读诗歌的内涵,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得以深化和强化。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采用情景朗读法,以创设生动情境,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朗读法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口读耳听的方式,使学生口耳并用,从而增加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朗读的声情并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2. 学法:推行自主合作探究法,其中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基石,合作则是自主探究的表现形式与途径,而探究则是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与方向。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深入研究黄河及其文化象征《黄河大合唱》,精心制作相关课件,确保内容既详尽又引人入胜。
(二)学生:
1. 深入研究历史资料,领略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2. 仔细查阅地理文献,全面理解黄河在地理布局上的关键角色。
3. 广泛搜集古代文人墨客对黄河的颂歌,丰富知识储备。
4. 深入探索诗人创作《黄河大合唱》组诗的幕后故事,了解其创作背景。
5. 观赏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影视听资料,感受其中的激昂情感与豪迈精神。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前,我们将会播放《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借助其深情的旋律,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的力量,为学生们预先创设一个情境,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上课后,我们将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化自信’这个词吗?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其中黄河文化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黄河就一直是文人墨客们赞颂的对象,现在,请同学们背诵几句歌颂黄河的古诗。”然后,我会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诗句,让学生们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我会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赞颂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这首诗的作者光未然在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亲临黄河之滨,站在高山之巅,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这首豪迈的颂歌。这首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和尊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用心去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深情导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黄河颂》这首现代诗的内涵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仔细聆听后进行评价。
2. 学生试着朗读,其他同学再给予反馈和建议。
3. 对比老师与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领会朗读需以深入理解为基础。
4. 整理思绪,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一节作为朗诵词,是整部作品的序曲。而第二节则是诗歌的核心,诗人具体从哪些方面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人又通过赞美黄河传达了哪些深刻的情感?
(2)歌词中“颂黄河”的部分多次出现“啊!黄河!”这样的表达,这样的重复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间的深入探讨和老师的精妙点拨,共同归纳出以下观点:
① 我们从黄河独特的自然风貌、鲜明的地理特性,以及它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三个方面来赞美它。诗人通过歌颂黄河,进而歌颂我们的民族。这样的歌颂旨在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鼓励他们像黄河一样展现出“伟大坚强”的精神,以英勇无畏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 “啊!黄河!”这一深情的呼唤在歌词中反复出现,将歌词的主体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这三个层次依次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恩,黄河对中华大地的守护之情,以及黄河将继续激发中华儿女奋发向前的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预先创设的情境,引领学生们深入体验和理解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自主合作探究,边读边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 学生自由朗读,互相评价,共同感受文字的魅力。
2.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阐述喜欢的原因,一同品味诗句的韵味:
①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在这句诗中,“劈”字如刀割斧砍,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波涛汹涌、横贯中华大地的雄伟气势。
② “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一比喻将黄河描绘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同时,黄河的天险和伟大精神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黄河主流如同巨人的躯干,而黄河流域的无数支流则如同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无尽力量。
3. 作者笔下的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激发着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信念,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保卫黄河,保卫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和品味中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象征的民族精神。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生再读,小组表演
1. 学生在深入评析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朗读练习,旨在进一步提升朗读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进行展示,展示各自的朗读成果,形成积极的互动氛围。
3. 老师对学生们的朗读表现进行技巧点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朗读的精髓,提升朗读技巧。
[设计意图]:(预先创设情境)
(五)拓展延伸,点燃情感之火
关于黄河精神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星,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并传承这份黄河精神?请大家先静心思考并书写自己的见解,随后我们将进行全班分享与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全班配乐齐诵
在这动人的时刻,教师与学生将携手并肩,以诗歌的韵律共颂黄河的壮丽,赞美伟大的民族精神。全班齐声朗诵,音乐相伴,情感交织,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将黄河的雄伟与民族精神的崇高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预先创设情境)
(七)、作业布置
1. 欣赏《黄河大合唱》系列中的其他音乐作品,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和深邃内涵。
2.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黄河
养育
颂黄河 保卫 中华民族
激励
学黄河 伟大坚强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望黄河”、“颂黄河”和“学黄河”三个层次,清晰展现了黄河的养育之恩、保卫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及激励人们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整体设计流畅、通顺,措辞优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黄河颂》的内涵。
十、教学反思
关于在竞赛课上选择《黄河颂》的决定,我曾陷入深深的纠结。毕竟,这节课程本身缺乏丰富情节,重心更多放在朗读上。感谢彭老师的指引,他鼓励我以朗读为核心,将课堂与“十九大精神”中的“文化自信”相结合。
在备课的旅程中,我观摩了数节公开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听朗诵、自读、展示读、分析读和齐读等环节。我希望通过朗读,展现出课文中的磅礴气势和英勇豪迈。在选择班级时,我考虑到班级中有几位声音洪亮的同学,他们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因此我选择了二班进行这堂课的教学。
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课前是否应该播放《黄河颂》或《保卫黄河》?朗读的顺序应该如何安排?学生展示时是小组合作还是个人表现?如何融入对文章的分析?在困惑之际,彭老师再次伸出援手,他细致入微地为我解答每一个疑问,让我对课堂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讲课当天,学生们的积极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期。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将我们带入激情四溢的氛围。每一个环节都紧凑流畅,学生们的配合也让我深感欣慰。在展示环节,我并未规定具体的展示方式,而是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他们的热情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一位平时腼腆的男生,他主动要求自己朗读,这让我看到了他在这堂课上的巨大进步。
评课环节,彭老师对我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我抓住了诗歌教学的核心——朗读,并通过不断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同时,他也指出了我存在的不足,如对学生疑问的解答不够及时、口头语过多以及对学生诵读点评的指导不够充分。
这次赛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追求卓越,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