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17 09: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元素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解析:
解答:“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些商品中所强调的碘、铁、钙、硒、氟,都是说明这些物质的存在了这些元素,而不关注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便于说明如何存在,所以就用宏观的元素种类来说明.因此理解为元素.故选A.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但物质组成中涉及到的补钙、补铁等说法,都是关注物质的组成元素.一般商品标注都是说明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而不是强调分子还是原子甚至离子的具体存在形式.
2.已发现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
A.前者多 B.后者多 C.相同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
解答:计算原子种类要考虑中子数和质子数,元素种类只考虑质子数,故后者多.故选B.
分析:计算原子种类要考虑中子数和质子数,元素种类只考虑质子数.
3. 11H、21H、31H、H+、H2是(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质子数都相同的粒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答案:D
知识点:核素
解析:
解答:A.因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而H+、H2不是原子,故A错误;
B.氢元素只有一种,故B错误;
C.11H、21H、31H、H+有1个质子,H2有两个质子,故C错误;
D.11H、12H、13H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粒子,H+表示氢离子,H2表示氢气分子,故D正确.故选D.
分析: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B.元素只谈种类,只有一种;C.H2有两个质子;D.根据每一种粒子的含义.
4.在研究有机历程时,常用816O作为示踪原子.816O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8 B.18 C.10 D.28
答案:A
知识点:核素.
解析:
解答:168O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6,中子数=16﹣8=8,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来解答
故选A.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共有四个短周期
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
C.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 VIII族
D.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A、元素周期表三个短周期,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列,16个族,其中第ⅤⅢ族是三列,故B错误;
C、第ⅢB族元素种类最多,含有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15种,故C错误;
D、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所以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学习中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
6.假设x是ⅡB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是(  )
A.ⅠB族 B.ⅢB族 C.ⅢA族 D.ⅡA族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元素周期表中ⅡB之后相邻的族为ⅢA族,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ⅢA族,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注意ⅡA、ⅢA族的位置,掌握列与族的关系.
7.下列有关1735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数为18 B.质子数为17 C.中子数为18 D.质量数为35
答案:A
知识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解析:
解答:1735Cl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5,中子数=35﹣17=18,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7,故A错误;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8.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二期工程也已正在实施.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知识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解答:由题意可知,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结合“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
A、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故A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故B错误;
C、氦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只有1个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正确;
D、氦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只有1个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结合“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可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
9.科研人员最近发现放射性同位素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32 B.99 C.166 D.233
答案:A
知识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
解答:Ho中质子数为67,质量数为16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66﹣67=99,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99﹣67=32,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组成,明确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10.若氧元素只有16O、18O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16O与18O的相互转化
C.向2SO2(g)+O2(g) 2SO3(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2,达到新的平衡后18O只出现在O2与SO3中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
答案:D
知识点:核素.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
解答:A、因16O和18O的物理性质不同和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SO2和18O2反应生成SO3中含有18O,同时SO3分解生成SO2和O2,则SO2中含有18O原子,则18O原子存在于O2、SO2和SO3中,故C错误;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上放电的是氢氧根离子,放出氧气分子,两个18O可以构成氧气分子,两个16O可以构成氧气分子,16O和18O可以构成氧气分子,共可以形成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故D正确.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有关核素的概念以及应用方面的知识,根据同位素的性质、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6O与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点来分析解题.
11.已知钡的某种同位素是Ba,由学过的知识无法推断出的信息是(  )
A.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B.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钡原子的核电荷数 D.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知识点:核素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解析:
解答: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6,可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数得到核外电子排布,故A正确;
B.质子数=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B正确;
C.质子数=核电荷数=56,故C正确;
D.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D错误.故选D.
分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质子数=原子序数;
C.质子数=核电荷数;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34U,235U,238U是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B.陶瓷,玻璃,水晶,红宝石都属于硅酸盐
C.Na与熔融的KCl反应能制取K,但不能证明Na的金属性比K强
D.在400℃,800个大气压下,钠能与二氧化碳生成钻石和石墨,反应过程中CO2被还原
答案:B
知识点:核素;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碱金属的性质.
解析:
解答:A.234U,235U,238U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故A正确;
B.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故B错误;
C.Na的金属性比K弱,在850℃时使K蒸汽分离出,而钠为液体,可用钠制取钾,利用的是高沸点金属制备低沸点金属,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生成钻石和石墨,CO2中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B.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Na的金属性比K弱,Na的沸点高于K;
D.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被还原;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的强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露,核电站周围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碘13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B.131I 与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
C.131I 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
答案:C
知识点:核素;同素异形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A、核裂变中元素种类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核裂变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同素异形体研究对象是单质,131I与127I是中子数不同碘元素原子,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碘的质子数为53,所以131I原子的中子数=131﹣53=78,故C正确;
D、碘是元素周期表中53号元素,常用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ⅦA族,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构成、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化学变化及同素异形体等,比较基础,A为易错点,注意化学变化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
14.对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时所含质子数相等
B.体积不相等时密度有可能相等
C.体积相等时所含电子数相等
D.原子数相等时所含中子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
解答:A、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故A错误;
B、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故B错误;
C、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D错误,故选C.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等,等体积时,根据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解答该题.
15.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氘(D)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1H与D互称同位素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1H218O与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核素
解析:
解答:A.氘(D)质子数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
B.1H与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
D.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D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D正确,故选C.
分析:利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以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的概念来解答本题.
16.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x+4 B.x+8 C.x+16 D.x+18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对于其他主族,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的种类数,以此来解答.
分析:
分析:
17.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为37的是(  )
A.
17
M
53
B.
19
M
53
C.
20
M
56
D.
26 28
M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M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
A、17号、53号元素为第ⅦA族元素,图中M为稀有气体Kr,故A错误;
B、19号,55号元素处于第ⅠA族,M应处于二者之间,故B错误;
C、20号,56号元素处于第ⅡA族.20号元素为钙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M位置正确,故C正确;
D、26号、28号元素为第Ⅷ族元素,图中M处于第Ⅷ族,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元素周期表结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再结合各元素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18.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序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Be、C、B B.Cl、O、Li C.Al、S、Si D.C、S、Mg
答案:B
知识点:原子序数.
解析:
解答:A、Be、C、B的原子序数分别为:4、6、5,故A错误;
B、Cl、O、Li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7、8、3,故B正确;
C、Al、S、Si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3、16、14,故C错误;
D、C、S、Mg的原子序数分别是6、16、12,故D错误,故选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得出各自的原子序数,然后比较大小选择即可.要熟练掌握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是关键.
19.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
A.是非金属元素 B.是稀有气体元素
C.是金属元素 D.无法确认为哪一类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解析:
解答: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2个的元素有:第一主族元素(包含H元素,碱金属元素);第二主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的He元素,故选:D.
分析:列举出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2个的元素进行判断.
20.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论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解析:
解答:A.18O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故A不选;
B.12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故B不选;
C.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都为奇数,故C选;
D.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如He,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故D不选.故选:C.
分析:根据信息中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来分析,并利用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来计算.
二、非选择题
21.有下列物质:①C;②K③Ca④C⑤N⑥Ar.其中
(1)互为同位素的是 ;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 ;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
答案:(1)①④(2)③⑥(3)②和③,④和⑤.
知识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①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2,中子数=12-6=6;
②K的质子数为19,质量数为39,中子数=39-19=20;
③Ca的质子数为20,质量数为40,中子数=40-20=20;
④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中子数=13-6=7;
⑤N的质子数为7,质量数为14,中子数=14-7=7;
⑥Ar的质子数为18,质量数为40,中子数=40-18=22;所以互为同位素的是①④;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③⑥;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②和③,④和⑤.
分析:含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据此分析.
22.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甲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丙是  元素(填元素名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4)丁是  元素(填元素名称),甲与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者“共价化合物”)
答案:(1)Na;2Na+2H2O=2NaOH+H2↑;(2)Mg;;
(3)碳;H2CO3;(4)氧;离子化合物.
知识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解析:
解答: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乙是Mg元素;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则甲为Na元素;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则丙是C元素;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则丁是O元素.
(1)甲是Na元素,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Na;2Na+2H2O=2NaOH+H2↑;
(2)乙是Mg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Mg;;
(3)丙是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CO3,故答案为:碳;H2CO3;
(4)丁是氧元素,甲为Na,二者可组成的物质有Na2O、Na2O2,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氧;离子化合物.
分析::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乙是Mg元素;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则甲为Na元素;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则丙是C元素;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则丁是O元素,据此答题.
23.如图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A
2 D E G I
3 B C F H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  ,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  ,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
答案:(1)Ne;F;F2;Na;(2)NaOH;HClO4;Al(OH)3;
(3)HF;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
解答: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Na,C为Al,D为C,E为N,F为P,G为F,H为Cl,I为Ne.
(1)稀有气体Ne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上述元素中,F同时非金属性最强,故F2的氧化性最强,Na的金属性最强,故Na单质还原性最强,
故答案为:Ne;F;F2;Na;
(2)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的碱性最强,F元素没有含氧酸,高氯酸的酸性增强,上述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只有Al(OH)3为两性,故答案为:NaOH;HClO4;Al(OH)3;
(3)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最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C、N、P、F、Cl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F最稳定,
故答案为:HF;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Na,C为Al,D为C,E为N,F为P,G为F,H为Cl,I为Ne.
(1)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
(2)Na的金属性最强,则NaOH碱性增强,F元素没有含氧酸,高氯酸的酸性增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3)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最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答案为:HF;
2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X Y
Z W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和Y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具有温室效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W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三 ⅤA (2)NH3  (3)N2O5 (4)S4N4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
解答: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Z为P,则X、Y、W分别是C、N、S,所以Z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 族;N的氢化物是NH3; N的最高价为+5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是N2O5,
(4)小题中N(S)∶N(N)=∶≈1∶1,再由相对分子质量得分子式为S4N4。
分析:由题干先推导出Z元素为磷元素,则X、Y、W分别是C、N、S。 (4)小题中N(S)∶N(N)
=∶≈1∶1,再由相对分子质量得分子式为S4N4.
25.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流域因当地矿业的开发,造成附近河底沉积物中铊含量严重超标,致使当地人“靠江不饮北江水”。铊(Tl)是某超导体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1)铊(Tl)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第______族.
(2)铊与下列某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该元素是________.
A.硼   B.氮   
C.碳   D.氟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还原性:Tl>Al
B.原子半径:Al>Tl
C.碱性:Al(OH)3>Tl(OH)3
D.氧化性:Tl3+>Ag+
E.Tl+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F.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4)X元素是与铝属于对角线关系的第二周期元素,二者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X单质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六 ⅢA (2)A (3)A、D、F(4)Be+2NaOH(浓)===Na2BeO2+H2↑
知识点:
解析:
解答:(1)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与81最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6(第六周期),所以铊为第六周期ⅢA元素;(3)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B、C、E均错,根据Tl3++2Ag===Tl++2Ag+可知D、F正确;(4)X是Be元素,只有+2价,故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解答, (4)利用对角线规则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