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课的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科书
高一年级第九单元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舒伯特与艺术歌曲,主要介绍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
《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歌词大意记述了三部分内容,其一,鳟鱼愉快的游动;其二渔夫和危机的到来;其三鳟鱼被捕失去自由。作品结构规范严谨,整体透露着悲剧性的反抗精神和独特的阶级意识,舒伯特也用他独到的音乐语言将鳟鱼描绘的惟妙惟肖,节奏节拍欢快灵动,音乐铺叙细腻生动的勾画出外在气质的同时也赋予他们内在精神内涵,表达了作品向往自由的内涵,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魔王》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叙述了德奥民间一个悲剧性传说,共有四个人物角色,分别是旁观者、焦虑的父亲、惊恐的孩子及威逼利诱的魔王。歌曲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旋律、音调、音区、音色、力度等)来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自始至终右手的快速三连音,模仿急促的马蹄声,左手的伴奏音型营造出风的呼啸从而把人立刻带人了寒冷的黑夜及紧张的气氛之中。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所刻画的动态场景和演唱者扮演的四个人物角色相互交织,交替出现,是作品产生强烈的戏剧性。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内容:《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歌曲”的基本知识,知道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识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
过程与方法:聆听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魔王》、《鳟鱼》艺术歌曲,感受、体验其作品的情绪与音乐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体裁,让学生喜欢上艺术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艺术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音乐情绪的特征及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弹唱《小夜曲》
1、(引导提问)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它是什么体裁?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美声----独唱----钢琴伴奏----诗作创作
这种音乐体裁正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体裁是由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的,今天我们一起走入第九单元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受一下他的作品到底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
教师演唱一首意大利原文歌曲《小夜曲》能吸引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用这首歌曲做引课,创设情景境,渲染气氛,拉近本课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老师的设问,让学生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从教师的表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今天的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学习《鳟鱼》
介绍《鳟鱼》创作背景及舒伯特简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欣赏。
完整聆听《鳟鱼》,并思考歌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学生欣赏并讨论、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诗人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喝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教唱歌曲
(教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歌曲速度、力度等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以及对情感的处理,更深入地感受歌曲意境和情感。)
要点提示:
A第一段:稍快,活泼。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出小鳟鱼的自由自在的游玩。(通过想象歌曲场景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美好和谐的画面,感受歌曲魅力。)
B第二段:旋律没,速度不变,情绪发生变化。要用担心、忐忑不安的情绪来演唱。看见渔夫拿着钓竿来钓鱼,比较担心小鳟鱼的命运。此段从演唱语气、声音及感情上进去处理。(通过改变语气、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对鳟鱼的担忧。)
C第三段:声音要沉重、感情要激愤。小鳟鱼被钓到之后任人宰割,作为旁观者对小鳟鱼的同情和对渔夫的一种愤怒。(通过换位思考深入体验作者创作意图及内涵。)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声音音色的转换、强弱的对比、速度的快慢、大小调色彩的变化等音乐要素来有感情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及意境。让学生体验演唱中的张力对比,成功的表达出作品内在活动,准确的把握音乐情绪。
用即兴伴奏学唱
唱会之后完整演唱采用正谱伴奏,让同学们说说即兴伴奏和正谱伴奏哪个更好?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钢琴伴奏的情绪、气氛和特点。
【设计意图】: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歌曲唱会的同时让学生关注钢琴伴奏,只有演唱和伴奏相互配合铺陈的记述下,动人的艺术歌曲才慢慢展开它的音乐形象和意境氛围,才能表现出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对《鳟鱼》艺术歌曲的音乐情绪有了深入的理解。
《魔王》
欣赏前通过书本上的内容对歌曲的故事情节有了大致了解,作提问:歌曲反映了几个人物形象?分别采用怎样的情绪表现?歌曲讲述的是怎样的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歌曲《魔王》是歌德同名叙述诗,它讲的是一个农民骑马带着儿子去求医,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在昏迷的幻觉中看到了引诱他的魔王,父亲一边安慰儿子,一边骑马疾驰,等回到家中,儿子已经死在父亲的怀里。 舒伯特分别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配了各具特点和性格鲜明的旋律。(冷静的旁观者、焦虑的父亲、惊恐的孩子、威逼利诱的魔王)
欣赏《魔王》的同时,思考:作者刻画四种人物形象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回答后,教师采用分句听辨让学生更清晰区分人物的形象人物之间采用的音乐要素作具体分析:
人物 力度 音色 音区 调式
儿子 渐弱 明亮 高音区 大调试
魔王 渐强 阴柔 中音区 两次大调试一次小调试(G/A/b)大调的伪装、威胁孩子,最终原形毕露b小调
父亲 无变化 低沉 低音区 小调试(焦虑不安)
钢琴伴奏充分发挥进行分析:
(1)钢琴伴奏的三连音和震音贯穿了整曲。
教师弹奏三连音,让学生拍手打三连音节奏,说出感受。
(三连音在营造马蹄飞奔的声音)
教师模弹震音,请学生代表上钢琴尝试弹震音说感受。
(震音描绘森林中刮大风的情节,表现恐怖的气氛)
力度记号:
f -p-pp
马蹄的由远到近,魔王追赶时马蹄飞奔的声音以及渐渐消失在森林中的情景,该强时则强,该弱时则弱的力度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弹奏,体验效果。
实践朗读:
请四位同学伴随钢琴伴奏朗读歌词,更进一步体验角色的音乐情绪,表现出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要素、钢琴伴奏的分析,再次聆听、体验、表演、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用《魔王》的四种音乐形像让学生亲身体
验与表演,增强对艺术歌曲特征的认识。
4、总节:引导学生自己对艺术歌曲的理解进行总结:
、多选自名家诗作而创作,侧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多为独唱曲,对演唱技术有较高要求。
、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唱、奏、情相互不可分割,采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丰富的音乐形象。
拓展探究:
艺术歌曲在我国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三首中国歌曲中,请同学判断哪一首是艺术歌曲?
播放《玫瑰三愿》、《我们走在大路上》、《思念》师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交流他们喜欢的艺术歌曲都有那些。
【设计意图】:
采用中国作品进行检测,使学生了解艺术歌曲以及我国艺术歌曲的影响,同时拉近学生与艺术歌曲的距离,进而喜欢上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