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基础】
知识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蜡烛熔化是化学变化
B.蜡烛熔点低是物理性质
C.蜡烛具有可燃性是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水是化学性质
2.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请完成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1)①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放热,蜡烛逐渐变短,石蜡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如图乙所示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外焰温度最 (选填“高”或“低”)。
③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
(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此白烟可以用火柴点燃,说明其具有 性,据你猜想白烟应该是 。
知识点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B.该实验所用木条的粗细、长短应该相同
C.该实验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
D.该实验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4.吴老师发现同学们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感兴趣,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小华同学进行图甲所示操作,用 法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号为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号为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小红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如图乙),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3)小阳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如图丙),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填字母)。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知识点3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小亮提出:“蜡烛可能会燃烧。”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6.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练能力】
7.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黑色物质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
C.黑色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D.黑色物质易溶于水
8.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的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5 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
B.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C.80 s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低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
【练素养】
9.(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1)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
(2)实验二:同学们参照教材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
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现象。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
③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 。
10.(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下课后要开窗通风,为了研究教室内与教室外空气成分是否相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与教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教室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猜想2: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教室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
猜想3: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教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猜想4: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教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实验探究】
(1)步骤1:用 (选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分别收集两瓶教室内的空气和教室外的空气,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
(2)步骤2:如下表所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 将 分别放入盛有教室内和教室外空气的集气瓶中,并盖上玻璃片 盛教室内空气的集气瓶中的蜡烛比盛教室外空气的集气瓶中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1 正确
2 将 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和教室外空气的集气瓶中,振荡 猜想3 正确
【实验拓展】通过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不是固定的
B.教室内的空气中没有氧气
C.教室外的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D.教室内与教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定相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B
2.(1)高 水雾 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
(2)可燃 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3.D 【解析】A.图中实验,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A正确;B.该实验所用木条的粗细、长短应该相同,B正确;C.该实验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C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D错误。
4.(1)排水 不能
(2)玻璃片上有水雾 水蒸气
(3)A
5.A 6.D
练能力
7.B
8.C 【解析】A.由图2可知,35 s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从该时刻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A正确;B.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随着呼出气体的增多,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B正确;C.80 s时氧气的浓度约为18%,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2.5%,因此,80 s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高,C错误;D.图2中数据变化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D正确。
练素养
9.(1)硬度小 密度小于水
(2)CD
(3)蓝 浑浊 ②检验生成的水
③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10.【实验探究】(1)排水法 用集气瓶装满水,带到目的地,倒出水盖上玻璃片
(2)燃着的蜡烛 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盛教室内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比盛教室外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
【实验拓展】A
2