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 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 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20: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放热反应
B.②和③都可以是化合反应
C.④是雨水的pH小于7的原因
D.⑤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3.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均有可能
4.常温下,向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逐滴滴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反应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能力:a > b > c > d
B.溶液的pH大小:a< b < c < d
C.a、c溶液呈酸性
D.c、d溶液呈碱性
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B.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6.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1 B.3 C.8 D.无法确定
7.化学知识中很多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在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参加中和反应的氢离子个数和氢氧根离子个数相等
8.做化学实验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进行,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或自己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C.使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雾冒出 B.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得到蓝色沉淀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二、科学探究题
12.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释
(1)在 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稀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显 色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然后, ,直至溶液恰好变无色为止. 溶液颜色最后褪去 两者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计算题
13.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100mL(密度为1.1g·mL-1)的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10g。
(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四、填空与简答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利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写出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
15.用pH试纸测定稀氨水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再把稀氨水滴在pH试纸上,则测得的pH与稀氨水的实际pH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一样”)。
16.《燔石》中记载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通过烈火灼烧即可制成生石灰。同时,也记载了生石灰的用法:“至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浇之,亦自解散。”
(1)从能源角度分析:煤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燃烧条件分析:铺薪其底中,将木材置于最底层,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饼的着火点 (选填“高”或“低”);
(3)从物质变化分析:“久自吹化成粉”,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变质形成的粉,其成分的物质可能是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17.请从 H、N、O、K 四种元素中任意选择几种元素,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符号:
一种酸 ;一种碱 ;一种盐 ;一种复合肥 。
18.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铁原子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俗称为生石灰的物质 。(4)4个硫酸根离子 。
19.年月爆发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危机造成世界能源价格暴涨,其中居民生活用的气体涨价也非常厉害。如图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的常见用途为 写一条。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0.某火电厂收捕到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MgO等。研究小组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的流程如下:资料①:SiO2、Al2O3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资料②:MgCl2溶液加热容易水解产Mg(OH)2。
(1)火电厂发电采用的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化石燃料除煤外还有 (填一种即可)。人们开发 和应用的清洁能源有 (填一种)。
(2)碱浸溶解SiO2(性质与CO2相似)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粉煤灰碱浸时通常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
(4)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操作I的名称是 。
(6)加热浓缩时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此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都是化合反应,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雨水的pH小于7,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是分解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2.C
【详解】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
C.有些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 C错误;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3.B
【详解】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白醋,实际上是对白醋进行稀释,则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对于酸性溶液来说酸性越弱,pH数值越大,故实际的白醋pH会大一些。
故选:B。
4.B
【分析】向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呈酸性,水呈中性,氢氧化钡呈碱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详解】A、从a到c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少,导电性也逐渐减弱,到c点时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几乎为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故导电能力c点最弱,故A错误。
B、a点时,溶液中只有硫酸,硫酸呈酸性,pH值小于7;b点时,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入,硫酸浓度逐渐减小,pH值逐渐增大,但仍小于7;c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值等于7;d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故溶液的pH大小:a< b < c < d,故B正确;
C. a溶液呈酸性,c溶液呈中性,故C错误;
D、c溶液呈中性,d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是化学反应与图像的结合题,涉及化学反应中的pH值变化和导电能力的变化。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②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且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蒸馏水不导电。
5.A
【详解】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者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B
【详解】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 7时,呈酸性;将pH=2与pH=6的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所得溶液的pH应介于2~6之间。
故选B。
【点睛】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B
【详解】A、溶液稀释前后,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故此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此说法错误;
C、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故此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按照1:1的比例结合生成水,即H++OH﹣=H2O,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该选项操作正确;
B.制取气体的实验中,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操作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或自己,该选项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该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反应,例如氧气转化为臭氧,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错误;
D、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都有重要的用途,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B
【详解】A、原子核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提供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符合题意;
C、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汽油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试管 红 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详解】(1)反应物的试剂量较少,应在试管中进行,由于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显红色;
(2)实验目的是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故应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3.(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5.3%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故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100mL(密度为1.1g·mL-1)的盐酸的质量为,大理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x
故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点睛】
14. SO2+2NaOH=Na2SO3+H2O 分子构成不同 CO+CuOCu+CO2
【详解】(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但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也不带入新的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填:分子构成不同;CO+CuOCu+CO2。
15.偏小
【详解】对于碱性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氨水呈碱性,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氨水,相当于对氨水进行稀释,则溶液的碱性会减弱,故测得的pH与氨水实际的pH相比偏小。
16. 不可再生 低 氢氧化钙
【详解】(1)煤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将木材置于最底层,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饼的着火点低,容易被点燃;
(3)“久自吹化成粉”,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变质形成的粉,其成分的物质可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钙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钙。
17. HNO3 KOH(或NH3 H2O) NH4NO3(或KNO3) KNO3(合理即可)
【分析】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由提供的H、N、O、K 四种元素组成的硝酸(HNO3)属于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由提供的H、N、O、K 四种元素组成的氨水(NH3 H2O)和氢氧化钾(KOH)属于碱;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提供的H、N、O、K 四种元素组成的硝酸铵(NH4NO3)和硝酸钾(KNO3)属于盐;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故提供的H、N、O、K四种元素可形成的复合肥为硝酸钾(KNO3),故填:HNO3;KOH(或NH3 H2O);NH4NO3(或KNO3);KNO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8. 3Fe Al CaO
【详解】(1)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个铁原子3Fe;
(2)元素符号的书写: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俗称为生石灰的物质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
(4)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4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19.(1)作燃料(合理即可)
(2)
(3)化合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居民生活用的气体A,则A为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则B为氧气、D为二氧化碳、C为水、G为碳酸钠;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H为碳酸钙,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A为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其常见用途为作燃料;
(2)反应的①为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为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20. 石油或天然气 氢气(或乙醇、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 SiO2+2NaOH=Na2SiO3+H2O 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iO2、Al2O3浸出率 MgO+2HCl=MgCl2+H2O 加热浓缩 防止MgCl2溶液水解
【详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人人们开发和应用的清洁能源有氢气、乙醇、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
(2)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3)粉煤灰碱浸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iO2、Al2O3浸出率;
(4)根据流程可知,滤渣中只有氧化镁,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
(5)氯化镁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所以操作I是加热浓缩;
(6)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防止MgCl2溶液水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