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舒伯特》教学设计高一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舒伯特》教学设计高一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19 22: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舒伯特》教学设计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
高一年级第十四单元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必修)第十四单元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第二十六节舒伯特。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舒伯特与艺术歌曲,主要介绍艺术歌曲《鳟鱼》。
《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歌词大意记述了三部分内容,其一,鳟鱼愉快的游动;其二渔夫和危机的到来;其三鳟鱼被捕失去自由。作品结构规范严谨,整体透露着悲剧性的反抗精神和独特的阶级意识,舒伯特也用他独到的音乐语言将鳟鱼描绘的惟妙惟肖,节奏节拍欢快灵动,音乐铺叙细腻生动的勾画出外在气质的同时也赋予他们内在精神内涵,表达了作品向往自由的内涵,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内容:《自由幻想的浪漫乐派——舒伯特》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聆听艺术歌曲《鳟鱼》,感受其词曲的配合,理解音乐与歌词所描绘情景之间关系;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艺术表现:通过演唱《鳟鱼》关注歌曲的旋律、调式与和声色彩、伴奏、音乐情绪等之间的关系,较深入地感受、体验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
文化理解:可以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来理解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联系时代背景和舒伯特的个人境遇,尝试体会和理解舒伯特为何看中舒巴尔特的这首诗歌,并为之谱曲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艺术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和钢琴伴奏、音乐情绪等特征及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
游戏:看照片猜音乐家
教师引导提问: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看照片猜音乐家的名字,看看你认识的音乐家有多少。老师喊开始后请同学举手抢答。
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总结:大家认识的音乐家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了解其中的以为音乐家——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过程
1.观看视频,了解舒伯特。观看视频舒伯特简介,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总结:舒伯特是一个高产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作品,其中600多首艺术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非常高,很多成为广为传颂的经典音乐作品。在他的笔下,用音乐诉说故事,并且情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
2.欣赏代表作《鳟鱼》,并思考歌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学生欣赏并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歌词选择上比较考究,往往选择艺术性较高的作者作品。《鳟鱼》是德国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舒巴尔特因为政治原因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的这首诗,体现出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作者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舒伯特写这首歌时,生活贫困潦倒,靠朋友们的接济度日。因此,他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满,也很向往自由,所以,他见到这首诗时深有感触,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
3.再次仔细聆听《鳟鱼》,思考歌曲能分为几个部分,从哪分开?
学生欣赏并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a:描写一群小鳟鱼在水中自由的嬉戏。
第二部分a’:描写渔夫在岸边观察小鳟鱼,而小鳟鱼却不上钩。
第二部分b: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清澈的小河,将鳟鱼钓上岸。
带领学生唱第一部分,感受三个部分旋律的变化:
a a’ b
旋律 相同 相同 变化(高潮)
和声色彩 明朗 明朗 暗淡
调性 bD I—V—I 古典主义和声风格 bD Bb 和弦离调 浪漫主义和声风格
钢琴伴奏 快速6连音 双手柱式和弦同时进行
教师提问:比较哪种钢琴伴奏更精致?
教师总结:常见的音乐伴奏都是为演唱服务,起到陪衬作用,例如KTV歌曲伴奏。而舒伯特把作品伴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伴奏曲艺术性较高,单独聆听伴奏,也是一首精致的钢琴作品。
教师提问: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厉害在哪?
学生讨论:1.歌词选用著名诗人经典作品。
2.钢琴伴奏精心编配,具有很高艺术性。
【设计意图】: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歌曲唱会的同时让学生关注钢琴伴奏,只有演唱和伴奏相互配合铺陈的记述下,动人的艺术歌曲才慢慢展开它的音乐形象和意境氛围,才能表现出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对《鳟鱼》艺术歌曲的音乐情绪有了深入的理解。
5.再次聆听《鳟鱼》音乐,分组讨论:在演唱处理上,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意图?
a a’ b
演唱艺术处理 活泼、稍快 情绪变化 声音激愤、沉重
教师总结:变化音色、强弱、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要素、钢琴伴奏的分析,再次聆听、体验、表演、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增强对艺术歌曲特征的认识。
6.我们一起唱中文版的《鳟鱼》,用大家说到的效果改变音色、强弱、情绪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7.《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创作,因为歌曲很受欢迎,两年后又以它为题创作了《鳟鱼钢琴弦乐五重奏》,这部作品被公认为舒伯特最著名、最受欢迎、被后人翻录最多的一部室内乐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总结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艺术歌曲的重要特征:
1.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通过音乐线条、节奏和框架的配合,将诗作所体现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境再现。
2.钢琴伴奏——曲调表现力强,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并与演唱共同构成一个音乐曲调织体。
3.演唱——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艺术技巧难度大,演唱者往往需要演唱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的情绪。
四、今天我们学习了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国也有大量优秀艺术歌曲作品。下面由老师给大家演唱一首中国的艺术歌曲——《锦瑟》。
【设计意图】:
教师范唱中国艺术歌曲作品,使学生形象了解艺术歌曲以及我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同时拉近学生与艺术歌曲的距离,进而喜欢上艺术歌曲。
五、课后作业
聆听2首中外艺术歌曲,思考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